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合成了水杨醛缩牛磺酸席夫碱合铜配合物,研究了该配合物分别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辛基酚聚氧乙烯醚(OP-10)的胶束中对H2O2分解的催化性能,探讨了pH、过氧化氢浓度对催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该配合物在阳离子胶束中对H2O2的分解具有快速催化作用,其催化速率远远高于铜离子本身的催化速率,而且在碱性介质中催化速率明显提高;非离子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刺胶束对配合物的催化有禁阻作用。  相似文献   

2.
在肥皂或烷基芳香基磺酸酯钠洗涤剂中加入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不但能提高去污能力,而且具有抗硬水性能。也有不少关于利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产生协同洗净效应以提高去污能力的报导。本文以Ag~ 与5-氯-4-(2-吡啶偶氮)-1,3-二氨基苯(5-Cl-PADAB)的显色反应为例,采用四种结构不同的硫酸酯或磺酸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三种不同类型的六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相配合,对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适当配合后的协同增色作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以对生态环境友好的D5(十甲基环五硅氧烷)替代传统反胶束体系中的烷烃作为连续相介质,制备新型的D5反胶束体系,并对该体系的增溶行为进行研究,分别比较了阴离子表面活性剂、阳离子表面活性剂、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D5反胶束体系的增溶水量。结果表明,用非极性的D5替代传统反胶束体系中的烷烃来制备对生态环境友好的反胶束体系的方法可行;在某些需要助表面活性剂才能形成的D5反胶束体系里,助表面活性剂醇的用量和表面活性剂的类型及其浓度都影响着体系的增溶水量;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的TX-10/正辛醇/D5反胶束体系增溶水量最大。  相似文献   

4.
在表面活性剂临界胶束浓度(CMC)以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带负电荷的聚丙烯酸阴离子作用,能定量地生成离子缔合物沉淀。通过对若干种表面活性剂的筛选,初步探讨了本法的机理和共存离子的干扰原因及其消除办法,从而制定了适合测定我国循环冷却水系统中微量聚丙烯酸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化学世界》2005,46(12):766-768,744,748,751
题 目期 页无机化学双氯芬酸配位的SOD模拟物合成与清除O2-·作用研究1 6正交实验法制备有机膨润土研究1 13C60辅助下ZnNiS光催化分解水制备氢气的研究1 16纳米固体超强酸SO42-/Fe2O3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1 18固态纳米复合聚合物电解质的离子导电性能研究2 67旋转成型用短GF/PP复合材料的CMC浆液稳定性的研究2 71纳米TiO2/HPMC-PMMA-PBA复合粒子的制备及表征2 75阳离子聚电解质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大分子复合物的形成及其溶液流变性能2 79单核镍配合物Ni(IDB)2(CH3COO)Cl·2H2O的合成、表征和性质3 131中草药麻黄和益母草…  相似文献   

6.
表面活性剂,因具有不少独特的分析特性,故在分析化学中的应用历史虽短,但发展很快。最初应用的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增溶作用,近年来由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应用也迅速增加了,表面活性剂的应用范围也就逐渐扩大了,除用于胶束敏感(胶束增溶)比色法外,还用于溶剂萃取、电流滴定以及络合反应速率的研究等。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含有在水中不离解的羟基—OH和醚键—O—的结构。以这些结构为亲水基的表面活性剂,按亲水基的不同,可分为聚氧乙烯(聚乙二醇)型和多元醇型两大类。目前在分析化学中应用的是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这是一类用亲水  相似文献   

7.
尽管各种表面活性剂在分光光度法中的应用日益广泛,但对混合表面活性剂的研究仍报导较少。Watanade曾研究了在阴离子和非离子型混合表面活性剂存在下,用1-(2-吡啶偶氮)-2-萘酚测定钴,郑用熙等用阴-阳混合型表面活性剂用铬天青S测定铝,戚文彬等研究了阴离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液在Ag~ -5-Cl-PADAB体系中的协同增色作用。作者曾在两性、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存在下比较满意地用铬天青S测定了不同材料中的Sc、U,并发现除两性表面活性剂外,阳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亦可形成混合胶束,对体系有较好的增敏、增溶及增稳作用。目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应用广泛,如能深入研究这两种混合表面活性剂的作用及有关机理,并推广应用,将对胶束增溶分光光度法有所促进。本文是在Al、Be、Fe、Sc同铬天青S、阳  相似文献   

8.
阴阳离子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及应用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2种具有不同EO加合数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壬基酚聚氧乙烯醚丙基磺酸钠[NPSO-n(n=5,8)]与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和应用性能、混合吸附层和混合胶束的组成及相互作用参数(βs和βm)。结果表明:复配体系的临界胶束浓度(cmc)较单一组分低得多,并随1227摩尔分数的增加而降低,当1227的摩尔分数达0.5时,cmc最低,比单一表面活性剂的cmc低2个数量级;并且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中的分子相互作用较强,混合胶束和混合吸附层中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摩尔比接近1∶1;2种复配体系均具有比单一阴离子表面活性剂更好的泡沫、润湿和乳化性能。  相似文献   

9.
水杨醛缩牛磺酸合铜配合物催化过氧化氢分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海林  袁淑军 《应用化工》2005,34(11):664-666
用水杨醛与牛磺酸以1∶1的比例在无水乙醇中反应,合成了水杨醛缩牛磺酸席夫碱。再与Cu(Ⅱ)金属离子络合,合成了Sch iff碱铜配合物,红外光谱证实了其结构。研究了不同条件下该配合物对H2O2分解的催化性能。结果表明,该配合物能迅速催化过氧化氢的分解,在20℃、pH=11、0.05 g配合物的条件下,5%过氧化氢在20 s内分解放出32 mL氧气。催化反应速度还与配合物用量、过氧化氢浓度和溶液pH值等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10.
表面活性剂对复合镀(Ni-P)-MoS_2中MoS_2颗粒分散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杰 《电镀与精饰》2013,(4):1-3,18
选取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全氟辛基季铵碘化物、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聚乙二醇以及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全氟辛酸磺酸钾。研究了不同类型的表面活性剂的复配对化学复合镀(Ni-P)-MoS2中MoS2分散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阳离子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协同作用,有利于MoS2纳米颗粒的分散,可以提高(Ni-P)-MoS2复合镀层的质量。  相似文献   

11.
华兆哲  陈坚  王歆鹏 《化工学报》2006,57(7):1575-1581
考察了在3种紫外光源(黑光灯、杀菌灯、臭氧灯)的照射下,分别以TiO2 与 Pd/TiO2为催化剂,甲酸降解过程中过氧化氢的生成机制.研究发现,在黑光灯/催化剂条件下,可在纯水中生成过氧化氢,但当催化剂缺失时几乎不能生成.在黑光灯或杀菌灯照射下,甲酸溶液在有催化剂存在时可被稳定分解,但当催化剂不存在时则分解非常缓慢.对各种光源而言,Pd/TiO2比TiO2催化降解甲酸的效果好.对光源条件的比较发现,甲酸分解速度与过氧化氢生成速度依次为臭氧灯>杀菌灯>黑光灯.结果表明,甲酸光催化分解初速度与过氧化氢生成的初速度呈正比,过氧化氢生成是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三种西佛碱H2L(H2L1=双水杨醛缩丙二胺,H2L2=双水杨醛缩环己二胺,H2L3=双水杨醛缩乙二胺)及相应的四氢西佛碱配体H2[H4]L,并与醋酸铜反应合成其铜配合物。采用自由配体法将金属铜配合物封装在Y型分子筛的超笼里,同时利用红外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证明在环己烷氧化反应中Cu[H4]-Y比CuL-Y具有更高的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13.
陈庆春 《精细化工》2005,22(5):331-332
借助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表征,以CuSO4·5H2O和NaC2H3O2·3H2O为主要原料,D 山梨醇为还原剂,水热还原制备了Cu2O微米棒。具体条件是:n(CuSO4·5H2O)∶n(NaC2H3O2·3H2O) =1∶4,D 山梨醇的加入量与CuSO4·5H2O等摩尔,水热180℃下反应12h。微米棒的直径小于1μm,长度在10μm以上,棒表面有晶体生长印迹。其机理是:C2H3O-2 水解生成OH-,OH-与Cu2+生成Cu(OH)2,Cu(OH)2 再被D 山梨醇还原生成Cu2O。  相似文献   

14.
废水溶液化学组分对O3/H2O2降解TNT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O3/H2O2作用功效是通过羟基自由基(.OH)反应实现的。水溶液的化学组分可能影响.OH的形成或寿命,即影响O3/H2O2作用功效。然而,目前研究多集中于单一化学组分,对多组分体系的研究鲜见报道。该文以三硝基甲苯(TNT)废水为例,选择HCO3-、HCOO-、Cu2+及A l3+等化学组分,以TNT去除率及反应速率常数的改变为评价指标,研究了废水溶液化学组分对O3/H2O2降解TNT功效影响的联合作用。结果表明,(1)废水溶液化学组分对O3/H2O2降解TNT功效的影响因组分种类而异,HCO3-、HCOO-、Cu2+对O3/H2O2作用功效具有抑制作用,A l3+具有促进作用;(2)不同组分间可以不同的联合作用方式影响O3/H2O2的作用功效,如HCO3-与HCOO-之间为协同作用,Cu2+与HCOO-之间为独立作用,A l3+与HCOO-之间可近似认为是相加作用。  相似文献   

15.
使用硝酸铁和尿素在乙醇溶剂中合成了尿素铁(Ⅲ)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分析等手段表征其组成为[Fe(CON2H4)6](NO3)3;再采用X射线衍射(XRD)、扫描电镜(SEM)和差热-热重分析(DTA-TG)等手段对所得[Fe(CON2H4)6](NO3)3配合物的热分解反应及其产物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热分解过程分两步进行,并在空气中200℃热分解后得到γ-Fe2O3纳米粉体。  相似文献   

16.
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以碱式碳酸铜、无水碳酸锰与草酸为原料,采用固-固相化学反应法制备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前驱物,利用正交设计考察了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热分解温度及时间对产物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粒径的影响。研究表明,热分解温度对产物的粒径影响最大。最小粒径产物的制备条件是:原料中铜与锰的摩尔比为 1∶2、热分解温度 400℃、热分解时间 2h。XRD和TEM分析结果表明,产物的主要物相组成为Cu0. 425Mn0. 549O2,属立方晶系,Fd3m空间群,平均粒径为 11 .7~19nm。应用TG-DTA和DSC技术研究了纳米铜锰复合氧化物的热分解过程以及热分解动力学,采用Ozawa积分法和Coats-Redfern积分法得前驱物的热分解机理函数均为G(a) =[ -ln(1-α) ]23。  相似文献   

17.
唐玉斌  吕锡武  陈芳艳 《化学世界》2005,46(12):745-748
采用US/H2O2协同降解酸性嫩黄染料,考察了超声功率、H2O2用量、染料溶液的初始浓度及初始pH对降解效率的影响,并对降解动力学规律作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酸性嫩黄的降解效率随超声波功率的增大而增大,随其初始浓度的增大而降低;当H2O2浓度介于一定范围内,增大H2O2用量可提高酸性嫩黄的降解效率,但H2O2用量过多时,会使降解效率下降;pH〈5时,降解效果较好,且pH越小,降解效率越高;pH≥5时,降解效率较低。在本实验条件下,超声波与双氧水对酸性嫩黄废水的降解存在协同作用,经US/H2O2协同降解120min后,酸性嫩黄的降解效率可迭84.0%。US/H2O2对酸性嫩黄的协同降解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规律。  相似文献   

18.
以溶胶凝胶法和浸渍烧结法制备得到H3PW12O40/TiO2/S iO2表面负载修饰型光催化剂,由XRD、SEM、BET分别进行了结构表征。以该H3PW12O40/TiO2/S iO2颗粒为光催化剂,对超声光催化降解荧光增白剂CBW水溶液的反应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H3PW12O40/TiO2/S iO2光催化技术对于CBW水溶液具有较好的降解效率,引入超声辐射可明显地提高CBW的降解效率,相应的伪一级反应速率常数k为0.014 77 m in-1。分析了耦合作用下的协同机理。进一步的试验证实CBW的降解反应速率随着超声波的输入功率以及悬浮液中的持氧量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9.
钴取代Dawson型磷钼钒催化氧化环己烷制环己酮和环己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Dawson型磷钼钒钴杂多酸盐,用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X射线衍射和31P核磁共振等方法表征了磷钼钒钴的结构。以环己烷为原料、H2O2为氧化剂、磷钼钒钴杂多酸盐为催化剂催化氧化制备了环己醇和环己酮,考察了催化剂的钒含量和反应条件(催化剂用量、H2O2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对环己烷氧化反应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钒含量适中的Co2H5P2Mo15V3O62催化剂活性最高。在Co2H5P2Mo15V3O62用量0.20 mmol、w(H2O2)=50%的双氧水用量13.6 g(0.2 mol)、反应时间10 h、反应温度75℃、叔丁醇用量30 mL的优化反应条件下,环己烷的转化率为88.37%,环己醇和环己酮的总收率可达16.5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