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为拓宽稻壳灰和淤泥土等固废资源处理途径,基于传统水泥固化处理方法,提出稻壳灰-水泥固化处理淤泥土技术。通过室内击实、无侧限抗压强度(UCS)和电镜扫描(SEM)试验,分析稻壳灰-水泥土强度特性及微观机理。结果表明:稻壳灰对淤泥固化土强度增强效果显著,并且15%稻壳灰+8%水泥掺量效果最佳,稻壳灰加入显著提高淤泥固化土韧性,其破坏应变在3%~5%左右,变形系数E50与抗压强度近似呈线性递增关系,E50可取(19~50)qu。微观分析表明:水化硅酸钙生成是稻壳灰-水泥固化淤泥强度提高的主要来源,其填充孔隙、胶结作用使土体更加密实,提高强度。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稻壳灰-水泥固化淤泥微观演变机制分析模型。  相似文献   

2.
在海涂淤泥中掺入不同量NaOH改变淤泥孔隙溶液的pH值,再掺入等量水泥做固化试验.通过室内试验测试淤泥固化土的基本力学性质,探讨NaOH对仅用水泥固化淤泥的改善作用,研究无侧限抗压强度与NaOH掺量的关系和各个龄期淤泥固化土的应力一应变关系,并分析固化淤泥的微观结构特征.研究表明,NaOH掺量不大于0.8%时,孔隙溶液pH值的改变对Ca (OH)<,2>浓度影响很小,对固化强度的改善效果不明显;NaOH掺量大于1.6%时,随着掺量的增大,可以较大地提高淤泥固化强度,破坏应变较小,具有脆性破坏性质;NaOH掺量为3.2%时,90d强度约为不掺NaOH固化淤泥的2倍;微观结构反映出各种状态水化产物形成网状骨架并且填充孔隙,使得固化土具有一定的强度.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污染土和稻壳灰资源化利用,解决水泥固化材料高排放问题,采用稻壳灰-水泥为固化剂对重金属镉污染土进行固化处理。开展不同养护龄期、固化剂类型及镉含量下固化镉污染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毒性浸出、X射线衍射及扫描电镜试验,通过分析抗压强度、浸出质量浓度、破坏形态、微观形貌及矿物组成等宏微观特性,揭示稻壳灰-水泥固化镉污染土微观作用机制。结果表明:稻壳灰可以加速水泥水化过程,提高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低水泥掺量时加入5%~10%稻壳灰改善效果较优;固化土强度随镉含量增加而先升后降,存在临界值100~400 mg/kg;稻壳灰掺入后,土体脆性破坏特征减弱,镉污染下土体裂纹较多且破坏面不规则;固化土浸出质量浓度随龄期增加而降低,在镉含量为100 mg/kg时满足标准限值,稻壳灰部分替代水泥后浸出质量浓度相差不大;稻壳灰-水泥主要以水化硅铝酸钙聚合物凝胶(C-A-S-H)和钙矾石(AFt)共同支撑土体孔隙,不断团聚、胶结形成空间网状结构,形成骨架结构并吸附镉离子。  相似文献   

4.
为了改善武汉东湖疏浚淤泥的物理力学性能,在传统水泥固化处理方法的基础上,掺入外加剂氢氧化钠(NaOH)和石膏,对100多组淤泥固化土试样进行了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进行固化效果和固化机理的分析。结果表明:在疏浚淤泥固化过程中水泥占主导地位,对固化效果影响最为显著;NaOH促进了水泥的水化作用,增强了淤泥固化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表现在固化淤泥早期强度的快速提高;石膏有利于固化淤泥早期强度的形成,其作用持续于整个淤泥固化过程。在水泥掺入比一定时,NaOH和石膏都存在最佳掺量,超过了最佳掺量,强度就会降低。3种固化剂的正交试验得出最佳配比为实际工程的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为利用破碎废弃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0.16mm的再生微粉,在分析其物理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将其替代部分水泥用于固化高含水率淤泥。研究结果表明,淤泥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略有下降,但当再生微粉掺量为10%时,28d龄期的固化土强度与纯水泥土的抗压强度相同;适量的Ca(OH)2能够提升再生微粉的活性。  相似文献   

6.
为利用破碎废弃混凝土过程中产生的粒径小于0.16mm的再生微粉,在分析其物理化学成分的基础上,将其替代部分水泥用于固化高含水率淤泥。研究结果表明,淤泥固化土7d无侧限抗压强度均略有下降,但当再生微粉掺量为10%时,28d龄期的固化土强度与纯水泥土的抗压强度相同;适量的Ca(OH)2能够提升再生微粉的活性。  相似文献   

7.
为达到河道淤泥的排水减量和加固强度要求,缩短加固处理工期、降低综合处理成本,进行单一电渗、单一固化、模拟电渗-固化的室内对比试验,研究不同通电电流、不同固化剂掺入比、固化龄期等因素对宁波河道淤泥加固效果的影响。同时结合扫描电镜探究了加固土的微观特征变化,并进行加固机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采用较低的通电电流可降低综合处理成本、处理效果更均匀;固化剂掺入比在6%~10%的范围内,掺入比越高,电渗-固化联合处理相对于采用单一固化加固能够提升的强度幅度更明显;采用相同的固化剂掺入比,电渗-固化联合处理更有利于胶结物和水化产物的生成,电渗排水作用对固化土后期强度增长起到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淤泥固化技术可以实现淤泥的资源化利用,有望解决近年来日益严重的疏浚淤泥处置问题。在传统固化剂如石灰、水泥的基础上,探索更有效、低廉的固化剂是很有必要的。本文通过室内试验,将一种新型复合固化剂和水泥、石灰的固化效果进行了对比分析,从淤泥固化土的土颗粒粒径组分及抗压强度角度比较了新型固化剂的效果,结果表明,新型固化剂的固化效果优于传统固化剂水泥和石灰。  相似文献   

9.
为消除淤泥中有机质对水泥固化淤泥的不利影响,提出了氧化降解有机质、减薄双电层厚度、维持pH值稳定等对策来提高水泥固化淤泥的强度。采用高铁酸钾和碳酸氢钠作为碱性氧化剂,配合水泥对淤泥进行固化处理。通过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初步了解碱性氧化剂对水泥固化淤泥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利用有机元素试验、动电电位试验、比表面积试验和SEM等手段,进一步探究碱性氧化剂的固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掺碱性氧化剂的水泥固化淤泥7d无侧限抗压强度达到了1.536 MPa。碳酸氢钠通过中和有机酸,维持水泥固化淤泥为p H=9~10的碱性环境;该条件下,高铁酸钾能高效降解有机质,除去黏土颗粒表面聚合态的有机质胶膜,有利于SiO_2与Al_2O_3游离于孔隙溶液中,促进水泥水化产物的生成。同时,孔隙溶液中游离的高价阳离子与黏土颗粒表面低价阳离子交换吸附,减薄双电层厚度,引起土颗粒的絮凝团聚。  相似文献   

10.
采用再生微粉和工业废渣固化淤泥,研究了固化材料的类型(工业废渣基固化材料A、工业废渣-再生微粉基固化材料B)和掺量(5%、10%、15%、20%)、淤泥含水率(17%、45%、70%)对固化淤泥力学性能的影响,并进行了XRD和SEM分析,探讨了固化机理。结果表明:固化材料B的抗压强度比固化材料A的抗压强度低;固化材料B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比固化材料A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低;随着固化材料掺量的增加,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增大;随着淤泥含水率的增加,固化淤泥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综合考虑经济性、绿色低碳和固化淤泥的力学性能,推荐采用固化材料B作为淤泥的固化材料。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淤泥固化土的力学特性及强度预测模型,文中针对宁波滩涂淤泥固化土,开展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与三轴固结不排水试验。研究表明随着围压增大,固化土的偏应力均相应增大,在不同围压下,均表现为应变软化。强度模型qu=a×(w/Cw)b可以更好地描述固化土强度增长,综合参数e0t/Cw也可用于强度模型,从而为高含水率淤泥固化处理工程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稻壳灰(RHA)对水泥石灰石粉浆体强度的改善作用,并通过热重和X射线衍射测定了水泥石灰石粉RHA复合浆体的水化程度及水化产物,分析了相关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复合浆体抗压强度随着RHA掺量的增加先增后降,RHA掺量为10%时,复合浆体抗压强度达到最高,与纯水泥浆体相比,掺入10%RHA和10%石灰石粉的复合浆体3、7、28d抗压强度分别提高了821%、1843%、175%,掺入15%RHA有助于提高浆体抗压强度随龄期的增长幅度;RHA具有一定的填充效应、活性效应及内养护作用,掺量小于10%时,RHA填充效应和活性效应起主导作用,能够加速C3S的水化,并进行二次水化反应,提高复合浆体早期抗压强度;RHA掺量增至15%时,因RHA吸附大量水分,降低了水泥的水化程度,导致复合浆体早期抗压强度较低,但随着龄期的增加,RHA逐渐释放吸附水,起到内养护作用,促进水泥水化及参与二次水化反应,从而提高了复合浆体抗压强度的增长.  相似文献   

13.
为了改善青弋江分洪道工程淤泥质土地基的物理力学性能,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粉煤灰、水玻璃以及木质素磺酸钠组成的水泥基复合固化剂,以青弋江芜湖段典型淤泥质土样作为试验土样,进行了室内固化试验研究,分析了固化剂掺量、淤泥质土初始含水率以及养护龄期的改变对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和抗剪强度参数的影响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对于提高青弋江淤泥质土强度,试验所用固化剂作用效果明显,90d龄期养护条件下,掺入复合固化剂处理的固化淤泥质土无侧限抗压强度最高为单掺水泥条件下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的4.2倍,同时前者抗剪强度也明显大于后者;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随固化剂掺量增加而提高,但增长速率逐渐减缓,同时还随着养护龄期的增加而提高,两者呈明显的对数关系。  相似文献   

14.
高淤泥初始含水率以及低固化剂掺量是吹填造陆工程和疏浚淤泥资源化利用工程的常见特点,形成的固化土含水率和强度与其关系密切.本文通过室内试验,探讨了吹填淤泥固化土含水率和强度与养护龄期、固化剂掺量、淤泥初始含水率之间的关系,并尝试选择合适的参数,建立固化土无侧限抗压强度预测模型.研究表明,各龄期的固化土含水率随固化剂掺量增...  相似文献   

15.
固化处理已成为软弱土地基处理的主要方式之一,固化土在湿化作用下的力学和变形特性研究对路基等固化土工构筑物的稳定性分析和沉降变形预测具有重要意义。以无锡地区典型淤泥质黏土为研究对象,采用硅酸盐水泥进行固化处理,研究不同水泥掺量和湿化程度条件下固化淤泥质黏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特性和变形特性。结果表明:水泥掺量的增加有助于提高土体的强度并降低土体的压缩变形,但水泥掺量对回弹变形无显著影响;随着固化土含水率的提高,土体的无侧限抗压强度降低,变形增大,表明湿化过程对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存在不利影响。实际工程中应注意做好固化土工构筑物的防排水措施,尽量减少湿化作用的影响,保障固化土工构筑物的安全稳定。  相似文献   

16.
设计并制作10组不同地质聚合物取代率的稻壳灰基地质聚合物混凝土试件,并测试试件抗压强度、抗折强度、劈裂抗拉强度和吸水率,研究地质聚合物取代率、养护龄期及纤维掺量等因素的影响。通过扫描电镜对混凝土微观结构进行观察,分析混凝土强度形成机理,并对混凝土CO_2排放量进行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基本随着地质聚合物取代率的增加而增大,但吸水率减小,力学性能及抗渗性能得到改善;聚丙烯纤维可提高混凝土抗折强度和劈裂抗拉强度;混凝土水化反应生成的凝胶结构可将混凝土界面过渡区进行有效黏结,且稻壳灰颗粒可填充孔隙结构,从而提高混凝土整体密实度;采用地质聚合物代替水泥,可显著降低混凝土生产过程中CO_2排放量。  相似文献   

17.
18.
黄芳 《福建建材》2023,(1):13-15
为了探究福州地铁盾构淤泥作为道路路基填料的可行性,选择以水泥、矿渣、石膏、硅酸钠等材料作为固化剂,对不同掺配比例、不同掺量固化材料的淤泥进行了室内无侧限抗压强度、承载比(CBR)试验。结果表明,当固化剂掺量达到13%时,配比2和配比3固化的淤泥可作为低等级道路的路基填料使用。  相似文献   

19.
探究海水环境下水泥固化土强度劣化特性对推进水泥固化土在海洋工程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天然海盐溶液为侵蚀环境,以硫酸钠及氯化钠溶液为对照组,在控制溶液浓度和浸泡龄期下开展了一系列室内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海盐溶液对水泥固化土的侵蚀作用要大于氯化钠溶液,小于硫酸钠溶液;侵蚀溶液中盐分的浓度越高,对固化土的侵蚀越严重;浸泡龄期28 d时,30,50 g/L海盐溶液中固化土的强度相对于清水溶液分别降低了61.1%,75.4%。在侵蚀作用前期,水泥固化土的强度会随着龄期的增加而增加;当浸泡龄期达到28 d时,所有浸泡溶液中水泥固化土的强度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分析了不同侵蚀环境下水泥固化土强度劣化的机理,为水泥固化土在侵蚀环境中的应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以河套灌区的水泥砂浆复合土作为研究对象,通过研究掺砂量与强度之间的关系,找出工程适应性相对较好的掺砂量;同时对不同掺砂量和不同龄期的水泥砂浆复合土进行无侧限抗压强度、变形特性及微观结构试验分析,得出掺砂量和龄期对水泥砂浆复合土的强度和变形特性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泥土中掺入一定量的砂,可有效地提高水泥土强度,改善水泥土结构;一定水泥掺量下,存在一个最佳掺砂量,使得水泥砂浆复合土强度最高,且应力–应变曲线均有明显的峰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