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前言1983年以来,国家计委、经委、科委、农牧渔业部先后在全国搞了390个改灶节柴试点县,至1986年底止,全国已改灶6000万户(包括节煤灶在内).据有关单位调查,改一户灶每年可节柴1000多公斤,少支出柴草费30~50元,节约砍柴工作日30多个.如改灶较早的安徽阜阳县已有22万多农户用上了省柴灶,4年来,省出柴草、秸秆10.5亿公斤,可供28万头大牲畜吃上一年.现在大牲畜存栏16.5万多头,较改灶前1983年增长65%.湖南宁乡县通过推广省柴节煤灶、以  相似文献   

2.
一千万农户用上省柴灶1993年,江苏省推广省柴?煤灶113.04万户,改灶!102.591户(占全省总农户70’%以上),y中29个县(市)被列为国家改灶干柴试点县,陆续通过了农业部验收。平均热效率由老式让的!09提高到29.4%。推广省柴灶全8年节...  相似文献   

3.
1992年第四季度,浙江省青田、瓯海、苍南等三县(区)通过省级省柴灶试点县的验收。至此,全省66个县(市)的部、省级省柴灶试点县圆满完成了国家和省下达的改灶节柴任务。目前,全省累计改灶700多万户,占农户数的75%左右。  相似文献   

4.
韶关农村能源建设通过验收并发证“八五”期间,韶关市11个县(市)区经过多年的努力,全面完成了农村节煤省柴改灶任务。到去年底止,全市已改灶的农户达35.14万户,占总农户数的95%。全市改灶工作全部通过了农业部和广东省的验收领导小组颁发的合格证书.改灶...  相似文献   

5.
1991年,台州地区玉环、临海两县(市)最后一批通过了部省级验收,至此,全区8个县(市)顺利完成了改灶节柴试点县任务。截止去年底,全区共推广省柴节煤灶120余万户,有90%以上农户用上省柴节煤灶,热效率已由原来的10%左右提高到20%  相似文献   

6.
一、基本情况分析如皋县地处长江下游江北平原区,长期以来,能源短缺影响着全县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尤其农村生活用能缺口较大,全县53个乡镇,有27个乡镇位于高沙土地区,常年缺柴4~5个月,为解决农村生活用能,县政府每年都要从工业用煤中挤出几万吨煤炭安排农民生活用能。1984年,如皋县被列为全国第二批改灶节柴试点县,经过近三年的努力,全县有91%的农户用上省柴灶,热效率由原来的15%左右上升到29.3%,年可节约能源。0.89万吨标煤,节约资金180万元,农村生活用能缺口降到17%,取得了明显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1987年由县能源办公室组织对先行改灶的15个乡镇的39个村78个村民组2131户  相似文献   

7.
我省推广省柴(节煤)灶的工作进展较快,已取得明显效果。截止八六年底统计,全省使用省柴(节煤)灶的农户已达678万户。占农村总农户的42.38%。比使用旧式炉灶全年可节省柴草670万吨。增收节支约2.6亿元,三年多来,我省先后有七十九个县重点推广省柴(节煤)灶,已有荣成,肥城,汶上等二十一个县(区)完成了普及推广任务,农牧渔业部委托省组成的检查验收组,逐县进行了检查验收。无论是普及面还是灶的质量,均达到了部规定的标准。三年多来我省推广省柴(节  相似文献   

8.
南塔底林的这个示范点,全村户农55户巳全部用上了蜂窝煤炉和新型高火。该县组织平川八个乡镇和重点村的负责人及泥瓦工80余人,在这里召开了现场会,并进行了改灶技术培训。一个新灶比旧式高火灶经测试推算,年省煤750-1000公斤,省柴55-58公斤。全县29000户的改灶任务,可望在年底基  相似文献   

9.
甘肃省礼县改灶7.4万户国家改灶节能试点县之一的甘肃省礼县,截止目前累计改灶达7.4万农户,经省、地计委、能源办检查验收,质量达到合格标准。(甘肃省礼县政府办公室薛小平)甘肃省礼县改灶7.4万户@薛小平$甘肃省礼县政府办公室...  相似文献   

10.
江苏省农村能源建设开发与节约并重,经过十多年的努力,目前农村节能已初具规模。据统计到1991年6月底,全省已推广省柴灶765.65万户(其中,今上半年改灶517462户),占总农户55.92%,比十年前上升6.75倍;农户沼气池63万个(其中:今年上半年建池8937个),年产沼气11249.88万立方米,“七五”期间建池13.9万个,每年递增27780个,新增集中供气151处,3302户,年供气量1336238立方米,沼气动力站34处,总计170.2千瓦,年产沼气72895立方米,沼气发电站118处,年发电量16499度,能环结合净化沼气(菜篮子)工程366处,其中今年上半年建池36处,955立方米;推广太阳能灶660台,太阳能热水器18918.97平方米(其中今年上半年发展4905.51平方米),比  相似文献   

11.
8月2日罗田县委、县政府、县政协、县人大四大家组织召开了城关地区“改灶节能、以煤代柴”动员大会,县城关200多个单位的领导参加了这次会议。通过这次会议后,各单位都定有专人负责,正在积极进行改灶或筹备改灶,通过这一工作,县城关地区一年可少烧掉薪柴5000  相似文献   

12.
我区改灶节柴工作是从1981年开始的,当年秋季和第二年春天,首先在拉萨市城关区红旗公社第三生产队进行了试验推广。新旧灶对比的结果说明,新灶平均每人每天可节约燃料一市斤,节省时间近一半。于是1982年8月,在上级有关部门支持下,在拉萨举办了全区省柴灶技术座谈会。会后,有关地区也开展了推广工作,截至1985年,全区推广省柴灶超过1. 4万个。为了解决推广中技术人员不足的困难,各地、县培训了农牧民改灶技术员三百多人,促进了改灶工作。通过改灶实践,使大家认识到改革炉灶,不仅能  相似文献   

13.
经国家计委、农业部批准,南通市已被列为国家“八五”期间第一个地市级农村能源综合建设试点市。据统计,1992年该市新建农户沼气池3177只,安装风力机9处,结合沼气工程发展能环18处,总占地容积2655m~3;推广太阳能安装热水器920m~2,改省柴节煤灶21.3万户,乡镇企业节能降耗,年节约标煤达73kt,全市增加能源服务公司(站)24个,年创产值5800万元,创利税165.93万元,形成年增能和节能720kt 标煤能力。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京津冀与关中地区"以电代煤"(简称"煤改电")实施后,对区域大气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以及碳减排效益.结果表明:截至2018年,京津冀地区"煤改电"共替代散煤用户258.4万户,每年可替代散煤706.6万t;关中地区"煤改电"替代散煤用户65.76万户,每年可减少散煤69.39万t.基于WRF-Chem(weathe...  相似文献   

15.
1990年8月17日至21日,国家省柴节煤验收组对武胜县改灶节柴工作进行了检查验收,按国标法测试样品灶的同时,随机抽查了沿口镇1村和2村,检查结果是: 1.全县共计有省柴节煤灶用户163696户,占合同任务的121.25%,占应改农户的107%,其中炉灶商品率为99%。  相似文献   

16.
安徽省祁门县采取经济扶持,加快改灶节柴工作进度是加快改灶进度的有效措施。在坚持“群众自办为主,集体扶持为辅”的原则下,鼓励群众改灶,加快改灶进度。每个改灶户补助3.5元,同时,注意发挥各基层的积极性。如彭龙乡湘东村茅棚店,从长运利益出发,对每个改灶户补助10元,还有些地方采取石灰、水泥和炉栅等办法,有力  相似文献   

17.
台州市农村能源建设在去年取得了好成绩。截至1994年底,累计推广省柴节煤灶已达130万户,全市农村广大农户都已普遍用上了省柴节煤灶。同时,用手工砌筑的炉灶已逐步被预制商品灶代替,全市已有生产网点80余个,累计已推广销售预制商品灶16.6万余台。仅省柴节煤灶一项,全市已形成年节约74.3万吨标煤的能力。 全市还改造茶灶1100余座,三门、临海两个制茶节能试点县(市)已通过省级验收。经过改造的茶灶热效率比老式茶灶提高10%~15%,节煤率达30%以上,不仅节约了大量的柴草和煤炭,降低了制茶成本,还提高了茶叶品位,增加了茶农收入。  相似文献   

18.
1石竹园村概况杭州市余杭区百丈镇石竹园村,位于杭州市西北部,北接安吉,东邻德清,地处余杭、安吉、德清三地交汇处,属浙北山区。这里山青水秀、鸟语花香,自然环境条件比较优越,其常年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非常适合林业生产。据统计,2000年石竹园村辖有16个村民小组,624户农户,2003口人,劳动人口1300人。种植总面积1068.66hm2,其中竹林面积706.67hm2,占山林面积的66%,人均山林面积0.53hm2;粮田面积65.67hm2,人均0.03hm2;茶园面积32hm2。村民人均收入6800元。石竹园村1997年农业总收入531万元、工业总收入5719万元;2002年农业总收…  相似文献   

19.
被省、市列为重点生态旅游建设项目的宜昌县黄牛岩生态旅游风景区规划面积138km2,辖5大风景区 ,总投资1.87亿元 ,已通过专家评审。其中石牌和车溪是两个重点风景区 ,涉及7个村28个组980户3290人。风景区农民生活用能主要靠烧柴 ,年共需生活用柴200万kg ,相当每年成片砍伐薪炭林110hm2。为加强石牌和车溪风景区的绿化保护工作 ,推动生态旅游农业发展 ,宜昌县决定投资100万元开发替代能源 ,年内消灭两景区980个农户的柴火灶。一是狠抓沼气建设 ,发展替代能源。两个风景区都是石灰岩地区 ,土层脊薄 ,质…  相似文献   

20.
我县无煤少电,农村生活用能主要靠生物质能源,因此森林资源消耗大,造成水土流失严重,生态失去平衡。能源短缺的局面,制约了本县经济的发展。县委、县府近十几年来加强农村能源建设、治理水土流失、封山育林、植树造林、绿化荒山等,有效缓解了农村能源短缺的局面,促进了农村经济生产的发展。 一、发展现状 近十几年来、我县两次大规模全面开展改燃改灶节能工作。第一次是1983年,我县被列入全国第一批改灶节柴试点县,1985年5月通过农业部验收。全县有56467户农户改灶节柴,占总农户的96.5%。第二次是1995年县府根据县政协提案,提出了关于实施农村生活用燃“良福工程”的意见,确定了总体目标,在全县农村开展了如下几项节能工作: 1、在水土流失区燃料短缺的河田、濯田、涂坊、策武、新桥等10个乡镇推广节煤灶39233户,占全县总农户的52.6%。 2、为了巩固改灶省柴成果,进一步发展提高,在边远山区推广第二代省柴灶5984户,占现有烧柴户的16.9%。 3、全县兴建沼气池1386个(其中三位一体沼气池244个),仅占现有总农户数的1.8%。 4、全县9540座烤烟房,推广烧煤8090座,占84.8%。 5、砖瓦窑推广烧煤387座,占现有砖瓦窑总数438座的88%。 6、在202个纸厂推广钢板蒸气节能焙笼,占现有565个土纸生产厂的35.7%。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