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98 毫秒
1.
目的探讨依照JCI评审标准对控制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影响。方法通过成立多重耐药菌多部门联合管理小组、查找问题、开展全员培训、持续质量改进等措施,将依照JCI评审标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实施管理前后1年的隔离措施执行率和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依照JCI评审标准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执行率(P0.01或P0.05),明显改善了医院感染管理质量控制指标尤其是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P0.05)。结论依照JCI评审标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进行管理,能有效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执行率,明显改善医院感染质量控制指标,对于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现率具有积极意义,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PDCA在医院多重耐药菌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现状,设立目标,绘制流程图,落实隔离措施。对比PDCA循环实施前后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知晓率和落实率。结果 PDCA循环实施后,医护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知晓率和落实率均较实施前有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PDCA循环提高了本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措施的落实率和医护人员对隔离措施的知晓率,规范了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管理,保障了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PDCA法在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以提高基层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质量,预防控制医院感染。方法 2012-2014年应用PDCA循环法(计划-实施-检查-处理)管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防控中的薄弱环节,以达到管理质量的持续改进。结果实施PDCA管理模式后,未发生多重耐药菌的院内感染,多重耐药菌的检出由应用前的282例减少到了143例,消毒隔离措施落实合格率由68.2%提高到了90.8%,手卫生执行率由40%提高到了71.6%,考核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知识的知晓率由72%提高到了91.2%,抗菌药物的使用率由58.6%下降到了44.2%。结论运用PDCA循环法有效提高了临床科室对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的发生率,确保了医疗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对某三甲康复医院多重耐药菌(MDROs)感染控制的效果。方法 2013年3月~2015年12月本院开展MDROs目标性监测,运用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完善工作,并对三年MDROs检出率、MDROs防控知识知晓率、医生开具隔离医嘱率和护士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进行分析。结果随着PDCA质量管理持续进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碳青霉烯类铜绿假单胞菌(CR-PA)检出率均呈下降趋势(χ23.922,P0.05),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检出率无显著性差异(χ2=8.775,P=0.071);2015年MDROs防控知识知晓率、医生开具隔离医嘱率和护士消毒隔离措施执行率均显著提高(χ2399.17,P0.001)。结论 PDCA循环质量管理模式在康复医院MDROs预防控制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充分析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隔离管理,护理探讨,并在此基础上采取持续改进措施.方法:对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隔离管理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对消毒隔离措施归纳总结,注重环节质量控制,强调细节护理,完善改进薄弱环节,有效的防止了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结果: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隔离意识明显提高,同时在执行力度上也有所提高.结话:需要及时的采取质量改进措施,提高医务人员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预防意识,促进感染患者的隔离治疗,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的感染率,改善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6.
分析当前我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隔离措施管理中的不足,科学制定预期目标,实施改进方案,定期评价持续质量改进效果。通过持续质量改进方案的严格落实,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隔离措施中隔离单元设置、医疗用具专用、手卫生、防护用品使用、医疗废物处理、清洁消毒工作及其他隔离措施执行率均较前明显升高。持续质量改进是提高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的有效方法,能提高医院工作人员的隔离意识及各项隔离措施的执行力,降低多重耐药菌的传播。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在腹股沟疝手术院内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方法本院于2017年7月~2017年12月对腹股沟疝手术患者运用PDCA循环管理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并制定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比较PDCA循环管理实施前后患者医院感染情况及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情况。结果 PDCA循环管理实施后手术室护士手部卫生相关知识知晓率、洗手依从率、洗手合格率、无菌操作合格率、6S洗手法正确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 0. 05);实施后患者医院感染发生率、多重耐药菌感染、医疗纠纷发生率明显低于实施前(P 0. 05),而患者满意率高于实施前(P 0. 05)。结论 PDCA循环管理能有效增强手术室护士医院感染管理意识,提高护士洗手依从率及合格率,有效预防腹股沟疝患者术后感染,提高患者治疗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持续质量改进对提高多重耐药菌监测效率的作用。方法通过持续质量改进管理,观察其对促进多重耐药菌监测的效率。结果通过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措施,医务人员防控意识不断增强,医院感染控制知识知晓率由44.6%升至87.5%。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有进一步的改善,标本送检率和药敏试验率均得到提高,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预防措施落实不到位的由改进前39.29%下降到3.57%。结论持续质量改进措施有效促进了医院耐药菌监测和感染管理效率,提高了感染防控效果。  相似文献   

9.
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管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加强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干预管理,有效控制其医院感染风险。方法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强化隔离措施和医院环境干预管理,对本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多重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实施病房隔离、医院环境隔离,对医务人员实行强化培训,加强抗生素合理使用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了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扩散。结论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患者各方面的干预管理,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0.
2012~2014年对诊断为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患者第一时间采取院内传播防控护理管理措施,即:1加强宣教;2标准预防基础上执行消毒隔离,包括病室的选择和管理、隔离标识完善与隔离持续时间、手卫生、医疗器械的处理、医疗废物的处置等;3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监测资料实时登记。2012~2014年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感染率分别为0.27%、0.26%、0.17%,院内没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例传播。护理管理措施防控多重耐药菌院内传播有效。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持续质量改进在多重耐药菌感染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通过调查,针对存在的问题,实施质量改进措施,比较持续质量改进前后,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医院感染防控措施落实情况、多重耐药菌分离率及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发生比。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临床科室各项感染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较持续质量改进前明显好转(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实施持续质量改进有效提高了临床科室对院感防控措施的执行力,降低了多重耐药菌的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PDCA循环在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中的应用。方法运用PDCA循环管理四步法,建立合理、有效的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增加的相关制度及监督、防控工作。对医务人员进行宣传培训,监测病原菌、患者对耐药菌的耐药率,指导抗生素的使用管理,加强监督检查、反馈。结果通过运行PDCA循环管理,2014年本科对多重耐药菌防控认识有所提高,科室内消毒处理有所改善,各级医务人员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意识普遍增强,空气细菌检测率较2013年下降为33.3%。平台、消毒剂及医务人员手表面细菌检测合格率达到100%。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杆菌的耐药率均有所下降。结论 PDCA循环对本科多重耐药菌的预防控制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防控知识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集束化干预措施在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包括加强医院感染防控知识培训,严格实施消毒隔离措施,专人实施气道护理管理,落实手卫生管理,其他部位感染防控,加强监测,严格人员管理。结果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后,医院感染率和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下降(P0.01)。结论神经外科病房实施集束化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提高医院感染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4.
贺金梅 《全科护理》2012,10(15):1383-1384
[目的]通过对神经外科21例多重耐药感染病人的分析及护理干预,探讨降低医院多重耐药菌的发生率的有效防控措施。[方法]分析神经外科多重耐药菌感染的原因,制订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的综合护理干预措施,加强病人的管理。[结果]通过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实施监督和促进医务人员坚持执行标准预防和接触隔离;清洁和消毒可能被病原体污染的环境表面和设备;加强培训医务人员标准预防、接触隔离及手卫生等综合措施,有效控制了医院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扩散。[结论]通过对多重耐药菌病人各方面的干预管理,可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暴发流行,能有效降低医院感染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某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在推进住院患者多重耐药菌(MDRO)感染综合干预项目执行情况,评价医院MDRO感染的控制效果及改进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12月医院MDRO患者信息,分为A组;调查2015年1-12月医院MDRO患者信息,分为B组。对B组患者借鉴耐药菌防控措施国际指南和针对医院MDRO感染的现状制订了综合干预项目,对比分析A组和B组MDRO感染相关临床信息和实验室数据。结果 2014年从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412株,监测出MDRO感染和定植167株,MDRO检出率为40.53%;2015年从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10株,监测出MDRO感染和定植143株,MDRO检出率为28.04%;2015年MDRO总检出率低于2014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检出的MDRO主要有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多重耐药鲍曼不动杆菌(MDR-AB);B组患者MRSA和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检出率低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RO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ICU),ICU中B组患者MDRO总检出率高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MDRO以革兰阴性菌为主,各科室均有分布,菌株种类存在差异,改进MDRO感染干预项目措施,MDRO的总检出率逐年下降,对MDRO的防控具有成效,但ICU检出率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徐权  陈宗宁  陈桂林  吴健 《全科护理》2016,(13):1369-1371
[目的]通过调查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感染的临床分布情况,探讨降低多重耐药菌感染的护理防控措施。[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病人中有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资料,分析多重耐药菌的种类、分布情况及与医院感染的关系。[结果]2014年1月—2015年12月ICU住院病人2547例,临床细菌培养标本中共培养出致病菌605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感染病人329株,占54.38%;发生医院感染病人135例,其中多重耐药菌医院感染79例,医院感染病例中多重耐药感染占58.52%。ICU多重耐药菌株中以鲍曼不动杆菌最多251株,占76.29%;ICU多重耐药菌感染主要感染部位为下呼吸道,占85.41%。[结论]多重耐药菌是ICU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同时也是ICU医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多重耐药菌病人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首位,临床实践显示,通过护理干预措施,可有效地预防与控制多重耐药菌在ICU的传播,降低医院感染率。  相似文献   

17.
总结了2013年1月~2014年3月本院收治的42例多重耐药菌感染的肿瘤患者的管理,主要包括对患者及家属进行多重耐药菌感染预防和消毒隔离知识的培训;强化护士合理使用抗生素及消毒隔离的意识;对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采取早发现、早隔离、早治疗的一系列措施。认为通过以上管理措施才能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的感染状况,有效降低晚期肿瘤患者的死亡率。  相似文献   

18.
摘要 目的 <\b>了解住院患者感染多重耐药菌种类分布及其发展趋势,为建立有效预防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b>通过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某医院住院患者送检病原学标本分离多重耐药菌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与分析。结果 <\b>该医院2012-2014年从住院患者送检的标本中共检出病原菌5 814株,其中多重耐药菌519株,多重耐药菌检出率为10.01%;各年度检出率依次为5.93%、10.94%和12.25%,呈现逐年增加趋势。检出的多重耐药菌中,居前5位的依次是鲍曼不动杆菌、大肠埃希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多重耐药菌感染患者主要分布在重症监护病房、神经外科和骨科等。结论 <\b>该医院临床送检病原学标本中多重耐药菌分离率逐年增加,有效控制多重耐药菌感染蔓延已经成为医院感染管理重中之重,严格管理和科学使用抗菌药物应为首要措施。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PDCA循环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PDCA循环管理法对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进行改进,比较PDCA循环管理法实施前(2012年1月—2014年5月)与实施后(2014年6月—2015年9月)护理安全情况及手术室综合评分情况。结果 PDCA实施后,患者感染率、产后切口感染率、镇痛泵滑脱率和耐药率低于PDCA实施后(P0.05);PDCA实施后,手术室环境管理、护理安全、药品物品、消毒隔离、教学培训、护理文件评分均高于实施前(P0.05)。结论 PDCA循环法能提高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水平,推动实现手术室护理安全与质量改进,进入持续改进的良性循环过程。  相似文献   

20.
摘要 目的 〖JP2〗探讨标准化流程管理在老年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防控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入住ICU的老年重症患者701例为研究对象,比较干预前后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多重耐药菌医院例次感染率和医务人员干预措施依从率。结果 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干预前高于干预后,多重耐药菌医院例次感染率,干预后较干预前下降,开具隔离医嘱、悬挂隔离标识、诊疗物品专用、手卫生、环境清洁消毒的依从率干预后较干预前均有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取标准化流程管理可以有效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的防控意识,完善感控流程各环节,使老年重症患者多重耐药菌的防控更加科学、规范、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