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用PM3系列方法研究了两个1,5-环辛二烯-3,7-二炔基方酸内Wong盐分子,对它们进行了几何结构优化,并在优化构型的基础上,计算了上述两个分子的电荷密度、红外光谱、电子光谱.预测了这两个分子的发光性质,以其中一个分子骨架设计并计算了一系列方酸内Wong衍生物分子的几何结构和电子光谱,讨论了取代基团对方酸钠Wong盐分子强度和发光波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运用量子化学计算为苯乙烯基苯并咪唑染料分子的结构与性质关系,以及染料的设计及合成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PBE1PBE和B3LYP两种密度泛函理论(DFT)方法及6-31G*极化基组对染料分子进行量化计算。结果对α-甲基-2-取代苯乙烯基苯并咪唑染料系列进行了几何构型全优化,并采用含时密度泛函方法(TD-DFT)计算了分子第一激发态的电子跃迁,计算所得到的最大吸收波长λmax与实验值吻合得很好,在微观上解释了苯环上取代基CH3,OH,Cl,OCH3,N(CH3)2,NO2对分子电荷转移,前线轨道能量和电子光谱的影响规律。结论采用PBE1PBE/6-31G*方法可以计算并预测苯乙烯基苯并咪唑系列染料分子的几何构型和电子吸收光谱性质。  相似文献   

3.
萘的六氮取代衍生物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在量子化学半经验PM3方法优化几何结构的基础上,采用FF/PM3方法,讨论了萘的六氮取代物及其对位被推、拉电子基团取代衍生物电子结构和非线性光学性质的变化.用NDDO方法计算体系的电子光谱,探讨了分子电子结构对电子光谱及非线性光学性质影响的微观本质.  相似文献   

4.
采用从头算RHF/6—31G^*方法,全优化计算了七元环及苯并七元环取代方酸分子的几何结构,并用CIS/6—31G^*方法计算了其电子光谱。在此基础上用TDHF方法计算了分子的线性极化率、一阶和二阶超极化率。计算结果表明,取代基位置和杂原子类型对非线性光学性质都有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使用ab initio(HF)密度泛函法(B3LYP,B3P86),在6-311++G(d,p)和6-311++G(3af,2p)水平,对1,3-二磷硅杂丙二烯及其相关分子进行了优化构型的量子化学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标题物分子Ⅰ-Ⅷ为弯曲几何构型,NBO分析表明,在标题物Ⅰ-Ⅳ中,末端Si、P原子有孤对电子,标题物Ⅰ中有较弱的Si←P配键和强的P≡P键,标题物Ⅱ中有S←P键和P=P健,标题物Ⅲ中有两个Si=P键,标题物Ⅳ中有P—Si键和Si≡p键.  相似文献   

6.
以两种1,4,5,8-萘二酰亚胺衍生物为研究对象,结合理论计算,系统研究两种化合物紫外吸收、荧光光谱、循环伏安和电化学发光性质,用平面分子内电荷转移(PICT)模型解释双荧光现象,探讨结构与光电性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在萘二酰亚胺分子上引入功能基团,一方面能改善分子的溶解性,另一方面优化了该类物质的光物理学和电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7.
在B3LYP/6-31G^*水平下计算研究了分子几何构型、电子结构,并预测了该化合物的振动光谱、核磁共振谱和爆炸冲量。研究表明:分子中连接偕二硝基的C-N键重叠集居数较小、键长较长,可能是优先发生的主要热解引发键.与HMX相比该化合物的爆炸冲量略高,可能是一种新型的含能材料。  相似文献   

8.
给出了用3,6-二氧辛二酸二乙酯和醋酸铵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2,2′-(吡咯烷-2,5-二亚基)二乙酸乙酯(Ⅳ)的具体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了Ⅳ的优化构型和电荷分布.  相似文献   

9.
给出了用3,6-二氧辛二酸二乙酯和醋酸铵反应合成目标化合物2,2′-(吡咯烷-2,5-二亚基)二乙酸乙酯(Ⅳ)的具体方法并优化了反应条件.采用密度泛函方法,在B3LYP/6-311G**水平上计算了Ⅳ的优化构型和电荷分布.  相似文献   

10.
以2-氯乙醇为催化剂,CS2和NH2-NH2H2O反应制得1,3-二氨基硫脲1.在乙醇溶液中,1,3-二氨基硫脲与不同取代芳香醛(酮)混合于80℃分步回流反应4~5h,制得4个未见文献报道的不对称双缩二氨基硫脲化合物3a-3d.以上化合物均经过熔点测定、质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确证.  相似文献   

11.
采用PM3 系列方法对新合成的10 个不对称取代方酸内钅翁盐进行了系统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IR谱及UV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它们都具有刚性平面结构:方酸环为缺电子中心:对前线轨道的能量分析说明这10 个衍生物的一价负离子可以稳定存在,随着组态数目的增加,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呈减小趋势.所有的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误差在10% 左右.  相似文献   

12.
采用MNDO系列方法对7个噁二唑对称衍生物进行了理论研究。计算得到它们的优化几何构型,电荷分布及电子光谱,并对光谱进行了理论确认。考察了组态数对理论UV谱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适当选取组态数目,有助于减小理论UV谱与实验结果的误差。该文中电子光谱理论值和实验值的平均误差在10%左右。  相似文献   

13.
用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 G(d,p)水平下优化了三种第一系列过渡元素单核羰基化合物几何构型,进行了振动分析,并用GIAO方法在相同的基组水平上对它们的核磁共振碳谱进行了研究;同时,在B3LYP/6-31G(d,p)基组水平上对两种第一系列过渡元素双核羰基化合物进行了构型优化和振动分析,并在B3LYP/6-31 G(d,p)基组水平上进行核磁共振碳谱的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马鞭草烯酮衍生物电子结构与电子光谱的量子化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利用量子化学半经验AM1及INDO/SCI方法研究了双氰基马鞭草烯酮衍生物的电子结构和光谱性质,以全自由度优化几何结构为基础,计算了各化合物的电子光谱,计算结果表明,不同取代基的引入对体系的电子结构和电子光谱等都有一定的影响,空间结构对光谱影响较大,所讨论体系在可见波段都具有较好的透明性。  相似文献   

15.
以二苯并噻吩为原料合成了中间体2,8-二溴二苯并噻吩和2,8-二甲酰基二苯并噻吩,并从这两种化合物出发,分别利用Heck反应和Wittig反应合成了具有C2v对称性的一系列二苯并噻吩衍生物。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等光谱手段表征了新化合物的结构,对这些化合物的光物理特性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2,8-二[2-(吡啶-4-基)乙烯基]二苯并噻吩(I)的紫外吸收峰随着溶剂极性的增加而出现蓝移现象,而其他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峰随溶剂极性增加往长波方向移动;化合物I具有较低的荧光量子效率;用750~920nm的飞秒激光激发时化合物I的溶液表现出明显的双光子吸收特性。  相似文献   

16.
以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为原料,利用叶立德试剂对其3-位进行Wittig合成修饰,并且对E环进行氧化、N-取代和酰基化改造,合成了一系列3-(2-亚烯丙基)-3-去乙烯基脱镁叶绿酸-a甲酯及其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所有化合物均由紫外光谱、红外光谱、核磁共振以及元素分析予以证实.其中,红紫素-18酰亚胺衍生物的紫外吸收均产生了红移.  相似文献   

17.
在室温下,以冰醋酸为介质,碘单质为催化剂,使醛、胺与巯基乙酸发生缩合反应,生成4一噻唑啉酮类化合物,该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操作简便和环境友好等优点.所得化合物的结构均经元素分析和1H NMR确证,采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方法测定了化合物3f的结构.  相似文献   

18.
采用量子化学密度泛函(B3LYP)方法在6-31g水平上对3种N'-芳基-N,N-二乙基乙二胺衍生物进行构型优化,经振动分析,未出现虚频率。在此基础上用TD-DFT方法计算了3种化合物的荧光激发波长,然后用CIS组态相互作用方法分别优化了3种化合物在激发态的构型,并对其荧光发射光谱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显示,激发与发射光谱与实验值符合的很好。  相似文献   

19.
以水杨酸(Hsal)和邻菲啰啉(phen)为协同配体,铕钇离子为中心体,合成不同Eu/Y摩尔比的系列三元双核配合物,并通过元素分析、紫外可见光和红外光谱确定配合物的组成.研究配合物的发光性能以及Eu/Y摩尔比的影响.结果表明,配合物的组成为EuxY1-x(sal)3(phen)(x=0.1~1.0).在Eu/Y摩尔比为0.6:0.4时,配合物Eu0.6Y0.4(sal)3(phen)的发光强度最强.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不发光的钇配合物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增强铕的发光强度.  相似文献   

20.
以吲哚-3-甲酸甲酯为原料,通过偶联、肼解、消除等反应,合成了一系列具有对称结构的吲哚席夫碱衍生物,以期为新药筛选提供先导化合物.其结构均经~1H NMR,ESI-MS,IR及元素分析所证实.初步抗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化合物5e对枯草芽孢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具有较强的抑菌效果;化合物5f对大肠杆菌的抑菌效果优于阿莫西林,对绿脓杆菌表现出与对照品阿莫西林相当的抑菌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