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更好地做好小清河防汛工作,针对小清河东营段工程现状及防汛工作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在以后的防汛工作中要树立人水和谐理念,加强工程和非工程措施,进一步完善抗洪减灾长效运行机制,全面提升小清河防汛工作水平,确保小清河行洪度汛安全。  相似文献   

2.
自小清河复航工程与小清河防洪综合治理工程同时开工建设以来,复航工程对小清河防汛影响日渐显现。笔者结合工作实践,具体分析复航工程现阶段及未来运营期对小清河防汛产生的影响,并针对影响提出意见建议,已期为将来水利、航运两方协调工作、保障小清河防汛安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山东省小清河管理局结合小清河工程建设管理实际,积极推进小清河工程建设标准化、工程管理规范化、防汛工作机制化、资源管理制度化、执法检查常态化建设,努力实现从工程管理向流域管理的转变,从工程维护向生态修复的转变,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4.
每年夏季为小清河流域暴雨洪水发生期,小清河防汛抗洪组织指挥机构由小清河防汛抗洪指挥系统、执行系统及信息传递系统组成,执行上级防指防汛抗洪调度指令,指挥辖区内防汛抗洪工作,对下级防指、拦河闸管理单位及县(市、区)管理单位、乡镇政府发布调度指令,流域内工情、汛情、水文信息分别通过小清河沿岸各级管理单位、水利局、防指或水文水资源局等部门传递到省防指,并对系统的具体运作机制通过系统框图进行了详细说明,进一步明确各级防指、防指成员单位、河道管理单位、水文部门的防汛职责。  相似文献   

5.
受连续强降雨影响,2022年7月13日小清河博兴水文站出现超警戒洪水过程,实测最大流量575 m3/s,为该站有监测资料以来最大流量。梳理降水产流过程,分析此次洪水成因和洪水特性,对比2019年监测资料,阐述小清河综合治理工程在防汛减灾方面的成效。列举近两年小清河超警戒洪水监测资料,发现小清河博兴水文站警戒水位与流量存在异常现象。梳理博兴水文中心在此次洪水过程中的应对举措,说明了其在防汛减灾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6.
小清河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技术设计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小清河流域是山东省重要的粮棉油和工业基地,该流域防汛任务艰巨,加之水情采集、传输及调度手段落后,已不能够适应防汛抗洪形势的需要.小清河雨水情自动测报系统具有雨水情信息采集、防汛数据处理及调度决策自动化等三部分功能,系统采用了国际上先进的Motorola技术,可通过计算机局域网或计算机广域网方便快捷地进行数据的近远程查询、传输,各地数据库出错后的修复和资源共享.  相似文献   

7.
为全面、客观地评价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实施以来的阶段成果,从经济、环境、社会效益三个方面,对工程实施以来的成效进行了综合分析评价,同时找出尚存在的问题,并对今后干流治理工程的进一步完善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清河近十年河道综合整治成果的各项调查资料,构建清河生态治理后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指标体系的权重,通过运用模糊理论构建评价模型对清河生态治理进行综合评价,最终得分为0. 892;清河生态治理工程的模糊综合评价结果处于第一等级,为"优"。评价结果表明,清河生态治理工程取得较好成效,有效改善了清河水生态环境,而且促进了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为北京城市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既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当前清河水环境治理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建议,以期为改善清河流域水环境、促进流域长效治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97.8”暴雨洪水小清河干流治理工程效益浅析吕文慧翟所光王军(山东省水文总站济南250014)(淄博市防汛办公室)(山东省水文总站)1流域概况小清河位于泰沂山北,黄河和支脉河以南,是我省一条重要的行洪排涝骨干河道,干流全长237km,流域面积105...  相似文献   

10.
防汛减灾关系到改革、发展、稳定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而防汛准备工作是防汛减灾工作的前提和关键,因而做好防汛准备工作是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目前缺乏对防汛准备工作进行综合评估的科学手段,为此提出采用多因素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防汛准备工作进行评判,可同时得出定量结果和定性结论,找出防汛准备工作的薄弱环节,以便采取补救措施消除隐患,提高水利工程的安全性,对指导防汛准备工作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1.
通过详细分析比较2015-08-03大暴雨与近年来另外6次典型强降雨的过程,探索了出现高强度暴雨时,小清河黄台站上游的产汇流规律,分析了当前小清河的行洪能力,并对市区和小清河防汛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正7月10日,河北省防汛抗旱指挥部举办全省抗洪抢险演练暨防汛调度会,省防汛抗旱指挥部指挥长、副省长时清霜出席并讲话,要求备汛措施再实化、指挥调度再优化、防汛责任再强化,确保安全度汛。本次演练以现有工程体系为条件,模拟大清河发生50年一遇洪水情景,利用全省防汛抗旱异地会商视频会议系统,通过卫星小平台实时采集语音和图像信息,重点演练了大型水库调度、河道调度和堤防抢险、蓄滞洪区调度、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清河水库设计洪水采用《清河水库除险加固工程初步设计》中的成果,在此基础上对水库下游的开原站也进行了组合洪水分析,由于清河水库以下至寇河汇入口段,由于没有较大支流汇入,所以本次洪水采用清河水库1995年典型枢纽洪水调节计算成果对该区域干支流洪水遭遇进行了演算,可供相关防汛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14.
肖颖  魏旭 《中国防汛抗旱》2011,21(Z1):68-70
"十一五"期间,在北京水利突飞猛进的发展过程中,水利信息化建设为北京城市的防汛安全提供了及时准确的信息支持。清河是北京城区北部的重要排洪河道,信息化技术的应用在"十一五"期间清河的防汛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已经成为了防汛工作中的重要手段。以信息化技术在清河防汛中的应用为例,对水利信息化建设在安全迎汛工作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分析和展望。  相似文献   

15.
正7月7日,河北省副省长夏延军到保定和定州市检查防汛工作。夏延军实地查看了保定市黄花沟防洪工程、定州市唐河防洪综合整治一期工程,详细了解了防汛责任制落实、工程建设运行及防汛准备工作等情况,现场听取了两市关于今年防汛准备工作情况的汇报,对做好今年的防汛工作提出明确要求。夏延军指出,当前河北省即将进入主汛期,防汛工作面临严峻形势,各地要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按照全省防汛抗旱暨河长制湖长制工作会议部署安排,立足防大汛、抗大  相似文献   

16.
在闻名中外的永定河卢沟桥上下,最近建成了一组新的水工建筑物——永定河卢沟桥防洪枢纽。它包括两闸和大宁水库两部分。两闸,即永定河拦河闸和小清河分洪闸。两闸处在同一轴线上,以分水堤相联,全长410米,共29孔,安装12×6.5米的弧形闸门,其中左侧的永定河拦河闸18孔,控制着永定河,右侧的小清河分水闸11孔,可分洪泄入小清河。大宁水库包括主,副坝,东、西围堤,泄洪闸和库底开挖等6项工程。整个枢纽工程量计土石方1200万立方米,混凝土11万立方米。永定河洪水直接威胁首都,是全国四大重点防汛河流之一。由于官厅水库泥沙淤积,官厅水库以下的山峡历来是暴雨中心,一遇特大洪水,永定河下游宣泄不及,势需在卢沟桥附近向西岸分洪,以保北京市区安全。但多年以来,分洪措施一直未能落实。每年汛期不得不以大量人力、物力防汛抢险。  相似文献   

17.
小清河水质评价与污染源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矫桂丽  王立萍  祖晶  黄立业 《治淮》2011,(12):86-87
本文利用小清河2010年黄台桥、五龙堂、博昌桥和羊角沟4处代表断面监测数据的年均值,根据《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 3838-2002),采用单因子评价法对小清河水质进行了评价,并用综合污染指数法分析了主要污染物,用等标污染负荷法分析了主要污染源,最后提出了改善水质的建议和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清河河道治理工程为例,结合工程影响评价特点和相关资料,分别从自然资源合理利用、社会经济、环境以及发展等方面建立河道治理工程影响评价体系,然后将定量与定性法相结合构建了模糊综合评价模型,对各指标权重利用熵组合赋权法确定。结果表明:清河河道治理工程的综合影响为Ⅱ级,属于较好等级;模型评价结果基本上能够反映治理工程所处环境与建设特点,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实用性与科学性。  相似文献   

19.
《河北水利》2012,(7):11-11
河北省大清河河务处是大清河系、永定河系的河系管理机构,在河系防汛中的职能是监督、检查流域内防汛工作,为省水利厅当好防汛参谋。面对"7·21"暴雨洪水,在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正确指导下,处防指应对迅速,靠前指挥,及时会商,处置得当,保证了各项防汛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提出了防御洪水的合理化建议和保证洪水安全下泄的防患措施,使防汛隐患得以尽早解决,得到了国家防总检查组和省防汛抗旱指挥部办公室的肯定,充分发挥了我处防汛参谋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6月7日,河南省委常委、河南省纪委书记尹晋华一行深入新乡黄河防汛一线检查指导防汛工作。尹晋华书记一行深入原阳黄河三官庙控导工程和黑石护滩工程现场,详细查看了河势、水情,了解新乡黄河防汛工作准备情况,与仁村堤村民进行了亲切交谈。在三官庙控导工程42坝,尹晋华书记认真听取新乡防汛准备情况、黄河目前的河势特性、防守重点、存在问题等情况汇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