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了解广州市居民PM2.5的知、信、行,为政府制定相关的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2年7月1日至15日期间,用统一设计的调查问卷每日17:30—19:30在地铁口、公园、居民社区、广场等人群较为密集的地点对在广州居住超过3个月、年龄介于18—65岁的常住居民进行街头拦截匿名调查。主要调查居民对大气颗粒物PM2.5知识认知情况、对政府开展PM25监测工作的态度及在空气污染时是否采取自我防护措施及方式。率的比较采用单因素卡方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共调查714人,有效应答605人,应答率84.7%(605/714),其中男310人、女295人,年龄介于18—65岁,中位数38岁;以中学及中专文化程度者为主(44.5%,269/605)。PM25知识知晓率为27.9%(169/605)。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OR=1.36)、年龄、职业是影响PM2.5知识知晓的因素(P〈0.01,P〈0.05),其中30~39、50—59、40一49岁组人群的PM,,知识知晓率(OR=2.24、3.17、2.98)高于18—29岁组。无业人员、服务业、干部职员(OR=2.76、3.16、3.37)PM2.5,知识知晓率高于个体经营者。57.0%(166/291)的受访者关注政府公布PM:,监测数据。88.3%(257/291)的人支持政府每天公布PM2.5监测数据。居民对PM25监测布点设置支持率居前3位是居民区73.5%(214/291)、工业区65.3%(190/291)、街道64.6%(188/291)。受访者认为加强治理工业污染(89.4%,260/291)、控制汽车尾气排放(86.9%,253/291)是控制PM2.5污染的主要措施。受访者在空气污染严重时有采取防护措施者占77.5%(469/605)。PM2.5知识知晓的人群在空气污染严重时主要应对措施是减少出门(66.3%,112/169)、佩戴口罩(58.6%,99/169)、紧闲窗户(44.4%,75/169),均高于不知晓人群(43.6%、38.5%、29.9%)(均P〈0.01)。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调整了人口学特征的影响后,居民PM2.5知识知晓率越高,在空气污染严重时采取防护措施的比例越高(OR=2.35,P〈0.01)。结论被调查的广州市居民对PM2.5的认知水平不高。居民支持政府公布PM25监测数据,对PM2.5监测点设置要求与自身密切相关,要求政府落实减排降污措施、降低PM2.5健康危害的意愿强烈。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递进式干预对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知晓和遵医行为的影响。方法对343例高血压患者实施递进式干预,即分3次由浅入深干预。一对一分析讲解高血压相关知识及遵医重要性并分别于干预前后由医护人员给患者测血压,填写患者疾病相关知识和遵医行为调查表。结果干预前后患者疾病相关知识知晓率、遵医行为差别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高血压严重程度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中老年高血压患者疾病知识知晓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递进式干预能够增加高血压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改善遵医行为,增强自我管理能力,降低高血压严重程度,从而提高患者健康水平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2014-2015年我国≥40岁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2014-2015年中国居民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监测数据,共调查75 107人。利用电子问卷采取面对面询问方式收集有关慢阻肺患病知晓及相关知识知晓等信息,通过肺功能检查舒张试验后FEV1/FVC<70%诊断慢阻肺患者共9 134名,基于复杂抽样设计估计我国≥40岁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知晓和相关知识知晓率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 9 132名慢阻肺患者纳入分析。≥40岁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知晓率为0.9%(95% CI:0.6%~1.1%),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率为5.7%(95% CI:4.8%~6.6%),肺功能检查知晓率为3.4%(95% CI:2.8%~4.0%)。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有呼吸道症状和知晓慢阻肺相关知识的患者,其慢阻肺患病知晓率分别为3.9%(95% CI:2.9%~4.8%)、2.4%(95% CI:1.7%~3.1%)和7.1%(95% CI:4.5%~9.8%)。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呼吸道症状、职业粉尘和/或有害气体暴露以及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影响慢阻肺患者的患病知晓率。文化程度和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影响患者慢阻肺相关知识知晓率;民族、文化程度、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史影响慢阻肺患者的肺功能检查知晓率。结论 我国≥40岁慢阻肺患者人群的患病知晓率、肺功能检查知晓率以及慢阻肺知识知晓率均较低,应采取综合的慢阻肺管理与干预措施,不断提高慢阻肺患者的诊断水平及患病知晓水平。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气PM2.5对哮喘患者炎症因子的影响,寻找用于评价PM2.5污染效应的敏感指标,为阐明PM2.5加重哮喘发生的机制提供参考。方法选择太原市迎泽区社区哮喘患者19名,分别于2012年12月和2013年6月对患者进行7 d的大气PM2.5暴露监测,并于监测最后一天采集血样进行炎症因子检测,比较两阶段哮喘患者的PM2.5暴露差别及体内相关炎症因子[白介素-8(IL-8)、白介素-13(IL-13)、γ干扰素(IFN-γ)]的变化情况。结果哮喘患者冬季室外、室内大气PM2.5暴露日均浓度和个体PM2.5暴露日均浓度均高于夏季;冬季血浆炎症因子IL-13浓度高于夏季,IFN-γ浓度低于夏季,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哮喘患者个体PM2.5暴露浓度与室外、室内PM2.5暴露浓度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809,0.826,P0.05),室外PM2.5暴露浓度与室内PM2.5暴露浓度呈正相关(r=0.769,P0.05)。哮喘患者血浆IL-8浓度与个体PM2.5暴露浓度呈正相关(r=0.498,P0.05);血浆IL-13与室外PM2.5暴露浓度呈正相关(r=0.579,P0.05),与IFN-γ浓度呈负相关(r=-0.536,P0.05)。结论外周血中炎症因子IL-13、IFN-γ可能是大气PM2.5加重哮喘的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了解本科生对乙肝知识的知晓及相关行为状况,为制定相关健康教育措施与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方法,抽取石河子大学1600名本科生,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一般情况、乙肝基本知识、相关态度及高危行为等的调查。结果本科生对乙肝知识的总体知晓情况较差,49%的本科生有传播乙肝的高危行为。医学生对乙肝的严重性、感染人数、预防措施等的知晓率分别为79.5%,36.4%和45.3%,非医学生的知晓率分别为70.8%,19.4%和34.9%,医学生比非医学生的知晓率要高,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传播途径、相关高危行为、接种疫苗及抗体复查知识,二者知晓率均较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科生乙肝防治知识水平亟待提高,应高度重视并积极开展本科生乙肝的健康教育工作。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滕州市大中专学生对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情况,为今后进行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2009年5月,对枣庄科技职业学院1080名大中专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调查1080人,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为86.72%。艾滋病基本知识总知晓率,大专学生、中专学生分别为87.86%、81.35%(P〈0.01);医学生、非医学生分别为90.61%、82.13%(P〈0.01),女生、男生分别为87.61%、82.58%(P〈0.01);来自城镇、农村的学生分别为86.88%、83.00%(P〉0.05)。调查对象对艾滋病三大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均在90.00%以上,对部分非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0.00%以下。获取艾滋病知识最主要的途径是网络、报刊和电视。[结论]大中专学生艾滋病基本知识知晓率较高,但不全面。  相似文献   

7.
目的 调查上海市浦东新区入册MCI老人痴呆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慢性病的关注度对知晓率的影响。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老年痴呆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的调查表,包括性别、年龄、学历等一般情况及相关知识问卷等测量工具对2016年入档的942名MCI干预项目老人痴呆知识知晓率开展调查,根据客观及主观认为有无慢性病将MCI分为四组,分别为无慢性病(A组),仅客观有慢性病(B组),仅主观有慢性病(C组),客观及主观均有慢性病(D组),比较各组对痴呆相关知识知晓率的情况。结果 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提示,有慢性病组的痴呆严重性、影响因素、总分准确率显著高于无慢性病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通过多重比较的LSD法进一步两两比较,在痴呆严重性准确率维度上,D组准确率最低,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 在就医信息、概念、总分准确率上, B组最低,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在影响因素准确率上,C组显著高于B组及D组,其结果具有显著性差异(P ﹤0.01);在总分准确率上, C组高于D组,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结论:有慢性病组对痴呆相关知识知晓率高于无慢性病组。无慢性病MCI对慢性病的适度关注及注意力有益于对痴呆相关知识的了解,同时有慢性病MCI对患慢性病关注不足或回避态度将不利于MCI的早期识别,进一步延误病情。加强社区慢性病健康相关知识的宣教,积极的关注自身的健康,对慢性病引起足够的重视,有助于减少痴呆的发病。  相似文献   

8.
目的:了解定西市某高校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分析影响因素。方法:2020年10—11月随机抽取定西市某校医学生806人,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其结核病相关知识的知晓情况进行调查。结果:806名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为78.70%。其中,基础知识、预防行为知识、诊疗相关知识的平均知晓率分别为89.76%、80.70%和65.6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 546.0,P<0.05)。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与其所在年级、户口类型、是否参加过结核病防治相关健康教育、专业、父母最高文化程度等因素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31.223、223.690、222.576、1 691.640和872.28,P值均<0.01)。结论:定西市某高校医学生结核病相关知识知晓率存在较大差异,其中诊疗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最低。年级、专业、健康教育、户籍类型、父母文化程度是结核病知识知晓率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银川市大气颗粒污染物水平及其与居民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方法收集银川市2013年-2015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气象监测数据和居民死亡监测资料,采用时间分层的病例交叉分析的方法,分析银川市大气颗粒水平对与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暴露-反应关系。结果大气PM10和PM2.5年均浓度均超过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GB3095-2012)。银川市大气PM2.5浓度每升高10μg/m3,人群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的危险增加0.22%(95%CI:0.03%,0.41%)(P0.05)。结论研究期间银川市空气污染水平下,呼吸系统疾病死亡人数的增加可能与PM2.5浓度的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大气中PM2.5的污染水平及其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影响.方法 2009-2011年在哈尔滨市城区人口相对密集的道里、道外区设点监测PM 2.5浓度,收集气象资料、城区人群呼吸系统疾病门诊就诊率和呼吸系统疾病死亡率的数据,运用统计学方法进行PM 2.5的污染水平描述及对人群呼吸系统疾病危险度评估.结果 监测数据表明,2009-2011年哈尔滨市PM 2.5污染水平逐年加重,采暖期(每年的1-4月和11-12月)PM 2.5浓度均高于非采暖期(每年的5-10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采暖期PM2.5浓度与平均温度、最高气温、最低气温、降水总量、日照时数均呈负相关(P<0.05);2009-2011年哈尔滨市第二医院采暖期呼吸内科门诊就诊率均高于非采暖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2009、2010、2011年PM2.5日均浓度分别增加44、35、60 μg/m3时,呼吸系统疾病就诊人数分别增加11.6%、18.9%、35.8%.结论 哈尔滨市PM 2.5污染严重,每年的采暖期是预防人群呼吸系统疾病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查某市高校大学生吸烟现状及其对烟草相关知识态度行为(KAP),为高校开展大学生控烟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某市3所高校(医学院校1所、非医学院校2所)的在校大学生,按照年级分层整群抽样,使用统一问卷进行有关吸烟与控烟知识、态度和行为的调查。[结果]共调查2500名,获得有效问卷2472份,应答率为98.9%。大学生吸烟率为21.9%(542名),其中男生吸烟率为34.8%(506名),女生吸烟率为3.5%(36名),男生吸烟率高于女生(P〈0.001)。烟草相关知识的了解情况、吸烟与控烟态度等与吸烟行为相关(P〈O.05)。多因素分析显示,男性、年龄增长、非医学专业、城镇、对烟草危害知晓率低、对被动吸烟态度忍让、对他人吸烟持赞成态度的均是吸烟行为的危险因素。[结论]大学生对烟草相关知识、对吸烟和控烟的态度与吸烟行为有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 了解长沙市某高校在校学生健康素养状况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采用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使用自行设计的大学生健康素养调查问卷对调查对象进行调查. 结果 414名调查对象健康素养基本知识和技能百分制平均得分为(60.918±5.2544)分,68.36%具有基本健康素养(≥60分);传染病预防与慢性病预防维度百分制平均得分较低(分别为46.075±0.8193和4.743±1.2172);科学健康观和急救应急2个维度,女生及格率均高于男生,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农业户籍大学生健康素养知晓率(70.8%)高于农业户籍(67.5%),但两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组之间的健康素养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少数民族(OR=1.775)、农业户籍(OR=1.339)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低,年龄≥22岁(OR=0.480)、家庭月平均收入≥10 000元(OR =0.686)的大学生健康素养相对较高. 结论 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尤其是传染病预防和慢性病预防,有待进一步提高,应进一步采取必要的健康教育干预,以提高大学生健康素养水平.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泸州医学院大学生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及影响因素,为有效开展大学生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2012年4月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在泸州医学院抽取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1 787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发放调查问卷1 787份,有效1 705份。调查内容包括:调查对象的一般情况、大学期间性健康教育情况、艾滋病相关知识知晓情况、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等。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62.4%的大学生回答大学期间开设了性健康教育课程,仅33.5%认为效果很好。大学生对艾滋病的"血液或血液制品"、"性"以及"母婴"三个传播途径知晓率比较高,分别为97.7%、97.4%和96.0%;对"目前有无检测艾滋病的可靠方法"、"献血/输血者"是否为易感人群和"蚊虫叮咬"会不会传播艾滋病病毒这3个问题的知晓率较低,依次为65.7%、57.0%和51.3%。艾滋病相关知识得分≥16分:农村占62.8%,城镇占69.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29,P<0.05);大一占44.3%,大二占60.1%、大三占73.0%,大四占86.4%,大五占79.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3.63,P<0.05);父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3.5%,初中占63.6%,高中(中专)占66.2%,大专及以上占73.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7,P<0.05);母亲文化程度小学及以下占62.8%,初中占63.5%,高中(中专)占73.0%,大专及以上占72.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54,P<0.05)。0.9%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数为0种,3.5%获得艾滋病相关知识的途径为9种,70.2%来源于医学书籍。结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有待提高,性健康教育课程的内容和形式有待改进,应加强大学生艾滋病防治知识的宣传教育,预防艾滋病校内传播,为今后正确开展艾滋病防治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中学生应急救护知识普及和需求情况,为中学生开展救护知识普及提供依据。方法自行设计调查问卷,对辖区1707名中学生开展问卷调查。所获数据用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心肺复苏知识知晓率为9.84%,交通事故求助电话知晓率及放射性事故救护知识知晓率均低于25%,学校安全通道知晓率达53.54%;地震、洪灾和火灾应急救护知识知晓率均大于60%。学生救护知识的获得主要来自学校,63.15%的学生希望学校开设救护知识普及课程。知识知晓率和行为形成率在文化程度方面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知识知晓率在性别方面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行为形成率在性别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为提高学生自救互救能力,普及救护知识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东莞市东城区农民工传染病知识了解程度及其影响因素,为开展对农民工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应用格林模式设计传染病知识问卷调查表,以东城区的15个工厂为代表,采用系统抽样、现场调查暂住半年以上的农民工1500人。利用Epidata软件录入数据,应用SAS9.0统计软件分析。结果回收合格问卷调查表1473份,合格率98.2%。不同年龄段对传染病知识知晓人数和知晓率分别为:〈20岁为102人(77.9%);20~25岁为448人(81%);25~30岁为285人(85.3%);〉30岁为404人(88.8%),不同年龄农民工传染病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文化程度者对传染病知识知晓人数和知晓率分别为:小学及以下为81人(76.4%);初中为551人(84.4%);高中与中专为500人(83.3%);大专及以上107人(93.9%),不同文化农民工传染病知识掌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农民工传染病知识平均知晓率和平均积分为84.4%和7.115±1.618分。结论东莞市东城区农民工传染病知识受年龄和文化程度等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城乡居民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慢性病)相关知识知晓率,为开展有针对性的慢性病防治知识普及教育工作提供基础资料。方法 2010年在我市城乡抽取部分15~65岁城乡居民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调查的5221人中,11项慢性病知识总知晓率为46.01%(26424/57431),各项知识知晓率最高为93.68%,最低为12.18%。总知晓率:城市居民(3116人)、农村居民(2105人)分别为57.45%和29.07%(P<0.01);男性(2576人)、女性(2645人)分别为45.74%和46.28%(P>0.05)。结论城乡居民慢性病防治知识知晓率城市居民高于农村居民,但还很欠缺,急待提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贵阳市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的知识、态度和行为情况,为食品安全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整群抽取贵阳市城乡各2所初中,共603人,以自行设计调查问卷进行调查。结果贵阳市中学生食品安全相关知识知晓率为67.78%,城市学生食品安全卫生知识知晓率(70.89%)高于农村(64.61%),女生(69.24%)高于男生(65.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食品安全正确卫生行为形成率为84.58%,城(85.03%)乡(84.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女生食品安全正确卫生行为形成率(85.82%)高于男生(82.9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2.86%的学生愿意改变不良饮食生活习惯;希望获得食品安全知识的途径首选电视(65.28%),其次为纸媒(16.28%)。结论贵阳市中学生的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形势不容乐观,应侧重于农村学校和男生,开展灵活多样、有针对性的食品安全教育活动,以提高其食品安全意识和知识并养成良好卫生行为和习惯。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医学专业大学生的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为营养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08年3~5月,在昆明市某医学院抽取2005级医学专业学生318人进行调查。[结果]调查318人,营养知识、态度和行为问卷总分为(34.42±4.69)分,平均分占总分46分的74.83%。换算为百分制后,总分〈60分者所占比例,男生为7.04%,女生为1.21%(P〈0.05);总分〉80分者所占比例,男生为59.15%,女生为79.35%(P〈0.01)。营养知识得分,全部学生(318名)为(12.09±2.75)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185人)为(11.32±2.82)分,护理专业学生(133人)为(13.16±2.27)分(P〈0.01);营养态度得分,全部学生为(7.98±2.33)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7.77士2.45)分,护理专业学生为(8.27±2.13)分(P〉0.05);营养行为得分,全部学生为(14.35±1.79)分,其中临床医学专业学生为(14.24±1.86)分,护理专业学生为(14.50±1.68)分(P〉0.05)。[结论]医学生营养知识水平有待提高,应改正不良饮食行为。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适合农村地区慢性肾脏病(CKD)管理模式。方法通过对农村居民和基层医务人员CKD知识情况的调查,由肾科专家及基层医院全科医生协商制订并建立基层卫生院-综合医院CKD一体化管理模式,内容主要有:CKD分层管理制度,知识培训,健康宣传教育,CKD筛查、转诊和治疗等。观察实施期间转诊的126例CK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人均总费用、人均药费、再住院率和病情恶化率。结果实施管理前后居民CKD知识知晓率提高,就医满意度由73.75%升至92.75%(P0.05)。管理前后基层医务人员CKD相关知识知晓率提高(P0.05)。CKD患者平均住院时间(11.6±1.2)d,人均总费用(3023±176)元,再住院率17.92%,病情恶化率4.76%,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稳定后转回率为80.95%。结论建立CKD的基层卫生院-综合医院一体化管理模式,可提高CKD知晓率,是解决农村看病难的一种方法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