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2 毫秒
1.
目的 观察不同浓度核酸酶对经反复冻溶加超高压处理后兔股动脉的脱细胞效果.方法 无菌条件下采取新鲜兔股动脉,去血管外膜后将材料分为未处理组、冻融组、超高压处理组、冻融+超高压处理,后三组分别于-80℃冷冻2 h、37℃水浴复温15 min,上述冻融过程反复进行3次.5000大气压超高压(4℃)处理20min将供体来源细胞压碎,结合不同浓度核酸酶进行消化,脱去残留细胞碎片形成脱细胞血管支架.通过组织学和超微结构观察,对不同浓度核酸酶脱细胞效果进行评价,测定反复冻融加超高压处理对血管材料生物力学特性的影响.结果 组织学显示,经反复冻溶加超高压处理后的血管材料,可在较短的时间内被较低浓度核酸酶除去血管支架内的供体细胞成分,脱细胞支架的主要生物力学性能指标与正常血管相比,无明显改变.结论 反复冻溶加超高压脱细胞方法可以明显缩短脱细胞血管基质的制备周期,为脱细胞组织工程血管支架的快速高效制备提供一种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2.
于锋 《浙江创伤外科》2004,9(3):185-185
开放性颈血管损伤,往往来势凶猛,若不及时抢救,可很快因失血或气管受压致死.作者于1990年1月至2002年1月,共处理开放性颈部血管损伤18例,21条血管,死亡3例,死亡率占16.7%.现就急救处理及手术方式等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 介绍复杂左肾病变肾切除术中经肠系膜根部法早期处理左肾肾蒂血管的技巧. 方法 对51例巨大肾癌(伴或不伴肾静脉癌栓)、肾盂移行细胞癌及脓肾等复杂左肾病变,采用经腹肠系膜根部法早期处理肾蒂,行肾痛、肾盂癌根治术或其他肾切除术.对肠系膜根部、腹主动脉、肾静脉、肾上腺静脉及肠系膜下静脉的解剖关系及手术要点进行了介绍. 结果 手术均获得满意效果.从入腹腔到显露肾静脉的时间为3~5 min,处理肾蒂血管的时间为10~20 min.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无病例死亡. 结论 经肠系膜根部法处理肾蒂血管技术是可行的,并具有以下优点:利用肾蒂血管的解剖特点,分离显露肾蒂血管方便、快捷、出血少;不必过多游离、挤压病肾,防止肿瘤或炎症扩散,符合肿瘤根治早期结扎肾蒂血管的原则.本法适合于处理复杂左肾病变,尤其是伴有肾静脉癌栓或脓肾者.  相似文献   

10.
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血管危象的防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术前评估、术后处理在足趾移植手指再造术血管危象防治中的作用.方法 回顾1995-2007年间,我院收治的203例236指再造手术的患者,提出了术前、术中、术后各个环节防治血管危象的必要性,分析血管危象发生的时间、性质以及不同的处理和转归,比较2004年后针对性术前处理(多普勒超声检测及低分子肝素钠抗凝治疗)对减少血管危象发生的影响.结果 足趾移植再造术后41指发生血管危象,其中19指经保守治疗后,危象缓解,再造指全部存活;手术探查22指,成活21指,失败1指.总成活率达99.6%.2004年后收治的123指再造术,经针对性术前处理后,术后血管危象发生率为12.2%,较之2004年以前的23.0%有明显的降低.结论 提高足趾移植拇、手指再造的成活率,关键在于如何减少血管危象的发生.严谨的手术设计,把握术前、术中、术后三个环节的处理是降低血管危象发生的重要因素,积极手术探查则可以有效地提高成活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报道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血运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督48例,对比复习较前常规肉眼观察46例,比较移植皮瓣术后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的移植皮瓣成活的情况.结果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观察48例,早期发现发生血管危象9例,处理后皮瓣成活.单纯肉眼观察46例,发生血管危象8例,处理后皮瓣坏死4例.结论 应用超声多普勒血流仪监测移植皮瓣能及早发现血管危象,便于及早处理及提高皮瓣的成活率.  相似文献   

16.
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 探讨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及预防和处理方法,提高再植的成活率.方法 观察不同时间、不同环境条件下进行再植98例132指发生血管危象情况,回顾分析其原因并针对性提出有效的预防措施和处理方法.结果 2006年3月至2007年6月再植49例65指,术中及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分别为35指和19指,经用温生理盐水、局部注射罂粟碱等保守处理,对不缓解的再植指手术探查,成活58指,成功率89.2%.2007年7月至2009年3月再植49例67指,术中及术后发生血管危象分别为10指和5指,先经保守处理,对不缓解的再植指手术探查,血运恢复后经屈指肌腱鞘植入PCA泵给药防止术后血管危象的发生,成活66指,成功率98.5%.术后9例失访,89例随访时间为6~8个月.手指功能恢复良好.结论 良好充分的麻醉和保持适宜的术中环境温度是预防断指再植术发生血管危象的有效手段,重视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处理可有效提高再植成活率.  相似文献   

17.
急性血管损伤的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1 概述 自1761年Lambert报道第1例血管损伤的治疗以来,急性血管损伤对外科医生始终是一个挑战.除战争期间外,大约3%民间重大损伤伴有血管损伤或主要是血管损伤.20世纪60年代以前,血管损伤后,为了保全生命主要是血管结扎或截肢.60年代以后,尤其是80年代以来,处理血管损伤的原则是在保证生命安全的前提下,首先考虑行血管修复、重建血液循环及恢复肢体功能.美军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处理急性动脉损伤以结扎为主,截肢率为49%; 越南战争中,则以修复为主,截肢率为13%.我国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一组大血管损伤500例,以修复为主,截肢率为2.3%,死亡率为1.4%.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拇、手指再造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原因,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对10例拇、手指再造术后发生血管危象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讨论血管危象发生的可能原因及处理,并对此做好预防措施.手术探查取出血管栓塞并重新吻合6例,经镇痛止痛解挛等治疗后纠正2例,1例通过换药,拆除部分缝线,1例通过指端切口放血并用肝素棉球湿敷等处理解决回流障碍.结果:10例经相关处理后血管危象均顺利解除,指体全部成活,成活率100%.经6月-5牟随访,平均24个月,再造指体功能恢复良好,感觉恢复满意,2-PD 5-9mm.结论:拇、手指再造术后血管危象的预防和及时正确处理是提高拇、手指再造成活率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19.
背景 在心血管手术围术期,远隔缺血处理作为一种无创性,启动机体自身内源性心肌保护的方法已被外科医师接受.然而,在临床非急性器官缺血时,由于受到时间,伦理上的约束,该处理很难开展. 目的 就远隔缺血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作一综述. 内容 远隔缺血处理的发现、发展过程、临床应用及作用机制. 趋向 远隔缺血处理在溶栓治疗、血管成形和心脏外科手术等领域将有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用去污剂-酶消化联合肝素结合处理法制备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方法:犬颈动脉管壁经脱细胞后部分再行肝素结合处理,样本经组织学及电镜观察脱细胞效果,机械性能研究观察脱细胞对管壁弹性和强度的影响,甲苯胺蓝染色观察肝素结合效果和结合程度.将结合与未结合肝素的脱细胞血管同时植入16只兔双侧颈动脉,术后21 d B超观察移植血管的通畅情况.结果:犬颈动脉血管壁细胞被完全去除,细胞外基质保存完好,机械性能无明显破坏,肝素结合于管壁全层,植入兔颈动脉后两侧均无血管阻塞,而肝素结合组血栓形成少于未结合组.结论:去污剂-酶消化法联合肝素结合处理可以作为制备脱细胞小口径异种移植血管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