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有的水槽试验资料及天然河流实测资料表明,在水流输沙计算中考虑泥沙级配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能够深入地把握水流挟沙的力学机制,进而提高输沙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2.
现有的水槽试验资料及天然河流实测资料表明,在水流输沙计算中考虑泥沙级配对水流挟沙力的影响,能够深入地把握水流挟沙的力学机制,进而提高输沙计算的精度。  相似文献   

3.
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输沙模数是淤地坝拦沙库容规模设计最重要的参数。受人类活动影响,1970—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明显偏小,必须对其还原修正后方可应用于工程设计。采用长短系列对比分析法分析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各水文站长系列(1954—2007年)实测多年平均输沙模数较短系列(1954—1969年)变化情况,并对长系列输沙模数进行还原,得出还原后黄河粗泥沙集中来源区多年平均年输沙总量和年输沙模数分别为3.19亿t、1.7万t/(km2.a),介于短系列和长系列实测值之间,多年平均年还原量为0.64亿t。  相似文献   

4.
河道模型中泥沙起动粒径公式的比较和验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研究实际工程中的水力学问题时,常常无实测泥沙资料。根据已知的流量资料,分别对四种常用的泥沙起动流速公式进行反算获得相应的泥沙起动粒径,并通过模型试验实测的起动粒径对四种公式的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和验证,在此基础上选用比较接近实测值的公式来初步估算泥沙级配与输沙率等泥沙参数。为缺乏泥沙资料的河道模型试验提供了一种确定泥沙起动粒径的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6.
以西柳沟流域为研究范围,分析2016年8月17日暴雨、洪水和泥沙特点,并以1989年之前为基准年,对降雨产流产沙关系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了径流输沙与不同雨量级累计雨量的关系,分析了泥沙来源。结果表明:大暴雨的产洪产沙作用远大于一般暴雨,流域下垫面的变化对产沙有重要影响,在相同降雨条件下,本次降雨形成的洪峰和沙峰及沙量明显偏小,其中流域林草植被覆盖率的变化起重要作用,淤地坝的拦截作用减少了进入中下游的泥沙,削弱了洪水的输沙作用,控制站的输沙量约20%来自沙漠补给。  相似文献   

7.
再谈黄河中游粗泥沙的来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黄河中游多沙粗沙来源较为集中的皇甫川、孤山川、窟野河、秃尾河、佳芦河、无定河等流域,对比分析了河流粗泥沙含量和平均粒径年内变化规律及其空间差异。结果表明:软弱砂岩出露区的皇甫川流域,河流携带的粗泥沙含量及平均粒径与径流量年内变化趋势一致,软弱易蚀岩层出露面积比例越大,这一趋势就越明显;风沙区分布面积较大的秃尾河和无定河等流域,随着夏季水流侵蚀能力的增强,悬移质平均粒径并未明显增大,甚至降水集中和多暴雨的7—8月的平均粒径和粗泥沙含量小于冬季的,这些流域内基岩产沙对河流泥沙贡献不大,悬移质中的粗泥沙应主要来源于风沙。  相似文献   

8.
9.
沙质推移质断面输沙率计算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今众多推移质计算公式 ,其成果都与实际难符。本文对泥沙统计理论建立的单宽输沙率公式、给各符号的确定方法进行了优选 ,只需根据水文站日常测验中得到的有关资料 ,即可求出单宽输沙率的沿河宽分布曲线 ;沿河宽积分 ,则可求得相应断面推移质输沙率。本方法与各家公式对比 ,其成果接近恩格隆公式 ,经长江三个站实测资料验证 ,实际误差与当前测验精度一致。具有实用意义。  相似文献   

10.
泥沙粒径是泥沙运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重要物理量,不同的代表粒径对泥沙输移运动的计算结果会产生不同的影响。文章对比了中值粒径和平均粒径的不同,分析了泥沙粒径和均匀性对冲刷深度的影响,结合铁路工程中常用的桥墩局部冲刷计算公式,对比分析了不同代表粒径条件下的冲刷深度计算结果。提出了代表粒径的选用应结合公式制定时所依据基础资料,同时也要考虑泥沙均匀性的影响,提高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和精度。  相似文献   

11.
为分析三峡水库消落带泥沙输移与沉积规律,采用原位观测方法,沿库岸H=148 m高程带选择15个采样点,并甄选出3个典型断面采集沉积泥沙样品,利用激光粒度仪和γ能谱仪分别测试样品的粒径与 137Cs活度,分析二者在水平和高程2个维度的变化特征,探讨消落带沉积泥沙来源。结果表明①三峡水库消落带沉积物的中值粒径(D50)沿水流方向逐渐降低,并在忠县任家镇及其下游河段基本保持稳定,而 137Cs活度沿水流方向逐渐增大,但在任家镇及其下游河段仍有波动。②消落带邻江区域沉积物的粒径最粗、 137Cs活度最低,除这一区域外,沉积物粒径沿高程的变化取决于消落带上方坡面的土壤侵蚀状况,若上方存在侵蚀,沉积物粒径随高程的增加而增大,若上方微弱侵蚀或无侵蚀,则沉积物粒径随高程的增加而降低,但 137Cs活度不受上方土壤侵蚀状况影响,均表现为随高度增加先降后升的变化趋势。③粗颗粒与细颗粒沉积物具有不同的来源特征,变动回水区的粗颗粒也主要源于金沙江和嘉陵江,乌江入库的粗颗粒主要沉积在涪陵至忠县任家镇河段,任家镇下游的粗颗粒主要源于库区内侵蚀产沙;变动回水区的细颗粒主要源于金沙江和嘉陵江,常年库区的细颗粒泥沙来源较多,金沙江、嘉陵江、乌江和库区内侵蚀产沙均存在明显贡献,而库水位涨落过程中的波浪侵蚀对沉积物存在再分配作用,它能使表层沉积物重新进入水体,并在较低的位置实现二次沉积。  相似文献   

12.
嘉陵江为三峡入库含沙量最大的河流 ,在长江上游各支流中居首位。支流渠江位于大巴山暴雨区 ,为含沙量较高的支流 ,其来沙量占北碚站比例较大。因此 ,在嘉陵江流域水土保持对三峡工程来沙影响研究中 ,选定水沙来量较大的渠江作为重点研究对象之一。流域中泥沙来量及其在出口断面的时程分配较为复杂 ,主要与泥沙来源和水流挟沙能力等有关。根据渠江流域降雨、地形、地质特点 ,选定合适的泥沙释放函数 ,结合现行流域降雨径流预报方案 ,建立起渠江州河流域产水、汇水汇沙模型。模型具有概念明确 ,能结合流域降雨径流预报方案等特点。水沙过程检验预报表明 ,能够较好地模拟洪水及其含沙量过程  相似文献   

13.
对泥沙群体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沉速的原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研究,指出了原计算方法存在的问题和不足。从平均粒径、平均沉速的计算原理和数学的角度以及泥沙粒度分布的实际情况,对现行的计算方法进行了修改,并提出了新的泥沙群体颗粒的平均粒径、平均沉速的计算公式;某些修改建议已在长江水利委员会的泥沙颗粒分析工作中得到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黄土丘陵沟壑区面临严重的土壤侵蚀问题,是黄土高原主要产沙区域,针对该区域的土壤侵蚀产沙模拟一直是黄河泥沙研究的热点。尽管如此,已有侵蚀产沙模型对坡面、沟壑侵蚀环节刻画并不完善,沟壑侵蚀过程的忽视限制了模型在沟壑区侵蚀产沙模拟的精度。为此,本文考虑了沟壑侵蚀的特殊性,从分布式水循环模型(the Water and Energy Transfer Processes in Large River Basins,简称WEP-L)的"坡面-河道"二级产汇流结构中单独分离出沟壑环节,提出了"坡面-沟壑-河道"的三级汇流和产输沙结构,从而构建了基于WEP-L的分布式侵蚀产沙物理模型(WEP-SED)。将WEP-SED应用于无定河流域白家川水文站控制区,模型得到的白家川1956—2010年月均输沙率过程与实测过程接近。结果表明,WEP-SED可有效应用于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侵蚀产沙模拟研究。此外,模拟的白家川沟壑环节多年平均侵蚀量约占该区域总侵蚀量的49%,且94%的沟壑侵蚀集中于7—9月。模拟结果充分说明该区域沟壑侵蚀的严重性,细化沟壑侵蚀过程对于提高该区域侵蚀产沙模拟精度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指纹识别方法在泥沙来源研究中的新进展。国际上新近的研究主要针对计算模型的改进和结果的不确定性分析,提出了多种泥沙来源相对贡献率的计算方法,提高了结果的准确性。本文重点介绍了5种指纹识别方法新的计算模型:改进的Collins混合模型、Modified Hughes模型、Landwehr模型、Distribution模型和多元判别分析方法;讨论了不同泥沙来源分区、采样方法和指纹识别因子等对结果不确定性的影响。研究表明通过统计分析方法提高样本数量或使用多指纹识别因子组合可以提高结果的精度。最后,结合实例对多种计算方法进行了分析和比较  相似文献   

16.
17.
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计算工作量大,如不能及时地计算出分析成果,则影响到下一次分析工作的进行。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计算程序解决了这一计算难题。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方法按《水文测验手册》第二册第八部分泥沙颗粒分析中的粒径计法进行分析,计算方法亦按照《水文测验手册》中的计算方法进行计算。根据分析工作的进度,本程序采用中文菜单方式屏幕显示计算项目,采用人机对话形式键盘输入法选择的计算项目.全部数据采用数据文件的形式输入,计算成果完全按照1985颗分表表格式样打印分析计算成果;便于人工校核和检查。经1993年对红水河迁江、都安、天峨3个水文站的悬移质泥沙颗粒分析,计算成果完全符合《水文测验手册》的要求。经人工校核,计算成果无误。  相似文献   

18.
在平原细沙河流的动床模型设计中,只考虑推移质运动的相似是不正确的,主要应考虑悬移质运动的相似,并且可以只考虑悬移质中床沙质运动的相似,以相似函数形式表达的分段起动流速(8)-(11)式,可用以计算确定模型沙的粒径,使泥沙粒径的模拟符合相似理论的基本要求,从而提高其可靠性。应用文中提出的模型相似律及模型设计要点,进行了长江八卦洲宝塔水道挖槽淤积动床模型的设计及试验,取得了地形冲瘀验证试验的相似,挖槽淤积量预报与工程后原型观测的淤积量基本接近。  相似文献   

19.
泥沙来源确定方法述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解析泥沙来源的径流小区观测法、大面积调查法、水文资料分析法和理化分析法等4类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介绍了从理化分析法发展而来的指纹识别技术。各种解析方法的适用条件和应用效果差别较大,缺乏详细的可信度分析;探索新的单一沙源解析方法以及通过多种解析方法组合来分析复杂沙源是以后研究的趋势。  相似文献   

20.
为研究泥沙粒径对分离鳃的速度场及水沙分离效果的影响,采用层流模型和欧拉模型,运用PC-SIMPLE算法,对分离鳃内的水沙两相流流场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当泥沙粒径d=0.0001mm时,分离鳃内的流场与其他泥沙粒径时有所不同;当0.005mm≤d≤0.035mm时,分离鳃内不同粒径泥沙水流的流场相同;当0.015 mm≤d≤0.035 mm时,分离鳃处理泥沙效果最好,且泥沙粒径越大,去除率越高,水沙分离速度就越快。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