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病理特征以及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最客观的依据.方法 收集经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的胆囊癌40例,对其病理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胆囊癌多发于中老年女性,术前检出率低,肉眼观察多为胆囊壁增厚,粘膜粗糙,伴有肿块或息肉,病理类型主要为乳头状腺癌、腺癌、粘液腺癌、腺鳞癌,以中度分化及低分化为主.结论 胆囊癌起病隐匿,易浸润周围组织及转移,术前诊断困难,一般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2.
[背景]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病例报告]回顾性分析25例胆囊癌手术标本的病理资料,结果见浸润型为16例,乳头突起型为6例,溃疡坏死型为3例;低分化腺癌为12例,高分化腺癌为6例,乳头状腺癌为4例,鳞状细胞癌为2例,黏液腺癌为1例.[讨论]胆囊癌主要临床表现与慢性胆囊炎相似,术前诊断较困难,B型超声波检查是胆囊癌诊断最常用且可靠的手段,提高胆囊癌患者生存率的关键仍是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对34例原发性胆囊癌手术标本的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部分病例行免疫组化标记。结果:胆囊癌好发于中老年女性,术前检出率低,大体观察以浸润型和结节型为主。组织学分型以腺癌为最多见,其中高分化腺癌12例,占35.29%;中分化腺癌6例,占17.65%;低分化腺癌8例,占23.53%;乳头状腺癌2例,占5.88%;腺鳞癌2例,占5.88%;粘液腺癌3例,占8.82%;中低分化腺癌伴神经内分泌癌1例,占2.94%。结论:胆囊癌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浸润性强,术前诊断困难,预后差。  相似文献   

4.
胆囊癌12例CT误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对胆囊癌的误诊原因,以提高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CT误诊而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2例胆囊癌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术前诊断胆囊炎、胆囊结石6例,胆囊增生性病变3例,胰头部占位1例及肝癌2例。手术病理证实腺癌7例,鳞癌2例,黏液腺癌1例,乳头状腺癌1例,未分化癌1例。结论熟练掌握胆囊癌各型的CT征象,结合临床资料,仔细观察分析CT征象,大部分胆囊癌能得以正确的诊断。CT增强扫描能准确反映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及对周围邻近组织侵犯程度,并有利于与其他疾病相鉴别,从而减少误诊。  相似文献   

5.
顾静凤  李海 《中原医刊》2011,(20):21-22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2000年至2010年我科原发性胆囊癌74例。全部病例经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石蜡包埋切片,常规HE染色。结果病理组织学分型:高分化腺癌25例,占33.8%;中分化腺癌26例,占35.1%;低分化腺癌16例,占21.6%;鳞癌2例,占2.7%;黏液腺癌3例,占4.1%;印戒细胞癌2例,占2.7%。结论本组胆囊癌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临床特点为起病隐匿,易浸润周围组织及转移,术前诊断困难,一般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
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23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书林  郎忠庆 《吉林医学》2010,31(21):3530-3530
目的:探讨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手术患者的病历资料。结果:同期胆囊结石住院共451例,并发胆囊癌23例,发生率5.1%,术前确诊6例,占26.87%,术中确诊12例,占52.17%,术前术后病理检查确诊5例,占21.74%;术后病理分型浸润型腺癌9例,乳头状腺癌5例,硬化型腺癌5例。黏液型腺癌1例;鳞状细胞癌2例;23例行根治性切除14例,占60.87%,姑息性手术9例,占29.13%;2年后随访,存活16例,存活率为69.56%。结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为临床两种不同疾病,二者无直接证据证实存在因果关系,但临床上应注意筛查胆囊癌,尤其对年龄40岁以上,有胆囊刺激症状的患者,应早期进行CT扫描,防止漏诊,延误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总结胆囊癌的发病年龄、性别、肿瘤标记物、影像学及组织形态等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2015年至2018年手术切除病理诊断的胆囊癌29例,分析临床的阳性结果与病理资料。结果胆囊癌以老年女性多见,伴有胆囊炎、胆石症,因胆囊的特殊位置及解剖结构,胆囊癌预后较差。结论对胆囊癌术前尽早发现和诊断,为临床手术根治治疗提供可能,以期提高患者的远期生存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和研究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和诊断要点.方法回顾性分析近年来收治的21例胆囊结石合并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特点和手术方式进行分析.结果同期胆囊结石的住院患者共429例,并发胆囊癌21例,发生率为4.89%;术前通过检查确诊4例,术前确诊率为19.05%;术中共确诊11例,确诊率为52.38%;经病理检查确诊6例,确诊率为28.57%.病理分型为8例浸润性腺癌,4例乳头状腺癌,4例硬化性腺癌,2例粘液性腺癌,鳞状细胞癌3例.本组21例患者中共行根治性切除术13例,姑息性切除术8例.随访3年,三年存活率为76.19%(16/21).结论胆囊结石与胆囊癌在临床上属于两种不同疾病,目前未证明两者存在因果关系,但是由于临床表现相近,所以很容易导致误诊.建议对于40岁以上的存在胆囊刺激征的患者及时进行CT扫描检查,以防漏诊、误诊.  相似文献   

9.
郭少峰  王小明  吴雪梅  颜浩  黄媛 《西部医学》2013,25(9):1345-1346,1349
目的探讨意外胆囊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方法收集普外科2001~2011年胆囊切除术中或术后发现的12例意外胆囊癌病例,从临床诊断、分期及病理检查、病理诊断几个方面进行分析。结果12例意外胆囊癌患者中7例诊断为胆囊结石,3例为慢性萎缩性胆囊炎,2例为胆囊息肉。经病理检查,肿瘤位于胆囊颈部3例,胆囊体部5例,胆囊底部3例,弥漫累及胆囊颈体底部1例。肿瘤形态以厚壁型胆囊癌居多。病理诊断:腺癌11例,腺鳞癌1例;高分化3例,中分化6例,低分化3例。结论病理诊断是意外胆囊癌确诊的金标准,对存在胆囊癌高危因素人群应常规或及时行术中快速冰冻切片检查,以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处置措施。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我省部分胆囊癌临床病理资料,以探讨胆囊癌的病理类型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包括本院在内的省内多家医院病理科1986~2002年手术切除后病理诊断胆囊癌的42例标本及其相关的临床病理资料,所有标本均为10%福尔马林固定的石蜡包埋组织,常规HE染色及PAS染色,光镜下观察并结合有关临床资料进行一定的综合分析.结果本组资料共42例,男性12例,女性30例,男女之比约为1:2.3,年龄31~82a,平均59.55a.术前临床诊断为胆囊癌26例,误诊为其他胆道良性疾病16例,合并胆囊结石18例.均除外胆囊转移癌.病理检查有转移23例,无转移19例.按临床Nevin分期:早期癌11例(NevinⅠ~Ⅱ期),中晚期癌31例(NevinⅢ~Ⅴ期).按浸润深度:局限于粘膜层至浅肌层12例,浸润全层30例.有效随访8例:存活超过2a 1例,超过1a 1例,其余6例存活时间均未过1a.病理组织分型:腺癌22例(52.38%),粘液腺癌6例(14.28%),肠型腺癌5例(11.91%),乳头状腺癌4例(9.52%),鳞癌2例(4.76%),印戒细胞癌2例(4.76%),透明细胞腺癌1例(2.39%).在腺癌22例中,发生转移16例(72.72%),其它病理类型20例中,有转移7例(35.00%),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我省胆囊癌病理类型以腺癌多见,浸润能力强,易转移,预后差,临床医生应加以足够重视.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XGC)和胆囊癌的临床特点及鉴别要点,以减少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的误诊率。方法收集经病理确诊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23例)和胆囊癌(51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临床表现类似一般的胆囊炎,术前B超32%(7/22)胆囊癌不能排除,术前MRI或CT检查52%(12/23)误诊为胆囊癌,4%(1/23)误诊为胆囊腺肌症。术中冷冻病理检查7例XGC均排除胆囊癌,术后病RI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例,检查23例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均确诊。51例胆囊癌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术前B超胆囊癌诊断正确性为73%(33/45),术前CT及MRI诊断正确性为78%(35/44),术后病理检查51例胆囊癌均得以确诊。结论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无特异性症状和体征,影像学检查的特征性表现不明显,极易误诊为胆囊癌。术中冰冻切片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指导手术方式的选择。确诊黄色肉芽肿性胆囊炎需依赖病理检查。  相似文献   

12.
刁海军 《中外医疗》2012,31(25):171+173-171,173
目的分析与探讨CT诊断对于胆囊癌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该院2001年4月—2005年4月期间收治的50例胆囊癌患者的CT表现资料。结果该50例患者均通过CT检查后被诊断为胆囊癌,其中胆囊体病灶为32例,胆囊颈部10例,胆囊体颈部8例。经过手术病理检查的结果,38例为腺癌,9例为鳞癌,3例为乳头状腺癌。CT直接表征为肿块的39例,胆囊形态异常的11例。结论 CT诊断对于胆囊癌的发病位置、肿瘤的大小、侵犯的范围能够够准确检测,它对于胆囊癌的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能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3.
张亚  张立  刘虹 《宁夏医学杂志》2006,28(6):467-467
目的探讨胆囊癌声像图特点及超声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原发性胆囊癌患者声像图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4例病例中超声诊断12例,误诊2例,手术后均与病理对照证实,其中腺癌13例,鳞状上皮癌1例。结论超声为原发性胆囊癌首选检查方法,尤其是早期诊断并观察侵犯周围脏器程度,为临床提供治疗方案和预后判断都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4.
胆囊癌较少见[1],临床表现无特异性,不易早期诊断,以往术前误诊率较高,但随着CT的广泛应用,术前诊断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笔者收集了 1998~2003 年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胆囊癌患者33例。结合文献[1~9]进行分析,讨论胆囊癌的CT表现,进一步提高胆囊癌的早期诊断和鉴别诊断水平。资料与方法  1.一般资料 33 例胆囊癌患者,均经手术病理证实,其中25例为腺癌,4例为鳞癌,4例为息肉恶变。男性为11例,女性为22例,男女比例为 2:1。年龄 38 岁至 85 岁,平均年龄62岁。右上腹隐痛或胀痛22例,其中皮肤黄染者5例,右上腹包块者8例,胆绞痛者7例,食欲…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年原发性胆囊癌(以下称胆囊癌)的临床特点。方法:对我院近20年收治的33例老年胆囊病的病因、临床症状、诊断及治疗进行 分析。结果:合并胆囊结石者占57.6%。临床症状主要为腹痛、腹部肿块、黄疸。晚期病例占72.7%,肝脏转移最多见。B超诊断阳性率为65.5%。病理类型以腺癌为主。手术是基本治疗措施。结论:老年人胆囊癌早期诊断极为困难,对有胆石症、胆囊息肉的中老年患者应尽可能早期手术治疗,以防胆囊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胆囊癌的诊断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特点、早期诊断及外科治疗进行总结分析。方法 对 1976年~ 1999年 ,460例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60例胆囊癌占同期肝外胆道疾病的 4.4% .平均年龄为 5 6岁 ,男女比例为 1∶2 .4。胆囊癌的病理类型以腺癌居多 (94.8% ) ;胆囊癌的手术率和切除率分别为 72 .2 %和 3 8.0 % .结论 近年来胆囊癌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 ,胆囊癌的手术率及切除率有所提高 ,但早期诊断率、手术切除率低 ,晚期手术疗效仍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胆囊癌的CT诊断价值。方法本样本回顾分析2010年1~12月以来经病理证实42例胆囊癌患者CT表现的资料。结果 42例患者均经CT检查诊断为胆囊癌,其中胆囊颈部12例,体颈部7例,胆囊体部病灶23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腺癌34例(80.95%);鳞癌7例(16.67%);乳头状腺癌1例(2.38%)。CT直接征象为肿块结节31例(73.81%),胆囊形态异常、胆囊壁增厚〉3.5 mm以上11例,占26.19%。结论 CT诊断胆囊癌能准确反映肿瘤的位置、大小、侵犯范围,为临床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本组25例胆囊癌临床资料,总结胆囊癌的诊治经验。方法:对25例胆囊癌患者的临床表现、B超、CT及病理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25例中,术前明确诊断者仅8例,确诊率为32%;并存胆囊结石者20例。结论:胆囊癌的临床表现不典型,术前确诊率低,愈后差。  相似文献   

19.
采用16排螺旋CT分析胆囊癌的CT表现并探讨CT在胆囊癌诊断中的鉴别诊断。回顾性分析我院7年间经临床CT检查和病理证实的48例胆囊癌CT表现。48例胆囊癌术前CT正确诊断35例,  相似文献   

20.
原发性胆囊癌的早期症状和体征不典型,术前确诊率低,治疗效果不佳。我院1980—1993年收治经病理证实的原发性胆囊癌33例。现报告和分析如下:临床资料本组男性8例,女性25例;最大年龄70岁,最小38岁。主要临床表现和体征见表1。27例术前误诊,其中慢性胆囊炎胆石症22例,黄疸型肝炎1例,胰头癌2侧,胃癌2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病理诊断相符6例。术中胆囊切除及周围组织清扫27例,并胆总管探查引流5例。病理诊断:腺癌21例,粘液癌8例,未分化癌4例。随访18例均于2—18月内因肿瘤广泛转移全身衰竭死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