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HT)的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40例心源性脑梗死后出血性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心源性脑梗死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性心瓣膜病(56%),特别是合并房颤的人群高达85%。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75%),特别是大面积的脑梗死患者(55%)。82%的患者表现为点状和线状的出血性梗死(HI)或不伴有占位征象的片状血肿;10%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出血(PH)并伴有占位征象。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55%,总病死率达15%。结论风湿性心瓣膜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梗死最主要的风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梗死更容易发生梗死后出血转换。病前应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活血化淤中药等是否与出血转换有关,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由于梗死后侧支循环的建立,使血液重新涌入梗死的病灶,引起梗死区的出血,脑动脉闭塞后在其供血区梗死基础上,梗死灶内血液漏出继发出血,CT平扫梗死的缺血病灶中有出血性改变,被称为出血性脑梗死(Hemorrhagic cerebral infarction HI)。近几年来,由于CT及MRI的问世及抗凝药物的应用,对临床较重的脑梗死,特别是心源性脑栓塞的病因及发病机制、临床表现均有了新的认识,从而进一步指导神经内科医师更有利于治疗出血性脑梗死的患者。现将临沂罗庄中心医院40例此类患者作如下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3.
刘坤建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20):3058-3058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及其预后。方法:通过头颅CT和临床检查,回顾性总结分析20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临床资料。结果:20例均于发病后以CT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大面积梗死或多发性梗死11例,原梗死灶出血18例,发生出血性梗死后原有症状加重。结论:出血性脑梗死的预后主要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出血性脑梗死是影响患者生存的严重并发症,动态头颅CT是诊断出血性脑梗死的可靠手段,及时诊治可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特点、发病机制及其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5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CT检查结果,并与同期非出血性大面积脑梗死患者作对比。结果56例均于发病后经头颅CT检查证实为出血性脑梗死,病因以心源性为多见,预后较对照组差。结论出血性脑梗死预后主要是取决于出血性梗死的部位、范围及合并症等,应动态CT观察,及时诊断治疗,可改善预后,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的特点和防治对策.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是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53%),尤其合并房颤的患者高达81%.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67%),特别是大面积梗死患者(50%).约83%的患者CT表现为点状或片状的出血性梗死或不伴有占位征像的片状血肿,17%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性血肿并伴有占位征像.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45%,总病死率为17%.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栓塞更容易发生栓塞后出血性的转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H I)的危险因素,出血时间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60例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资料,包括病因、血糖、血压、梗死面积、出血时间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大面积脑梗死、心源性脑栓塞、高血糖、高血压是H I主要的危险因素,出血时间发生越早,预后越差。结论对于有出血转化的脑梗死患者,及时复查头颅CT,早期诊断H I,针对出血类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改善H I的预后。  相似文献   

7.
目的 了解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对16例出血性脑梗死患者,详细观察临床特点,临床症状加重时复查CT.结果 所有病例在治疗中出现临床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型出血改变为主,好发于大脑中动脉或其分支区,大面积脑梗死尤以心源性脑梗死表现更加典型.结论 脑梗死患者治疗后症状加重,CT表现以混合出血性为多,应考虑此病.  相似文献   

8.
周业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13):158-159
目的探讨青年出血性脑梗死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8例经颅脑CT或MRI证实的青年出血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有风湿性心脏病并发房颤21例,高血压病史7例,糖尿病史2例。病初用尿激酶溶栓治疗7例,未应用尿激酶溶栓治疗31例。大面积脑梗死27例,非大面积脑梗死11例。CT和MRI检查均能确诊,阳性率均为100%。基本痊愈12例,显著进步8例,进步6例,无变化2例,恶化1例,死亡2例。结论青年出血性脑梗死主要与合并房颤、大面积脑梗死有关,预后相对好,CT或MRI是确诊出血性脑梗死可靠的手段。  相似文献   

9.
40例出血性脑梗死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出血性脑梗死的发病因素。方法回顾分析本院5年来收住的962例脑梗死病人的临床资料。结果脑梗死后出血与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高血压、既往中风病史、年龄、高血糖有关,而与患者的性别、病前是否长期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口服抗凝剂,病后是否使用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药物等无关。结论对大面积梗死、合并房颤、高血压、高血糖的病人宜密切动态观察,注意梗死后出血的可能,及时复查头颅CT/MRI以调整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比较CT和MRI两种不同的诊断检查方式对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临床诊断,探讨分析其临床价值与实效性。方法:专门回顾分析我院近两年(2015年9月-2017年9月)收治的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62例。该组62例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患者,分别进行了CT检查和MRI检查。观察记录统计比较了两种诊断检查方法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分型结果。结果:MRI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阳性检出率高达83.9%,而CT对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阳性检出率仅为12.9%,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对于脑梗死后出血性转变的临床诊断检查,CT和MRI这两种技术方式进行比较,尽管都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但MRI更为全面。敏感性高,包括出血灶部位的诊断、形态的诊断、数目的诊断、范围大小的诊断等,有助于后期阶段的分型及治疗。  相似文献   

11.
刘景昌  刘炜 《中国基层医药》2010,17(16):2198-2199
目的 探讨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诊断价值. 方法 回顾性分析60例资料较完整的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和CT征象. 结果 CT平扫显示脑实质密度降低征49例,局部脑组织肿胀征38例,一侧大脑中动脉高密度征18例,基本正常11例;首次常规CT诊断为超急性脑梗死21例(确诊率35%). 结论 螺旋CT检查对超急性期大面积脑梗死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24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静脉溶栓组及对照组 ,观察溶栓组及对照组治疗效果及头颅CT梗死灶变化 ,并观察蕲蛇酶应用时间早晚对治疗效果及头颅CT梗死灶的影响。结果溶栓组显效率和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早期应用者显著高于晚期应用者 ;溶栓组头颅CT梗死像缩小或消失百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蕲蛇酶治疗急性脑梗死能显著改善临床症状及头颅CT梗死像 ,降低致残率 ,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13.
陈晓燕  王若丹  郭宇  张帆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7):2609-2610
目的 探讨初发急性脑梗死(ACI)患者卒中部位、严重程度与卒中后抑郁(PSD)的相关性.方法 对100例初发ACI患者通过CT或MRI进行病灶定位,于发病后第2周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指数进行评分.结果 初发ACI大脑半球左、右侧病灶、多发病灶患者间PSD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3.91%、25.00%、33.33%,x2=0.2512,P>0.05),前循环梗死与后循环梗死PSD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3.96%、14.89%,x2=4.8307,P<0.05);卒中严重程度与PSD发生率呈正相关(16.67%、31.37%、36.36%,x2=3.9188,P<0.05).结论 初发ACI患者PSD的发生与卒中部位无明显相关性,且前循环梗死和神经功能缺损严重者PSD的发生率高.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无症状脑梗死( silent cerebral infarction,SCI)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13年12月—2014年12月140例在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行头颅CT或MRI检查者为研究对象,以头颅CT或MRI为标准,符合SCI诊断标准者设为SCI组,CT或MRI示无梗死灶者设为正常组。详细记录入选者的基本信息:性别、年龄、糖尿病史、高血压病史、心脏病史、体重指数( BMI),同时入选者均测量血压,禁食10 h以上采取肘静脉血检测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分析SC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140例中SCI组80例,发生率为57.14%;有多发病灶50例,单发病灶30例;脑梗死部位为基底节者55例,其他部位者25例。正常组60例,占42.86%。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心脏病史、BMI、颈动脉斑块、LDL-C、TG、FBG、HbA1c、Hcy与SCI发生存在相关性(P<0.05,P<0.01),其中年龄、高血压病史、糖尿病史、颈动脉斑块、LDL-C、TG、HbA1c、Hcy是SC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P<0.01)。结论临床应对SCI高危人群严格控制危险因素,防止进一步形成严重的症状性脑梗死,降低症状性脑梗死的发病率及致残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与探讨心房纤颤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后预后影响。方法选取本院2009年1月至2012年1月期间收治的心房纤颤患者共50例,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总结心房纤颤导致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表现。结果 50例患者绝大多数具有以下一些特点:①均为突然发病。②患者症状多种多样且主要以神经系统损害为具体表现。③通过CT检查可发现患者多个部位的脑梗死灶。结论心房纤颤对于大面积脑梗死而言是高危因素,且一旦心房纤颤患者发生大面积脑梗死后病情危重者居多,预后较差。临床上医生应对此类患者具有预见性,以防止病情恶化,影响其生活乃至生命。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究心肌梗死患者1年内发生脑梗死的心源性病因和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利用超声对94例患者行颈部动脉超声检查。结果 91.8%的心肌梗死患者同时伴有颈动脉粥样硬化。伴有脑梗死患者15例,其中存在颈总动脉内膜粗糙10例;存在颈内动脉内膜粗糙5例;存在心腔内附壁血栓3例;两组间心功能指标无明显差异。结论为防止心梗后并发脑梗死,需同时充分了解心脏和颈部动脉病变相关情况。  相似文献   

17.
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元业  郭洪志 《中国基层医药》2006,13(10):1617-1619
目的 探讨影响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方法 对157例资料完整的急性脑梗死患者进行临床调查.包括既往病史、一般特征、临床体征、脑CT、实验室检查,对研究资料先进行单因素分析,然后进行多因素Logistic模型分析。结果 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占36.3%。经分析筛选出合并高血压病、糖尿病史、发病早期出现CT或MR异常、白细胞升高、发热、高血糖、低平均动脉压、高纤维蛋白原、血清铁蛋白水平升高诸因素易发生早期神经功能恶化、为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体重、饮酒、吸烟史、血脂水平,与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关系不大。结论 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是由多种因素相互影响决定的,单一的实验室检查难以预测梗死的进展与否。综合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可以预测急性脑梗死早期神经功能是否恶化、为临床针对性干预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发性脑梗死的CT诊断与临床表现的关系。方法搜集2007年6月~2011年12月210例多发性脑梗死完整病例,通过CT表现,临床表现及血流动力学变化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多发性脑梗死CT影像表现2个以上脑实质低密度灶,CT值8~22Hu,腔隙脑梗死直径小于2cm,大面积脑梗死直径大于2cm,临床表现常为高血压、糖尿病、头痛、头晕、运动障碍、锥体束征、构音障碍,偏身感觉障碍,而腔隙状态表现不明显。梗死灶分布依次为脑室体旁,豆状核、外囊、小脑、中脑、大面积多位于颞顶叶,其次额叶。结论 CT诊断及临床表现均诊为多发脑梗死的符合率41.0%,多发性脑梗死CT表现与临床表现综合分析才能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出血性脑梗死(HI)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资料和临床处理,期望提高HI的诊断率及治愈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38例HI临床诊治过程与影像学资料。结果 38例HI占同期脑梗死的9.2%,其中心源性脑梗死为66%,出血发生在第1周14例(37%),第2周17例(45%);出血与血压不稳定和血流再灌注有关,与抗凝剂不一定有因果关系。结论HI的诊断主要是依靠CT或MRI,HI患者要复查CT或MRI,才能及早诊断及时调整治疗措施。预防并发症是对HI抢救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CT和MRI在诊断急性脑梗死方面的特点和优势,以更好地指导临床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0年6月~2011年9月7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CT和MRI图像,探讨二者的诊断效果和意义。结果CT显示梗死病灶65个,检出患者32例;MRI显示梗死病灶151个,检出患者49例。MRI显示病灶的敏感度是CT的2.32倍,MRI检出率(68%)明显优于CT检出率(4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MRI诊断急性脑梗死效果显著,可与CT一起作为急性脑梗死的最佳影像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