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首次提出了大型锅炉汽温控制方程的概念和具体型式,对于汽温控制方程在锅炉设计、运行分析、节能技术改造等方面的应用进行了详尽的说明。  相似文献   

2.
对流过热器与再热器的汽温偏差对烟温偏差的敏感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大型电站锅炉中,烟道内烟温偏差是影响过热器与再热器系统汽温偏差的主要因素之一,因而在设计与运行过程中颇受关注。该文从理论上建立了对流过热器和再热器的出口汽温偏差与其进口烟温偏差之间的关系,据此分析了汽温偏差对烟温偏差的敏感性以及减小过热吕与再热器系统汽温偏差的措施。  相似文献   

3.
根据实际运行数据研究了超超临界锅炉的汽温偏差变化规律和影响汽温偏差的特殊因素。指出特殊因素为:在湿态向干态转变和跨越临界点时工质热物理特性变化大;过热器系统的蒸汽流程延长、汽温偏差的累积效应增大;水煤比变化等;必须注意单侧减温水量过大,将加剧流量偏差,甚至引发临界流,进而扩大汽温偏差。实例反映的汽温偏差变化趋势为:超临界锅炉在低负荷运行阶段汽温偏差最大;在临界压力附近,汽温偏差被放大;在90%负荷以上过热器出口汽温偏差可以控制在低于5℃的设计值。对于制造、安装和焊接等工艺质量引起的超温爆管或流量偏差更要高度重视。  相似文献   

4.
叙述了发电厂影响锅炉汽温的主要因素,提出了调整汽温的措施。  相似文献   

5.
大型火电机组主汽温对象具有明显的滞后性、非线性、时变性的特点,采用常规PID串级控制主汽温效果欠佳,提出了面向对象的主汽温控制策略,及汽温对象由扰动通道类、调节通道类及任务处理类三大类子对象组成.以工程实例证明了任务处理类子对象算法对汽温变化的可控性.实践表明:新型控制算法具有较好的控制品质和鲁棒性,且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实现了控制过程的零手动、零超温和高品质.  相似文献   

6.
林敏 《江苏锅炉》2006,(2):15-16
过热蒸汽温度是锅炉的一个重要参数,对每一台锅炉都有一个严格要求的过热汽温,其误差范围一般都在10℃之内,因为它的大小直接影响汽机的安全和经济。过热汽温与锅炉燃用燃料性质关系很大,为一种燃料设计的锅炉,换了一种燃料,汽温往往就不能满足要求。过热汽温与锅炉负荷也有很大关系,随着负荷的降低,过热汽温一般也降低,为了保证低负荷的汽温,在满负荷就必须对汽温进行调节,即必须用某种方法降低汽温。过热汽温还与运行时运行工况的控制有关,例如与炉膛温度、过剩空气的大小有关。煤粉炉与火焰中心位置有关。循环流化床锅炉与物料的循环量有关。因此对已知锅炉还可以控制运行参数来控制汽温。  相似文献   

7.
黄台电厂6号锅炉汽温偏低的原因在于炉膛吸热量偏大,过热器吸热量不足。由于低温过热器在过热器中逆传热模式,所以增加其换热面积可有效地增加过热器吸热量,提高锅炉汽温。汽温改造实践证明,该炉增加低温过热器受热面积327m^2,提高汽温20℃,达到了预期的汽温改造目的。  相似文献   

8.
分析了世界首台1 000 MW二次再热示范机组锅炉汽温偏差产生的原因,提出由于炉膛出口强风环的存在以及燃烧调整不当,塔式锅炉炉膛出口存在烟温偏差的问题,并导致了汽温偏差的产生。通过实践证明,合理的燃烧调整及AGP燃尽风反切可以很好地消除汽温偏差。对于同型机组燃烧调整及消除汽温偏差有较好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陈洪喜  沈娇  介鹏飞 《节能》2011,(9):63-65
对循环流化床锅炉主汽温度低的原因进行分析,指出设计参数选取不当、传热温压的计算方法选择不当,导致过热器计算受热面面积不足为主要原因,同时在运行中也应重视炉内物料循环量对提高汽温的影响,并从锅炉的设计和运行两个方面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0.
基于PSO粒子群算法辨识得到的二次再热机组主再热汽温模型参数,在Simulink上搭建了多输入多输出被控对象;并设计了基于PIDNN(PID神经元网络)的新型汽温控制策略。仿真结果表明:PIDNN通过在线学习修改网络权值,有效解决汽温系统之间耦合严重的问题,所提汽温控制策略优于传统PID控制策略,控制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11.
Experimental study on direct contact condensation (DCC) of a stable steam discharging into a quenching tank with sub‐cooled water has been performed for five different sizes of horizontal nozzles over a wide range of steam mass flux and pool temperature conditions. Two different steam jet shapes (conical and ellipsoidal) were typically observed, depending on the steam mass flux and the pool temperature. The steam jet expansion ratios, the dimensionless steam jet lengths, and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s were determined and the effects of steam mass flux, pool temperature, and nozzle diameter on these parameters were discussed. Empirical correlations for the dimensionless steam jet length and the average heat transfer coefficient as a function of steam mass flux and condensation driving potential were established. The axial and radial temperature distributions in the steam jet and in the surrounding pool water were measured and the effects of steam mass flux, pool temperature, and nozzle diameter on these parameters were also discussed. Copyright © 2001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2.
电站锅炉省煤器设计与改造对过热汽温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阎维平 《锅炉制造》2001,(1):35-36,39
根据锅炉蒸发受热面工质侧产汽量与过热汽温之间的内在依赖关系 ,从热量和质量平衡原理出发 ,讨论了自然循环锅炉给水温度不变而省煤器出口水温偏离设计值时对过热汽温间接的影响规律。在电站锅炉尾部受热面的改造或设计中 ,为考虑其它因素而不得不改变省煤器的吸热量时 ,建议将锅炉烟气侧热力计算与工质侧的吸热产汽量计算结合起来 ,验算省煤器出口水温的变化对炉膛蒸发受热面工作以及过热汽温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塔式太阳能热发电系统的水/蒸汽吸热器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受到太阳辐射能间歇性和不确定性的影响,吸热器产生的过热蒸汽温度难于控制。控制系统根据吸热器在蒸汽流量变化、光功率变化和减温水流量变化等3种主要扰动下的过热汽温度动态响应特性,以减温水流量作为控制量,光功率和蒸汽负荷作为前馈信号,设计和研制了两段式过热蒸汽温度控制系统,使吸热器过热区出口汽温维持在允许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4.
丁利  楼波 《节能技术》2010,28(4):294-296,299
在分析了电厂锅炉蒸汽温度的变化规律基础上,定量计算了过热蒸汽温度变化对机组经济性和安全性的影响。以300 MW燃煤电站锅炉计算表明:主蒸汽温度从535℃上升到565℃时,机组标准煤耗由341.20 g/kW.h下降到337.70 g/kW.h;主蒸汽温度在正常运行温度550℃基础上每天超温2小时,当超温1℃运行一年后机组主蒸汽管道平均理论寿命减少37 h,当超温15℃运行一年后机组主蒸汽管道平均理论寿命将减少1 183 h。  相似文献   

15.
阐述燃气-蒸汽联合循环运行中主蒸汽超温的过程和现象,从余热锅炉结构特点入手,详细剖析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主蒸汽超温的原因,找到主蒸汽超温的末端影响因素。实际运行中,预知主蒸汽超温因素,采取手动提前干预,检查扰动后主蒸汽控制线性是否达到控制预期,未达预期,重新修正提前量,直到达到控制预期。查阅机组DCS(分散控制系统)减温水控制逻辑,修改主蒸汽控制逻辑,对于要完善减温水控制逻辑改造的燃气电厂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6.
The performance simulation of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s in a cogeneration system has been investigated to see the effect of pinch and approach points on steam generation and also on temperature profiles across th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The effects of operating conditions on steam production and also on exit gas temperature from the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are discussed. Low pinch point results in improved heat recovery steam generator performance due to reduced irreversibilites. The supplementary firing enhances the steam production. © 1998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7.
以9FA燃气轮机配套的余热锅炉为例,介绍了F级余热锅炉特点及蒸汽减温配置,主蒸汽温度、二级高压过热器出口温度及再热蒸汽温度的控制策略,过热度保护和最小流量保护的实现方法。机组启动阶段,IGV参与燃气轮机排气温度控制,此时采用IGV角度前馈来稳定启动期间的主蒸汽温度。  相似文献   

18.
对火电厂主汽温控制系统来说,减温器导前区和惰性区的不同响应特性会导致主汽温波动大,进而影响到机组的经济性和安全性。作为能够快速反映炉膛燃烧状况的辐射能信号,将其引入到主汽温控制回路中,能够减少主汽温在惰性区的滞后,提高主蒸汽温度的控制品质。在某电厂480 t/h循环流化床锅炉上的试验运行表明,改进后的主汽温控制系统达到了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19.
张良  徐士鸣 《节能技术》2006,24(2):99-102,123
为了抑制高温进汽水蒸气压缩过程的温度升高,可以采用湿压缩方式,利用水滴升温显热和汽化潜热来降低压缩终了的排汽温度,改善压缩机工作性能。本文通过对两相湿压缩过程的分析,建立水蒸气基元容积两相湿压缩过程数学模型。根据所建立的模型,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对螺杆压缩机压缩水蒸气过程进行了计算,并分析了湿蒸汽进汽千度及水滴微粒直径对排汽温度和压缩功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