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目的分析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结局及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方法选取2017年7月至2018年9月本院接收的302例均只有一次剖宫产史的产妇作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组,另外选取同期产科收治非瘢痕子宫分娩者200例作为非瘢痕妊娠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失败的原因,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及非瘢痕子宫妊娠不同分娩方式新生儿情况、出血量、住院时间等的差异。结果有阴道分娩试产指征瘢痕子宫妊娠产妇倾向选择剖宫产手术;瘢痕子宫妊娠产妇阴道分娩失败主要原因为产妇主观放弃试产;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显著少于剖宫产组;瘢痕子宫孕妇产后出血量、住院时间明显多于非瘢痕子宫孕妇。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如有阴道试产指征,选择阴道分娩可以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和可行性,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本院2011年1月~2013年12月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615例产妇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按分娩方式的不同分为再次剖宫产组536例,经阴道试产分娩组79例,并选取同期非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产妇3470例与瘢痕子宫经阴道试产产妇117例及首次剖宫产的产妇2274例与再次剖宫产的产妇536例进行分析比较。结果再次剖宫产组和阴道分娩组在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产后出血发生率小于再次剖宫产产后出血率,具有显著差异(P<0.05);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成功率及顺产率均小于非瘢痕子宫阴道试产产妇,均具有显著差异(P<0.05);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孕妇在侧切、产钳使用、产后出血方面与非瘢痕子宫阴道试产的孕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产妇在切口感染、介入、羊水栓塞方面与首次剖宫产产妇比较,均无显著差异(P>0.05);再次剖宫产产妇子宫切除率、产后出血率大于首次剖宫产产妇,均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孕妇应进行综合评估,采取合适的分娩方式,另外需严格掌握首次剖宫产指征。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260例(前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对其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60例瘢痕子宫妊娠产妇进行阴道试产,成功经阴道分娩150例,试产成功率57.69%。110例剖宫产分娩,剖宫产率:42.31%。瘢痕子宫妊娠再次行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相比,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妊娠绝非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瘢痕子宫妊娠有经阴道分娩的可能,倡导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进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4.
《陕西医学杂志》2016,(3):323-32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选取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孕妇150例(前次均为子宫下段横切口剖宫产),对其分娩方式及分娩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50例瘢痕子宫妊娠产妇中有15例进行阴道试产,阴道试产失败2例,试产成功率86.67%。150例瘢痕子宫妊娠病例中,剖宫产137例,剖宫产率91.33%。瘢痕子宫妊娠再次行剖宫产与阴道分娩相比,产后24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妊娠绝非剖宫产的手术指征,瘢痕子宫妊娠有经阴道分娩的可能,倡导符合阴道试产条件的产妇进行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分娩的临床效果进行探究。方法以80例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为研究对象,其中40例产妇实施阴道试产,40例患者实施剖宫产,同时选择50例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为对照组。观察三组产妇的分娩情况。结果 40例阴道试产产妇有32例成功分娩,成功率为80%。阴道分娩组以及对照组的分娩时间比剖宫产组短,新生儿体质量比剖宫产组低,产后出血以及住院费用均比剖宫产组要少,P0.05。三组产妇的Apgar分值以及新生儿窒息率对比无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实施阴道分娩,能够有效提高分娩的安全性,改善分娩预后,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6.
王良电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187-218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降低剖宫产率。方法对我院1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结果100例瘢痕子宫中剖宫产80例,剖宫产率为80%;选择阴透试产20例,阴道试产率为20%,阴道试产成功率75%;本组剖宫产、阴道分娩均未出现母婴不良情况。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剖宫产率高,影响因素多,临床应加强其手术指征的掌握和产妇监控,给予孕妇试产机会,以降低剖宫产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不同产科处理的临床结果,探讨阴道分娩的临床价值。方法27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根据不同个体情况实施阴道试产及剖宫产,与按照1∶1比例选择同期进行阴道分娩、剖宫产的初产妇比较妊娠结局。结果270例产妇进行阴道试产80例,试产成功60例(75.00%),其产程、产时出血、新生儿Apgar评分与初产妇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210例瘢痕子宫组手术时间、产后出血、术后感染发生率、住院时间高于初产妇组(P〈0.05)。结论剖宫产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成功率高,与初产妇阴道分娩结局相似,排除阴道分娩禁忌证后应给予试产机会,以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合理分娩方式及疗效,寻求确保母婴安全的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2年2月收治的101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的分娩方式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其中87例选择再次剖宫产,其产后出血、盆腹腔粘连发生率与初次剖宫产组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4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拟选择经阴道试产者,最终7例成功经阴道分娩,成功率为50%。结论瘢痕子宫非决定剖宫产手术指征,再次剖宫产致产妇并发症增加,适合阴道试产者应提倡阴道试产。只要严格掌握阴道分娩适应证,阴道分娩优于再次剖宫产。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妊娠方式的选择及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产科收治的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的产妇102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产妇意愿及是否符合手术指征合理选择再次分娩的方式,其中73例行剖宫产术为剖宫产组,29例行阴道试产为阴道试产组,观察对比两种再次分娩方式对母婴结局的影响。结果:29例阴道试产组中,试产成功23例,试产成功率为79.3%,6例试产失败后改行剖宫产。阴道试产组的产妇先兆子宫破裂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P〈0.05);产后出血及产后发热发生率显著低于剖宫产组(P〈0.05)。结论:剖宫产术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不是再次选择剖宫产的绝对手术指征,在符合阴道试产的条件下,行阴道试产是安全可靠的,成功率很高,可避免再次行剖宫产术给产妇带来的手术痛苦及各种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科处理的方法及结果。方法选取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依据个体情况行剖宫产及阴道试产,并在同期按1∶1比例取行剖宫产、阴道分娩的初产妇,对妊娠结局加以比较。结果 200例瘢痕子宫再次妊娠产妇,阴道试产60例,成功45例,占75%,试产失败者改行剖宫产术。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在分娩结局上与同期选取的45例初产妇阴道分娩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初产妇剖宫产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较瘢痕子宫剖宫产组短,产后出血量较小(P<0.05)。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阴道试产有较高的成功率,在分娩结局上与初产妇相似,需排除阴道分娩禁忌证后积极试产,以降低剖宫产率,提高产科整体医疗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方法对我院收治的瘢痕子宫住院分娩产妇164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就再次剖宫产和经阴道分娩的母婴结局进行观察比较。结果164例产妇中经阴道分娩42例,分娩率为25.61%,成功率为84%,再次剖宫产122例。瘢痕子宫阴道分娩组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明显低于再次剖宫产组(P0.05)。结论瘢痕子宫产妇只要符合阴道试产条件,严密监护下行阴道分娩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12.
胡穗花 《中外医疗》2009,28(27):10-11
目的分析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收治97例瘢痕子宫妊娠孕妇以及同期92例无剖宫产史妊娠孕妇,对不同分娩方式进行观察指标对比。结果瘢痕子宫阴道分娩产妇与无剖宫史阴道分娩产妇其新生儿Apger评分、产程、出血量对比,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与无剖宫产史剖宫产比较,其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术中平均出血量以及术中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初次剖宫产患者,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瘢痕子宫妊娠孕妇,再次剖宫产与阴道分娩比较,新生儿Apger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平均出血量比较差异显著(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中,阴道分娩与再次剖宫产相比,利大于弊。在瘢痕子宫妊娠产妇符合适应证的前提下,应鼓励阴道分娩,同时试产过程中要严密监护观察,尽早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相似文献   

13.
杨桂香 《河北医学》2013,(11):1639-1642
目的:探讨剖宫产后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合理选择。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在2008年6月至2012年6月期间的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剖宫产,将其视为观察组A(n=78),其余42例孕妇的二次生产方式为阴道分娩.将其视为观察组B(n=42);选择同时期的78例首次剖宫产孕妇作为对照组A(n=78),42例同期非疤痕子宫阴道分娩孕妇作为对照组B(n=42);对比分析观察组A、对照组A、观察组B、对照组B的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结果:120例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中共有59例行阴道试产,其中成功42例(71.2%);再次剖宫产孕妇78例,手术率65.0%;在产后出血量、重度粘连、切口乙级愈合发生率方面,观察组A和对照组A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平均住院时间方面,观察组A和观察组B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在产后出血量、新生儿窒息、先兆子宫破裂发生率方面,观察组B和对照组B的差异不显著(P〉0.05),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疤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并非剖宫产绝对指征,但是仍然以手术为主;符合试产条件下的阴道试产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但是为了确保母婴平安,需要高度关注子宫破裂问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行阴道分娩的可行性。方法选取行阴道分娩的瘢痕子宫孕妇60例为观察组,另选取同期60例非瘢痕子宫孕妇阴道分娩者为对照组,比较2组孕妇阴道分娩时出血量、产程时间、新生儿Apgar评分、住院时间及产后并发症。结果 2组孕妇分娩时出血量、产程时间、住院时间及新生儿Apgar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2组孕妇产后并发症比较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瘢痕子宫孕妇行阴道分娩并无特殊危险性,可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及意愿合理选择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15.
汪青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5):130+132-130,132
目的探讨瘢痕子宫孕妇二次妊娠不同分娩方式的差别。方法收集108例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孕妇资料,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评估两组孕妇采用阴道试产及剖宫产的疗效,以及出血量、住院费用和住院时间。结果两组分娩方式对孕妇及胎儿Apgar评分无明显差别,但阴道试产孕妇出血量、住院费用和时间较剖宫产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P=0.016,P=0.037)。结论对于二次妊娠合并瘢痕子宫孕妇,应严格遵守相应指征,采用合理的分娩方式,从而能够提高分娩疗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自然临产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连续选择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自然临产患者60例,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患者60例,瘢痕子宫再次剖宫产(RCS)患者50例,首次剖宫产(PCS)患者50例的临床资料,对瘢痕子宫经阴道分娩(VBAC)组与VBNC组、VBAC组与RCS组、RCS组与PCS在分娩方式、分娩结局、母婴并发症进行比较.结果 60例患者中,VBAC 24例,成功率40%.VBAC组在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例、住院天数上与VBN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VBAC组的产时出血量、新生儿窒息比例、住院天数均低于RC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RCS组产时出血量、腹腔粘连比例、愈合不良比例均高于PCS组,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瘢痕子宫再次妊娠自然临产后,通过严密观察产程,给予充分阴道试产的机会,经阴道分娩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在剖宫产后瘢痕子宫再次妊娠分娩方式选择中的意义。方法:对122例有剖宫产史的孕妇再次妊娠后35周起采用高频探头,观察子宫下段的厚度及结构(其中下段厚度≥3 mm 67例,<3 mm 55例);下段厚度≥3 mm孕妇中32例进行阴道试产;<3 mm适时行再次剖宫产术,于再次剖宫产术中对子宫下段情况进行比较。结果:(1)妊娠晚期瘢痕子宫孕妇子宫下段肌层厚度明显小于无瘢痕子宫孕妇(P<0.05);(2)高频超声显示子宫下段呈“鼠尾状”及“截断状”的病例,子宫不全破裂和瘢痕愈合不良的比例较“均匀一致”组高(χ2=27.99,P〈0.05);(3)瘢痕子宫下段厚度≥3 mm且超声呈“均匀一致”孕妇阴道试产率为47.76%,试产成功率为81.25%。结论:通过高频超声检查妊娠晚期瘢痕子宫下段肌层状态,为临床判断是否可以经阴道试产提供重要信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分娩方式的选择。方法我院2008-01~2009-12共收治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孕妇226例,对其分娩方式、分娩结局及母婴并发症进行回顾性分析。将其中剖宫产术后阴道分娩(VBAC)2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非瘢痕子宫阴道分娩(VBNC)28例进行对照分析,再次剖宫产(RCS)198例与随机抽取同期首次剖宫产(FCS)198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37例阴道试产,28例试产成功,成功率75.6%;再次剖宫产198例,手术产率87.6%。VBAC组新生儿窒息率、产时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VBAC组未发现子宫破裂,RCS组发现子宫不全破裂3例;RCS组产后出血率较FCS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RCS组较VBAC组出血量大。结论剖宫产术后再次妊娠的分娩方式应根据孕妇的具体情况而定,有阴道试产指征者应在严密监护下进行阴道试产,无阴道试产指征者择期行剖宫产。  相似文献   

19.
肖敏  陶瑞雪  张燕 《安徽医学》2020,41(5):526-529
目的 探讨瘢痕子宫孕妇不同分娩方式的选择以及对母儿结局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12月在合肥市第一人民医院产科住院且符合剖宫产后阴道试产纳入标准的产妇160例,依据医生评估结果及产妇意愿选择分娩方式,按实际分娩结果分为剖宫产后阴道分娩(简称阴道分娩)组68例,再次剖宫产(简称剖宫产)组80例,12例因阴道试产失败急诊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简称阴道试产失败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分娩的40例单胎顺产初产妇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产妇的临床特征以及分娩信息,分析影响瘢痕子宫产妇阴道试产成功的相关因素。结果 在瘢痕子宫患者中,阴道分娩成功率为85%。阴道分娩组与阴道试产失败组相比,孕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瘢痕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孕妇体质量、体质量指数、孕周、距上次剖宫产时间、新生儿体质量、产后24 h出血量、住院时间均小于剖宫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孕妇年龄、孕次、产次、瘢痕厚度、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分娩组与对照组相比,分娩时出血量、产后24 h出血量、新生儿Apgar评分、产后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瘢痕子宫孕妇在严格的操作规程以及孕期控制体质量指数、胎儿体质量可鼓励阴道试产。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对产程及妊娠结局的影响,以期为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的临床分娩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照组开展常规阴道分娩,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妊娠结局。结果 两组分娩方式、妊娠结局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观察组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总产程时间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前次剖宫产史瘢痕子宫产妇应用气囊助产术辅助阴道分娩可有效缩短产程,且不增加中转剖宫产、产钳助产及不良妊娠结局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