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目的观察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室性心律失常临床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方法 84例急性心肌梗死伴发的室性心动过速和频发室性早搏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给予静脉注射胺碘酮控制室性心律失常,对照组给予静脉注射利多卡因控制室性心律失常,观察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治疗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90.48%(38/42),利多卡因治疗组控制室性心律失常的总有效率为80.95%(34/42);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低。结论胺碘酮注射液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的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无明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70例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评定结果为显效26例(74.3%)、有效7例(20.0%)、无效2例(5.7%);对照组临床效果评定结果为显效20例(57.1%)、有效6例(17.1%)、无效9例(25.7%);观察组总有效率(94.3%)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冠脉综合征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比研究胺碘酮与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机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100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50例,观察组采取胺碘酮治疗,对照组采取利多卡因治疗,对比两组临床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为92.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应发生率较低,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洛阳市第一中医院2013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患者16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对照组仅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7.56%)高于对照组(73.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66%(3/82),其中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1例为静脉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44%(2/82),其中2例均为胃肠道反应。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联合利多卡因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快速心率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2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率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2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胺碘酮初次剂量150~300mg(3~5 mg/kg),静脉推注,随病情好转改口服胺碘酮200mg,每日3次,1周后200 mg,每日2次,2周后200mg,每日1次,口服给药维持.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首剂50~75 mg,静脉推注,之后以1~4 mg/min持续静滴,若无效,30 min后再给予50 mg利多卡因静脉推注,如有效以1~2 mg/min静滴维持,1小时内用量不超过300 mg,24小时内用量不超过1200mg,持续48~72小时.结果 治疗组中,显效19例,有效9例,显效率59.4%,总有效率87.5%;对照组中,显效8例,有效11例,显效率26.6%,总有效率63.3%.两组在显效率及总有效率上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室性心率失常疗效确切,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选取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6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对比2组的治疗效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0.00%,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性高于对照组(P<0.05)。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谭湘恒  杨祖福  王秀刚  崔艳芳 《河北医药》2009,31(15):1913-1914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治疗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北京铁营医院及北京博爱医院2002年8月至2005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154例,静脉注射胺碘酮及给予口服剂量,对治疗效果进行研究。结果利多卡因组总有效55例(74.3%),胺碘酮组总有效73例(91.25%);胺碘酮组用药前后心率及常规十二导联心电图、LVEF、FS、E/A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lt;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MI)伴复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CVT)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106例血流动力学稳定的AMI伴复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53例)和对照组(53例).在常规治疗基础上,治疗组53例均采取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立即改用电转复,转复成功后用胺碘酮维持窦性心律(窦律);对照组53例均用利多卡因治疗,若无效中途改为胺碘酮,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时立即用电转复,电转复用利多卡因维持窦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功能及心律失常的变化.结果 治疗组患者AMI后心绞痛发生率、硝酸甘油消耗量均较对照组减少,治疗组左室射血分数、左室短轴缩短率、左室快速充盈期和左房收缩期左房室瓣血流速度(E/A)均较对照组高(均P<0.01),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5.5%与62.3%,P<0.01),尤以室性心动过速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86.7%与50.0%,P<0.01).结论 静脉注射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复杂快速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并能改善心功能.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效果的分析探讨。方法对我院2009年到2011年期间收治46例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使用胺碘酮治疗前后的效果、心功能情况以及心电图参数进行比较。结果使用胺碘酮治疗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的46例患者中,显效29例,有效13例,无效4例,有效率为91%。结论胺碘酮属于多通道阻滞剂,对于急性心肌梗死室性心律失常具有非常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胺碘酮与利多卡因对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3年10月—2015年10月间诊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采用随机列表法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均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组患者则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7 d后的总有效率和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95.00%显著高于对照组为80.00%(P<0.05),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为15.00%低于对照组为32.50%(P<0.05)。结论:对AMI患者室性心律失常采用胺碘酮治疗的临床疗效优于利多卡因,且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分析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治疗效果。方法接受药物治疗的116例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运用抽签法则将其随机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8例,对照组采用利多卡因进行治疗,观察组采用胺碘酮进行治疗。对比两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为91.38%(53/58)高于对照组的77.59%(45/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与利多卡因用于心肌梗死合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值得肯定,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较小,可作为临床首选治疗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研究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间在本院治疗的64例急性心肌梗死并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资料。将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2例,治疗组给予胺碘酮治疗,对照组给予利多卡因治疗,观察2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4.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均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疗效较好,安全性较高,是一种广谱的抗心律失常药物,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胺碘酮注射液在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急诊控制房颤、房扑的心室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方法 98例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静脉注射胺碘酮,观察控制心室率的有效性及不良反应。结果胺碘酮控制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的总有效率为91.84%。结论胺碘酮注射液能有效、迅速、安全控制利多卡因治疗无效的室性心动过速和房颤、房扑的快速心律失常患者心室率,无明显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14.
《抗感染药学》2016,(6):1411-1413
目的:评价胺碘酮对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心内科2014年2月—2015年3月间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利多卡因治疗,治疗组患者均给予胺碘酮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和用药期间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治疗后的总有效率为77.50%高于对照组为47.50%(P<0.05)。结论:在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过程中,采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室性心律失常的疗效较为显著,优于利多卡因,且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胺碘酮在急性心肌梗死(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自2009年5月至2012年3月收治的120例AMI合并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给药不同随机分为观察组(胺碘酮治疗组)和对照组(利多卡因治疗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①治疗5d后,观察组显效38例,有效19例,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显效33例,有效17例,总有效率为83.3%。两组患者总有效率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②观察组室颤发生率、致死率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对照组少(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胺碘酮治疗AMI并发室性心律失常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并比较胺碘酮与普罗帕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方法随机选取90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化原则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普罗帕酮治疗组各45例,两组常规治疗基础疾病的措施相同,前组给予600 mg/d胺碘酮口服,3次/天,1周后剂量改为200~400 mg/d,分2次服,2周后改为每次维持200 mg或100 mg;后组给予患者150 mg盐酸普罗帕酮片口服,3次/天。4周后观察治疗效果。结果应用胺碘酮治疗45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21、19、5例,总有效率为88.89%,应用普罗帕酮治疗45例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的显效、有效、无效人数分别为18、14、13例,总有效率为71.11%,碘胺酮的疗效和总有效率均高于普罗帕酮(P均<0.05),不良反应发生率相同(P=0.25)。结论盐酸胺碘酮治疗冠心病室性心律失常效果明显,因其有扩张冠状动脉,改善心肌供血的作用,适用于伴有器质性心脏病者,故值得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临床效果。方法: 78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的患者随机分为胺碘酮组和利多卡因组各39例,分别给予胺碘酮和利多卡因治疗。根据24 h动态心电图观察两组治疗后7 d 24 h内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PR间期,比较两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胺碘酮组总有效率为94.87%,明显高于利多卡因组82.05%(P〈0.05);两组在室性心律失常发作次数、QRS波时间上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且胺碘酮组改善情况明显优于利多卡因组(P〈0.05);胺碘酮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7.95%,明显低于利多卡因组33.33%(P〈0.05)。结论: 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上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可显著提高治愈率,减少病死率,且不良反应明显低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临床疗效观察。方法随机选取2008年9月份至2012年1月份就就诊于我院的63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患者(胺碘酮治疗),对照组30例患者(利多卡因治疗),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3.9%;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3.3%,经统计分析,P<0.05,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胺碘酮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后室性心律失常的有效药物,建议临床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并发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2011年1月收治的22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并发心律失常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每组各11例,对照组给予利卡多进行治疗,治疗组给予胺碘酮。结果两组患者经过积极的治疗,治疗组有效10例,有效率90.9%;对照组有效8例,有效率72.7%;治疗组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有效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静脉加口服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伴发心律失常具有良好疗效,且效果明显好于利多卡因,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0.
苗洪萍 《天津药学》2011,23(6):35-36
目的:回顾分析本院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AMI)经尿激酶溶栓成功后出现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经胺碘酮治疗后疗效情况。方法:选择符合条件的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出现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患者80例,随机分为胺碘酮治疗组和利多卡因对照组。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4%,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5.0%,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胺碘酮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后再灌注室性心律失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