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这是成都最好的餐馆吗?就精致或多样性而言,当然不是;可当我不得不在众多同等规模的餐馆中做出选择时,乡厨子的味道则是让我回味最久的。  相似文献   

2.
成都佘记仔姜王有一款“姜仔小鲶鱼”,让我大开眼界——我吃过的鲶鱼都在一斤以上.没想到小鲶鱼亦可入馔。《川菜赏析》一书中介绍“软烧仔鲶”,所用鲶鱼在半斤以上.由此可知.川人好食小鲶鱼。  相似文献   

3.
佚名 《四川烹饪》2007,(8):77-77
曾经有幸去成都,我被那里厚重的人文、丰富的物产。以及遍街的美食所折服。记得在宾馆住着的那两天.常常会背着老师出去吃街头那一毛钱一串的串串香。当时只觉得太便宜,所以一口气吃了很多,最后算账时才发现,三十多块钱已经下了肚。朋友平时老是爱调侃。说我是好吃佬,其实我喜欢吃也喜欢做.每当吃到一份让自己感到兴奋的美食时.我就会去琢磨和尝试它的每一道制作工序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我是重庆人,并且是一个地道的“好吃狗”,这可能也跟自己的职业(厨师)有关吧!春节期间,我跟朋友一起到成都玩了几天,有幸领略到了成都小吃的魅力,龙抄手、钟水饺、赖汤圆、夫妻肺片……每天都让我和朋友吃得不亦乐乎。我朋友说,成都的小吃真的是好吃得不得了,干脆把家搬到成都去好了。不过,最让我们难以忘怀的还是春熙路上的一个小店——其乐锅魁。这小店卖的锅魁很有特点.咬一口.酥酥脆脆,而且还带一点韧劲。  相似文献   

5.
每次我来到成都,上午基本都是缩在酒店休息,出门活动时间永远是在午后,一头扎进成都人那波澜壮阔的大生活里。本人在成都的朋友颇多,我也可以说一口以假乱真的成都话,所以在成都还算吃的开,喝茶聊天吃麻辣,好不快活。  相似文献   

6.
小吃成都     
1999年,我第一次来到成都。当晚,朋友在宾馆摆了满满一桌菜宴请我。那晚,我只有一个遗憾:他们光和我说话,让我少享受了那么多的好东西。第二天,我在一家老店吃小吃套餐,不由得被成都小吃种类的繁多与做工的精细所折服。每一样小吃我都品尝了一番,突出的感觉是麻!舌头与嘴唇都木了。第二次去成都是转机,中间有5个小时的  相似文献   

7.
茶.对于许多人来说是可有可无的。我一直认为只有那些在生活上讲求精致、懂生活、有情趣的人.才有喝茶的习惯。喝茶应该是高品位生活的象征。我父亲属于那种不会享受生活的人.他一辈子都活得很清苦。以前是条件所限.后来经济宽裕了,却小手小脚惯了.仍旧舍不得吃.舍不得穿。而且他不抽烟、不喝酒、不吃肉,一般人通常有的那些个嗜好他都没有。却唯独爱喝茶,这让许多人都觉得不可思议。  相似文献   

8.
诸军 《饮食科学》2004,(11):63-63
儿子一岁前因肠梗阻做了一次腹部手术,出院时.医生让我注意孩子的饮食营养,说术后易发生肠粘连.吃得太多、激烈运动都不行。我牢牢记在心里.从此以后.我对儿子格外地小心翼翼,不敢让他吃得太饱.总是将一顿饭拆成几顿吃。饭后,也不敢让他四处乱跑,将他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内。很快,儿子原来胖胖嘟嘟的小脸变成了瓜子形。别人家的孩子半岁就开始添辅助食品,而我连鸡蛋黄都不敢给  相似文献   

9.
梁雪梅 《四川烹饪》2009,(11):79-79
自那年到成都上大学以后,我先后吃过很多种有名的小吃,比如担担面、钟水饺、龙抄手、赖汤圆、牛肉焦饼、川北凉粉、钵钵鸡、酸辣粉等等,但最让我心动的还是蛋烘糕。直到现在,每每在街头遇到它时,都会不自觉地忆起刚来成都时与父亲共享蛋烘糕的情景。  相似文献   

10.
紫书 《饮食科学》2009,(11):56-56
在成都天天吃红油。麻辣火锅慕名已久.来了才知道这火锅和我们马来西亚那里的是两回事.根本无所谓汤底.满满一锅都是油,色泽艳艳地红着。我想起我们那里有句俗语叫”不汤不水”,是说事情做得两头不到位;这里的火锅却叫我觉得如火如茶。我看进去,如注视炼狱中煮人的油锅,吃得好忐忑.咽下去一肚子的罪恶感。  相似文献   

11.
陈思 《烹调知识》2011,(22):24-25
大米一定要晶莹剔透,面粉一定要越白越好?不,精致再精致一点儿的原则在此并不适用。一股吃全粮的健康风潮正在兴起,这不仅有助于美肤减肥,更能让你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说再见。想必你已经有吃粗粮的经验了,精米白面等细粮之外的玉米、  相似文献   

12.
田晓 《四川烹饪》2006,(8):24-24
编辑老师:前不久我到成都考察菜品.在一家名为仔姜王的餐馆吃过一种干锅菜——仔姜土鸡,感觉非常不错。请问这菜是怎样制作的?[编者按]  相似文献   

13.
法国人一向以善于吃并精于吃而闻名,精致的法式大餐至今仍名列世界西菜之首,法国厨师的精湛厨艺更是为人们所乐道,而说到法国的好餐厅,则以浪漫的情调,精致鲜美的食物让人难忘,马克西姆餐厅就是这样的一家美食餐厅。  相似文献   

14.
陈思 《烹调知识》2011,(8):24-25
大米一定要晶莹剔透,面粉一定要越白越好?不,精致再精致一点儿的原则在此并不适用。一股吃全粮的健康风潮正在兴起,这不仅有助于美肤减肥,更能让你和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说再见。  相似文献   

15.
无酱不欢     
《中外食品工业》2004,(11):26-27
要休年假了,打算到上海去旅游,朋友们都说那可是个休闲购物的好地方,我期待之余,心中却凭添了几分担心,因为我是个地道的四川辣妹了,从小到大餐餐都要吃辣。菜里放上辣椒所烹制出的特殊香味,真让我有点无辣不欢的劲头,可是早就听说上海的饮食很精致,小巧的碟子摆满一桌,看上去清清爽爽,吃起来很甜腻,这可实在不合我的胃口。  相似文献   

16.
这期杂志制作时,我在成都参加展会。一场是“好主人”公司新厂落成典礼.场面宏大,因此,我记住了它的投资是5亿元;接着是在成都桃园狗市场待了3天,比赛没有太多地吸引我,倒是狗市场红红火火的销售,让我感慨万千。  相似文献   

17.
儿子挑食的不良习惯一直让我很头痛。两岁以前.我总是浑水摸鱼地将剁碎的青菜拌入他的饭里哄着让他吃下肚。两岁以后.他看到星星点点的绿色就死活不愿意张嘴。后来我编故事讲道理.还能将就着骗他吃一点。可他渐渐长大后,变得越来越精明,越来越固执,哄哄骗骗的那一套行不通了.不管软硬兼施还是威逼利诱.小人儿就两个字:“不吃!”在我黔驴技穷之际.  相似文献   

18.
吃草     
刘诚龙 《四川烹饪》2007,(11):34-34
成都是座美食城,虽然我只在那里呆了一天,没吃多少美食,但却吃了一次"草"。这没什么可惊奇的,草民吃草,再自然不过了——其实我吃的草是鱼腥草  相似文献   

19.
梁波 《印刷技术》2011,(9):46-47
我的名字叫电话簿,作为联络备查的工具.我常常流连在人们的抽屉、口袋或包里。通常.我会以小巧精致的装束亮相,浓缩的都是精品嘛!可是我这么小巧的体型,在量身定制的过程中.可给排版师带来了不少麻烦。页数多了,那叫一个累!唉,谁让我这么袖珍呢?  相似文献   

20.
何以下酒     
王国华 《美食》2006,(1):63-63
“你先来!”“还是你先来吧!”无论在大酒店还是在小饭馆.这样的场面几乎滥透了。菜单在几个人手里推来让去.20分钟点不出个莱来。服务员见怪不怪.还笑眯眯地站在旁边瞅着。反正我是没这样的涵养。如果我是那服务员,一定拎起他们的脖子让他们出去商量明白了再进来。所以.我到饭店.有想吃的,一定干净利索地点出来,但话又说回来.到底该吃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