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跌倒的相关因素。方法:151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调查测评内容包含4个方面共68项因素。结果: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年发生率为21,9%,本组糖尿病患者下肢感觉神经功能异常表现为:痛觉(10.6%)、位置觉(6.0%)、冷热觉(43.0%)、压力觉异常(25.8%)、足背动脉搏动异常(47.0%)。从与跌倒相关的68项因素中,筛选出19个与跌倒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因素(r=3.90~20.82,P&;lt;0.05~0.001)。结论:感知觉、运动、协调、平衡能力减退、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神经病变与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发生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诊断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姚璐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16):3802-3803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人口老龄化,糖尿病的发生率呈明显上升趋势,并成为危害人们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下肢血管病变是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在糖尿病早期就已出现,主要累及下肢远端动脉。文献报道,糖尿病患者动脉硬化发生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11倍。动脉硬化斑块使血管腔不同程度狭窄可引起一系列的血流动力学改变,极易发生糖尿病足,糖尿病足是致残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早期诊断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对治疗、预后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现将下肢血管病变的诊断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3.
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率很高,文献报道的差异较大,从10%到96%不等。Lawrence等报道,有1/3~1/2的2型糖尿病长期被误诊,而当诊断糖尿病时,这些人群中至少50%以上可证实已存在神经病变和微血管病变,其中以周围神经病变和植物神经病变常见。以下对一些少见的糖尿病神经系统并发症进行报道,以提高对糖尿病并发神经系统损害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糖尿病患者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研究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目的探讨糖尿病患者跌倒及其危险因素研究.方法 151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对照组为同期观察的149例非糖尿病受试对象.采用成组病例对照研究方法,调查测评内容包含4个方面共68项因素.结果糖尿病组跌倒发生率为21.85%,明显高于对照组11.41%(P<0.05).糖尿病组合并心、脑血管病变,视力、听力异常,下肢感觉神经功能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异常,足部病变等均较对照组明显增多(P<0.001).从与跌倒相关的68项因素中,先经单因素分析,再进一步应用非条件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筛选出了7个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的变量,即: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足部压力觉异常、足背动脉搏动异常、足部病变、直立性低血压、视力异常,它们均与糖尿病患者跌倒的发生呈显著正相关(P<0.05~0.01).结论以上7个因素是引起跌倒的重要危险因素;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与神经病变相互作用是导致糖尿病患者高跌倒发生率的病理生理基础.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糖尿病患者胆囊病变的成因结合文献进行回顾性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至2004年12月间本院的568例糖尿病住院患者,其中合并胆囊病变的142例患者的完整病历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568例糖尿患者中Ⅰ、Ⅱ型糖尿病患者各有284例,其中Ⅰ型中胆囊病变者39例(13.70%),Ⅱ型中胆囊病变者103例(36.30%),Ⅰ、Ⅱ型糖尿病患者胆囊病变发生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糖尿病胆囊病变发生率与糖尿病的分型密切相关,且Ⅱ型明显高于Ⅰ型;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特别是载脂蛋白代谢异常是其发生的重要原因;糖尿病患者存在高脂血症、高胰岛素血症促进肝内脂肪及胆固醇合成增加、糖尿病患者的胆囊壁微血管病变以及自主植物神经病变引起的胆囊运动功能异常是其发生的可能机制;因而积极治疗糖尿病、降脂治疗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相对平衡,则可以降低糖尿病患者胆囊病变的发病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索匀速直线平地行走状态下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足底压力的特点,探讨糖尿病患者足部护理特点。方法 将糖尿病患者分为无神经病变组及合并神经病变组,入组患者在恒定速率(1km/h)及斜率(0°)的跑步机上行走,选取行走过程中的6次步态周期。通过F-Scan分析系统软件对6次步态取足底压力参数的平均值。根据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的足底压力特点,将足底重新分为前足、中足、足跟及外侧足、内侧足。结果 二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明显差异,周围神经病变患者行走中与地面接触时间显著大于无神经病变组(分别(829.7±85.3)ms和(768.2±69.1)ms,P=0.002)。周围神经病变患者中足/足跟应力、外侧足/内侧足比值均显著升高。特别是外侧足与内侧足应力比值在神经病变组中上升最为明显(0.74±0.21 vs. 0.91±0.30,P=0.009)。结论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患者在平地匀速行走中足底压力向外侧足倾斜,外侧应力与内侧应力的比值较能反应周围神经病变早期足底压力分布的异常,从而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保护,减轻足底压力,早期有效预防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特征及其与害怕跌倒的关系。方法 选取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168例,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简易精神状态检查量表和害怕跌倒评估对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采用便携式步态分析仪客观定量采集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常速和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的多种步态参数,并探讨害怕跌倒与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结果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测试时,更易出现步态异常,且害怕跌倒的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性能较不害怕者降低更明显,具体表现为步速更慢、步长更短及跨步时间变异性更高(均P<0.05)。结论 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较自然常速行走时更易发生步态紊乱,自然常速行走测试可能会高估个体实际的步行能力,相比之下,双重任务行走测试更贴近患者实际生活中的行走模式,可能更适合用来评估患者实际的移动能力。此外,害怕跌倒的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时更易出现步态异常。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双重任务行走时的步态参数与害怕跌倒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符合条件的225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一般情况问卷调查表和单条目问题法进行害怕跌倒评估,采用起立-行走测试评价患者平衡能力,采用可穿戴式步态分析系统测量患者在常速和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的几种重要步态参数,探讨双重任务行走步态参数与害怕跌倒之间的相关关系。根据患者是否有害怕跌倒的心理,将患者分成害怕跌倒组(124例)和不害怕跌倒组(101例),对两组的问卷调查情况和步态参数进行比较。结果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双重任务行走步态与常速行走步态间各种参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害怕跌倒组和不害怕跌倒组的平衡能力、是否患周围神经病变、是否参加运动锻炼、居住状态及近1年是否跌倒方面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一般资料两组之间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人群的行走步态中,步速、步长及步态周期变异性等三个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步频和步态周期两个参数上两组人群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步速、步长与害怕跌倒程度均呈负相关关系(P0.05);步态周期变异性与害怕跌倒程度呈正相关(P0.05);步态周期及步频与害怕跌倒程度相关关系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重任务行走可以有效地评估患者实际的行走步态性能,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在双重任务行走状况下易发生步态参数变差。患周围神经病变、较少参加运动锻炼、独居及有过跌倒史的人更容易出现害怕跌倒的心理,说明害怕跌倒可能是比跌倒更严重的一个心理健康问题,应引起医护人员及家属的重视,加强对患者的心理干预。  相似文献   

9.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之一,文献报道糖尿病神经病变发病率自10~90%差异很大,病变可累及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尤以后者常见。神经病变可侵犯感觉神经、运动神经和自主神经,从而出现各种各样的临床表现。发生周围神经病变时临床上先出现肢端感觉异常,随后有疼痛逐渐加剧等感觉神经病变的症状,后期可出现运动神经受累,表现为肌张力下降,肌力减弱,甚至肌萎缩和瘫痪。临床上运动神经病变发病率较少,但它危害很大,给病人带来极大痛苦。  相似文献   

10.
体感诱发电位对糖尿病神经病变诊断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宇洁  周东 《华西医学》1995,10(1):58-60
近年来,国内外对听神经、视神经诱发电位的运用已有较多的报道,但对体感诱发电位在神经病变方面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通过短潜伏期体感诱发电位的测定,对糖尿病组及对照组的患者进行研究,得出诱发电位N9-N13在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测定中,第三性最高,对早期论断糖尿病神经病变具有一定价值;糖尿病患者在周围神经发生病变的同时亦伴有脊髓和中枢神经病变。  相似文献   

11.
刺五加注射液对血糖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是一种严惩危害人类健康的疾病,患者明显代谢和内分泌紊乱,使继发症如心脑血管病变、肾脏病变、视网膜病变、以及末稍神经病变菌变发生率较高。近十余年来临床上应用刺五加注射液治疗糖尿病继发症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刺五加注射液对血糖有何作用未见报道,本实验重点观察刺五加注射液对血糖是否有降低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影响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因素。方法100例行眼底萤光造影检查的住院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患者,将检查结果正常(50例)和异常(50例)分为两组,分别就其年龄、病程、HbAlc、血压、血脂水平、尿蛋白和血流变学等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率随着病程延长而升高,合并有高血压病者视网膜病变明显升高,有尿蛋白者视网膜病变明显升高。两组年龄、性别、HbAlc、血脂水平、血流变学等无明显差异。结论新疆维吾尔族2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患者的病程、高血压病、尿蛋白阳性有关。  相似文献   

13.
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状况调查分析与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通过探讨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特点,为指导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者对视网膜病变早期预防、护理、控制病程发展及健康教育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对55例糖尿病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并进行眼底检查及相关实验室检查,通过问卷及检查结果,分析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特点。结果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病率随着糖尿病病程增长而明显增加,同时与血脂、血糖、肾病等相关因素有关。结论针对糖尿病患者视网膜病变的特点,实施相应的护理及预防对策,提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帮助糖尿病患者预防视网膜病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水平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患者肝细胞生长因子(HGF)水平的变化,探讨HGF与2型糖尿病大血管病变发生的关系。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2型糖尿病患者、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患者以及正常对照组的血清HGF水平。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2型糖尿病伴或不伴大血管病变患者及无糖尿病的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GF水平明显增高(P〈0.05或P〈0.01);无糖尿病大血管病变患者和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GF水平差异无显著性;2型糖尿病伴大血管病变患者血清HGF水平较2型糖尿病无大血管病变患者及无糠尿病大血管病变者明显增高(P〈0.05)。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HGF水平显著增高,2型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者增高更明显;HGF可作为反映糖尿病患者大血管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血管并发症发生情况。方法选择2009年1月至2013年12月我院收治的80例患者,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对照组1和对照组2,观察组为28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对照组1为26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对照组2为26例单纯高血压患者。对三组患者的血管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比较与分析。结果 (1)观察组患者冠心病、脑血管病、外周血管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P<0.05);观察组患者在神经病变和视网膜病变方面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1(P<0.05)。(2)糖化血红蛋白是冠心病和外周血管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甘油三酯是外周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患者的临床特点在于并发症复杂、发病率高,对血管并发症相关危险因素进行有效的控制,可减少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走步速减慢情况,并分析其与跌倒风险的关系。方法: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择广东省肇庆市某三甲医院内分泌科133例老年糖尿病患者,采用6 m行走试验法测量患者日常步行速度,运用中文版摩尔斯跌倒风险评估量表评估其跌倒风险,同时收集患者人口社会学资料及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患者中75例(56. 4%)老年糖尿病患者行走步速减慢;绝大多数存在跌倒风险,其中低风险者76例(57. 1%),高风险者32例(24. 1%);步行速度减慢可导致住院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跌倒风险增加(Z=4. 512,P 0. 01)。结论:老年住院糖尿病患者易出现行走步速减慢,增加了其跌倒风险,应加强糖尿病患者的步速监测,以减少其跌倒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2型糖尿病的发生率逐年上升。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retinopathy,DR)是糖尿病引起的常见微血管病变,严重者可发生视网膜剥离。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是糖尿病所致大血管病变之一,若不及时控制常可导致糖尿病足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糖尿病肾病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糖尿病肾病(diabetic nephropathy,DN)及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DR)均为微血管病变,二者常并存。文献报道1型、2型糖尿病继发DN呈现蛋白尿者,伴发眼底病变分别为100%及50%~60%,故分析DR与DN的关系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microvascular complications of diabetes,MCD)是危害糖尿病患者健康的重要因素。MCD主要发生在视网膜、肾、心肌、神经组织及皮肤等,临床上常以DR和DN作为MCD的主要反映场所。2006年2~12月我们对121例糖尿病患者行眼底血管荧光造影术(fluorescence fundus angiography,FFA)和24h尿蛋白定量的检查,探讨了DR与DN之间的关系,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9.
糖尿病血管病变影响眼动脉(Ophthalmic Artery)、视网膜中央动脉(Gentral Retinal Artery)血流动力学发生改变,我们应用彩色多普勒能量图,检测了40例糖尿病患者的眼底血管,发现糖尿病病人0A和CRA的内径、血流量及舒张末期流速与正常对照组有明显不同,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纪广山 《临床荟萃》1994,9(3):107-108
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多数文献报告:患病率为17~40%.个别作者报告的患病率多达72%和80%.1980年上海地区在十万人口调查中,新发现糖尿病人150例,其中56%病人患者发生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调查结果还发现:糖尿病植物神经病变的发生与性别、病程、病情的严重程度无关.但随年龄增长(高峰见于50~60岁组)和糖尿病控制不良而呈上升趋势.Ewing等报告的73例糖尿病合并植物神经病变患者,随诊1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