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调查北京地区重症监护病房(ICU)中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发病情况、原发病、病死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001年ISTH/SSC DIC专业委员会提出的DIC诊断标准,回顾性调查1998年5月~2003年4月北京地区8所三级综合医院ICU中收治DIC患者.结果 DIC患者87例,占同期ICU收治危重病人的1.03%;其中感染性疾病(39.1%)、创伤(20.7%)、大手术(11.5%)、重症胰腺炎(10.9%)是最常见原发病.DIC总病死率为63.2%,对病死率分别以年龄、性别、APACHE-Ⅱ评分进行调整,调整后5年间的病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单纯DIC患者死亡率为0,DIC患者累及器官越多,死亡率越高.结论 DIC是北京地区ICU中常见危重症,病死率很高,且近年来并未下降,应给予重视.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胃肠穿孔后脓毒性休克患者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危险因素.方法 收集2005年7月~2012年10月在我科手术后进入中心ICU的99例胃肠穿孔伴脓毒性休克患者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发生ARDS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发生ARDS 47例(69.16%),死亡19例(19.19%).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65岁、APACHE Ⅱ≥15、BMI≥30 kg/m^2、吸烟指数≥400支/年、穿孔时间≥8 h、休克且持续时间≥4 h、术中复苏液量≥3000 ml、入ICU时乳酸水平≥2.5 μmol/L、结肠穿孔、合并糖尿病和/或COPD以及首次血/痰细菌培养阳性等,是胃肠穿孔后ARDS的独立高危因素.结论 胃肠穿孔后早期监测和控制这些高危因素,可以降低ARDS发生率.  相似文献   

3.
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和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三级甲等医院的ICU脓毒性休克患者的病死率及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采用多中心、前瞻性临床研究的方法,对2003-2005年333例脓毒性休克患者的临床资料,应用卡方自动交互检测对其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脓毒性休克病死率高达73.3%。其中男性155/211例(73.5%),女性89/122例(73.0%)。死亡组的年龄、APACHEⅡ评分、收缩压、舒张压、平均动脉压和24小时尿量与存活组有显著差异。随着功能障碍器官数目的增加,病死率逐渐升高。平均动脉压〈45mmHg者预计死亡概率高,〉60mmHg死亡概率降低。结论脓毒性休克患者平均动脉压是影响预后的重要指标,应用多巴胺的基础上应用多巴酚丁胺或去甲肾上腺素对患者的预后无影响。  相似文献   

4.
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老年危重症患者死亡的危险因素,以提高诊治质量.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2010年重症监护病房(ICU)收治老年患者1004例,142例于ICU死亡,106例出ICU后死亡,对142例患者行年龄分组统计处理,并调查疾病分布特点;将ICU内、外器官功能衰竭数与病死率行对比研究,检验各种危险因素对死亡影响.结果 老年患者随年龄增长病死率呈增高趋势;发生功能障碍器官数与病死率密切相关,功能障碍器官数越多,病死率越高;当有5个或5个以上器官发生功能障碍时,病死率接近100%.从器官功能障碍分布来看,心血管系统功能障碍发生率高达41.3%,病死率却低;致死性最高的功能障碍器官是:血液(65.3%)、肾(61.3%);ICU内外致死的障碍功能器官不同.结论 老年危重病患者的重点疾病是呼吸系统和神经系统疾病(主要是脑血管疾病),积极治疗原发病的同时需注意保护各脏器功能,早期预防MOFE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影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预后的因素。方法对我院呼吸内科重症监护室(R ICU)30例ARDS患者性别、年龄、基础疾病、诱发因素(肺源性、肺外源性)、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APACHEⅡ评分、氧合指数(PaO2/F iO2)、C-反应蛋白(CRP)、血清白蛋白(ALB)、血尿素氮(BUN)等因素与其预后的关系行单因素分析。将单因素分析有显著性意义的变量分级并赋值,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筛选预后因素。结果 30例ARDS患者死亡20例,存活10例。患者的病死率与性别、年龄、诱发因素、合并下呼吸道感染、行机械通气无关。死亡组与存活组患者的APACHEⅡ评分、PaO2/F iO2、CRP、ALB基础值(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既往患基础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及确诊时BUN指标异常是ARDS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既往患基础疾病、并发MODS、发病至确诊时间长、CRP升高与ARDS患者死亡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脓毒症(sepsis)是创伤、烧伤、休克、感染等临床急危重病患者的常见严重并发症之一,一份来自北美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脓毒症的发病率大约是0.3%,所有患者中老年人的死亡率大约是30%~40%,而感染性休克患者的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美国每年有75万脓毒症患者,约9%的脓毒症患者发展成重症脓毒症(severe sepsis),3%发展为脓毒性休克(septic shock),超过21万(28%)死亡,是ICU中主要的死亡原因。近年来,尽管早期积极地抗感染、液体复苏及相关脏器的功能支持,但总体病死率仍居高不下。因此对脓毒症流行病学调查研究有助于阐明其发病规律及影响因素,对指导临床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脓毒症研究概况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脓毒症是严重创伤、烧伤、休克、大手术后常见的并发症 ,是创伤、烧伤患者重要的死亡原因之一[1,2 ] 。美国每年有 75万脓毒症患者 ,其中约 2 2~2 5万人死亡 ,并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创伤导致的脓毒症和多脏器功能衰竭在重症监护病房 (ICU)内的病死率为 60 %。有报告称 ,尽管抗生素治疗有新的进展 ,但脓毒症的病死率从 1980年的4 .2人 10万人上升到 1992年的 7.7人 10万人 ,12年间增加了 83% [3] 。一、几个名词概念长期以来 ,文献上将感染、菌血症、脓毒症、脓毒综合征、脓毒性休克等混用。Fabian等[4 ] 曾作如下的表述 :感染…  相似文献   

8.
内皮素-1与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急性肺损伤(ALI)/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是临床常见的急危重症,病死率为35%~40%,而在重症监护病房病死率可高达68.5%[1,2].多种肺内和肺外因素均可诱发ALI/ARDS,如严重创伤、败血症、有害气体吸入、重症肺炎、变态反应等[1,2].  相似文献   

9.
目的 评价硝酸甘油对脓毒性休克患者复苏达标后微循环及病死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月兰州大学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符合脓毒性休克标准的患者,休克复苏达标后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硝酸甘油组.对照组给予标准治疗,硝酸甘油组在标准治疗基础上,给予硝酸甘油0.5~1.0mg/h静脉泵入.入组后监测两组患者治疗后0、6、24、72h时的舌下微循环指标,包括小血管总密度(TVDs)、灌注小血管密度(PVDs)、灌注小血管比例(PPVs)、微血管流量指数(MFI)、异质性指数.记录患者ICU住院时间、总住院时间及随访28d病死率.结果 入组53例患者,其中对照组26例,硝酸甘油组27例.治疗24、72h两组患者TVDs均未明显增加,而PVDs、PPVs、MFI、异质性指数在治疗6、24、72h时较入组时提高,治疗24、72h较6h明显升高.硝酸甘油组治疗72h各微循环指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机械通气时间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ICU住院时间及总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住院病死率及28d病死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硝酸甘油对感染性休克复苏达标后患者微循环有显著改善作用,并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降低机械通气时间、ICU停留时间、总住院时间以及病死率.  相似文献   

10.
71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预后指标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通过分析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高病死率的影响因素,筛选其临床预后指标.方法 收集呼吸重症监护窒(RICU)2001年6月-2008年5月收治的ARDS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慢性疾病史,免疫抑制药物使用情况,诱因,确诊24h内各种化验指标(血常规、血气分析、肾功能、血电解质等)的最差值,治疗方法(保护性肺通气策略、预防性抗真菌治疗、早期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无创通气、持续肾脏替代治疗),急性病理生理学和长期健康评价(APACHE)n评分,肺外衰竭器官以及确诊后21d病死率.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各种因素与病死率之间的关系.结果 纳入病例71例,男50例,女21例,年龄18~80(45.3±16.0)岁;到确诊后21d为止,死亡42例,死亡率59.2%.联合使用免疫抑制药物(≥3种)患者死亡率为25%(2/8),低于其他未联用免疫抑制药物的患者;病死组患者PaCO2、APACHEⅡ评分(分别为36.5±11.5mmHg、21.7±6.9分)高于存活组(分别为30.0±6.5mmHg、16.7±5.4分,P<0.05).氧合指数(PaO2/FiO2)≤150mmHg的ARDS患者死亡率为72%(36/50),高于PaO2/FiO2>150mmHg的患者(28.5%,6/21;P<0.05).经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免疫抑制药物≥3种、PaCD2≥50mmHg、PaO2/FiO2≤150mmHg、APACHE Ⅱ≥18分、PaO2/FiO2≤150mmHg+APACHEⅡ≥18分等因素与ARLVS病死率相关.在此基础上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PaO2/FiO2≤150mmHg+APACHEⅡ≥18分是ARDS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在对ARDS患者进行以治疗原发病为主的综合治疗的前提下,PaO2/FiO2≤150mmHg+APACHE Ⅱ≥18分可以作为评价ARDS患者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1.
12.
我院2006年肿瘤病区抗肿瘤药应用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2006年我院肿瘤病区抗肿瘤药物应用情况,预测其发展趋势,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院肿瘤病区应用抗肿瘤药物的销售金额、DDD费用、DDDs、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6年我院肿瘤病区抗肿瘤药物销售金额列前三位的品类为多西他赛(15.6%)、易瑞沙(11.64%)和奥沙利铂(8.6%)。DDDs列前三位的品种是赛格恩(12.53%)、顺铂(10.34%)和艾恒(9.37%)。结论:进口化疗药物昂贵,应加快国产化疗药物及化疗辅助药物的研制。我院在抗肿瘤治疗中较多使用疗效确切、副作用小、价格便宜的国产抗肿瘤药物,在合理用药和保证疗效的前提下降低了治疗费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生物合成的游离NgR对新生大鼠原代背根神经节(DRG)神经元突起生长的影响.方法 以ViraPowerTM慢病毒将NgR(310)ecto基因转染人培养的骨髓基质细胞,收集培养上清获得游离NgR.分离新生大鼠DRG神经元并分为两组,对照组直接将神经元种植到经含中枢神经系统(CNS)髓鞘蛋白包被的培养皿中培养;实验组先将骨髓基质细胞培养上清加入含CNS髓鞘蛋白的培养皿中,孵育4 h后再植入DRG神经元.两组细胞均在培养24 h后固定,进行βⅢ-tubulin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图像观察神经元及其突起生长情况.结果 基因修饰的骨髓基质细胞,转染后48 h间接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可见胞浆内荧光表达.种植24 h后对照组DRG细胞很少有突起长出;而实验组DRG细胞中60%的神经元长出突起,且突起较长.结论 游离NgR能够竞争性结合脊髓损伤后局部分泌的轴突生长抑制因子,从而保护生理性NgR,可能是促轴突再生和脊髓功能恢复的一种新策略.  相似文献   

14.
15.
根据全军卫生工作安排,军队医院在近3年内陆续实施微机联网工作。我院是军区首家试点并正式开通的单位,经管科在全院微机联网过程中发挥了参与、协调和推动作用,保证了网络数字、信息的准确性、可行性。经过近1年的运行观察,发挥了良好的作用。我们的具体作法是:  相似文献   

16.
Variations in angles of gait are common and can cause injuries such as shinsplints. Stretching exercises and physical therapy can be used for tight or weak muscles.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Characterization of in vivo chemistry of cations in the heart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A variety of laboratory procedures can be used to define the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 of myocardial cationic imaging agents. These methods are utilized to define the in vivo chemistry of cationic heart agents, 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kinetics and mechanisms of: tissue and cellular transport, subcellular distribution, and intracellular localization. Transport across cell membranes can be active, passive or facilitated. Studies performed in erythrocytes, heart cells, slices and isolated perfused hearts using methods for separation of metabolites have shown a high degree of myocardial specificity for [99mTc]hexakis alkyl isonitrile by an uptake mechanism different from 201Tl. These studies demonstrate the importance of in vivo chemistry and pharmacokinetics in the development of new radiopharmaceutical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