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87 毫秒
1.
随着血透室规范化管理的不断深入,血透室感染管理工作日趋完善,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也备受关注。血透室是一个封闭式管理的环境,血透室护士在这种环境中频繁暴露于被患者血液感染、锐器刺伤、有害气体、化学消毒剂等危险因素之中。另外血透室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及对血透室护士的高要求使得血透室护士长期处于高度精神紧张状态,也易致血透室护士身心危害。因此,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尤为  相似文献   

2.
血透室是医院控制院内感染的重要科室之一。血透室护士每天都要接触患者的血液、体液。是一个在特殊环境中工作的群体。正是这种特殊的工作环境使血透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患者血液、体液感染。被锐器刺伤.被化学消毒剂、有害气体危害等危险因素之中。因此,必须加强血液净化过程中护士的职业防护。结合本院血透室的情况,对血透室护士职业暴露及防护对策进行探讨,以保证护士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3.
手术室工作人员经常暴露于血液、体液、锐器、射线、有害气体等危险因素之中,国内外对护士的职业性危害及防护做了大量的研究,马来西亚学者Tan将护士的职业危害分为四类:物理因素、化学因素、生物因素、心理因素等。现将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4.
目的对造成医务人员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进行具体分析。方法选取126例发生职业暴露的医务人员作为研究对象,采用调查表的形式对职业暴露的因素进行统计。结果造成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包括锐器伤、化学因素、生物因素三大方面,其中由锐器伤引发的职业暴露高达60%以上。职业暴露多发生在手术和注射治疗过程等操作环节,医生和护士是职业暴露的高发人群。结论职业暴露带来的危害十分严重,必须加强医务人员的个人防护意识,减少职业暴露,保障医务人员的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5.
蒋云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5,21(13):1726-1727
手术室护士经常暴露于被病人血液感染,被锐器刺伤以及放射线,有害气体危害等危险因素之中。由于工作需要,每日高度精神紧张,长时间站立,不规律进食等使手术室工作人员的身体均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害。1危害因素1.1物理性危害1.1.1锐器伤害:锐器伤害是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中导致感染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基层综合医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发生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为制定职业暴露防护措施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本院2013年1-11月全院医务人员职业暴露个案上报统计数据,分析医务人员发生职业暴露的基本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2013年1-11月共报告职业暴露52例,其中锐器伤41例,占82.2%,血液或体液暴露9例,占18.%;其他2例。发生职业暴露以实习护士(42.3%)、护士(28.8%)和医师(12.5%)为主,工人(17.3%);暴露源病种以乙型肝炎、梅毒、HIV为最多,占44.8%,锐器伤暴露源的81.00%;暴露地点主要发生在急诊科输液室和病房;各暴露环节中以各种穿刺和处理医疗废物占比例最高;全年共支出职业暴露检测治疗费用12190.2元,平均每人234.43元。结论职业暴露是医务人员面临的高危职业风险,实施标准顶防,规范操作规程,加强教育培训,提高职业防护意识,强化免疫接种、建立完整监测报告制度及暴露后实施干预措施,是保护医务人员职业安全的有效措施,可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  相似文献   

7.
暴露是指一种及一种以上的生物、化学或物理因子与人体在时间和空间上的接触[1].手术室、供应室、ICU、急诊科、血透室、产房等是医院护理人员职业暴露的高危科室.对高危科室护士职业暴露的因素进行分析,加强防范措施,有效保护护理人员的健康和安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内镜室医护人员工作中存在的职业暴露危险因素,制定相应防范措施,旨在降低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对驻马店市中心医院32名内镜室医护人员自2008年1月—2010年6月间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32名中有15名在接触戊二醛消毒剂后出现皮肤黏膜毒性反应;5名发生锐器伤,其中1名因针刺伤感染HCV;消化内镜室有4名检出消化道幽门螺杆菌感染。结论对内镜室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相应防范措施,是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9.
门诊换药室护士职业暴露防护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石毅  王希芹  弓艳霞  穆双月  刘纯一 《河北医药》2009,31(22):3166-3167
门诊换药室是对患者的手术伤口、外伤创面、感染伤口等进行换药处置的场所。换药室护士每天在换药过程中与污染的锐器、患者的血液、脓液、伤口渗液及化学消毒剂、紫外线等接触,是医源性感染的高危人群之一。因此迫切需要对护士的职业暴露的防护进行研究。降低职业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职业暴露指医务人员在从事临床诊疗护理及科学实验等职业活动中被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有害因素,直接或间接地对人体健康造成损害的情况。护理人员提高职业暴露的认识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在院前急救护理工作中日益重要[1]。1院前急救护士常见的职业暴露1.1感染危险作为院前急救人员,由于工作的随机性和流动性,常身处各种意想不到的环境中,在患者未完全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目前医务人员的职业暴露性感染已成为医疗领域中一个重大的职业性问题,职业暴露是指医务人员从事诊疗、护理等工作过程中意外被血源性疾病患者的血液、体液污染了皮肤或黏膜,或者被含致病因子血源污染血液、体液污染的针头及其他锐器刺破皮肤有可能被感染或引发某种疾病潜在危险的情况。妇产科护士在医院特定的环境中,被感染的机会很大。通过对妇产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分析,以减少和避免职业暴露的发生。方法2011年5月,我们对40名的职业暴露及防护情况进行调查,对调查中发现的造成护士职业暴露的细节问题进行风险评估。结果妇产科护士在产房、病房工作,经常暴露于血液、羊水、阴道分泌物及锐器损伤等多种危险因素之中,常见于皮肤刺伤,黏膜接触或皮肤接触引起感染,护士进行日常护理操作后手的带菌率较高是职业暴露的高危人群。结论医院是具有潜在职业危险的工作场所,护理人员的职业暴露问题越来越受到医务界的广泛重视。为了增强妇产科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以便采取更有效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以提高护士的自我防护意识.方法 对2006-2010年感染性疾病科从事护理工作人员45名进行调查,分析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情况.结果 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发生率高,锐器刺伤所占比例较高.结论 要强化必要防护措施,确保职业安全.  相似文献   

14.
血透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分析及防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血液净化技术的广泛应用和尿毒症透析患者日益增多,在血透室获得感染的机会逐渐增多,血透室面临感染的威胁。现对血透室护士潜在职业危险因素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应的防护措施。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医学的发展和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血透治疗的病种增多。血透室护士在长期工作中因每天接触患者的血液及各种化学消毒剂,又因血透患者病情危重复杂及对血透护士的高要求使血透护士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造成血透室护士的身心危害,是职业损伤的高危科室。做好血透室护士的职业防护非常重要,现将常见血透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因素及防护对策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危险因素,为有效预防锐器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选取茂名市10所医院260名在岗的手术室护士进行问卷调查,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被调查的260名手术室护士中有57名(21.92%)在最近1年内发生过锐器伤,对锐器伤的认知平均得分为(6.83±1.12)分,对锐器伤的防护知识平均得分(5.31±1.25)分,手术操作规范平均得分(7.69±2.54)分。护士对锐器伤认识、防护知识、手术操作规范是锐器伤职业暴露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手术室护士发生锐器伤的概率高,应建立健全锐器伤的各项防护制度,加强护士,特别是低年资护士职业安全教育和防护知识技能的培训,规范手术操作,做好个人防护和暴露后的预防处理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7.
感染性疾病科是收治内、外、妇等各种类型疾病的综合科室,工作环境和性质给护士造成很大压力,针刺伤在护理工作中常见,尤其感染科护士易直接暴露于细菌、病毒、寄生虫之中,如何减少职业暴露的危害,是感染科管理者的一个重要问题,消除或减少职业暴露,最好的办法就是消除危险因素。现就感染科护士职业危害因素进行原因分析并提出预防措施。1针刺伤的原因1.1缺乏防护意识:护士自身防护意识淡漠,操作不规范,由  相似文献   

18.
<正>血液透析室作为一个特殊的工作环境,护士较其他科室护士存在更多潜在的危险因素,本文通过对血液透析室护士面临的职业危害的总结,防护知识的探讨,以提高相关部门和血液透析室护士自身对血液透析室职业危害的认识,建立更为健全的防护措施。1职业危害的因素1.1机械性损伤因素:锐利器械损伤是血透室护士最常见的职业危害,主要指针刺伤,其危害不仅限于针刺损伤的本身,还可以传播疾病发生感染,如乙型肝炎、丙型肝炎、艾滋病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感染科护士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 2009年1月至2012年3月对我院感染科护士进行职业暴露的危险因素调查及防护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调查的职业暴露中被刀、剪、针等锐器损伤及皮肤接触血液为主要危险因素,经防护知识培训干预后与干预前比较,职业暴露的发生率明显减少,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显著(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感染科护士在护理操作过程中的危险性相应增加,给护士的身心构成了极大的威胁。应加强护理人员职业暴露防护知识的培训,有效避免和减少职业危害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内镜室医务人员在工作中存在职业暴露的原因,制定行之有效的防范措施,以降低职业暴露的风险。方法对我科8名医务人员在2010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发生职业暴露情况进行调查。结果 1名发生锐器伤,2名发现感染乙型肝炎抗体阳性。结论对内镜室职业暴露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防范措施,是降低职业暴露风险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