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索研究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原因,对其进行分析并提出防范措施。方法:选取2012年~2015年我院门诊药房调剂错误的148张处方,对其中的错误进行分析。结果:2012年~2015年期间出错的处方总共有148张,差错率逐年减少。差错种类有药品的数量有误、用法与用量有误、品外包装类似,名称相似、不同剂型或者规格有误、用药禁忌有误、其他差错等等。结论:通过提出一系列的防范措施如让药师遵守操作规范、加强药师的业务水平、加强与医生的沟通和交流、改善工作环境等等措施方法,能够有效减少差错率,为患者的安全用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进行分析,提出合理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我院2011---2012年门诊西药房调剂差错情况以及出现调剂差错的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建立合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监督机制。结果调剂差错的原因大致有医生处方、药品数量错发、药物用法差错、药物品种差错,因此应该针对这几方面进行适当调整。结论通过建立合理规范的操作规程和监督机制可以有效地避免西药房调剂差错的状况。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相关原因,并分析干预对策,为患者用药安全提供保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西药房2013年~2015年期间90张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临床资料。结果:调查结果显示,西药房处方调剂出现错误的类型主要为用药禁忌差错、用法用量差错、药品类型差错、药物数量差错、其他类型差错等方面;处方调剂差错影响因素主要来自药师与医生尚未掌握用药禁忌、药品包装相似、同种药品规格不同、药品名称相似等方面;并从电子药房的推广以及使用、加大管理力度、规范药品摆放等方面实施干预。结论:综合分析导致西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因素后,并实施针对性的干预对策,可促进西药房调剂质量明显提高,为保障患者临床治疗的安全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降低饮片处方调剂差错率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东莞康华医院2016年1月-2017年1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之前门诊药房记录的饮片处方调剂资料100张作为参照组,另选取2017年2月-2018年2月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之后门诊药房记录的饮片处方调剂资料100张作为观察组,比较实施前后我院门诊药房饮片处方调剂差错率的发生情况,并分析饮片处方调剂差错主要原因。结果参照组饮片处方调剂差错情况发生24张,占24.0%,观察组饮片处方调剂差错情况发生5张,占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医嘱错误、配伍禁忌、品种错误、书写错误等发生率均少于参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院内门诊药房中实施PDCA循环管理法,可全面提高门诊药房的工作效率,降低饮片处方调剂差错率的发生,从而整体改善门诊工作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基层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原因及相关方法措施。方法回顾分析门诊药房2014年1月~2015年6月出现的102例药品差错记录的原因,并针对原因提出有效的防范措施。结果导致药品差错的原因主要有处方错误、调剂错误、投药错误等,建立健全规则制度、规范处方、严格检查所存药品效期、严格保管特殊药品、规范药品发放是有效降低药品差错发生的重要措施。结论基层门诊药房药品差错影响因素很多,药房工作人员具备严谨的工作作风、严格的工作标准、丰富的专业知识是有效避免药品差错发生,确保患者用药安全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我院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前后来我药房取药的患者560名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患者进行调查。比较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前后药房的差错事件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药品分级和监管实施后,药房的差错事件明显少于实施前,患者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实施前,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西药房管理中中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制度,可以有效减少工作人员的出错率,提高患者的满意度,有利于提高药房服务质量,值得在临床进行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进行中药处方调配差错原因和防范措施的探讨.方法:选择我院2014年1月至2016年8月出现100例调配差错中药处方作为研究对象,对其产生差错原因进行分析,并对解决策略进行探讨.结果:100例调配差错中48例是由于调剂人员责任心不足造成的,比例为48.0%;32例差错原因是医师处方不规范,比例为32.0%;20例差错原因为药品不合理摆放造成,比例为20.0%.结论:实际中很多原因都能够造成中药处方调配差错,所以工作人员应当对产生处方调剂差错原因进行分析,通过有效措施预防和解决处方调配差错问题,进而促进中药处方管理水平的提升,促进差错发生率的降低.  相似文献   

8.
通过对导致医院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各种原因进行分析,总结出有效防止医院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措施。只有提高药房药剂人员对处方管理的重视程度,不断强化自己的职业素养,不断更新自己的专业知识,才能在最大程度上避免药房处方调剂差错的发生,保障医院患者和医院的利益。  相似文献   

9.
乔永洁 《中国保健营养》2013,23(6):3326-3327
目的 完善医院门诊药房管理,减少门诊药房处方调剂差错.方法对医院多年来处方调剂过程中出现的差错,进行全面总结和系统分析,找出对策.结果 药品调剂差错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包括:药师因素、医师因素、药品因素、摆放因素、计算机因素等.结论必须加强药房的管理,完善发药制度,减少处方调剂差错.  相似文献   

10.
目的降低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门诊药房处方调剂风险,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方法统计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微机管理系统2009-2012年门诊调剂处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门诊药房2009-2011年药品销售金额和调剂处方数量逐年递增,处方调剂差错纠纷仅2010年1例,处方合格率逐月上升。结论药师执业风险和医疗风险一样是客观存在的。规避门诊处方调剂风险是为了保证患者的用药安全和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对医院药房药品差错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对实际存在的药品差错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结果:医院药房药品差错主要表现在药品调剂、药品管理和用药指导三方面,为最大程度地降低药品差错发生率,必须要在处方规范、药师素质、调剂制度和调剂环境等方面加强管理。结论:医院药房药品差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医院必须加以重视,积极采取相应对策,降低药房药品差错发生率,提高医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药房发生药品差错的原因及如何防范,点出了药房工作极其重要,说明了我们医疗工作要进一步提高药房服务质量.方法 根据药房出现的具体情况,探索了工作出现错误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的意见和改正的措施.结果 医师处方书写不规范或用药不合理,药师审核处方未严格把关,药房工作人员专业知识匮乏、工作不认真、责任心不强、对药房工作重要性的忽视,并且缺乏健全的药房工作制度,是产生药房差错的主要原因.结论 对药房及医务人员进行思想教育,增强其责任心、建立健全药房工作制度.规范调剂规程,最大限度地预防差错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何辽 《工企医刊》2014,27(5):1062-1063
目的 分析中药饮片处方调配中的差错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 对2010年2月-2012年10月中药饮片处方中存在的107次调剂差错事故进行总结分析.结果 107次中药饮片调剂差错中,漏配49例、划价差错8例、多配15例、错配21例、药物规格错误10例及其他4例.所有差错类型中漏配出现的次数最多,占总差错次数的45.79%,于其他差错的发生率比较,P<0.05.结论 中药饮片处方调配中的差错的原因主要有药师因素、处方因素、操作流程不规范等;防范措施有规范调剂操作过程、强业务培训及继续教育、规范处方书写.  相似文献   

14.
张少华 《药物与人》2014,(12):336-336
目的:探讨本院门诊药房调剂差错产生的原因及预策略.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1月1日-2013年12月31日间所有的调剂差错记录. 结果:调剂差错记录共349例,其中与病人有关的差错112例:病人姓名相同,导致药师发错药的有43例,处方单上诊断相同导致发错药的有56例,其他13例;与药品有关的差错237例:因药名相同导致发错药的情况50例,因包装相同拿错药的61例,发药数量错误41例,漏发药品49例,过期药品24例,其他12例.结论:门诊药房病人量大,药师调剂时发生调剂差错可能性大,需要采取相应的措施来预防,以保证病人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药房常见调剂差错的原因以及相关的处理对策.方法 回顾性研究当前医院门诊的药房工作人员在进行调剂的过程中经常出现的一些问题,并根据这些常见的差错提出先进性的改进措施.结果 导致出现常见差错的包括两个因素: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其中,主观因素包含调剂工作人员自身主体素质,如缺乏专业的知识,自身的责任意识薄弱等等;客观因素包含医院门诊药房存在的问题,如药房调剂制度本身的不健全,没有及时的完善和改进制度等等.结论 根据上面的结果,可以从两个方面入手,在主观因素方面,可以加强对工作人员自身素质的培养;在客观因素方面,可以改进医院药房的制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我院住院药房药物调剂差错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应对对策。方法对我院住院药房患者的药物调剂差错原因及其种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药物调剂差错原因排名前三分别为药品不良反应、医患沟通缺乏和不合理用药。药物调剂的主要差错种类主要以抗菌药为主。结论要使医院能成为适应市场需求,必须要降低药物调剂差错,促进医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在西药房管理中应用的意义进行探究。方法随机选取我院2012年1-12月和2013年1-12月间收治的各300例病患,发放调查问卷进行统计分析,随机选取其中200例病患,对药品分级和监管制度实施前、后,西药房的出错率和病患满意率进行调查。结果药品合理分类及药品监管制度实施前,药房出错率为16%,病患满意率为82%;实施后,药房出错率为2.5%,病患满意率为93%,两阶段对比,有显著性差异(χ2值分别为20.58、17.63, P<0.05)。结论西药房实施药品分级和监管,有助于降低西药管理的出错率,提高药房管理质量和患者满意度,值得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对医院药房药品差错的问题加以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方法:对实际存在的药品差错问题的原因进行调查分析,然后在归纳总结的基础上,提出相应的改进对策。结果:医院药房药品差错主要表现在药品调剂、药品管理和用药指导三方面,为最大程度地降低药品差错发生率,必须要在处方规范、药师素质、调剂制度和调剂环境等方面加强管理。结论:医院药房药品差错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医院必须加以重视,积极采取相应对策,降低药房药品差错发生率,提高医药服务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门诊西药房处方调剂出现差错的原因和措施.方法:本文对我院门诊西药房在2015年5月-2017年5月发生的70件处方调剂差错事件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总结出了差错发生原因.结果:西药房近2年的处方调剂差错发生率分别为0.285%、0.102%,呈现明显的下降趋势.结论:院方应该从处方出错的原因着手,采取相对应的有效措施,才能保障患者的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20.
张丽 《药物与人》2014,(9):349-350
目的:研究分析药房微机化管理后门诊调剂差错与预防,针对药房的工作经验进行交流。方法:探讨药房实行微机化管理后出现调剂差错的原因,分析预防措施。结果:药房实行微机化管理后需要对相关人员进行培训,使药房人员的业务水平得到提高,增强工作技能,同时注意科学摆放药品,做到这些才能够有效地预防门诊调剂差错。结论:药方微机化管理后,针对出现的调剂差错问题应引起高度的重视,采取有效预防措施,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药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