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目的 分析二尖瓣修复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方法 及疗效.方法 对30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其中瓣膜退行性变10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9例,黏液瘤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1例.采用瓣叶切除修复、瓣环成形、腱索缩短以及缘对缘等单一或联合术式.通过术中注水试验、食管超声以及术后心功能改善情况来判断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效果.结果 30例患者全部存活,术中注水试验良好.术后心功能改善Ⅰ级28例、Ⅱ级2例,随访1~5年无患者再次行二尖瓣置换术.结论 选择合适患者,采用单一或联合二尖瓣成形方法 治疗二尖瓣关闭不全,可以取得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34例行二尖瓣修复成形术的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从2006年1月~2007年12月,对34例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修复成形术,男14例,女20例,平均年龄(36.9±16.6)岁。手术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采用瓣叶切除缝合、瓣环成形、腱索转移、"双孔"技术,术中以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术后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二尖瓣反流消失28例,微量反流或少量反流6例。术后左心房、左心室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别有显著性意义(P<0.001)。术后6个月心功能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对于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以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并总结二尖瓣成形术( MVP)治疗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13例因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行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均在体外循环中低温下施行,根据病情采用腱索转移、缘对缘缝合、人工腱索、瓣叶切除及合并使用等多种手术方法,术中以注水试验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评价成形效果。结果手术治疗效果满意,术后1周复查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显示左心房内径(34.89±8.31) 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50.65±6.53) mm,左心室射血分数(64.00±8.00)%,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选择合适的手术时机及恰当的成形方法,对黏液样退行性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行二尖瓣成形术可取得良好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4.
1986年4月至1991年12月,手术治疗先天性二尖瓣关闭不全20例:术后无早晚期死亡。术后发生低心排2例。灌注肺、左侧肺不胀、心率正常和心包填塞各1例,经治疗痊愈出院。16例随诊4个月~6年,除2例超内心动图提示轻度二尖瓣返流外,其余14例心功能恢复至Ⅰ级。笔者认为,除非瓣膜严重发育不良,或瓣膜成形手术失败后行瓣膜置换外,均主张成形为主。根据病变性质、采用二尖瓣环环缩瓣裂缝合,腱索延长或缩短术。合并畸形可同期纠治。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人工瓣环治疗右房室瓣关闭不全的近期疗效.方法 对34例器质性或功能性右房室瓣中度或重度关闭不全患者使用人工瓣环行右房室瓣环缩术,同时行房问隔、室间隔及瓣膜修补术.结果 无手术及住院死亡,术后1周复查超声心动图示右心室、肺动脉明显缩小.右房室瓣关闭良好21例,残余轻度返流11例,中度返流2例.结论 对器质性或功能性右房室瓣关闭不全应积极行瓣膜成形术,人工瓣成形环的应用可取得可靠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
目的总结34例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经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我院自2005年1月至2012年12月,行二尖瓣成形手术的患者34例,其中包括二尖瓣瓣膜退行性变22例;二尖瓣先天性病变5例;冠心病心肌缺血性病变引起二尖瓣关闭不全4例;风湿性心脏瓣膜病3例。34例患者术前行心脏超声检查,结果显示二尖瓣反流量轻度7例,反流量中度8例,反流量中到重度12例,反流量重度7例;左心房内径24~71(45.1±09.13)mm,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30~86(60.13±7.89)mm。所有患者在低温体外循环下行二尖瓣成形术,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型效果。结果所选取的34例患者无1例死亡,术中经打水实验及食道超声监测成形效果较好,术后1周复查心脏超声示左心房内径、左心室舒张期末内径与术前相比明显缩小,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半年患者心功能均有显著提高。结论根据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病变情况,术中准确判断二尖瓣的病变,采用相应的成形技术,可取得较满意的临床效果。术中行注水实验和心脏超声监测能为判断手术效果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MR)手术治疗方案.方法 回顾分析2004年3月至2007年6月,冠脉搭桥同期外科治疗MR21例,其中轻-中度MR4例,中度9例,重度8例.行二尖瓣成形术(MVP)10例,其中交界区成形术4例,人工瓣环成形术4例,Carpenter瓣环成形术2例.瓣膜置换术7例,置入进口机械瓣3例,生物瓣4例.结果 全组手术死亡3例,其中低心排2例,多器官衰竭1例.余患者(18例)痊愈出院,术后随访3至36月,远期死亡1例,生存者远期心功能Ⅰ~Ⅱ级16例,Ⅲ~Ⅳ级1例.术后复查超声左心室内径较术前明显缩小,行瓣膜成形术者复查结果显示无反流或轻微反流5例,轻度反流2例,中度反流1例.瓣膜置换者术后瓣膜功能良好.结论 冠脉搭桥时,对于病理性改变的中度或中度以上缺血性二尖瓣关闭不全应该同期手术处理,手术方式易根据瓣膜病理改变和手术者的经验决定.瓣膜成形与瓣膜置换效果无差异.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术中三维超声技术检测二尖瓣成形术前后二尖瓣环空间构型的变化.方法 选择单纯二尖瓣退行性变导致重度瓣膜反流患者36例,无其他合并心脏疾病.入院后体表二维超声检测,在手术室术前经食管三维超声检测复查二尖瓣反流部位和程度,以及二尖瓣瓣环空间构型,包括二尖瓣环环径、横径、纵径、瓣环高度、前叶合后叶非平面夹角等,并初步确立手术成形方法.术后同样进行三维食管超声检测相同内容.结果 36例患者术前体表二维超声检查与术中发现完全吻合者26例(72.2%),部分吻合6例(16.7%),差距较大4例(1 1.1%).在整个心动周期中二尖瓣环持续呈“马鞍形”,于前外侧交界、后内侧交界处较低,于前瓣环、后瓣环较高.手术前后瓣环周长、瓣环横径和瓣环纵径分别为(12.4±1.4)、(7.5±0.5)cm;(34.8±2.7)、(21.8 ±1.8)mm;(34.9±3.1)、(20.4±2.1)mm.手术前后瓣环周长、瓣环横径和瓣环纵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在收缩期,前瓣环与后瓣环之间夹角较大,在舒张期,前叶侧瓣环与后叶侧瓣环之间夹角较小.二尖瓣成形术后二尖瓣瓣环周长、横径、纵径较术前有减少.术前二尖瓣横径和纵径测量值几乎相同,在术后则纵径/横径达到93%.瓣环高度由术前(8.4±0.6) mm降低到术后的(3.0±0.1)mm,瓣环高度/横径比值由术前24%降低到14%.前后瓣环非平面夹角在成形术后由(135±14)°增加为(145±13)°,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二尖瓣成形术后瓣环空间构型会由于人工瓣环的使用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9.
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二尖瓣替换术28例报告山西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030001)梁智星,李大奇,孙长恩,高南翔,郭建军,梁法禹洪洞县人民医院范建平二尖瓣置换术保留后瓣及瓣下结构不仅有利于术后心功能恢复,而且可避免心肌破裂这一致命性并发症。我们从1990年12月至1992年9月期间连续行保留后瓣及腱索乳头肌二尖瓣替换术28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本组28例病人中,男11例,女17例。年龄31~54岁。病史1~27年。全部有心衰病史。心电图房颤心律11例。胸心比率0.54~0.8。超声心电图均显示不同程度的瓣叶增厚,纤维化交界融合活动僵硬。舒张期开放幅度受限,前后瓣同向运动呈“城墙样”改变。腱索增粗,短缩与粘连。瓣口不同程度狭窄伴(或)关闭不全。左室舒张末内径(mm)48.15±6.90。收缩末内径(mm)34.71±9.34。瓣环直径(mm)48.82±9.42。二尖瓣关闭不全为主16例,二尖瓣狭窄为主12例。合并三尖瓣中度或重度关闭不全11例,全部行三尖瓣成形术。1例合并主动脉瓣关闭不全,同期行主动脉瓣替换术。28例二尖瓣区采用25mm倾侧碟瓣10例,27mm18例。手术方法采用前正中切口,中度低温体外循环,  相似文献   

10.
杨丹宁  马旺扣 《江苏医药》1997,23(2):125-125
自1993年2月至1996年6月我院施行了11例二尖瓣主动脉瓣双瓣置换术,均保留二尖瓣后瓣装置,临床效果良好,现报道如下。临床资料一、一般资料本组11例均为风湿性心脏瓣膜病变,男5例,女6例;年龄26~47岁(平均367岁)。二尖瓣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4例,二尖瓣狭窄、关闭不全伴主动脉瓣关闭不全7例,其中4例伴有中度三尖瓣关闭不全。病史1~25年(平均12.3年)。心功能I级5例,皿级4例,IV级2例。心电图示窦性心律5例,房颤6例,左心室肥厚劳损3例。心胸比率O.6O~O.SO。超声心动图示:左室舒张末期内径46~SOmm,左室收缩末…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二尖瓣成形术与二尖瓣置换术在二尖瓣瓣膜病变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4月至2016年8月本院收治的二尖瓣瓣膜病变患者9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患者分为两组.二尖瓣成形术治疗45例(瓣膜成形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45例(瓣膜置换组).对比两组手术情况、心功能各项指标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与瓣膜置换组相比,瓣膜成形组术后24 h输血量和住院天数均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瓣膜成形组的左心射血功分数(LVEF)、心胸比、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左室收缩末内径(LVESD)与瓣膜置换组相比均明显提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瓣膜成形组中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瓣膜置换组(2.22%比17.7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二尖瓣置换术相比,对二尖瓣瓣膜病变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效果更优,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术后输血量较少,缩短治疗时间,降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总结和分析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反流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12年6月本院心外科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的150例二尖瓣反流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临床疗效.结果 术后发生心功能不全19例,肾功能不全7例,因胸腔引流量增多而再次开胸止血4例,给予相应的对症治疗后,上述患者治愈出院.术后复查心脏超声示,所有患者均未见二尖瓣狭窄,32例无二尖瓣反流(0级),75例微量反流(Ⅰ级),38例轻度反流(Ⅱ级),5例轻至中度反流(Ⅲ级).住院期间无死亡病例,随访时间4~18个月.患者术后3个月的心功能和心脏大小较术前改善(P<0.05),术后5、7个月时各有1例因脑血管意外死亡.结论 综合运用多种二尖瓣成形术治疗二尖瓣中重度反流,可获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06年12月~2011年11月期间笔者所在医院收治的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患者46例,随机分成对照组23例,观察组23例,对照组采取常规的二尖瓣置换术治疗,观察组采取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情况。结果对照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13.04%,观察组围手术期死亡率为0,两组患者在围手术期死亡率上具有显著性差异;对照组术后心功能(2.15±0.49)级,观察组术后心功能(2.10±0.58)级,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ICU住院时间(2.52±0.31)d,观察组ICU时间(1.52±0.25)d,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可以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2011年12月~2013年2月收治的106例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53例)与对照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二尖瓣成形术进行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二尖瓣置换术进行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重症监护室(ICU)住院时间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两组患者围术期均未出现死亡病例,两组患者术后心功能恢复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ICU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效果显著,患者康复较快.  相似文献   

15.
李俭春  江时森 《江苏医药》1993,19(3):122-124
采用改良Inouc 法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BMV)治疗70例风湿性二尖瓣狭窄,成功67例。手术后左房压、平均肺动脉压和二尖瓣跨瓣压差均明显下降(P<0.01),二尖瓣口面积明显增加(P<0.01)。就手术方法、球囊大小选择,疗效判断和影响疗效因素分析,认为PBMV 具有安全、创伤小、可重复应用和适合国情之特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PBMV)治疗二尖瓣狭窄(MS)的效果。方法:113例患者采用经皮经房间隔穿刺球囊扩张治疗二尖瓣狭窄。手术前后分别记录左心房压(LAP)、二尖瓣跨瓣压差(MPG),二尖瓣口面积(MVA),并进行手术后随防。结果:术后即刻患者左心房压、二尖瓣跨瓣压差下降,二尖瓣口面积增加,术后1年,患者二尖瓣跨瓣压差、二尖瓣口面积与术后即刻对比无明显变化,患者心功能和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能明显改善风心病二尖瓣狭窄患者心功能。  相似文献   

17.
胡雯  刘燕娜  倪平娟 《江西医药》2012,47(3):193-194,257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在二尖瓣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4例成功行二尖瓣置换术的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二维超声(2DE)及RT-3D检查,术前观察二尖瓣病变部位及范围,并与手术所见对比;术后观察人工瓣结构及功能。结果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15例,2DE及RT-3D均显示二尖瓣严重狭窄,钙化,RT-3D还显示1例合并二尖瓣腱索钙化,与手术所见一致。二尖瓣脱垂9例,2DE及RT-3D对病变区域的定位与手术所见相符,且RT-3D观察病变瓣膜的形态与手术视野一致。24例患者二尖瓣置换术后,2DE无法显示人工瓣形态、运动全貌,而RT-3D显示人工瓣表面回声,启闭良好。结论 RT-3D在二尖瓣病变的诊断中可获得比2DE更丰富的信息,是2DE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18.
布鲁氏杆菌病是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临床表现症状多种多样,多有发热、多汗、关节疼痛,肝、脾、淋巴结肿大等,本文通过对1例二尖瓣成形术后布鲁氏杆菌感染病例进行分析,提高对布鲁氏杆菌的实验室认识,提高诊断水平,做到及时确诊,规范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总结分析从1997年8月至2002年9月实施121例二尖瓣置换术的诊疗经过,探讨提高手术疗效的因素。方法 经右心房一房间隔切口100例,房间沟切口14例,另有7例因术中二尖瓣显露困难,改用房间沟切口和右房、房间隔的联合切口;保留瓣下结构28例;三尖瓣Devaga或Kay法成形58例;左房成形术12例;左房血栓清除术31例。结果 术后早期死亡6例,病愈出院115例,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提高,大部分病例均可恢复不同程度的体力劳动,个别病人出现抗凝并发症,远期死亡1例。结论 围手术期的处理,手术径路的选择,保留瓣下结构,三尖瓣关闭不全及巨大左房的纠正,及术后并发症的防治对于提高手术疗效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