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肾动脉原位切开扩张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三例报告亓天伟史本康陈钦忠近年来,多采用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PTA)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的肾血管性高血压。由于此类病人常伴有腹主动脉严重病变使肾动脉狭窄处病变复杂,或因肾动脉多段狭窄等情况,在行经皮肾动脉扩张术选择...  相似文献   

2.
症状性肾动脉狭窄是一个重要问题临床上是可以治疗的。然而,尚未筛选出检测肾动脉狭窄的可靠的、精确的而无创伤性方法。作者对近期做肾动脉造影的37例患者进行磁共振图像检查(MRI)并加以研究。其中,肾动脉造影正常者14例,单侧或双侧肾动脉狭窄或闭塞者23例。所有患者均有动脉粥样硬  相似文献   

3.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评价经皮肾动脉腔内成形术(PTRA)及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压(RVH)的疗效。 一、对象和方法 1.对象:肾动脉狭窄19例,其中男5例,女14例,平均年龄39.3岁(21~73岁),均符合血管成形术适应证,并排除了禁忌证。单侧肾动脉狭窄12例,双肾动脉狭窄7例。肾动脉开口病变4例,非开口病变15例。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18例,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其中4例患者合并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成人受者接受小儿供肾移植术后发生的移植肾动脉狭窄临床特点、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至2019年3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泌尿外科进行的25例小儿供者整块双肾移植和27例小儿供者单肾移植的临床资料(受者均≥18岁)。结果其中1例双肾移植成人受者(4.0%)和2例单肾移植受者(7.4%)在移植术后13~23个月诊断为移植肾动脉狭窄, 高于同期接受成人供肾的成人受者移植肾动脉狭窄率(1.1%)。移植肾动脉狭窄成人受者与非狭窄组比较, 其供者年龄更小(P<0.05), 但是供者、受者体重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狭窄部位内径1.40~1.63 mm, 均为移植肾动脉自供者腹主动脉起始部而非吻合口本身。肾动脉非狭窄段内径2.31~4.93 mm, 与相应年龄小儿正常肾动脉一致。3例移植肾动脉狭窄受者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及支架置入术后均得到有效治疗。结论移植肾动脉狭窄的原因可能与过度剥离肾动脉周围组织, 影响其术后继续发育相关。谨慎选择成人受者接受婴儿单供肾, 保留肾动脉周围组织可能有助于预防移植肾动脉狭窄。  相似文献   

5.
肾血管性高血压,根本的治疗是对狭窄的肾动脉进行成形手术。肾动脉内膜切除术,腹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术,肾动脉狭窄部切除术等,是在肾脏原位完成这些手术。肾血管手术进路,通常是胸膈腰切口,但是在肾动脉纤维肌发育不良、血管中三分之一粥样硬化性狭窄,有肾副动脉,肾动脉血栓形成等病变时,实行肾  相似文献   

6.
<正>患者男,78岁,因"头晕、心悸,血压260mmHg/120mmHg"入院。临床诊断为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组。肾动脉超声:左肾动脉起始部管径变窄,其余段显示不清。肾动脉CTA(图1):左侧肾动脉近段局限性狭窄,未见明确斑块;左侧肾副动脉,可见2个分支,共同开口,共干长度约7mm,均起自腹主动脉,位于左肾动脉上方;较为粗大一支进入肾门,其近端可见混合斑块形成,管腔重度狭窄;较为细小一支进入左肾上极;右肾动脉未见明显异常。CTA诊断:左侧肾动脉近段局限性狭窄;左侧肾副动脉共干伴狭窄。  相似文献   

7.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手术方法有主——肾动脉架桥术,肾切除术或对狭窄段施行手术扩张术。其成功率为60~90%。死亡率为2~14%或零。作者对4例曾施行经皮穿刺插入动脉导管而扩张狭窄段肾动脉的治疗。所报告的病例皆经肾动脉造影及肾静脉肾素活性测定所确诊者。经治疗后,血压皆有显著降低,3例的术后肾静脉肾素活性的病/健肾的比值皆趋于正常范围,肾动脉造影随访检查,畅通、无狭窄。  相似文献   

8.
肾动脉狭窄可导致微血管进行性缺失、小管上皮细胞损伤和间质纤维化,损伤不可逆,常规治疗效果不佳.也许,通过替换受损实质细胞和微血管促使狭窄后肾脏再生,是改善或替代血管重建技术的一种新型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9.
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介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内支架植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致致肾血管性高山压的临床效果。方法:选用Palmaz支架,对7例大动脉炎、2例动脉弱样硬化,3例纤维肌性发育不良所致肾动脉病变先行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患者行常规抗凝治疗,结果:12例患者,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技术成功率为100%,血压下降60-120/35-100mmHg近期随访-32个月未见复发,结论: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加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管高血压效果满意,创伤小,患者痛苦少,为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半年内移植肾动脉血流峰值速度加快与移植肾动脉狭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102例肾移植患者术后半年内移植肾多普勒超声图像检查结果及临床资料,比较患者收缩期血流峰值速度(PSV)、血压及移植肾功能。结果:102例患者中,有27例患者出现较高的PSV,其中4例患者呈现持续性PSV升高,经行移植肾动脉造影检查而确诊为移植肾动脉狭窄(TRAS),行经皮肾动脉支架植入术(PTRAS)后,PSV降至正常,血压恢复正常,随访6~13个月未见狭窄复发。结论:在肾移植术后半年内,移植肾动脉PSV加快未必是肾动脉狭窄,可先随访观察,若超声提示PSV呈持续性升高,尤其是伴顽固性高血压,则需行移植肾动脉造影明确是否是TRAS。PTRAS是TRAS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肾血管性高血压金属内支架置入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经皮腔内肾动脉成形术(PTRA)和支架入置入术治疗肾动脉狭窄所致肾血管性高血压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7例大动脉炎和3例动脉粥样 经所致肾动脉狭窄患者先行PTRA术,然后放置支架,术后定期复查血压并采用超声复查支架通畅状况。结果 10例虱PTRA^+支架植入术技术均成功。血压完全恢复正常9例,部分下降1例,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3~28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PTRA和支架植入术治疗肾血管性高血  相似文献   

12.
我院自1981~1989年共收治因肾血管病变引起的高血压27例,其中23例行自体肾移植等不同方式的手术治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一)临床资料23例均为持续性高血压,男11例,女12例;年龄12~46岁,平均21岁。双侧肾动脉狭窄7例,左侧10例,右侧6例,其中肾动脉狭窄并腹主动脉狭窄8例。全部病例均有劳累后加重和不同程度的头痛、头晕症状,其中视物模糊者8例,有抽搐史4例,偏瘫2例;腹部可闻及血管杂音21例,心律不齐1例(为12岁儿童)。  相似文献   

13.
据最近美国统计大约有2300万人患高血压,其中约4%(100万人)是肾血管性高血压,其病因大多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动脉内纤维肌性增生等所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或阻塞过去的治疗方法有二种:一是外科治疗,包括狭窄段切除吻合术、主动脉肾动脉旁路手术、肾切除术等。成功率根据年龄及发病原因的不同约在60~90%之间,手术死亡率约为2~14%,因手术有一定危险性,故应用多限于进行性及双侧病变  相似文献   

14.
Zhang J  Feng R  Feng X  Sun YH  Wang LH  Zhao ZQ  Guo MJ  Yang B  Li WX  Jing ZP 《中华外科杂志》2007,45(18):1253-1256
目的探讨离体肾动脉瘤修补、肾动脉重建和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CT血管造影(CTA)确诊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1例,病变位于肾动脉主干分叉部,累及节段分支动脉,深入肾门内。肾脏暂时性离体后,在低温和肾脏灌注液灌注保护肾脏的前提下,体外进行肾动脉瘤修补和自体大隐静脉肾动脉重建,然后将肾脏异位移植到右侧髂窝。结果手术成功,围手术期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血肌酐暂时性升高至约200μmol/L,半个月后逐渐恢复正常;术后2周复查CTA示右髂窝移植肾动脉及其分支血流通畅无狭窄,肾静脉回流通畅,输尿管无狭窄。结论该方法治疗复杂性孤肾肾动脉瘤安全可行,并为以后类似的复杂性肾脏疾病的处理提供了可行方法。  相似文献   

15.
移植肾血栓形成3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总结移植肾血栓形成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移植肾动脉血栓形成2例,静脉血栓形成1例的临床资料。结果:1例行移植肾切除术;1例肾动脉取栓术后因未能挽救移植肾功能而最终切除;1例移植肾切除后,即刻在同侧行第2次肾移植术,并取得成功。结论:外科技术失误为其最主要的原因,另外还与高龄、幼儿、女性供体,动脉粥样硬化或狭窄,缺血时间过长等有关。动脉血栓形成主要表现为突发的无尿,  相似文献   

16.
肾动脉狭窄是肾移植最常见的血管并发症,发病率为1~25%,病因包括受体动脉硬化、肾灌洗时肾动脉损伤、错误的血管吻合及肾动脉纽转的受压,但免疫学因素未引起足够重视。作者对4年间连续100例肾移植进行回顾性分析,供肾采用整块原位Collins,液灌洗法并置于右髂窝。9例随访表明继发性高血压或原有高血压恶化(降压治疗无效),该9例(Ⅰ组)与年龄和术后时间类似的40例(Ⅱ组)作对照,并比较两组供者年龄,HLA配型程度,急、慢性排斥发病率和肾功能,同时分析了Ⅰ组血管杂音,狭窄的类型、位置、发病时间以及肾动脉狭窄成形术(8例经皮经管腔血管成形术,1例手术切除狭窄血管段后再吻合)后对血压肾功能恢复的效  相似文献   

17.
血流多普勒定量分析对肾血管性高血压筛选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双功及彩色多普勒定量研究205只的肾内动脉血流收缩峰速度(SV)、阻力指数(R1)和峰速加速度(Ac)。研究对象分四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组、肾实质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和健康人组。结果表明:肾动脉狭窄组的SV、R1和Ac明显低于其他三组,并构成其颇具特征的锯齿形频谱;SV和Ac与肾动脉狭窄程度显著负相关;以Ac≤150cm/s^2为诊断肾动脉狭窄指标,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分别为100%,  相似文献   

18.
移植肾动脉瘤五例报告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移植肾动脉瘤(RAA)的病因、诊断及治疗. 方法 1998年8月至2004年12月共行同种异体肾移植手术1251例,发生RAA 5例(0.4%).5例均为男性,平均年龄43岁,移植肾血管吻合方式均为移植肾动脉一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进行性肾功能减退,突发少尿或无尿,顽固性高血压及肾区疼痛,均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检查确诊为动脉瘤,动脉瘤大小1.8 cm×2.0 cm×2.0 cm~4.0 cm×4.0 cm×5.0 cm. 结果 移植肾动脉吻合口动脉瘤2例,1例发现动脉瘤后1个月内移植肾功能丧失,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规律透析治疗,随访1年后行二次肾移植;1例移植肾失功后1周内行对侧髂窝二次肾移植手术,保留原移植肾,术后随访2年肾功能正常.RAA合并近端移植肾动脉狭窄2例,1例行吻合口球囊扩张并放置支架后,以弹簧螺圈栓塞动脉瘤,术后随访1年肾功能稳定;1例行移植肾切除、二次.肾移植术,术后随访3年肾功能正常.吻合口髂内动脉侧粥样硬化斑块导致髂内动脉狭窄、移植肾动脉侧动脉瘤1例,行移植肾切除术,术后2 d因脑干栓塞死亡. 结论 移植肾动脉-髂内动脉端端吻合易诱发血管并发症,RAA治疗应谨慎采用开放手术切除,可选择近期行二次肾移植和血管内介入治疗.  相似文献   

19.
肾栓塞用于治疗血透和肾移植后发生严重高血压的病人是有效的,亦用于少数肾血管性高血压患者,但尚无长期随访报告。本文报告8名肾血管性高血压病人肾栓寒治疗后5~49个月的随访结果。 8名病人(男5,女3,年龄7~64岁)的高血压病因包捂单肾发育不全、肾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90%)、血栓形成及小叶内动脉狭窄等。他们虽接受降压药治疗,但血压仍高达160~240/100~140mmHg,已不能作血管成形术和外科分流术,肾全切或大部切除术具有高度危险性。根据血管病变部位,6名病人作总肾栓塞,2名小叶内动脉狭窄病人作受累血管栓塞。术后两  相似文献   

20.
肾动脉狭窄的支架管治疗〔BlamU,usw.MünchMedWschr,1997,139∶227(德文)〕经皮经肾动脉腔血管成形术是治疗肾动脉狭窄安全,有效的方法。传统的PTCA技术治疗肾动脉狭窄的首次成功率仅在24%到35%之间,而复发率为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