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惠红霞  石超  薛燕 《现代医药卫生》2011,27(17):2616-2617
目的:探讨再生障碍性贫血(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再障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的比例,并与健康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1)再障患者治疗前CD4+,CD4+/CD8+,CD4+CD25+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1),CD8+细胞则明显升高(P<0.05);重型再障组与慢性再障组比较CD4+CD25+降低,但差异不显著(P>0.05),CD3+,CD4+,CD4+/CD8+,CD4+CD25+无统计学意义.(2)再障患者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CD4+,CD4+/CD8+,CD4+CD25+明显升高(P<0.01).(3)再障患者治疗有效者与无效者比较CD4+,CD4+/CDs+,CD4+CD25+明显升高(P<0.01).结论:再障患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的失调及CD4+CD25+T淋巴细胞的异常表达,且检测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4+CD25+T细胞有助于了解再障患者的免疫状态、疗效评价及预后判断.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3例PNS(肾病组)患儿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同时检测17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结果 PNS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淋巴细胞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 体内异常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参与了PNS的发病过程.PNS患儿存在细胞免疫功能紊乱,纠正或调节细胞免疫功能可应用于PNS的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BV-ACLF)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对其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HBV-ACLF患者43例,随访观察3个月后患者的存活率,应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3+、CD4+和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的百分比,并计算CD4+和CD8+T淋巴细胞比值,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对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预后的影响,选择门诊同期健康体检者20例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3个月后,43例HBV-ACLF患者存活26例,死亡17例.与肝衰竭存活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CD3+细胞百分率(22.96±20.59)%、CD8+细胞百分率(31.63±12.69)%均低于存活组(37.89±17.36)%和(36.52±9.75)%,而CD4+细胞百分率(55.15±14.23)%、CD4+/CD8+(1.77±1.38)高于存活组(48.51±13.35)%、(1.32±0.68),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之间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健康对照组相比,肝衰竭死亡组患者外周血CD3+、CD8+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比例下降,CD4+T淋巴细胞、CD4+/CD8+升高,肝衰竭存活组患者CD3+T淋巴细胞及CD4+ CD25+ Treg细胞百分比下降,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比例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预测HBV-ACLF患者的预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CD3+、CD8+、CD4+ CD25+ Treg比例下降的程度越重,预后可能越差.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reg细胞含量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变应性鼻炎15例外周血淋巴细胞中CD+4 T细胞占T细胞比例以及CD+4 CD+25 Treg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并与15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 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CD+4 T细胞占T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变应性鼻炎患者外周血中CD+4 CD+25 Treg细胞、Foxp3+ 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比例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变应性鼻炎患者CD+4 CD+25 Treg细胞在外周血中比例明显减少,这可能在变应性鼻炎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雷帕霉素对小鼠体内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将SPF级昆明系小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A)和实验组(B、C、D),B、C、D三组分别灌胃雷帕霉素1、2、3 mg.kg-1,A组每天予以无菌水灌胃,共3周。3周后,无菌条件下心脏采血,EDTA抗凝,分离脾脏,制备单细胞悬液,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小鼠外周血和脾脏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CD4+CD2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结果实验组(B、C、D)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9.62±1.43)%(、13.76±1.97)%(、15.41±2.45)%和(12.23±4.56)%(、23.03±6.18)%(、25.17±6.42)%,对照组(A)小鼠外周血和脾细胞中CD4+CD25+Treg细胞水平分别为(3.52±0.65)%和(6.53±3.01)%,无论是在外周血还是脾细胞中,B、C、D组CD4+CD25+Treg细胞水平明显高于A组(P0.05),C、D组与B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水平也有明显差异性(P0.05),C组和D组之间CD4+CD25+Treg细胞水平无明显差异性(P0.05)。结论雷帕霉素能够诱导昆明系小鼠体内CD4+CD25+Treg细胞增殖,其使用剂量可以影响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程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在晚期肺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流式细胞术分析30例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表达水平,与10例健康人比较。结果晚期肺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增加(17.9±6.1)%,表达高于正常人(6.81±0.4)%(P<0.001)。肺癌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数量与患者的病理类型无关(P>0.05),但与临床分期和组织学分化程度有关(P<0.01)。结论Treg细胞在肺癌患者中比率明显升高,并与临床进展有关。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膜表面标志CD4+ CD25+ CD127low/-作为检测调节性T(Treg)细胞标记的可行性,并探讨其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LE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及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并分析两组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与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SLE组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为(3.31±0.82)%CD4+ CD25+ FoxP3+ Treg细胞比例为(2.28±0.47)%,均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的(6.07±1.59)%和(5.01±1.09)%(P<0.01).SLE组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比例与CD4+ CD25+FoxP3+ Treg细胞比例之间呈显著正相关(r=0.713、r=0.709,P<0.01).结论 膜表面标志CD4+ CD25+ CD127low/-可以用来鉴定Treg细胞;SLE患者外周血CD4+ CD25+ CD127low/-Treg细胞的显著减少可能与SLE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检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及其FOXP3的表达情况,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猪囊尾蚴感染中的免疫调控作用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11例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含量,同时观察CD4+CD25+T细胞中表达FOXP3群体的百分含量。结果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为6.11%,较正常人(3.94%)明显升高(P<0.05);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表达FOXP3的细胞百分含量为15.67%,与正常对照组(11.09%)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猪囊尾蚴病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淋巴细胞的百分含量显著升高,表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能参与猪囊尾蚴感染的免疫抑制。  相似文献   

9.
<正>反复呼吸道感染(RRTI)是小儿时期的常见病,其发生的原因与诸多因素有关。CD4+CD25+T调节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Treg)是一个具有独特免疫调节功能的T细胞亚群。此亚群细胞可抑制性调节CD4+或CD8+T细胞活化与增殖,在免疫应答中发挥调节作用[1]。目前对CD4+CD25+CD127-调节性T细胞(Treg细胞)与RRTI的相关研究报道较少。本研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在川崎病(KD)免疫学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选取急性期KD患儿58例,其中31例无冠状动脉损害(CAL),27例有CAL,另选取同期健康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外周血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及其他免疫细胞比例并分析其变化规律。结果:急性期KD患儿外周血中,CD4+CD25+、CD4+CD25+Foxp3+、CD3+CD8+、CD3-CD(16+56+)细胞比例明显降低,CD4+/CD8+、CD19+CD23+、CD3-CD19+细胞亚群比例明显增高(P均<0.01)。无CAL的KD患儿与有CAL的KD患儿调节性T细胞亚群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KD急性期存在免疫调节功能紊乱,可能与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减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1',2',3',7'-四氢茶黄素-3,3'-双没食子酸酯(TF3-H4)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效应性T细胞早期活化的影响,分析TF3-H4对两群功能相反的CD4+T细胞的作用。方法免疫磁珠分离BALB/c小鼠脾脏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效应性T细胞,加入ConA或PDB,和TF3-H4共同孵育12 h后收集细胞,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面早期活化标志CD69的表达。结果在ConA和PDB的作用下,两群细胞早期活化标志CD69的表达均升高。TF3-H4(20 mg.L-1)不能抑制PKC激动剂PDB激活的CD4+CD25-效应性T细胞CD69的表达,却能抑制ConA激活的CD4+CD25-效应性T细胞CD69表达;同时,TF3-H4也能明显抑制ConA激活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CD69表达。结论茶黄素衍生物TF3-H4可能经由TCR活化途径的上游抑制CD4+CD25-效应性T细胞活化;TF3-H4对CD4+CD25+调节性T细胞和CD4+CD25-效应性T细胞早期活化的抑制作用,可能是该类化合物发挥抗炎、抗肿瘤作用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初步探讨CD4^+CD25^+调节性T淋巴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情况。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取9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和50名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所占比例,并用双抗体夹心法检测各组血清TGF-B、IL-10和IL-2。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O.01),血清中TGF-β、IL-10和IL-2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CD4^+CD25^+T细胞在急性脑梗死患者外周血中表达显著升高,血清中的相关细胞因子参与诱导CD4^+CD25^+T细胞的生成,提示CD4^+CD25^+T细胞可能参与了急性脑梗死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在HCV感染者病程不同阶段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非活动性HCV感染33例(A组)、活动性HCV感染32例(B组)、慢性丙型肝炎56例(C组)、HCV相关性肝硬化47例(D组)、HCV相关性肝癌45例(E组)和健康对照者60例(F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Treg的表达频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B、C、D、E组外周血CD4+T细胞中CD4+CD25+Treg的表达频率均明显高于F组(P<0.01)。组间比较,A组患者外周血的CD4+CD25+Treg细胞表达频率明显低于B、C、D、E组(P<0.01),D、E组表达频率明显高于B、C组(P<0.01)。结论 HCV感染导致CD4+CD25+Treg细胞的增殖与活化,使机体对其的免疫清除不完全,从而促进HCV感染者疾病的进展和肝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丁黎萍  李莉佳 《贵州医药》2001,25(10):902-903
目的探讨慢性肺原性心脏病 (简称肺心病 )患者血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 - 2受体 (sIL- 2R)及T淋巴细胞亚群CD+ 4、CD+ 8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分别抽取 30例肺心病急性期及缓解期患者晨起空腹血检测sIL - 2R、CD+ 4及CD+ 8。结果肺心病急性期sIL - 2R水平明显增高 ,缓解期下降 ,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CD+ 4T淋巴细胞亚群在肺心病急性期及缓解期变化不明显 ,但急性期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D+ 4/CD+ 8细胞的比值在急性期 <1。结论肺心病患者存在免疫调节功能异常 ,使气管支气管壁上的炎症反应迁延而不易缓解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胶质瘤U87中的CD133阳性(CD133+)和阴性(CD133-)细胞,建立差异性基因文库.方法 通过磁珠选择分离U87细胞中的CD133+和CD133-细胞,利用Agilent Human 1A oligo芯片检测2种细胞总体基因,分析结果,建立差异性基因文库.结果 基因组学研究中,CD133+和CD133-U87细胞比较,差异性基因数为840个;其中,上调基因759个,下调基因81个.在各基因功能分组中,与翻译调控功能相关的基因,差异性基因所占比率最大,为14.9%;各功能组之间差异性基因比率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通过基因组学研究,建立了CD133+和CD133-U87细胞差异性基因文库,为进一步研究脑肿瘤干细胞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不同剂量免疫球蛋白(IVIG)对川崎病急性期治疗前后CD4+/CD8+功能平衡的影响。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A、B两组川崎病患儿治疗前及治疗后4天CD4+、CD8+的值。结果:治疗前A、B两组CD4+、CD4+、Cd8+、CD4+/CD8+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B组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A组与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A组退热时间比B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川崎病患儿急性期,IVIG 2 g/kg一次输入对CD4+/CD8+功能失衡能迅速纠正,缩短发热时间。  相似文献   

17.
李晓娟  史颖  杨筱凤 《安徽医药》2018,22(11):2244-2249
目的 分析吉西他滨对宫颈癌患者外周血辅助性T细胞17(Th17)/CD4+CD25+调节性T细胞(CD4+CD25+Treg)及肿瘤相关巨噬细胞的影响,为完善其药理机制提供数据支撑。方法 将陕西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4年12月至2016年12月收治的59例拟行手术治疗的宫颈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1组29例,两组均给予三维适形放疗和手术切除,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吉西他滨新辅助化疗。另取11例同期入院体检的健康志愿者为对照2组,观察组和对照1组分别于治疗前后取患者空腹肘静脉血,对照2组于体检时取空腹肘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法测定Th17与CD4+CD25+Treg的外周血细胞计数,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试剂盒测定白细胞介素-17A(IL-17A)、白细胞介素-17F(IL-17F)、白细胞介素-10(IL-10)及转化生长因子(TGF-β1)的血清水平。并于手术时留取病灶组织与癌旁健康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实验测定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水平。结果 (1)治疗前,观察组、对照1组和对照2组的Th17细胞计数分别为(4.75±0.63)%、(5.14±0.66)%和(12.02±1.85)%;CD4+CD25+Treg细胞计数分别为(13.41±1.52)%、(12.05±1.45)%和(7.52±0.88)%;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的Th17细胞计数分别为(16.52±3.02)%和(11.02±2.06)%,CD4+CD25+Treg细胞计数分别为(3.08±0.44)%和(6.11±0.74)%,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观察组、对照1组血清IL-17A、IL-17F、IL-10及TGF-β1水平与治疗前相比,IL-17A与IL-17F水平有所升高,IL-10与TGF-β1水平有所下降,且观察组变化幅度高于对照1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观察组和对照1组病灶组织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表达量为(1.82±0.14)和(2.25±0.46),健康组织分别为(0.38±0.17)和(0.35±0.16),病灶组织高于健康组织,观察组高于对照1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吉西他滨能够抑制宫颈癌患者Th17/CD4+CD25+Treg漂移和肿瘤相关巨噬细胞活性,可能是其发挥抗癌作用的重要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CD4+T细胞数/CD8+T细胞数作为大鼠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急性免疫排斥反应指标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健康雄性成年SD、Wistar大鼠建立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模型,于大鼠术前和术后1、3、5、7、9d共6个时间段静脉取血,应用免疫荧光染色技术及流式细胞仪检测CD4+T细胞和CD8+T细胞百分率,并计算其比值.同期取移植小肠标本做组织学检测.结果 术后CD4+T细胞数和CD8+T细胞数比值前期增高后期降低.组织病理学检测发现术后小肠移植物的排斥反应由轻到重,术后第5天始CD4+T细胞数和CD8+T细胞数比值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程度呈正相关.结论 CD4+T细胞和CD8+T细胞数比值作为大鼠同种异体小肠移植术后急性免疫排斥反应的监测指标的可行性较大.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究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儿循环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本院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儿共160例,根据患儿哮喘的发作情况将这160例患儿分为发作组和缓解组,同期选取80例健康儿童作为对照组,检测哮喘儿童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比较3组患者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情况.结果 发作组患儿幽门螺杆菌阳性率显著高于缓解组(42.50%比22.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2.266,P<0.05);幽门螺杆菌阴性组患儿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显著高于阳性组(8.01±2.43)比(5.38±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554,P<0.05).结论 发生幽门螺杆菌感染时,感染加重导致免疫功能异常,使CD4+CD25+调节性T细胞水平降低,从而可能导致了支气管哮喘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Previous studies have found that smoking is a strong factor that increases peripheral blood CD4+ T lymphocytes. However, most studies did not assess the cumulative long-life exposure of smoking on differential lymphocyte populations. In this study, to clarify the association of smoking habits and circulating lymphocytes, we conducted a cross-sectional study of 60 male current smokers. Smoking status was estimated by number of cigarettes smoked per day, smoking years, and Brinkman Index (BI) as calculated by multiplying the number of cigarettes smoked per day by the smoking years. Counts of CD4+CD45RO+CD69+ T and CD4+CD45RO+ T lymphocytes were strongly and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BI and remained highly significant after controlling for alcohol drinking, leisure-time physical activity, and caffeine intake (r(p)>.465, p<.001). These lymphocytes were also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he number of cigarettes smoked per day and smoking years, but the association was weaker than the BI. The findings suggest that the CD4+CD45RO+CD69+ T and CD4+CD45RO+ T lymphocytes are sensitive to cumulative effect of smoking, and may serve as a potential immuno-biomarker for active smok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