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村落经过历史的沉淀,蕴藏着丰富的空间营建智慧。文章以第四批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蓝田县石船沟村为对象,从村落整体空间、公共空间、民居空间三个层面,分析村落传统空间尊重自然、体现客家文化与地域营建特色的智慧,以期对当今村落空间更新有所启示,使石船沟村村落空间现代营建根植于其所生长的"生命土壤"。  相似文献   

2.
传统村落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基因库"和"活化石",其蕴含的文化内涵与传统智慧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为揭示"道法自然"思想对传统村落营建的方法论意义,以渝东南农耕型传统村落为实证,通过对自然地理与历史文化背景的分析,从传统村落的选址格局、要素梳理及择居形态等方面解释其营建手法中所蕴含的顺应天道的世界观与万物平等的关系论等传统智慧。  相似文献   

3.
徽州传统村落水环境营建贯穿村落社会发展的全过程,是我国村落发展的依据与灵魂,具有丰富的实践智慧。本文基于空间句法理论对传统村落水环境空间布局进行量化研究,以宏村、屏山、唐模三个典型徽州传统村落为例对比分析不同村落水环境布局特征并归纳出水环境空间的分布特点及不同水环境的空间属性,其与自然共生和系统化、功能化的水环境布局智慧为现代水景营造提供了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4.
传统村落作为历史的见证和文化传承的载体,是传统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黄土高原传统村落如何保护与发展的问题,选取13个典型样本进行田野调查,并结合方志等历史资料,以村落典型三生空间特征为切入点,综合运用归纳法与空间分析法等,总结黄土高原(陕西)传统聚落的6种典型三生空间模式,分别是沿塬望河式、背山面河式、卧塬望山式、沉坑藏林式、临水拥塬式及靠山面水式。进一步总结人地互动过程中前人遵循的“藏隐”“巧借”“活用”3条内在规律,并从防灾避险、便宜生活、利于生产、俯仰风景及人地关系的角度提出了5条传统村落选址营建的内在法则与智慧。对继承与发展传统乡村文化遗产、探索与挖掘黄土高原地域风景营建传统和生态人居智慧具有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5.
《规划师》2017,(4)
文章以"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传统村落发展变迁为主线,在解析"互联网+"与传统村落互动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了空间形态重塑、文态传承塑新、生态维育保护、业态融合提升和组织动态架构的传统村落复兴路径,并结合陕西省礼泉县官厅村的实践,对互联网优势在智慧村落、产业培育、文化传承和生态保护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6.
在中国传统村落的规划与营建过程中,时刻注意自然与人文相协调的生态属性,对当代美丽乡村建设具有极大的参考价值.以鄂东南水南湾村为例,从村落生态的安全与和谐两个方面,对水南湾村的选址布局、空间组合等各个方面进行分析研究,寻找古人的生存哲学与生态智慧,也为传统村落的保护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传统村落的水适应性是其传承至今代代村民积累保留下来的宝贵生态智慧,文章通过分析村落选址、布局形式、空间秩序等空间布局中的防洪防灾手段,研究其水环境管理理念,以求为传统村落的水系系统保护及村落改造恢复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背景下,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引起社会各界的高度关注,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作为中国少有的古代规划与营建知识体系的鲜活载体和典范工程,具有重要的研究价值和保护意义。面对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人居环境恶化、资源趋紧、特色缺失、文化断层等一系列突出问题,归纳提炼其所蕴含的三大生态智慧核心,包括"遵循自然的形制格局""功能融合的空间形态"和"物尽其用的营造法则"。针对其当代发展困境,基于生态智慧理念分别从"消减胁迫因子,提升生态韧性""精明管理土地,优化产业结构""传承空间要素,更新场所环境""关注人文感知,回归设计本原"4个层面提出西南山地传统村落保护策略,以期为山地人居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9.
古村落是农耕时代先民与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和谐共生的产物。阳泉市平定县西郊村作为井陉古道沿线极具特色的商贸驿站型村落,其营建体现了较强的防御特点。文章剖析其整体营建中的防御格局特征发现:在实体防御层次,村落遵从了"自然防御—外围协防—村落入口—道路街巷—院落布局"的严密防御系统;在精神防卫方面,主要体现在宗教信仰、民俗文化和细部装饰方面。研究特定文化影响下的古村落营建特色,并以此作为村落未来发展的文化支撑和导向依据,是传承村落传统文化并适应当下发展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10.
阜平县地处太行山中北部东麓,地形地貌复杂,素有“九山半水半分田”之称。文章以实地调查及文献查阅方法为基础,实地对阜平县域古村落的选址布局、空间格局、院落街巷、民居建筑及景观特色等方面进行系统的分析和探讨,总结在特殊地理环境制约下村落的空间格局及民居建筑的营建智慧,揭示出古村落尊重环境,师法自然以及对自然环境积极响应折射出的朴实 “设计”手法和建设思想,旨在为阜平古村落乃至太行山区的传统村落保护发展研究提供新的内容和视角。  相似文献   

11.
河西走廊传统乡土民居承载着可供解读的特定的文化内涵和营建智慧,千百年来,当地人为应对脆弱的生态环境,形成了以生土为代表的营建智慧。文章针对河西走廊武威地区当前民居营建中出现的问题,结合传统营建智慧与新型民居设计实践,探索了河西走廊乡土民居"适宜性"改造更新方法。  相似文献   

12.
生态价值观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践过程中基于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价值取向,其中包括生态观、时空观、防卫观。文章以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对其在社会组织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生存智慧进行诠释,总结凝练出“被动适应、主动作为”的中心思想,并研究该思想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碉房民居等方面的体现。研究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对于保证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流域自然环境、加快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生态价值观是藏族先民自古以来在高原实践过程中基于自然崇拜与宗教信仰基础之上形成的一种民族价值取向,其中包括生态观、时空观、防卫观。文章以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为出发点,对其在社会组织之间的同构关系以及所反映的生存智慧进行诠释,总结凝练出“被动适应、主动作为”的中心思想,并研究该思想在村落选址、空间布局及碉房民居等方面的体现。研究三江源地区传统村落对于保证青藏高原生态安全、保护流域自然环境、加快国家公园制度建设以及实现乡村振兴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工业社会快速发展,人类赖以生存的资源大量耗费,为了节约资源与能源,绿色建筑已成为时代发展的主流。我国传统村落和民居经过长期发展,蕴含了丰富的生态智慧和理念,产生了较多与自然环境相协调的生态营建技术和方法。以江西省吉安地区渼陂古村的传统民居为研究对象,基于实地调研、测绘、文献研究和热环境实测,从选址与聚落总体格局、建筑空间组合、安全与防灾、建筑技术与构造、室外微热环境营造5个方面探讨渼陂传统民居典型的生态技术,挖掘其中所蕴含的生态方法及理念,为保护和更新传统民居提供理论基础,对启发现代绿色建筑设计以及推动建筑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传统村落蕴含着人类生产生活与自然相适应的生态智慧。基于图式语言理论,文章分析陕南三种不同地理单元村落在营建过程中的景观空间特点和空间演化特征,从选址、布局、演进三个维度归纳出村落营建的适宜性模式。研究表明,陕南村落三生空间的景观可识别提炼为“55字—35词—21词组”,景观要素通过组团、放射等形式形成多尺度的景观空间。村落的空间组合逻辑包括关联性、并列性、叠加性、网状化、组团化、线性化六种词法,以及尺度性、时间性、秩序性、本土性、修辞性五种句法。最后,村落营建适宜性模式可归纳为平原盆地背山面水积聚型、低山丘陵依势而建分散型、高山山腰河谷嵌入带状型三种。研究成果对于指导陕南传统村落的保护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村落与自然融为一体的山水空间格局所蕴藏的生态智慧,对生态保护及生态建设具有重要指导意义.韩国最具代表性的历史村落良洞村的格局符合传统村落自然山水田园的选址需求,整个村子与周围环境融为一体,在村落选址、结构布局、建筑特色等方面带有鲜明的地域性,是当地时代变迁的重要见证.利用GIS空间分析等方...  相似文献   

17.
水环境是传统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水环境也极易遭受破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大贺庄村为例,从山水环境、空间格局、微观要素三个层次总结其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河道损毁、生态污染、传统工艺缺失、水文化衰落等现状危机,从保护传承、活力再生的角度提出系统的复兴策略,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图式语言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村落开放空间图式语言是揭示传统村落在长期人、地相互作用的建设过程中,人类认识自然、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所积累的风景园林智慧,以图式作为表达形式,构建以人文生态过程为依据,由景观要素、空间单元、空间组合依次耦合嵌套所形成的具有尺度、秩序、语法、意义等功能的生态景观语汇体系。以全国传统村落为样本,开展村落公共开放空间典型图式语言研究,初步形成基本图式136种、组合图式30种,构成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图式语汇。结合吉林长白县鸡冠砬子村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划设计实践,探讨运用图式语言进行人文生态设计的方法和途径。总体来看,传统村落公共开放空间的规律性较强,具有很多可以学习和借鉴的空间模式。同时图式语言的应用需适合景观环境并符合功能导向,在规划设计中应"有式而无形",因地制宜地做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9.
水环境是传统村落营建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在乡村振兴发展过程中,水环境也极易遭受破坏.本文以河北省邯郸市大贺庄村为例,从山水环境、空间格局、微观要素三个层次总结其水环境营建智慧,并针对河道损毁、生态污染、传统工艺缺失、水文化衰落等现状危机,从保护传承、活力再生的角度提出系统的复兴策略,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及乡村振兴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地坑院村落作为我国黄土高原地区一种独具特色的村落类型,具有显著的地域特色和较高的研究价值.基于村落生产生活和防灾减灾的双重需求,地坑院村落在千百年发展历程中,不断适应和改造区域环境,积累创造了一系列独特的人居生态智慧.文章以三原县柏社村古村落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法和文献分析法,分别从宏观层面村落选址布局、中观层面村落空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