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伤寒论》方证辨证探析顾武军(南京中医药大学210029)主题词《伤寒论》,仲景学说,辨证论治《伤寒论》法寓于方,方有主证,论中“桂枝证”、柴胡证”等首创以方名证,使方、证紧密结合,开方证辨证之先河。方证辨证是《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相似文献   

2.
《伤寒论》汤方辨证源流研究与思考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对《伤寒论》辨证论治体系的研究,一般均注重于六经而略于汤方辨证的研究。在回顾孙思邈“方证同条说”、刘元宾“以方名证说”、朱肱“药证说”、刘家厚“药证相对说”、柯琴“以方名证、以证名篇说”及日本医家吉益东洞“方证相对说”等对仲景汤方辨证研究的溯源基础上,认为汤方辨证是中医辨证论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该适用现代科学技术方法加强对汤方辨证规律的研究,阐明方证之间的关系,为经方的现代应用和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析仲景辨证运用经方的思维方法。[方法]列举相关文献,引述历代名家对《伤寒论》经方的见解,理论联系实践,条文对应临床,对仲景辨证运用经方的思维方法进行论述及总结提炼。[结果]《伤寒论》充分体现出仲景的辨证思想,可从中提炼出方证对应、抓主证及辨证论治法。抓主证指在面对有特异性的证时可以采用抓主要特征的方法;方证对应指方药与疾病病机和症状体征相契合,是辨证论治的前提;辨证论治指在疾病某一阶段,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总结得出证型,再根据证型病机特点立法处方,选择相应方药的循序渐进的治疗法则,以及通过病机分析法对经方进行扩展应用的思维模式。三者构成仲景辨证思维方法的主线。[结论]张仲景著《伤寒论》辨证准确,方证合一,对后世医家进一步发挥与完善辨证论治有着深远影响,其辨证思维方法对后世多有启发,值得进一步研习。  相似文献   

4.
《伤寒论》创立的六经辨证奠定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础,掌握张仲景的辨证思想、掌握临床辨证论治的技巧是我们学习《伤寒论》的主要目的.笔者从方证相应、同中求异、治病求本、表里缓急等四个方面解析《伤寒论》中的辨证思想,探讨张仲景的治病方法和原则,使经方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所谓抓主证,即通过掌握主证来认识疾病,并由此来认识证候的病机本质,以确立方证关系,从而达到辨证论治的目的。临床辨证一定要抓主证,尤其是运用经方时,抓住主证更是取得最佳疗效的关键。先师刘渡舟教授在其所著《伤寒论十四讲》[1]中专列一讲,名为“使用经方的关键在于抓住主证”。刘渡舟教授指出:“《伤寒论》总结了六经辨证的规律,并于每一方证中又厘定了主证、兼证、变证和夹杂证的层次,为正确地运用辨证论治提供了先决条件。”在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刘渡舟教授提出了辨证要分清主、兼、变、夹杂四个层次,其中,抓主证是最重要的。主证是…  相似文献   

6.
《伤寒论》的辨证论治以六经为纲,以“平脉辨证”为总的辨证法则,辨证注重“观其脉证”,故平脉是其辨证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研究《伤寒论》辨证论治的法则,平  相似文献   

7.
泻心汤类方方证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五泻心汤出自仲景《伤寒论》,均为痞证所设,但各方的应用范围与方证特点同中有异。以《伤寒论》中原文为基础,对五泻心汤的方证做比较与总结,以求在临床上合理运用,继承与发扬仲景辨证论治精神。  相似文献   

8.
赵婧玮  梁启超 《中医学报》2019,34(5):912-915
阳旦证就是中风证,也被称为桂枝证。阳旦汤是由《汤液经法》中小阳旦汤剂量加减后又重新命名的桂枝汤。"经方"的概念源自《汉书·艺文志·方技略》,是《伤寒论》对《汤液经法》中方剂的传承。张仲景在其著作中,时时强调"证"与"汤"的对应,提出了方证辨证的概念。方证辨证是与六经辨证、八纲辨证、脏腑辨证同等重要的辨证方法之一,是中医理论需要挖掘和完善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论六经病辨证论治方法与临证意义聂惠民(北京中医药大学伤寒教研室北京100029)关键词伤寒论;六经病;辨证论治《伤寒论》首创六经辨证思想,为后世临床医学奠定辨证论治、理法方药的理论基础。六经病的辨证方法大经辨证为《伤寒论》的独特辨证体系,它以六经所属...  相似文献   

10.
阐述了《伤寒论》中“观其脉证,知犯何逆,随证治之”的内涵与外延,提出其外延是中医辨证论治全过程、中医恒动观的真实写照。论述了《伤寒论》中六经辨证和八纲辨证体系的初始形成以及对后世的影响。认为《伤寒论》的历史功绩不仅在于进一步完善了中医六经辨证方法,实现了中医学理法方药的一体化,而且在于确立了突出辨证论治的全新中医诊疗模式,即辨病中的辨证论治和辨证论治中的随症加减。  相似文献   

11.
辨证知机、审机论治是中医临床诊疗的基本原则。《伤寒论》创立六经辨证论治体系,系统总结外感热病的病证演变规律,借外感以论杂病,载有112首经典方剂,倡导“病皆与方相应者乃服之”,辨病与辨证相结合,既有辨证论治的学问,也有辨证知机的奥妙。本文基于“机”之本义,从“微义”“关义”“宜义”3个角度出发,例举《伤寒论》六经辨证思维,“以方带证”分析经方的方证衍化关系及内涵,探讨《伤寒论》中所蕴含的辨证知机思维。本文强调在临床实践中,辨证知机,见微知著,洞烛先机,识机于病象之先,防患于未然;辨识机关,执简驭繁,洞悉病证之机要,牵一发而动全身;辨识机宜,把握时机,见机而作,乘机用势,顺势而为,因势利导。从辨证知机的角度解读《伤寒论》,为应用《伤寒论》相关理论指导临床实践提供思路与启发。  相似文献   

12.
方证辨证与辨证论治是《伤寒杂病论》提出的两个独立的学术体系,既相互补充、又互相渗透,经过后世的发展,二者均有所创新,但各有其特色理论指导。方证辨证在遵循自己特有的发展规律基础上,广泛吸收了辨证论治的特色和优点,从历史的角度来看,辨证论治对方证辨证体系的发展起到了巨大作用。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理论体系的主要内容,包括理法方药一体的理论及方证体系,个体化诊疗体系,辨证论治的核心要素,以及辨证与论治的具体内容等。同时论述了《伤寒论》辨证论治的特色,主要有理法方药连贯、一致,丝丝入扣,方剂配伍严密精炼,方剂使用灵活,注重方药剂量、煎法、服法等。  相似文献   

14.
运用"权不离经"、"行经必假之以权"的权变哲学观念解析《伤寒论》方证辨证体系。以实际事例与后世《方剂学》、《内科学》相关内容相比较,阐述《伤寒论》方证变法,认为这是《伤寒论》历经千余年仍具有学习和研究价值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伤寒论》是张仲景所著我国最早的一部阐述外感热病辨证论治的专书。斯书的问世,为祖国医学奠定了辨证论治的基础,它不仅为诊治外感疾病提供了辨证论治的方法,同时也为中医临床各科提供了辨证论治的一般规律。《伤寒论》中辨证用药,到处都贯串了唯物辩证的思想。兹仅就对麻黄汤证及其两个变证之辨证论治的研究认识,叙述如下,敬希指正。  相似文献   

16.
《伤寒论》是中医学阐述辨证论治理论而又自居体系的经典著作,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伤寒论》的学习,作者认为必须改变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即所谓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本篇重点就不要迷信注家之说、重视方证辨证和不要忽视药物剂量、药物煎服法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冀能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使其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为弘扬中医药学作贡献  相似文献   

17.
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伤寒论》是中医学阐述辨证论治理论而又自成体系的经典著作,对临床各科都有普遍指导意义,为了加强对《伤寒论》的学习,作者认为必须改变一些不正确的看法和认识,即所谓走出学习《伤寒论》的“误区”。本文从《伤寒论》并非外感病专著、不要囿于“错简”之说、不要迷信注家之说、重视方证辨证和不要忽视药物剂量、药物煎服法的研究与应用等方面阐述了自己的观点,以冀能重视对《伤寒论》的学习,使其理论更好地指导临床,为弘扬中医药学作贡献。  相似文献   

18.
《伤寒论》方证治法的源流及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方证治法源于古代,为仲景所创立,《伤寒论》使之系统完善,唐宋后历代医家有所发展,近现代医家研究有所创新。方证是《伤寒论》辨证施治的精华,具有浓厚的中医特色。  相似文献   

19.
"辨证论治"的历史和方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我认为 ,一部《伤寒论》经过归纳分析研究之后 ,极为清晰、极为醒目地突出了三个字 ,也就是 :证、治、辨而已矣。证与治是指方证 ,即《伤寒论》中的方证与治疗。其中既有仲景的继承 ,也有仲景的发展。如以证言 ,《伤寒论》的六经辨证 ,汲取了《内经·热论》的六经分证内容 ;如以治疗言 ,《伤寒论》后世尊称为方书之祖。溯源穷流 ,经方是从《汤液经法》发展而来。殷商时期的伊尹撰写的《汤液经法》传到了西汉时期的太仓公淳于意 ,淳于意又传到东汉长沙太守张仲景 ,张仲景继承了《汤液经法》 ,发扬光大 ,大放异彩 ,撰写了《伤寒杂病论》。梁·…  相似文献   

20.
方证辨证是一种临床诊疗思维方法,其思想起源于《伤寒杂病论》。在其发展历程中,得到了后世医家的重视和深入研究。本文从方证理论的思想来源,方证辨证与方证相关的区别,以及方证辨证与其他8种辨证方法相比的优越性等方面入手,对这一辨证方法的提出和发展作出了初步分析。方证辨证有别于方证相关,集辨证与论治于一体,是中医辨证论治方法中最直接的方法,方证辨证是方证与病证的相对应,强调抓主证的重要性。作为一种新的学术观点,方证辨证法在临床辨病中具有很高的使用价值,值得我们去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