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刊讯江苏省徐州市在加强新建建筑节能监管的同时,积极采取措施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建筑运行节能监管体系建设,2012年至今年上半年,建筑节能多项重点工作成效显著。绿色建筑稳步发展。新城区和沛县成功申报2012年江苏省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示范区,分别获得省级引导资金1100万、  相似文献   

2.
本刊讯上海市建交委日前发布《上海市"十二五"建筑节能专项规划》,明确将重点抓好新建建筑节能和既有建筑节能改造,继续加强大型公共建筑用能监管,进一步推广"绿色建筑",开展低碳城区试点建设,至2015年实现建筑总能耗增幅小于33%的节  相似文献   

3.
<正>9月26日,山东省建筑节能与建设科技创新工作会议在青岛市召开。会议提出突出抓好五项重点工作:一是大力推进绿色建筑行动。新建建筑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推进绿色生态城区、城镇建设,以开展评价标识为抓手积极发展绿色建材,加快推进施工阶段"四节一环保"。二是深入实施建筑能效提升工程。要全面执行居住建筑节能  相似文献   

4.
11月6日上午,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与省财政厅在南京共同组织召开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2015年项目指南研讨会。会议邀请了部分省内绿色建筑、建筑节能和绿色生态方面的专家学者积极建言献策,共同研讨江苏自2015年1月1日起全面执行绿色建筑标准后,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支持项目指南和“十三五”示范工作规划。江苏省住房城乡建设厅副厅长顾小平在会上指出,省级建筑节能专项引导资金设立7年来,极大地促进了我省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各项工作,示范引领作用大,绩效显著。2015年度将本着“以示范来引导、以结果为导向”兼重、点面结合的原则,继续以绿色建筑发展和绿色生态城区区域集成示范为重点,引导开展绿色建筑运营标识和全生命周期运营管理、市场化模式推动既有建筑能效提升、建筑工业化和绿色建材发展等工程示范,推进我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各项工作继续保持全国领先地位。省住房城乡建设厅计财处、厅建筑节能与科研设计处、厅科技发展中心,省财政厅经建处,以及部分市县建设局(建委)、示范区分管领导共50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5.
青岛市"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重点涵盖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余热应用四大领域,力求圆满完成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十大重点任务,并将十大重点任务作为规划实施重要抓手,以被动式超低能耗绿色建筑的发展作为一大创新示范亮点,力争作为全国建筑节能创新示范排头兵。最终实现城市建设绿色、低碳、循环发展和"十三五"时期建筑节能和绿色建筑发展目标,规划期内可实现累积节约451.86万吨标准煤。  相似文献   

6.
为了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节约化石能源利用,实现人类生存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共识,绿色建筑、绿色生态城区建设已成为必然趋势。然而,建筑与城市领域的能耗和碳排放的占比仍然高居不下。建筑节能、净零能耗建筑甚至产能建筑的新技术在不断涌现和升级,如何将这些技术尽快在建设领域推广实施,并在实施过程中总结经验,以完善适应各类气候条件和地理条件下的建筑和城市建设的绿色技术?通过梳理绿色建筑领域建筑节能最新技术发展,分析目前绿色技术推广过程中的阻力和瓶颈,提出绿色技术的未来目标和愿景,以及建设净零能耗建筑的作用和意义。在此基础上,提出建设净零能耗建筑和城区的实施路径和技术路线图。  相似文献   

7.
正据悉,贵州省出台相关措施,将逐步提高建筑节能标准,加快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建造方式转型升级、提升建筑能效。力争在贵阳市、遵义市、安顺市中心城区及贵安新区新建居住建筑率先执行65%的建筑节能标准。据介绍,这些措施包括:大力发展绿色建筑,推进国家级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继续开展省级绿色生态城区、小区评价,促进绿色建筑快速发展,切实践行"节能、节水、  相似文献   

8.
2012年以来,青岛开发区以建设绿色生态城区为目标,加大建筑节能管理力度,降低建筑的能源消耗,有力推动该区域迈向绿色低碳城区。据统计,青岛开发区累计竣工节能建筑项目150个,实施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项目9个,开工建设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项目34个。项目建成后,每年可节约标准煤万,减排万t。  相似文献   

9.
<正>本刊讯枣庄市建筑节能办以转变观念、主动提供服务为重点,主动为建设业主提供专项服务开展"绿色建筑与装配式建筑"业务宣讲活动。该办先后赴正信地产、水发置业等房地产开发单位,介绍和交流建筑节能、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和智慧住区相关政策、技术标准以及绿色建筑标识评审等,了解项目建设业主实际需求,同时使建设单位在项目策划阶段就明确绿色建筑等级和建筑节能标准,增强建设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0.
正"十二五"期间,江苏深入推进建筑节能、大力发展绿色建筑、积极实施节约型城乡建设10项重点工程,不断提升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水平。到2015年年末,全省节能建筑面积总计143 790万m~2,占城镇建筑的53%,比2010年年末增长了20个百分点。绿色建筑标识项目面积总计11 003万m~2,占全国总量近1/4。节能建筑和绿色建筑  相似文献   

11.
<正>《青岛市"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近日发布。青岛市计划完成既有居住建筑节能改造1 000万平方米以上,以建设时间在1980~2000年期间的老旧小区为重点,改造后建筑能效提升20%以上。根据《规划》,"十三五"时期,青岛市将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工作重点放在新建建筑节能、既有建筑节能改造、可再生能源建筑应用和余热应用四大领域。  相似文献   

12.
以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建设为例,重点分析新兴城市建设过程中绿色建筑建设的经验。以GB/T 51255—2017 《绿色生态城区评价标准》为对照,分析了苏州太湖新城吴中片区绿色建筑所达到的建设标准。详细阐述了绿色建筑对于绿色生态城区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未来坚持绿色建筑建设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廖立川 《门窗》2012,(8):224+226
针对绿色建筑节能设计进行探讨,介绍什么叫绿色建筑和绿色建筑对低碳经济发展的意义,探讨如何促进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实现的方法:合理利用土地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重视太阳能的开发利用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建设水资源循环系统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利用自然通风和采光以实现绿色建筑节能设计。  相似文献   

14.
01绿色设想:都江堰新城区不再用空调灾后重建的都江堰,将可能有三个城区——古城区、旧城区和新城区,位于聚源镇的新城区将投资3亿欧元,应用全世界最先进的绿色生态循环系统,新城区的建筑将不  相似文献   

15.
《城乡建设》2022,(3):48-49
一、循序渐进,推动高品质绿色建筑发展 (一)加强制度保障,完善法规标准体系 发布实施《江苏省绿色建筑发展条例》,规定所有建筑按照一星级以上绿色建筑标准建设,全面推动绿色建筑普及.修订发布居住建筑热环境和节能设计标准、绿色建筑设计标准、绿色城区规划建设标准等建设标准,将建筑节能标准有序渐进提高至75%.2021年,针对新...  相似文献   

16.
正2015年,上海市建筑建材业市场管理总站按照建筑节能、绿色建筑、建筑产业化重点工作任务,重点围绕既有公共建筑节能改造重点城市示范任务实施、公共建筑"1+17+1"能耗监测系统建设完善、绿色建筑全面发展、建筑节能示范项目持续推进、建筑节能技术推广工作以及建筑节能相关技术研究、建筑产业化等多个方面,联合区县建筑节能管理部门扎实推进,全面超额完成"十二五"各项工作目标和任务。  相似文献   

17.
正建设绿色生态城区是转变我国城乡建设模式,破解能源资源瓶颈的重要手段。"十二五"期间国家陆续发布了《绿色建筑行动方案》、《"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和《"十三五"建筑节能与绿色建筑发展规划》等系列文件,明确了绿色生态城区的推动思路和建设要求。住建部于2011年开展了绿色生态城区的试点推动,截至目前共开展绿色生态城区试点示范20余个。同时,北京、重庆、江苏、山东、湖北、陕西等地也  相似文献   

18.
2013年4月,住建部发布《十二五绿色建筑和绿色生态城区发展规划》,明确实施100个绿色生态城区示范建设,并给予财政奖励支持。绿色生态城区如何兼具科学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地规划实施,亟需开展相关研究和实践。本文重点探讨了绿色建筑专项规划对城区建设的重要性及其具体内容,并结合实践提出落实绿色建筑建设目标的保障措施和技术途径,以期为绿色生态城区建设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9.
侯恩哲 《建筑节能》2014,(3):109-109
3月9日,记者从德州市经信委获悉,去年德州超额完成了省政府下达的节能目标任务。其中,在建筑领域节能方面,重点推进绿色建筑行动,中心城区新建建筑节能率达100%。  相似文献   

20.
《居业》2014,(5)
<正>今年,湖南省韶山市将加快推广建筑节能的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大力推进绿色建筑发展,促进"两型"社会建设。该市要求,2014年起市政府投资新建的公益性公共建筑和所有新建的保障性住房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15年起其他公共建筑须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2015年底前,城区25%以上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创建1个以上绿色建筑集中示范区;2020年底前,城区50%以上新建建筑达到绿色建筑标准要求。为实现以上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