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观察腔镜辅助下手术与开放性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癌的效果对比。方法选取2013年2月—2016年3月行手术治疗的早期甲状腺癌患者86例,按照手术方式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42例,行开放性手术治疗;实验组44例,行腔镜辅助开放性手术治疗。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各项指标、手术治疗效果及术后回访1~3年生存率。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112.37±24.53)min、术后引流量(114.04±28.31)ml及拔管时间(5.78±1.07)min高于对照组[(54.36±5.76)min、(37.63±12.69)ml、(2.89±1.23)min],实验组术时出血量(57.69±5.63)ml、住院时间(7.45±1.02)d低于对照组[(83.77±10.26)ml、(8.56±1.87)d],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清除淋巴结数量、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及3年内复发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三年生存患者总生存率100%高于对照组97.61%,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腔镜下辅助手术治疗早期甲状腺癌效果佳,降低了术中出血量,缩短了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5月至2016年11月该院收治的食管癌患者80例,按照随机抽签方式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开放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予以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疗效(手术及术后相关指标)、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及淋巴结清扫数目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131.41±50.23)ml]、胸液引流量[(273.69±38.442)ml]、48 h疼痛分级[(1.51±0.80)分]均低于对照组,引流管放置时间[(2.34±0.62)d]及住院时间[(4.64±1.82)d]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4/40),低于对照组的45.00%(18/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腔镜三切口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疗效明确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分析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进行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8例留置尿管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进行常规基础护理,观察组患者实施预防性干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留置尿管时间及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结果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3.7%)低于对照组患者(16.7%);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10.8±4.5)天低于对照组患者(16.5±5.4)天;观察组患者及家属对护理情况满意率(98.1%)高于对照组患者家属满意率(85.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泌尿外科留置尿管患者实施预防性干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降低尿路感染发生率,减少留置尿管时间,提高患者与家属对护理的满意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经后腹膜行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围术期护理效果.方法:本实验选择2015年1月-2015年12月收治的经后腹膜行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6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患者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以常规护理方式进行护理,观察组患者则以综合护理方式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各项实验数据.结果:两组患者经不同护理方式护理后,观察组患者临床护理效果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住院时间、手术时间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上述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给予经后腹膜行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围术期综合护理,可确保患者手术有序完成,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护理体会.方法:选取我院40例行腔镜辅助治疗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患者(病例收治时间:2014年5月~2017年5月),采用抽签法将其均分为观察组(20例)及对照组(20例),观察组采用综合护理,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并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手术成功率为100%,对照组患者中3例手术失败,后中转开放手术,手术成功率为85.00%,观察组手术成功率更高,差异明显(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手术出血量在数值上均小于对照组且患者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组间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综上所述,对腔镜辅助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围手术期患者行综合护理的临床效果显著,具临床推广应用之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手术室护理干预在骨科切口感染预防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于菏泽医学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21年7月收治的骨科手术患者中选择80例展开临床研究,将入组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手术室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指标(手术时间、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切口感染发生情况、护理满意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为(155.06±50.98)min,下床活动时间为(6.35±2.71)h,住院时间为(10.89±2.38)d,均短于对照组的(191.74±64.97)min、(9.27±3.95)h、(13.57±4.05)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切口感染发生率为2.50%,低于对照组的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134 6,P<0.05)。观察组护理总满意率为95.00%,高于对照组的8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14 3,P<0.05)。结论 在临床实施骨科手术患者护理干预措施过程中,手术室护理干预可更为有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估腔镜辅助下小切口甲状腺切除术的方法及其临床效果。方法选取天津市公安医院2014年10月-2018年8月收治的行腔镜下小切口术式治疗的甲状腺肿瘤患者51例,与同期采用传统开放式术式治疗的患者54例进行对比分析,比较两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长、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腔镜组手术切口为(3.02±0.45)cm、术中出血量为(23.27±9.46)ml、手术时长为(84.37±10.58)min、住院时间为(2.87±0.72)d;传统组手术切口为(6.48±0.87)cm、术中出血量为(35.67±15.79)ml、手术时长为(55.25±7.74)min、住院时间为(5.21±1.08)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腔镜组并发症率为9.80%,与传统组的9.26%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开放式手术相比,腔镜辅助小切口手术能减少患者相关损伤,利于术后康复,外观更理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电视胸腔镜(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VATS)下早期肺癌根治术的护理要点,并观察其实施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8月—2015年10月收治的VATS下早期肺癌根治术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实施围手术期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围手术期综合护理干预,记录两组相关手术指标及术后恢复指标,观察并发症发生情况。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胸腔镜引流管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分别为[(138.75±44.59)min、(197.64±48.02)m L、(49.10±7.03)h、(10.43±6.00)d]均优于对照组[(156.37±56.22)min、(264.11±53.27)m L、(64.55±9.81)h、(15.78±8.42)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5.71%)低于对照组(25.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加强VATS下早期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护理干预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9.
《临床医学工程》2017,(1):135-136
目的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中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月收治的104例复杂性肾结石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2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护理,试验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试验组的手术出血量、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护理后,试验组的焦虑自评量表(S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5.77%,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9.23%(P<0.05)。结论在采用微创经皮肾镜取石术治疗复杂性肾结石患者时实施综合护理干预具有较好的效果,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研究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临床价值.方法:抽选在本院接受治疗的食管癌患者60例进行比较研究,入院时间为2015年6月至2016年6月期间,通过单双号分组法将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与观察组均为30例,给予对照组患者传统左开胸治疗,观察组患者则接受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耗时较对照组长,其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拔除胸管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后胃管引流量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治疗食管癌的效果显著,具有较高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和分析综合护理干预在进行小儿疝气围手术护理的运用方法和效果。方法选取自2011年3月—2013年2月本院收治的小儿疝气手术患者共178例作为研究的对象。依据临床护理的方法差异,随机将其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并观察两组患者手术以后的离床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以后的疼痛程度以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并对比护理服务的满意度等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接受护理干预以后,平均的离床时间是(2.08±0.69)d,住院时间是(5.25±1.68)d,要明显少于对照组患者的离床时间(5.50±2.41)d和住院时间(8.82±1.56)d,两组患者对比具有明显的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术后疼痛程度也明显比对照组患者有所减轻,观察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要明显地低于对照组的患者,观察组患者及其家属对于护理的满意度达97.73%,要明显地高于对照组患者(83.53%)(P<0.05),两组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地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并减轻患者的疼痛和各种并发症,还可以提高住院患者的护理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严重创伤院前救治中的运用效果。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3年12月共计360例严重创伤院前救治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012年度150例患者设为对照组,采取的常规方案;2013年度210例患者设为观察组,采取的是风险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护理人员知信行评分,出车反应时间、患者院前救治成功率及服务满意度。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护理人员知识(27.21±4.21)vs(22.01±4.41)分、态度(21.32±3.81)vs(17.11±3.91)分、行为(20.51±3.71)vs(16.22±3.52)分均明显提高;观察组出车反应时间较对照组有明显缩短(140.43±11.31)vs(300.42±10.51)s;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院前救治成功率明显提升(97.61%vs 90.67%),对护理服务的满意程度明显提高(94.51±11.52)vs(86.42±12.31)。结论严重创伤院前救治过程中,运用风险管理能够改善院前救治的效果,提高院前抢救的效率,改善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研究前瞻性主动护理模式的内容以及在手术室中应用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7月期间于我院行手术治疗的58例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9例,对照组实施临床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前瞻性主动护理,护理过程中详细观察患者情况.结果 护理过程中通过观察发现,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并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患者平均住院时间有明显差异,其中观察组为(14.58±6.87)d,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8.88±7.58)d;观察组患者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相比,P <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在手术患者中实施前瞻性主动护理模式,能有效预防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缩短住院时间,提高临床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骨科术后疼痛评估及不同的护理干预方法对减轻患者疼痛、提高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将2013年1月-2014年6月骨科收治的156例手术后疼痛患者分为两组,对照组64例患者进行传统术后疼痛控制,研究组92例患者采用无痛病房规范化的疼痛管理,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后疼痛控制的效果,以及患者的满意度。结果:术后第1天研究组患者疼痛评分(2.62±1.35)分,对照组(3.86±1.6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685,P〈0.01);研究组患者术后夜间睡眠时间比对照组延长,研究组患者(4±1.5)h,对照组(2±1.5)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37,P〈0.01);患者对疼痛控制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90±7)%,对照组(55±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75,P〈0.05);患者对治疗效果满意度高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95±5)%,对照组患者(7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25,P〈0.05)。结论:患者术后疼痛的正确评估,优质的护理干预,为减轻患者术后疼痛,促进创伤的恢复及心理、生理状态的调整创造条件,促进患者康复、提高患者的预后效果及生活质量,提高患者住院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刘秀芳 《现代保健》2014,(32):85-87
目的:观察舒适护理在人工流产围手术期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在本科门诊手术室行人工流产术的128例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两组,舒适护理干预组(简称观察组)和常规护理干预组(简称对照组),每组各64例,护理干预后观察两组患者的抑郁、焦虑改善情况、护理满意度以及生活质量。结果: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总分为(22.9±4.1)分,精神性因子分为(10.3±3.3)分,躯体性因子分为(14.5±3.8)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D评分总分为(13.2±5.1)分,精神性因子分为(5.6±4.0)分,躯体性因子分为(7.0±2.1)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前,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为(25.8±5.6)分,精神性因子分为(14.2±4.7)分,躯体性因子分为(12.7±3.9)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观察组患者的HAMA评分总分为(14.7±6.0)分,精神性因子分为(7.4±5.4)分,躯体性因子分为(8.2±4.6)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满意度为92.19%,对照组为81.25%,观察组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失访现象,观察组患者随访3个月时的PF得分(71.5±11.0)分,RP得分(74.1±13.7)分,RE得分(76.3±15.3)分,随访6个月时患者的PF得分(87.4±12.6)分,RP得分(86.5±11.7)分,RE得分(84.2±13.4)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舒适护理可有效降低人工流产术围手术期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提高患者的护理满意度,有益于改善护患关系,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干预模式对艾滋病病人自我效能的影响。方法入选2009年1月-2013年12月绍兴市中心医院收治103例艾滋病患者,按照干预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51例)和对照组(5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和护理,观察组则在此基础上对患者实施心理护理结合健康宣教干预。结果干预后,观察组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为10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满意度为82.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自我效能评分为(35.32±6.58)分,明显高于对照组(27.87±5.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心理护理结合健康宣教的干预方式有利于提高艾滋病病人的自我效能水平,增强了病人的信心和积极性,对疾病的治疗和康复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食管中段癌切除术后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的抗反流作用.方法 将82例食管中段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分别采用食管癌切除常规吻合器吻合(对照组,41例)和常规器械吻合基础上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观察组,41例).术后3个月,对两组患者进行EORTC QLQ-C30问卷调查,并进行食管测压及内镜检查.结果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围手术期死亡.观察组烧心和胃液反流评分[分别为(13.2±6.1),(16.9±3.9)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25.6±7.2),(26.6±4.2)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吞咽困难评分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部位静息压[(3.5±2.3)mmHg,1 mmHg =0.133 kPa]高于胃内压[(2.7±2.1)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eMeester评分为(54±32)分,低于对照组的(141±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反流性食管炎发生率为48.8%(20/41),要明显低于对照组的75.6%(31/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食管胃吻合附加改良Nissen折叠术可增加吻合部位的压力,具有降低胃食管反流、减轻反流性食管炎和胃食管反流症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闵静 《现代保健》2014,(11):106-108
目的:探讨舒适护理在手术室护理工作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本院2010-2012年进行手术治疗的患者416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8例,对照组患者给予手术室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舒适护理。结果:观察组、对照组对护理工作满意率分别为98.56%、94.71%,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并发症的发生率分别为3.85%、8.65%,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中处于焦虑、恐惧、悲观状态的比例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感觉舒适的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护理工作中应用舒适护理模式,能够提高护理质量,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护理管理模式在晨间首台择期手术患者中的管理效果及影响。方法选择2012年1—10月进行择期手术的患者24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20例。对照组按传统接手术患者流程提前30~40 min接患者到手术室,观察组按改良后的护理模式,将患者接入手术室后在麻醉复苏室进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由两名护士集中护理管理,并采取相应的人文关怀等护理干预措施。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术晨30~40 min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中国版状态焦虑量表(S-CAI)评分[(14.05±2.32)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6.75±2.33)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9.00,P<0.05)。在手术室等候手术期间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心率[(17.6±2.5)、(11.6±1.1)mm Hg(1 mm Hg=0.133 kPa)、(88.7±11.6)次/min]低于对照组[(19.8±4.1)、(14.2±2.1)mm Hg、(110.2±8.7)次/min],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5.02、12.01、16.24,均P<0.05)。观察组满意度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7.42,P<0.05)。结论施行手术患者无缝隙护理模式,术期患者集中护理管理,并实施相应的人文护理干预,可降低患者的情绪反应,减轻其紧张焦虑恐惧心理,增强安全感,提高患者对手术室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