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刘卫 《饰》2013,(1):36-39
本文通过梳理传统蓝印花布的艺术特征以及文化内涵,对笔者创作的蓝印花系列服装作品进行设计概念阐述与案例解析,从款式造型、材质运用及图案创新等诸方面,探讨基于传统蓝印花布元素的现代服装创新设计理念及方法,为中式概念的服装设计提供借鉴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课题主要将折扇元素和蓝印花布在服装中的融合应用于服装面料、色彩、图案、款式及工艺等方面。将它们有所选择、有所取舍地彼此交融、相互碰撞使服装萌发新的生机和活力,借以发展具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服装。在发掘悠久的工艺传统、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刻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探索其在现代社会中的文化价值与设计价值,展现它们特有的民族韵味。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通的蓝印花布与日本冲绳的红型,都是古老的手工印染技艺,虽然两者采用相同的防染技术,但是却面貌迥异、各具特色.文章从工艺技术、图案风格和文化内涵3个方面,分别对蓝印花布和红型进行分析与比较,希望能为我国蓝印花布的传承、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作者以古代“五色”和现代“三原色”原理的色彩学方法分析蓝印花布的历史成因,认为“靛蓝美感”奠定了蓝印花布审美接受的基础。蓝印花布是中国蓝色艺术(中国青花瓷、青绿山水画、蓝衣蓝服现象等)中的一支,是人们“尚蓝情结”的产物。  相似文献   

5.
南通蓝印花布是采用传统的镂空版刮浆防染的蓝印花布,它以纹样清新、蓝白分明、朴实美观等特点, 深受人民的喜爱。本文着重对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起源和发展及其原因进行分析,认为南通蓝印花布直接源 于宋代嘉定和安亭的“药斑布”,间接地继承了夹缬和蜡缬的印染技艺,从纹样设计方面又吸收了剪纸的艺术风格。 另外,南通蓝印花布印染技艺的发展与南通独特的地理环境、染料的种植、棉纺织业的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从分析传承与创新的关联入手,指出南通蓝印花布唯有继承传统,才能让设计区别于同质化,呈现出有文化底蕴和地域特色的创新设计语言,使传统手工艺术与现代人的生活相结合,进而使南通蓝印花布得到真正意义上的传承。以此为立足点,通过设计创新探讨具有地域特色的南通蓝印花布和传统刺绣进行结合设计的途径,通过设计实践探寻二者结合在镂空、透叠、包梗及二维重组等方面的新视觉形象。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析了民间蓝印花布朴实无华、大巧若拙和表意抒情、含蓄隐喻的艺术特色,并从简化设计、符号设计、融合设计及创新和改编诸方面探讨了现代蓝印花布的设计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8.
本文分析了民间蓝印花布朴实无华、大巧若拙和表意抒情、含蓄隐喻的艺术特色,并从简化设计、符号设计、融合设计及创新和改编诸方面探讨了现代蓝印花布的设计理念及方法。  相似文献   

9.
安徽省砀山县胡屯村胡氏蓝印花布,纹样古典朴素,在过去砀山蓝印花布享誉皖北一带,但改革开放以后,砀山蓝印花布逐渐淡出了人们的视野。如今砀山蓝印花布不仅仅是一种消费品,它还是一种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但这种非物质文化却逐渐从人民的视野中消失,无人继承和发展,也较少有人去研究。为了使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以传承,先简短的介绍砀山蓝印花布的起源和工艺特征,后重点分析砀山蓝印花布纹样的艺术特征,从题材、结构和文化内涵进行深入研究。在题材上,着重研究砀山蓝印花布较为广泛的龙、凤、麒麟等吉祥元素;还选取了砀山蓝印花布具有代表性的纹样,进行结构研究;对砀山蓝印花布的文化内涵进一步挖掘和探索。通过对砀山蓝印花布的研究,使砀山蓝印花布得以被人们熟知和喜爱,也使砀山蓝印花布的内在文化得以传承和发扬。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男性购买新中式服装的消费行为,分析了式样、风格、面料、配色和传统工艺等方面因素在新中式男装设计中的具体应用,并通过问卷调查影响新中式男装消费行为的因素和消费者的审美偏好。在此基础上明确消费者对新中式男装的款式、风格、配色和工艺等所具有的审美偏好,以及对价格、品牌、消费心理、购买行为等所具有的消费偏好,为服装企业的产品设计与开发以及市场拓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扫雷艇磁场防护服屏蔽材料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讨扫雷艇磁场防护服屏蔽材料.筛选市售其他频段屏蔽材料对扫雷艇磁场的屏蔽作用;初步研制新型屏蔽材料.市售其他频段屏蔽材料对扫雷艇磁场基本无屏蔽作用;研制的镀、涂金属布屏蔽效果较差,而铁磁性线材织物有一定的屏蔽作用,但成线材工艺等须改进.结论铁磁性线材织物可用作扫雷艇磁场屏蔽材料,但要做成防护服,还有许多问题需解决.  相似文献   

12.
阐述了掌握正确的服装数据概念对服装结构设计和款式设计的重要性。在介绍服装数据概念定义的基础上,着重讨论了怎样才能正确掌握其内容以及教师在教学中应当重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图案不仅能装饰、点缀服饰,而且能够及时、鲜明地反映人们的时尚风貌、审美情趣及心理需求。在服饰图案的应用中,超越审美范畴,把服饰图案作为一种象征,作为一种体现文化精神或人文观念的载体,作为品牌标识的现象也屡见不鲜。通过图案,人们将服装变成了宣泄情绪、表达情感的工具,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成了"流行"的反映。可以说,装饰图案已成为当今服装设计师们表达个性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砖艺是建筑空间造型的“基本词汇”,是劳动人民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要求就地取材而创作的。它广泛地进入人民的生活,并与其他传统工艺美术一样,通过艺术实践的革新,创造出完善的风格。其中的画像砖最是富于审美意义,它以实用其基本功能,并由于画“像”于砖,使砖的审美价值得到了提升。  相似文献   

15.
环保健康、简约和谐的生态美是现代服饰绿色设计的审美追求。本文以生态美学主张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之美为指导,对我国云南独有的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进行系统的实地考察和研究分析,从服饰设计的色彩、面料、图案、工艺、饰品和款式等方面论证其与地域生态环境之间的健康和谐关系,有利于深入剖析云南哈尼族女性传统服饰所蕴含的服饰设计生态美的理念和审美价值。  相似文献   

16.
为了提高户外运动服装的功能性,考虑到运动项目的特点、人体工程学以及运动所处的环境、新型材料的应用等因素,从服装款式结构及细节设计的功能性和功能性面料的选择两个方面着手,依照运动特征选择面料,根据人体工学及运动功能确定结构比例,使新材料与运动服的设计制作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7.
为了提高户外运动服装的功能性,考虑到运动项目的特点、人体工程学以及运动所处的环境、新型材料的应用等因素,从服装款式结构及细节设计的功能性和功能性面料的选择两个方面着手,依照运动特征选择面料,根据人体工学及运动功能确定结构比例,使新材料与运动服的设计制作紧密结合.  相似文献   

18.
论服装造型的比例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服装是人类诸多生活状态中不可缺少的一种状态,而对于现代文明人来讲,比例得体的着装已成为日常生活中相当重要的内容。能正确认识现代着装的多种比例效果也是现代人应具有的审美素质。随着人类文明的发展,服装已不再是仅仅用来满足人们防寒护体之物件,服装的功效和服装的涵义都有了新的解释。人们对服装造型的比例美在思想观念上也了相当的高度,现代人很注重服装比例美,因为它能给人们的生活速写为效益、带来美的感受和精神的满足。服装造型的比例美要达到一定的层次,还需要研究服装整体造型,而研究服装整体造型首先要研究人体比例美,这是因为:人体是服装的根本,而服装整体造型的美丑在很大程度上与服装比例设计有着最直接的关系,甚至可以说:服装造型的比例设计决定着服装整体造型的美丑。  相似文献   

19.
联想、创新与服饰仿生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现代社会经济和文化背景为基础,从具象仿生设计、抽象仿生设计和意象仿生设计3个方面,论述了如何运用联想与创新的设计语言,进行仿生服饰设计以丰富服装设计的款式、色彩和纹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