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与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两种方法的临床效果.方法 分别对80只眼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及68只眼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术后视力、角膜内皮丢失率,术中、术后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小切口非乳化组1周后视力≥0.5者59只眼(73.7%,≤0.4者21只眼(26.3%).超声乳化组≥0.5者54只眼(79.4%,≤0.4者14只眼(20.6%).角膜内皮丢失率: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组13.1%,超声乳化组13.0%.术后角膜内皮水肿:小切口非乳化组6只眼(7.50%),超声乳化组4只眼(5.88%).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与超声乳化硬质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疗效相似,前者简便、易行、经济,适宜于广大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03例(120只眼)白内障行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观察术后不同时间视力和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裸眼视力0.5以上者96只眼(80%),术后1月裸眼视力0.5以上者99只眼(82.5%),术后3月裸眼视力0.5以上102只眼(85%)。结论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折叠人工晶体植入术早期视力恢复快,角膜散光小,效果好而稳定,有很好的应用前途。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小瞳孔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32例(32眼)瞳孔不能散大的白内障分别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22例,22眼)和超声乳化吸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10例,10眼)。虹膜后粘连患者用粘弹剂冲洗针头分离粘连,瞳孔膜闭、瞳孔闭锁患者用维钠剪做剪切分离,必要时行瞳孔缘多点放射状小切口。Ⅱ、Ⅲ级核行超声乳化吸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手术,Ⅳ、Ⅴ级核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术后观察6个月。结果术后视力均较术前明显提高,≤0.04者2眼(6.25%),0.05~0.25者14眼(43.75%),0.3~0.5者16眼(50.00%)。术后瞳孔形状呈圆形者17眼,近圆形者15眼。瞳孔直径较术前扩大。结论小瞳孔白内障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较为复杂,病例选择、手术方式的选择、并发症的处理等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4.
侯习武 《海南医学》2008,19(2):56-57
目的 探讨硬核性白内障的手术方式及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人术治疗硬核性白内障48例(54眼).结果 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0.2者5眼,0.3~0.4者12眼.0.5~1.0以上者37眼.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单、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对122例(132眼)白内障患者小切口手法白内障囊外摘出术同时植入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经过1年随访视力小于0.1者6只眼(4.5%),0.1~0.5者28只眼(21.2%),0.6~0.8者82只眼(62.1%),〉1.0者16只眼(12.2%)。结论小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有效、安全、简便、术后并发症少,适宜于基层医院开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术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效果及实用价值.方法对65例(78只眼)白内障患者施行表面麻醉下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手术.结果术后裸眼视力≥0.8者只18眼(23.08%),≥0.5者23只眼(29.49%),术后最佳矫正视力≥1.O者22眼(28.21%),≥0.5者57眼(73.08%).结论该术式具有切口小、愈合快、术中并发症少、术后散光小、视力恢复快、患者经济负担轻及操作简单、无需特殊设备等特点,适合各级别医院广泛开展.  相似文献   

7.
董凯 《中原医刊》2006,33(9):57-58
目的探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168例(179眼)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其术后效果。结果术后3d视力≥0.5者占78.8%,术后1个月视力≥0.5者达91.6%。结论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操作简便、费用低廉、手术效果满意,在临床上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常文勇  迟革 《西部医学》2011,23(4):691-692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在12 mmol/L以下,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对糖尿病白内障患者58例(72眼)施行颞侧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手术并发症及术后视力、切口愈合情况。结果随访1年,裸眼或矫正视力≤0.1者2眼(2.78%),0.1-0.3者1眼(1.39%),0.3-0.5者2眼(2.78%),0.8-1.5者67眼(93.06%)。术中无出血,术后无感染,切口愈合良好。结论糖尿病白内障患者餐后血糖控制在12 mmol/L以下者,于表面麻醉下行白内障超声乳化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 回顾性分析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150例(150眼)Ⅳ级及Ⅴ级硬核白内障患者施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 术后1天视力≥0.3者112只眼(74.67%),≥0.6者45只眼(30.00%);术后1个月视力≥0.3者138只眼(92.00%),≥0.6者104只眼(69.33%).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可折叠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切口愈合快,前房反应轻,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0.
目的 评价表麻下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术在白内障复明手术中的应用和手术效果.方法 对186例(198只眼)白内障患者实行表麻下改良式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患者术中、术后并发症,术后视力恢复,远期效果及患者满意度.结果 术中并发后囊破裂4眼(2%),术后角膜内皮不同程度水肿67眼(33%),第3天视力≥0.5者156眼(79%),0.1~0.4者40眼(20%),<0.1者2眼(1%),均一期植入人工晶体,能迅速恢复视力,而且远期效果稳定,患者满意度较高.结论 表麻下改良式白内障非超声乳化小切口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手术易掌握,学习时间较超声乳化手术短,术后患者视力恢复快,能取得与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几乎相同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宋汉义 《广西医学》2010,32(11):1372-1373
目的观察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患者的效果。方法高龄白内障患者112例(160眼),术前视力为光感至0.2,无手术禁忌证,均在局麻下施行改良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及后房型人工晶体植入术。结果160只眼(112例)人工晶体植入率达98.8%,术后视力恢复至0.6~1.0者40眼,0.4~0.6者62眼,0.1~0.3者53眼,0.06以下5眼。结论改良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高龄白内障成功率高,术后视力恢复理想,适用于基层医院。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的临床效果。方法对46例51眼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施行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视力恢复、散光及并发症。结果术后1周、1个月、3个月裸眼或矫正视力≥0.5者分别占84.4%、92.2%、94.2%;≥1.0者分别占49.0%、54.9%、56.9%。术前、术后1周、1个月和3个月平均散光分别为(0.92±0.79)D、(1.38±0.58)D、(0.98±0.63)D和(0.97±0.59)D,术后1周与术前比较有显著差异(P<0.001),术后1个月和3个月与术前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无娩核困难、后囊膜破裂、玻璃体脱出、人工晶状体偏位和虹膜损伤等并发症。结论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出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老年性白内障具有创伤小、角膜散光小、术后视力恢复良好、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3.
马红卫  刘钢  苏稚辉  刘楠楠 《实用全科医学》2011,(12):1879-1879,1948
目的观察青光眼滤过术后经角膜缘切口的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的疗效。方法对38例38眼青光眼滤过术后白内障患者行滤过泡旁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观察术中术后并发症、视力、眼压、滤过泡情况。结果术后随访3~6个月,术后视力≥0.5者13眼(34%),0.3~0.5者21眼(55%),≤0.3者4眼(11%)。术后眼压均在正常范围(11.23~20.15 mm Hg)。功能性滤过泡无瘢痕化,38只眼全部植入人工晶体,术中无一例后囊膜破裂、眼内出血等并发症。角膜水肿、虹膜反应是术后主要并发症。结论滤过泡旁角膜缘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4.
顾继兰 《中原医刊》2007,34(21):69-70
目的 讨论小切口无缝线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的植入。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423(435眼)老年性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的视力、角膜反应及术中并发症。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体植入术后视力恢复满意,且对Ⅳ和Ⅴ级硬核白内障更安全。  相似文献   

15.
《中国现代医生》2018,56(10):70-73+76
目的探讨引起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发生的风险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2017年8月我院透明角膜切口白内障摘出人工晶状体植入患者447例(468眼),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并发症等情况。结果术中后囊膜破裂13眼占2.77%,环形撕囊失败8眼占1.70%,术后角膜内皮水肿198眼占42.3%,眼内炎1眼占0.2%,高眼压9眼占1.92%。出院时视力≥0.3者391眼,占83.5%;0.05~0.3者38例,占8.1%;0.05者39眼,占8.3%。结论注意透明角膜切口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并发症的风险因素,应从根本上对风险因素进行有效地控制,有助于减少术中、术后并发症,从而提高临床上白内障超声乳化术的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张新颖  石萍  夏明霞 《吉林医学》2009,30(13):1302-1302
目的:探讨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在基层医院的应用。方法:对247例(247眼)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的小切口摘出,植入直径为5.5~6.0mm的一体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3d,视力0.8以上者49例,占19%;0.5以上者81例,占55%;0.3以上者64例,占26%。结论:老年性白内障采用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囊外摘除并人工晶体植入术,效果良好,安全性高,费用较低,易在基层医院推广,尤其适用于大批量复明手术。  相似文献   

17.
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非超声乳化小切口白内障摘除及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580例(627只眼)白内障行非超声乳化的小切口摘除,植入直径为6.0mm的PMMA一体型人工晶状体。结果:术后1周内裸眼视力高于0.5达到85%.术后2个月裸眼视力高于0.5者达90%。术后1周、1个月、3个月的角膜散光与术前比较的差异分别为:(1.18±0.58)、(1.06±0.48)、(0.56±0.38)D。结论:改良的非超声乳化小切口人工白内障摘除及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效果良好,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出术的疗效.方法 白内障108例(116只眼).球后麻醉.巩膜隧道切口加侧切口,行小切口非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术治疗白内障.结果 术后1周视力≥0.5者68%,平均散光1.12±0.26D,术后1个月,视力≥0.5者82%,术后3个月,视力≥0.5者85%,平均散光0.25±0.18D.结论 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体植入术,视力恢复快,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硬核白内障小切口非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68例(68只眼)硬核白内障通过6mm小切口用劈核器碎核摘除联合人工晶体状植入(简称非超乳组);随机抽取32只眼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简称超乳组)作为对照组。结果术后1周视力≥10.5,非超乳组50只眼(78.09%),超乳组26只眼(81.25%)。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均采用巩膜联赛道切口,术后散光均较小。结论。硬核白内障用劈核器碎核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创伤小、技术难度小,费用低、并发症少、视力恢复好。  相似文献   

20.
李常伟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24):113-114
目的:分析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治疗糖尿病性白内障的疗效及并发症。方法:选择2002年1月~2009年10月期间不同硬度晶状体核的糖尿病性白内障患者196例(230只眼),188只眼Ⅱ~Ⅲ级核,采用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42只眼Ⅳ-Ⅴ级核,采用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结果: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一月矫正视力≥0.5者79.8%,小切口白内障囊外摘除后房型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一月矫正视力≥0.5者57.1%,两组之间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糖尿病性白内障在做好病例选择及良好的术前准备的前提下。行小切口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同样可获得满意的视力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