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张礼璧  原稔 《病毒学报》1994,10(3):235-239
对中国脊髓灰质炎II型减毒活疫苗株-中II17和III型减毒活疫苗株-中III2和VP1段部份核酸片进行序列分析,并分别与相应的Sabin2和Sabin3株有关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在416个核苷酸序列中,中II17与Sabin2有99.3%同源性,中II2与Sabin3株完全一致。从我国服用国产活疫苗地区急性弛缓性订痹病例中分离到的部份2型疫苗株,分别与中II17和Sabin2相比较,发现与  相似文献   

2.
对中国脊髓灰质炎Ⅱ型减毒活疫苗株──中Ⅱ17和Ⅲ型减毒活疫苗株──中Ⅲ2的VP1段部份核酸片段进行序列分析,并分别与相应的Sabin2和Sabin3株有关片段的核苷酸序列进行比较。在416个核苷酸序列中,中Ⅱ17与Sabin2有99.3%同源性,中Ⅲ2与Sabin3株完全一致。从我国服用国产活疫苗地区急性弛缓性麻痹病例中分离到的部份2型疫苗株,分别与中Ⅱ17和Sabin2相比较,发现与中Ⅱ17株更为近缘,海南、山东、湖南株分别只有0、1或2个核苷酸的改变。  相似文献   

3.
李杰  米山彻夫 《病毒学报》1997,13(3):208-214
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普遍存在基因变异的现象,如重组,点突变等。我们选出10株有代表性的变异株,在具有人脊灰病毒受体基因的转基因小鼠PVR-Tg21中做毒力分析,发现Sabin 1基因型与野毒基因型的重组株显示很强的神经毒力,其PD50inTCID50值为4.5,而Sbin1标准株的PD50值大于80。另外两株I型疫苗株只有关键性核苷酸位点发生突变,只在位点525-发生突变的一株,其PD50值为  相似文献   

4.
中国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株基因变异的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李杰  张礼璧 《病毒学报》1996,12(4):291-298
从急性弛缓性麻痹(AFP)病例分离的32株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在VP1编码区,经PCR-RFLP方法鉴定,并经核酸测序进一步证实力疫苗株,其中5株为I型疫苗,16株Ⅱ型疫苗株,11株Ⅲ型疫苗株,以同样的分析方法检测这些毒株基因组的3D聚合酶编码区,发现2株I型疫苗株在3D区的431个核苷酸序列为野毒序列,即这2株Sabin1基因型(VP1)与野毒基因型(3D)重组株;其余3株I型疫苗株未发现基  相似文献   

5.
选用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3批活疫苗样吕(WHO/Ⅲ参考制品,93/363和3J两批猴体神经毒力实验不合格的疫苗)和1株标准强毒株(Leon),脊髓内注入携带有人细胞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基因的转基因小鼠(PVRTg21)。临床和组织病理学检查表明,Leon病毒的毒力极强,2.0log10TCID50可使100%小鼠麻痹和死亡,WHO/Ⅲ疫苗参考制品毒力最弱,5.5log10CID50才能使81.7%小  相似文献   

6.
中国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相关分离株病毒性状的观察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侯晓辉  张礼璧 《病毒学报》1997,13(4):332-338
对1994年中国分离的13株脊髓灰质炎Ⅱ型疫苗相关株进行了PCR-RFLP分析,发现7株为重组病毒,毒力较疫苗株有回复,在Ⅱ型脊髓灰质炎病毒基因序列上,对于神经毒力有重要影响的第481位核苷酸发生突变,另一个被视为重要位点的2908位核苷酸无一发生变化,反而在2909位核苷发生了高频率的点突变,意味着2909位点在中国Ⅱ型疫苗相关株的自然变异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在对分离于中国贵州省的9株I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s)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发现已知最重要的决定病毒神经毒力的位点G-480和U-525并没有发生回复野生型突变;另外一些已知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如A-2438、A-2795、C-6203和G-7441等均已经发生了回复野生型突变。根据核苷酸序列的不同,从9株I型cVDPVs毒株中选取5株病毒感染转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基因的小鼠进行神经毒力实验,发现它们的神经毒力都有所升高,其中CHN8184株和CHN8229-1.1株的神经毒力已经十分接近P1/Mahoney株,CHN8229-1.1株、CHN8229-2株和CHN8229-3株神经毒力依次递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它们的全基因组中分别只有7个和2个核苷酸的差异,而毒力却相差很多,提示有新的未鉴别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的存在。对这些毒株5′非编码区(5′NCR)的第V结构域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它们的二级结构很稳定。在G-480位点没有发生回复突变的情况下,部分毒株的神经毒力已经非常接近P1/Mahoney的水平,提示先前的研究中关于G-480突变对I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神经毒力的作用可能被估计过高,G-480位点不是唯一重要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可能多个核苷酸联合突变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要真正全面了解P1/Sabin株的减毒机制,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8.
脊髓灰质炎病毒三个血清型的野毒株与疫苗株的全基因序列业已测出,有学者比较发现,疫苗株病毒在减毒过程中有许多基因位点发生了突变。本文用单向肽图谱分析法,对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野毒株(Mahoney株)和减毒株(Sabin Ⅰ株)的外壳蛋白VP1,VP2,VP3分别作了比较分析。结果发现四个有差  相似文献   

9.
在对分离于中国贵州省的9株Ⅰ型循环的疫苗衍生脊髓灰质炎病毒(cVDPVs)进行全基因组核苷酸序列分析后,发现已知最重要的决定病毒神经毒力的位点G-480和U-525并没有发生回复野生型突变;另外一些已知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如A-2438、A-2795、C-6203和G-7441等均已经发生了回复野生型突变。根据核苷酸序列的不同,从9株Ⅰ型cVDPVs毒株中选取5株病毒感染转人脊髓灰质炎病毒受体基因的小鼠进行神经毒力实验,发现它们的神经毒力都有所升高,其中CHN8184株和CHN8229-1.1株的神经毒力已经十分接近P1/Mahoney株,CHN8229-1.1株、CHN8229-2株和CHN8229-3株神经毒力依次递减,但仍处于较高水平,在它们的全基因组中分别只有7个和2个核苷酸的差异,而毒力却相差很多,提示有新的未鉴别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的存在。对这些毒株5′非编码区(5′NCR)的第Ⅴ结构域进行二级结构预测,发现它们的二级结构很稳定。在G-480位点没有发生回复突变的情况下,部分毒株的神经毒力已经非常接近P1/Mahoney的水平,提示先前的研究中关于G-480突变对Ⅰ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神经毒力的作用可能被估计过高,G-480位点不是唯一重要的神经毒力决定位点,可能多个核苷酸联合突变才能达到减毒的效果。要真正全面了解P1/Sabin株的减毒机制,还需要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10.
应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从HCV感染者血清中扩增编码HCV病毒蛋白酶的NS2-NS3cDNA片段,在其5′和3′端分别引入EcoRⅠ和Xba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定向克隆至真核表达载体pcDNA3,构建重组载体pcDNA-NS23,重组表达载体经限制性内切酶消化鉴定.用SP6和T7通用引物对目的基因片断进行序列分析.序列同源性分析结果表明,与HCV-J、HC-C2有高度的同源性,与HCV-1、HCV-J6、HCV-J8同源性差,提示所克隆的基因属HCVⅡ型.该区内重要的功能位点如Zn2+依赖性金属蛋白酶催化中心、丝氨酸蛋白酶催化中心等均高度保守  相似文献   

11.
本研究在山东省开展了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PV)的外环境监测,从济南、临沂两地采集污水标本,浓缩处理后进行病毒分离,对分离到的PV采用中和试验进行血清定型,并对其VP1及3D区进行序列测定,分析其基因突变和重组情况。2010年,共采集污水标本32份,PV阳性10份,阳性率31.3%;分离到18株PV(PV1型3株,PV2型9株,PV3型6株),均为疫苗相关株,VP1完整编码区核苷酸变异数在0~4个之间,在3株PV2型病毒和4株PV3型病毒的基因组中发现重组;对VP1区影响神经毒力的减毒位点分析发现,PV1型病毒中有1株在nt 2 749发生突变(A→G),PV2型病毒中有1株在nt2 908发生A→G突变,3株在nt2 909发生U→C突变,6株PV3型病毒全部在nt2 493发生C→U突变。环境污水中可以分离到PV,其基因重组率和主要减毒位点的回复突变率较高,未发现脊灰野毒株和疫苗衍生株脊灰病毒(Vaccine-derived poliovirus,VDPV)。  相似文献   

12.
从我国内蒙古地区流行的犬细小病毒病病犬的肠溶物中分离提纯犬细小病毒(CPV)。提取病毒基因组DNA,并以此DNA为模板,采用人工合成的引物进行PCR扩增,PCR产物经BamHI、SacI双酶切后,克隆于pUC19质粒的BamHI/SacI位点。重组质粒pUCVP2经PCR鉴定、限制酶切分析和序列分析,结果表明:获得了犬细小病毒内蒙株(CPV-IM)VP2基因的全长克隆,VP2基因全长1755nt,  相似文献   

13.
PCR法检测外环境水中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基因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检测外环境水中分离的脊髓灰质炎病毒I型(PVI)毒株基因型,发现所分离的22株病毒,均为疫苗SabinI相关株,脊髓灰质炎病毒的温度敏感(T特征)试验亦提示为弱毒标,与PCR试验相吻合,表明实施强化免疫和常规免疫后,外环境中的脊髓灰质炎病毒已被疫苗相关株循环所取代,同时证实用了PCR作为相环境中PVI病毒株的基因型分析的检测方法是特异和敏感的。  相似文献   

14.
本文利用PCR技术建立一种对HSV直接基因分型的方法。在HSV-Ⅰ、Ⅱ两型的DNA多聚酶基因上设计了一条两型共同的上游引物(HDP-B)和两条型特异的下游引物(HDP-1、HDP-2)。三条引物共同组成一个扩增反应体系,在HSV-Ⅰ产生543bp条带,HSV-Ⅱ产生372bp条带,据此在基因水平上对HSV进行分型。5株不同来源的HSV(2株Ⅰ型,3株Ⅱ型)分型结果与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方法完全一致。该  相似文献   

15.
对我国温州地区脊髓灰质炎病毒分离株抗原性差异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脊髓灰质炎(脊灰)病毒抗原性监测的结果表明,不同年份分离的毒株,其抗原性存在型内差异。对抗Sabin l活疫苗血清中和脊灰病毒能力的实验研究发现:(2)要有效地中和流行野毒株,必需高价抗Sabin免疫血清;(2)对同一地区同一年份流行的野毒株,中和能力不尽相同;(3)对同一地区流行的野毒株,中和能力随毒株年份的迁延而呈下降趋势。这可能有助于部份解释近年来在脊灰流行中,全程活疫苗免疫者病例有所增中  相似文献   

16.
研究Ⅱ型脊髓灰质炎(脊灰)疫苗变异株的基因特征,为我国使用口服脊灰减毒活疫苗/脊灰灭活疫苗使用策略,维持无脊灰状态和全球最终消灭脊灰提供科学依据。根据型内鉴定的检测结果,从2000~2001年AFP病例分离到的Ⅱ型脊灰疫苗变异株中选取有聚集性的5株病毒进行全基因组序列测定(贵州省3株、山东省2株),并进行核苷酸、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贵州省3株病毒全基因组序列完全一致,但与SabinⅢ型病毒发生重组,重组区域在3A区(nt5343~5353);与疫苗株相比,Ⅱ型区域变异10个碱基,其中VP1区变异4个,与SabinⅡ型株核苷酸同源性为99·56%,氨基酸同源性99·34%;Ⅲ型区域变异9个碱基。山东省2株病毒全基因序列共享16个突变位点,没有发生重组,与SabinⅡ型株相比,VP1区分别变异7个和4个碱基,核苷酸同源性分别为99·22%和99·56%,氨基酸同源性分别为99·0%和99·67%。上述5株病毒在重要的减毒位点nt481、nt2909均发生突变。此研究中5株病毒分属于两个不同的传播链,但是共享nt481、nt2909、nt2992三个突变位点,这3个突变位点不在重组区域内,他们的共同作用可能是影响病毒传播力的重要因素,但目前尚无证据证明脊灰疫苗病毒型间重组会增加病毒的毒力及传播力。  相似文献   

17.
PCR方法检测我国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野毒株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用聚合酶链反应试验(PCR)检测我国脊髓灰质炎病毒Ⅰ型(PVI)野毒株,仅需5μlPVI细胞培养液,方法简便、快速、敏感、特异,用本法对我国14个省市79份PVI分离株的检测结果,能与检定sabinⅠ相关株的SI/PCR法的检测结果相印证,与其中31份核苷酸测序判断为野毒株的结果相一致。其检测阳性率为84.4%,基本能检测我国流行过的5个PVI基因型野毒株。另外,从检测结果看,除北京市未发现野毒株外,其它13个省区都有野毒株流行,表明当前我国消灭脊灰的任务还很重。  相似文献   

18.
本文利用PCR技术建立一种对HSV直接基因分型的方法。在HSV-Ⅰ、Ⅱ两型的DNA多聚酶基因上设计了一条两型共同的上游引物(HDP-B)和两条型特异的下游引物(HDP-1、HDP-2)。三条引物共同组成一个扩增反应体系,在HSV-Ⅰ产生543bp条带,HSV-Ⅱ产生372bp条带,据此在基因水平上对HSV进行分型。5株不同来源的HSV(2株Ⅰ型,3株Ⅱ型)分型结果与病毒分离及血清学方法完全一致。该反应体系与其它来源的DNA不产生特异反应,敏感性可达1fg。应用该法对151份临床可疑HSV感染的标本进行检测并分型,结果与免疫学方法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19.
减蛋综合征病毒100K蛋白基因的克隆与序列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常规方法提取减蛋综合征病毒(EDSV)中国分离株(AA2株)病毒DNA,分别构建了限制性内切酶HindⅢ、SphⅠ、PstⅠ水解片段的全基因文库,并对其中100K蛋白基因的序列进行了分析。EDSV100K蛋白基因位于减蛋综合征病毒基因组55.7~64.8物理图谱单位(m.u),共2091个核苷酸(nt),其编码产物由696个氨基酸(aa)组成,推测其分子量为77.7kD。编码蛋白氨基酸同源性分析表明,EDSV100K蛋白与人腺病毒(Ad2、Ad5、Ad12、Ad41)、Ⅰ群禽腺病毒(CELO和FAV10)的同源性为32.3~34.4%之间,而与羊腺病毒(OAV)的同源性达到56.4%。  相似文献   

20.
目前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疫苗主要是用原代鸡胚成纤维细胞 (PCEF)增殖IBDV进行生产。由于SPF种蛋价格高 ,且SPF种蛋在取得及培养过程中易被外源病原污染 ,造成产品质量的不稳定 ,生产成本很高[1] 。Vero细胞系是一种贴壁依赖性的传代细胞系 ,WHO已经批准用Vero细胞作为载体进行病毒疫苗的生产。目前已成功地应用Vero细胞生产出脊髓灰质炎病毒疫苗和狂犬病毒疫苗[2 ] 。用Vero细胞生产传染性法氏囊病病毒疫苗也会有较好的前景。我们已完成了在Vero细胞上静止状态下增殖IBDV弱毒株的培养条件研究 ,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