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对高冰镍生产及其特性、磁浮分离和浸出技术进行综述,在此基础上提出高冰镍分离工艺的研究方向,建议抓紧镍浸出工艺的基础理论和工业应用研究,加速我国镍钴工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如何利用高效分离抑制剂实现白云石与菱镁矿的有效分离是含钙型菱镁矿矿石加工利用的研究重点。本文在油酸钠(NaOL)体系下,以氨基三亚甲基膦酸(ATMP)为抑制剂,通过单矿物浮选和人工混合矿浮选试验,考察其对菱镁矿和白云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利用Zeta电位、接触角、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等手段揭示了ATMP在两种矿物表面的作用机制。结果表明,针对菱镁矿与白云石质量比4 : 1的人工混合矿,在pH=10、NaOL用量为60 mg/L、ATMP用量为20 mg/L时,可获得MgO品位43.98%、CaO品位3.30%、MgO回收率91.18%的菱镁矿精矿,分选效率达91.18%。ATMP可强烈抑制白云石,而对菱镁矿的浮选几乎没有影响。ATMP通过与白云石表面的Ca位点强烈作用,占据白云石表面活性位点,并通过静电排斥作用阻碍NaOL在白云石表面吸附,进而扩大了菱镁矿和白云石表面疏水性能的差异,实现了对白云石的选择性抑制。   相似文献   

3.
蛇纹石是一种富含镁的硅酸盐矿物,常与镍黄铁矿共伴生。在镍黄铁矿浮选过程中,蛇纹石的上浮会造成镍精矿中镁含量超标,从而影响镍黄铁矿的冶炼。介绍了蛇纹石的晶体结构和表面性质,剖析了蛇纹石难以抑制的原因,阐明了常用有机抑制剂羧甲基纤维素、淀粉类、壳聚糖、瓜尔胶及组合药剂对蛇纹石的抑制机理。   相似文献   

4.
方解石是碳酸盐型萤石矿主要的伴生矿物之一,其与萤石的高效浮选分离是萤石资源高效开发利用的 关键。 系统研究了草酸、酒石酸、柠檬酸、聚丙烯酸、单宁酸等典型有机抑制剂对萤石和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分析 抑制剂结构组成对抑制活性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草酸、酒石酸、柠檬酸可有效抑制萤石,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反浮 选分离;聚丙烯酸、单宁酸可有效抑制方解石,且单宁酸在萤石表面仅为物理吸附,而方解石表面为化学吸附,有利于 实现萤石与方解石的正浮选分离。 针对高钙萤石资源提出了反浮选脱方解石—强化萤石与方解石浮选分离的两段 浮选新工艺,应用于湖南某高钙萤石矿山(萤石 36. 82%,方解石 18. 75%),获得萤石精矿品位 91. 73%、回收率 79. 95%,为高钙萤石资源的开发提供了全新的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5.
硫化矿浮选分离有机抑制剂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文论述了硫化矿浮选分离技术及其有机抑制剂的研究状况,按分子量和类型将有机抑制剂进行分类,并分别讨论了有机抑制剂对硫化矿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6.
7.
本文研究了有机抑制剂木质素磺酸盐在浮选分离辉锑矿及毒砂中的作用。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抑制剂对毒砂有强烈抑制作用,而基本不抑制辉锑矿。当抑制剂与Cu~(2+)、Pb~(2+)金属离子组合使用,不仅仍能有效地抑制毒砂,而且还可强化辉锑矿浮选,从而为锑-砷分离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新型有机抑制剂RC 在铜硫矿物浮选分离中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徐竞  孙伟  刘辉  张芹 《矿冶工程》2004,24(6):27-30
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RC 在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中的作用。单矿物浮选实验表明:这种抑制剂在整个pH 范围内, 对黄铁矿具有很好的抑制作用, 在黄铜矿的浮选实验中, 仅当pH ≈4 时, 抑制剂对黄铜矿产生了一定的抑制作用, 而在pH >4.5 时, 抑制剂对黄铜矿的浮选行为影响不大, 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弱。人工混合矿实验表明:RC 能有效实现铜硫矿物浮选分离, 使得铜精矿品位达到24.73 %, 回收率为80.36%。整个研究表明:在黄铜矿和黄铁矿浮选分离中, RC 不仅显示了很强的抑制黄铁矿的效果, 而且用量低、无毒、无污染, 是一种理想的铜硫选择性浮选分离抑制剂。  相似文献   

9.
以棕榈酸为原料合成了α—酰氨基棕榈酸,并以棕榈酸和α—乙酰氨基棕榈酸为捕收剂,对锡石、赤铁矿、方解石做了单矿物浮选性能试验和混合矿物浮选分离以及矿浆中Ca~(2+)、Fe~(2+)的存在对捕收剂浮选锡石的影响进行了考察。结果表明,α—乙酰氨基棕榈酸的浮选捕收性能比棕榈酸好,并可节省用药量,对锡—铁分离效果出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0.
新型有机抑制剂用于硫化铜铅矿物浮选分离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本文研究了新型有机抑制剂BKY-1,BKY-2在不同浮选条件下对黄铜矿和方铅矿抑制分离作用,并与传统无机抑制剂的抑制效果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添加BKY-1,BKY-2药剂后,在矿浆自然pH值到弱碱性pH值条件下,对方铅矿具有良好的抑制作用,对黄铜矿抑制作用较弱,能取得良好的分离效果。  相似文献   

11.
徐柏辉  黄开国 《矿冶》1994,3(4):37-41
采用硫酸锌作抑制剂,考察它对高冰镍中Cu_2S、Ni_3S_2的抑制性能;研究它对经Cu ̄(2+)活化后的Cu_2S、Ni_3S_2的作用情况,成功地实现了高冰镍中Cn_2S与Ni_3S_2的分选。通过溶液化学计算、物料表面动电位的测定、药剂吸附量的测定,进行了药剂与物料表面作用机理的探讨。  相似文献   

12.
通过浮选试验、Zeta电位、红外光谱分析及溶液化学计算,研究了有机双膦酸对独居石浮选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独居石浮选的最佳条件为矿浆pH值为7和有机双膦酸用量为0.04 mmol/L.不同粒级浮选效果不同,细粒级独居石泥化严重,浮选效果较差.有机双膦酸水解产生的优势组分H2L2-和HL3-可与独居石矿物表面暴露的稀土离...  相似文献   

13.
14.
以硫氨酯为捕收剂,对六方硫镍矿(Ni3S2)和辉铜矿(Cu2S)的浮选行为以及高冰镍的浮选分离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硫氨酯对辉铜矿捕收能力强,对六方硫镍矿捕收能力弱,具有很好的选择性捕收性能,有利于高冰镍的浮选分离,能很好地降低铜精矿和镍精矿的互含。通过药剂结构、性能计算分析和XPS测试证实,硫氨酯捕收Cu2S作用强,是化学吸附,捕收Ni3S2作用弱,是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15.
白钨矿是钨金属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之一,但其脉石多为萤石、方解石和石英,因表面性质相似而难以获得合格的精矿指标。通过纯矿物浮选试验、红外光谱(FTIR)分析、接触角分析和Zeta电位分析,研究了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及组合抑制剂在白钨矿与萤石和方解石常温浮选分离过程中药剂吸附行为及作用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羧化壳聚糖、木质素磺酸钠、腐植酸钠较强地抑制了萤石和方解石,白钨矿也受到略微影响,可浮性差异较小;将木质素磺酸钠与腐植酸钠按质量比4∶1进行组合,命名为DWC 1作为抑制剂进行浮选,白钨矿与2种脉石可浮性差异较大。红外光谱、接触角和Zeta电位分析表明,DWC 1在白钨矿表面吸附程度要远小于萤石和方解石,且主要吸附形式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6.
铅锌浮选分离有机抑制剂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研究了分子结构对有机抑制剂性能的影响,通过铅锌分离纯矿物试验考察了分子结构简单的脂肪烃有机抑制剂,具有明显的官能团效应。当分子结构中存在苯环时,官能团作用不明显。提出硫化矿铅锌分离有机抑制剂分子选择和设计的依据。对选择出来的有机抑制剂进行了研究,证实了新药剂GZT对铅锌分离起着显著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考察了铁闪锌矿和毒砂的浮选行为以及Cu2+和有机抑制剂PALA对它们可浮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以丁黄药作捕收剂, 2#油为起泡剂, 铁闪锌矿和毒砂具有相似的可浮性。硫酸铜可大大改善铁闪锌矿的可浮性, 而Cu2+对毒砂的活化作用较小。PALA对铁闪锌矿和毒砂在不同矿浆pH值下都有一定程度的抑制能力, PALA对毒砂的抑制能力大于对铁闪锌矿的抑制能力。Cu2+和PALA的共同作用能使铁闪锌矿和毒砂得到有效的分离。人工混合矿浮选分离试验结果表明, 以丁黄药为捕收剂、硫酸铜为活化剂、PALA为抑制剂, 2#油为起泡剂, 铁闪锌矿和毒砂得到有效的分离, 泡沫精矿产品中含锌40.40%, 锌回收率达95.41%, 槽内产品含砷40.33%, 砷回收率达85.27%。通过动电位分析了药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18.
对广西大厂地区某铅锌矿进行了可选性试验研究,采用新型有机抑制剂,获得了Pb +Sb品位为50.19%,Pb和Sb回收率分别为86.33%和86.03%的指标.  相似文献   

19.
从天然高分子和合成高分子两大类化合物出发,总结归纳了有机大分子抑制剂在多金属硫化矿浮选分离中的应用进展,阐述了有机大分子抑制剂在矿物表面的作用机制及其抑制机理,并结合应用实例综述了天然大分子抑制剂和合成大分子抑制剂在多金属硫化矿分离中的抑制效果及应用现状,预测了有机大分子抑制剂的未来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这是一篇矿物加工工程领域的论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研究阿仑膦酸钠对萤石与方解石浮选行为的影响,考查阿仑膦酸钠在两种矿物表面的作用机理。单矿物浮选实验结果表明:在仅添加油酸钠时,萤石与方解石在pH 值7~12区间内都具有较好的可浮性,难以分离。在添加阿仑膦酸钠后,萤石与方解石的可浮性出现差异,可以实现两者浮选分离。接触角测试、Zeta电位测试、吸附量测试及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阿仑膦酸钠在萤石表面的吸附量较少,对其表面润湿性影响较小,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量大,对其表面润湿性影响较大。阿仑膦酸钠中的两个磷酸基团与方解石表面的钙原子结合,阻碍了油酸分子在方解石表面的吸附,使得方解石被抑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