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草酸是尿路结石的主要成分之一,三分之二以上的结石是纯草酸钙或是以草酸钙为主要成分构成的。故了解草酸的代谢异常对防治尿路结石有重要意义。肠原性高草酸尿症是消化系疾病引起的一种尿草酸排泄量异常增多的综合征。24小时尿草酸排泄量可与原发性高草酸尿症一样高达数百毫克(正常为10~55mg/24小时尿),它是获得性高草酸尿症的一种类型,临床上并不罕见,若不处理可致肾结石及肾功能损害等。这是近十年来在草酸代谢研究方面取得的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同期住院的尿石症患者与非结石患者血生化、尿生化及尿a1微球蛋白(al—MG)、p2微球蛋白(82-MG)有无差异,并探讨其意义。方法:对比尿石症组66例(男45例,女21例),非结石(对照)组34例(男22例,女12例)统一生化仪器测定空腹血液生化及24h尿生化,放免法测定a1-MG及p2-MG含量。结果:两组间年龄、性别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石症组血肌酐、尿素氮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石症组和对照组尿电解质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尿石症组尿a1-MG和p2-MG的含量高于对照组,微球蛋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尿石症多尿组尿Ca、P水平高于尿石症少尿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尿石症患者进行一次完备的24h代谢评估是必要的,尿a1-MG、p2-MG可能在泌尿系结石的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3.
维生素D和维生素K对大鼠结石模型尿晶体成分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进一步明确维生素D和维生素K与肾结石的关系,探讨成石机制。方法将健康成年雄性SD大鼠24只随机分成4组,即对照组、诱石组、维生素D组和维生素K组,收集第1、3、7天约24小时尿,测定尿晶体成分的浓度。结果维生素D组尿钙和草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和诱石组,尿镁和柠檬酸显著降低(P<0.05)。维生素K组尿草酸明显低于诱石组(P<0.05)。结论维生素D可能通过多种机制促进肾结石形成,而维生素K有抑制结石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三种维生素对大白鼠草酸钙肾结石形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成熟雄性大鼠55只,分成4组,乙二醇法诱导肾结石的形成。实验组大鼠分别补充大剂量维 生素B6、维生素C、维生素D,用15Ca示踪测定肾结石。并测定各组大鼠24 小时尿钙、镁、草酸、磷、尿 量。结果显示,维生素B6组肾脏放射性强度显著降低(P<0.05),但尿草酸排泄无明显变化;维生素C对肾草酸钙沉积和尿草酸、磷、镁和钙的排泄无明显影响,但有明显利尿作用(P<0.05);大剂量维生素D能明显促进肾结石的形成(P<0.01)。  相似文献   

5.
作者就蛋白的摄取量对上尿路结石,特别是与含钙结石生成相关物质的影响及机理用动物实验和临床病例进行了研究探讨。动物实验系用10周龄Vistaz纯系雄性大白鼠,分3组,分别给高、中、低蛋白含量的食物4周后,对尿中钙、环—磷酸腺苷(cAMP)、枸橼酸、草酸、尿PH值等与生成结石有关的物质及血PH值进行了测定。结果发现高蛋白食物组的尿中钙排泄量明显增加,枸橼酸排泄量明显减少,同时出现代谢性酸血症,尿中cAMP排泄量增加以及股骨骨盐量减少。作者认为尿中钙排泄量增加的机理是由于持续过多地摄取蛋白质,特别是动物性蛋白质,引起体内慢性酸中毒而导致钙从肾脏排泄量的持续增多,产生负钙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30例含钙尿石症患者24h尿枸橼酸排泄进行了病例对照研究,旨在从病因学角度对尿石症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为临床诊治提供依据。方珐测定30例尿石症患者和30例正常人的24h尿枸橼酸和钙的含量,比较两组的差异;并比较低枸橼酸尿症与高钙尿症与尿石症发病的相关性。结果24h尿枸橼酸的排泄量在结石患者为(224.26±147.63)mg,显著低于正常人(434.58土280.89)mg,且性别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男性低于女性(P〈0.05)。结石患者24h尿液中的枸橼酸/钙比值明显高于正常人(P〈0.05)。低枸橼酸尿症与尿石症发病的相关性高于高钙尿症(P〈0.05)。结论女性24h尿枸橼酸排泄量约为男性的1.4~1.6倍,建议对尿石症患者的代谢评估应考虑性别差异。在结石的代谢评估中,按照性别分类的24h尿枸橼酸/钙比值的降低可能比单纯尿枸橼酸降低更有意义。低枸橼酸尿症在尿石症的代谢评估中可能是比高钙尿症更加重要的指标。  相似文献   

7.
尿液成分对草酸钙结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尿液成分对草酸钙尿结石形成的影响。方珐 应用红外光谱仪对50份尿结石标本进行成分检测;对16例一水草酸钙(COM)与10例二水草酸钙(COD)尿结石患者的24h尿液进行生化检测,并比较两组生化指标。结果 87.5%的c0M结石患者和90%的c0D结石患者24h尿量减少;COM结石患者尿钙(4.94±2.11)mmol/24h,COD结石患者尿钙(9.43±3.78)mmol/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OM结石患者尿磷(20.50±8.76)mmol/24h,COD结石患者尿磷(28.38±10.21)mmol/24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87.5%的COM结石患者尿枸橼酸低于正常水平。结论 COD结石患者尿钙、尿磷高于COM结石患者,表明COD结石的形成与高钙尿和高磷尿有关;COM结石的形成可能与低尿枸橼酸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胰激肽原酶(pancreatic kzllidinogenase,PK)减少体外冲击波碎石(ESWL)时对肾功能的损伤.方法 40例肾盂结石进行ESWL治疗,随机分为PK组及对照组,各20例.PK组ESWL前3d开始肌注PK.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SWL前后尿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的变化.结果 ESWL后对照组尿β2-MG、Alb明显高于ESWL前水平(P<0.01);PK组尿中Alb比ESWL前轻度增加(P>0.05),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K组尿中β2-MG较ESWL前明显增加(P<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K可以减少尿微量蛋白的排泄,对ESWL时肾功能损害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吸烟高镉对生精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选用Wistar雄性健康大鼠20只,随机分二组,实验组用人工微型呼吸器造成动物被动吸烟,对照组自然喂养。实验结果:实验组血镉(cd)、尿cd、睾丸组织cd值高于对照组,性激素T、LH测定值低于对照组,二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病理观察结果,实验组睾丸精原细胞线粒体崩解,胞质内形成空泡,曲细精管各级生精细胞层次减少,生精上皮脱落,腔内精子出现畸形或丧失,对照组则正常。  相似文献   

10.
既往认为透析患者极少出现尿路结石,但晚近报道作血透或CAPD患者约5—15%出现肾结石。有关尿路结石的发病机理及成份尚未广泛研究。本文旨在观察慢性透析患者由β_2—微球蛋白(β_2—MG)衍化而来的淀粉样蛋白组成的结石。 4例慢性肾衰接受血爱或CAPD治疗的患者自行排出软和棕色尿结石而无明显疼痛。结石经红外线光谱分析、形态学(光镜、电镜)及免疫化学检查,并测定患者血清总蛋白、钙、磷、镁、尿酸、维生素C、降钙素、1.25(OH)_2D_3,甲状旁腺激素和β_2—mG。尿测定pH、蛋白、钙、磷、尿酸,草酸和  相似文献   

11.
特发性高钙尿症(IdiopathicHypercalciuria,IH)为一种常见的多因素、多系统参与的受遗传、环境、饮食影响的钙代谢紊乱,是指排除各种已知疾病,24h尿钙排泄量〉0.1mmol/kg或者男性≥7.5mmol、女性≥6.25mmol。它是泌尿系结石形成的最危险因素。尿石的形成是由多因素引起的,目前的泌尿系结石约有80%以上为含钙结石,而对于钙性结石,其中40%-50%是由高钙尿引起的。  相似文献   

12.
原发性钙结石占尿路结石的50—60%,尿内钙浓度过高,引起钙盐在尿路内沉淀,结晶,形成结石。钙结石的形成与尿内的钙、草酸、酸性粘多醣,尿酸的浓度以及尿的pH值等因素有关,其中钙、草酸、pH值决定了尿内钙盐的饱和程度,酸性粘多醣是尿内主要的阻止结石形成的结石抑制成份,而尿内尿酸刚有干扰这种抑制作用的功能。因此,尿内钙,草酸以及尿酸的浓度上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顺德勒流地区草酸钙结石患者的血生化及尿液代谢变化,探讨草酸钙结石形成的代谢性因素,为临床提供诊治的依据。方法对确诊为草酸钙结石的患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并进行尿pH值、24h尿定量分析及血生化检测。结果 (1)85例草酸钙结石患者中出现低尿量者71例,高钠尿症38例,高钙尿症53例,高尿酸尿症15例,低枸橼酸尿症74例,高草酸尿症42例,高磷尿症3例,高pH值尿28例,而28例高pH值尿患者合并低枸橼酸尿症者25例;(2)草酸钙组与对照组的24h尿定量分析结果显示,草酸钙结石组尿量、尿枸橼酸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05),而尿pH值、尿钠、尿钙及尿草酸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05),其他指标无显著统计学差异;(3)草酸钙组与对照组血生化指标比较,血钙、血钠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05)。结论低尿量、低枸橼酸尿症、高钠尿症、高钙尿症、高草酸尿症、高血钙及高血钠是顺德勒流地区草酸钙结石形成的重要代谢因素。  相似文献   

14.
几乎全部肾结石的三分之二主要是由草酸构成的,但至今对草酸如何影响结石形成,认识仍很有限,原因之一是精确测定草酸的方法困难。本文介绍一种新的酶学方法,作者选择104例健康人和130例草酸结石形成者,并将病人分力非复发性和复发性结石形成者二组。检查时不摄入富含草酸的食物和维生素C,每天给水至少1500毫升。尿液标本收集在加有10毫升浓盐酸的容器内,当天立即测定24小时的或分次的(如6、12小时)尿标本。快速抽取早晨静脉血标本。用自动分析器测定血、尿肌酐,用原子吸收光谱仪测定钙,利用连续酶反应测定草酸。结果:血草酸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尿CystatinC在慢性肾脏病(CKD)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2006年12月~2007年12月我院住院CKD患者118例作为病例组,健康体检者20人为对照组,测定尿Cystatin C、24h尿蛋白定量、尿α1-微球蛋白(α1-MG)、尿白蛋白、尿转铁蛋白、尿IgG、血、尿β2-微球蛋白(β2-MG),并检测血清肌酐、白蛋白,计算MDRD-GFR。结果:尿Cys-tatin C与MDRD、血β2-MG、转铁蛋白、尿白蛋白、尿IgG没有相关性(P〉0.05);尿Cystatin C与尿β2-MG、α1-MG、24h尿蛋白量有相关性;尿Cystatin C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ROC)〉尿β2-MG的AUCROC。结论:尿Cystatin C不能反映GFR的减退,是肾小管损伤的敏感指标,在反映肾小管损伤方面优于尿β2-MG。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泌尿系结石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结石相关因素。方法:对300例泌尿系结石患者的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并结合血生化及24h尿液分析结果,与300例健康体检者进行对照研究。结果:尿石症患者中,草酸钙结石232例(77.3%),磷酸盐结石50例(16.7%),感染性结石9例(3%),尿酸结石9例(3%)。结石患者血清镁、钙、磷及24h尿氯、钙、镁、磷、尿酸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P〈0.05),而血钾、尿枸橼酸则显著低于健康体检者(P〈0.05)。结论:尿结石与多种代谢异常关系密切,结石成分及代谢评估对泌尿系结石的成因、治疗和预防有重要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维生素K3降低肾结石模型大鼠尿草酸排泄的量效关系。方法选用80只雄性SD大鼠,体重200~250g,随机分为8组,分别为空白对照组、单纯VitK3组、单纯诱石组、诱石 4.0、3.0、2.0、0.8、0.4mg/dVitK3干预组,每组各10只。观察其24h尿草酸排泄量的变化。结果维生素K3对正常饮食大鼠无降低尿草酸作用(P>0.05),对诱石剂导致的24h尿草酸排泄量增加有明显的干预作用,干预剂量0.4mg/d时即已起效,24h尿草酸排泄量减少2.2%,随着干预剂量的增加,24h尿草酸排泄量增量逐渐减少,2mg/d时效果已相当明显,达到27.2%,其量效关系呈S型曲线,偏相关系数=-0.877(P<0.05)。结论维生素K3可有效降低诱石组大鼠24h尿草酸排泄量,并呈剂量依赖性。  相似文献   

18.
激素在尿石症成石过程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尿石症的病因比较复杂,它与自然环境、社会生活条件、全身代谢紊乱及泌尿系统本身的疾患有关,可以认为结石形成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激素对泌尿系结石有一定的影响,主要是通过改变机体矿物质代谢,破坏尿中矿物质的平衡,使尿中致结石因素如草酸、尿酸、磷、钙等物质排出增多,而尿中抑制结石成分如枸橼酸、镁排出减少,引起晶体析出、沉积和结石形成。我们将近年来国外有关激素在尿路结石形成过程中的作用研究综述如下。一、甲状旁腺激素(PTH)PTH是调节钙、磷代谢的重要激素之一。一方面,PTH能使骨脱钙、脱磷而重吸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本地区不同成分的结石与血尿理化性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645例泌尿系结石成分进行分析,其中284例获取完整的24h尿液分析及血电解质的结果,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645例结石中以混合性结石占多数,其中以草酸钙为主。4种结石类型结石患者的24h尿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O.01);尿酸为主结石组尿pH值明显低于其他类型结石组及对照组(P〈O.01);草酸盐为主结石组的尿钙排泄及高尿钙病例数明显高于其他类型结石组及对照组(P〈O.01)。各组间及对照组之间血钾、钠、钙、磷、镁及氯无差异。结论结石成分与尿液理化性质之间有着密切关系。24h尿量、尿pH及高尿钙会对相应成分的结石产生影响,对于各种成分结石治疗与预防具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两种钙离子拮抗剂对ESWL时保护肾功能的初探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避免和减小ESWL对肾功能的损伤,应用两种钙离子拮抗剂(络活喜、硝苯地平)进行研究对照。60例肾盂及输尿管上段结石进行ESWL治疗,随机分为络活喜组,硝苯地平组和对照组,各20例。ESWL前3天分别口服络活喜,硝苯地平;对照组不服用任何药物。采用放射免疫法测定ESWL前后24小时尿α微球蛋白(α1MG)、β2-微球蛋白(β2MG)、白蛋白(Alb)、TH糖蛋白(THP)及尿免疫球蛋白(IgG)的变化。ESWL后对照组尿α1MG、β2MG、Alb及IgG分泌量明显高于ESWL前水平(P<0001);尿THP明显低于ESWL前水平(P<0001)。络活喜组尿Alb、IgG比ESWL前增加(P<001,P<005)。硝苯地平组仅尿Alb比ESWL前增加(P<005)。认为两种钙离子拮抗剂对ESWL时肾功能损害均有保护作用,硝苯地平的疗效优于络活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