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4 毫秒
1.
目的:观察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的疗效。方法:对变应性鼻炎和慢性荨麻疹患者各50例进行变应原皮内试验和脱敏治疗。结果:变应性鼻炎组总有效率为74%,慢性荨麻疹组总有效率为52%,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比慢性荨麻疹更显著,这可能与慢性荨麻疹的病因复杂多样有关。  相似文献   

2.
李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35):8699-8699
目的探讨通过观察应用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患者的耐受性找出相应护理对策。方法以10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为对象,采用阿罗格脱敏疫苗进行规律的皮下注射,剂量由小到大,浓度由淡到浓直至达到耐受的最大维持量。结果患者减轻其暴露在致敏原环境下的过敏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结论阿罗格脱敏疫苗治疗变应性鼻炎其耐受性是关键需结合有效适当的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3.
变应性鼻炎是临床常见病多发病,主要症状为鼻痒,打喷嚏,流清涕伴头昏等。人群患病率为10%—40%。本病分常年性变应性鼻炎和季节性变应性鼻炎。目前治疗多采用抗组胺,激素,脱敏等治疗,但效果不甚理想,我们根据神经内分泌既可调控免疫系统功能理论。结合中医经络学说,采用穴位注射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360例。通过多年的临床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与护理对策。方法采用阿罗格尘螨特异性脱敏疫苗对235例尘螨致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脱敏治疗,同时进行护理和健康指导,包括注射前个性化档案的建立及心理护理、注射中的护理配合、注射后的护理观察及不良反应的处理等。结果 235例变应性鼻炎患者治疗结束时显效94例(40.0%)、有效113例(48.1%)、无效28例(11.9%),有效率为88.1%;治疗结束后随访12个月以上,其中显效89例(37.9%)、有效109例(46.4%)、无效37例(15.7%),总有效率为84.3%。结论长效变应原制剂脱敏治疗变应性鼻炎具有疗效可靠、耐受性好的特点,而人性化、高质量的护理干预是确保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或半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引起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如呼吸系统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皮肤科的变应性皮炎等,这类疾病病因复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特异性脱敏疗法,是对已被某种变应原致敏的机体通过一定的途径,连续、小剂量、多次给予该种变应原,使机体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以致脱敏,从而再次遇到该种变应原时不发生变态反应。这种特异性脱敏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我科对20种常见吸人性过敏原阳性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皮肤病160例病人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现将观察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中药敷贴对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改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 将1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按1:1比例分为常规治疗组(对照组)98例和综合治疗组(治疗组)98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即给予口服H1受体拮抗剂,局部应用H1受体拮抗剂,以及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而治疗组给予脱敏治疗和中药穴位敷贴治疗。结果 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2.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 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变应性鼻炎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的效果观察和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的效果和临床护理方法。方法根据主要致敏原对74例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脱敏治疗,连续3年观察疗效;治疗期间加强心理护理及健康指导。结果治疗后总有效率为93.2%(69/74)。临床控制为25例(33.8%),显效30例(40.5%),好转14例(18.9%),无效5例(6.8%)。脱敏治疗后血液中血清白三烯和血液嗜酸性粒细胞含量比治疗前显著减少(P〈0.05),接近于健康者(P〉0.05)。结论脱敏治疗与临床护理相结合,更有利于变应性鼻炎的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肤点刺试验在变应性鼻炎患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用20种不同的变应原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组胺为阳性对照。结果:在200例变应性鼻炎患者中,对粉尘螨和屋尘螨变应原呈阳性反应者分别占50%;对13种变应原的阳性反应分别占2%~10%;对其余5种变应原的反应均阴性。选择对螨变应原阳性的50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疗效满意。结论: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的实验依据,也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9.
郝风玲 《护理研究》2008,22(27):2506-2507
超敏反应又称变态反应,是指已致敏的机体再次接触相同的抗原或半抗原与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发生反应,引起组织损伤和/或生理功能紊乱[1],如呼吸系统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皮肤科的变应性皮炎等,这类疾病病因复杂具有反复发作的特点.特异性脱敏疗法,是对已被某种变应原致敏的机体通过一定的途径,连续、小剂量、多次给予该种变应原,使机体对其敏感性逐渐降低以致脱敏,从而再次遇到该种变应原时不发生变态反应.这种特异性脱敏的机制尚未完全清楚[1].我科对20种常见吸入性过敏原阳性的变应性鼻炎、过敏性哮喘及变应性皮肤病160例病人进行特异性脱敏治疗,现将观察护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0.
氦-氖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其鼻粘膜功能的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氦-氖激光治疗变应性鼻炎及其鼻粘膜功能的变化李天印,禹双平,张丽荣,王成传资料和方法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47例,男29例,女18例,年龄17~56岁,病程2~对年。其中曾采用特异脱敏治疗4例,无明显疗效。采用西安产DHN-IA型氦一氖激光治疗机,输出功...  相似文献   

11.
本文对178例变应性鼻炎患者,用常见的吸入性变应原15种作皮内试验,并对其中128例患者进行了脱敏治疗加服小量抗组胺药,而对50例仅给抗组胺药。经治疗发现用脱敏治疗组与单用抗组胺药组存在显著性差异。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和脱敏治疗在变应性鼻炎(AR)中的应用效果及护理体会。方法:用阿罗格19种点刺原液对210例AR患者进行皮肤点刺试验,组胺液为阳性对照,生理盐水为阴性对照,对变应原为螨阳性者进行脱敏治疗,同时给予护理指导。结果:本组螨Ⅱ阳性者106例(50.5%),螨Ⅰ阳性者60例(28.6%),对变应原为螨阳性且愿意脱敏治疗的66例患者进行脱敏治疗,治疗后皮肤点刺试验均转为阴性,且无全身不良反应。结论:阿罗格皮肤点刺试验为变应性鼻炎的特异性脱敏治疗提供可靠依据,为治疗后的疗效评定提供客观指标,与心理护理相结合,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3.
尘螨变应性鼻炎脱敏治疗的效果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尘螨变应原疫苗治疗常年性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采用病例自身对照的方法,比较2003~2004年2年间136例对尘螨过敏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在脱敏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血清尘螨特异性IgE(sIgE)及白介素-8(IL-8)水平。【结果】136例患者中有129人坚持完成脱敏治疗并进行了治疗前后相关指标的检测。症状积分由(9.2±2.2)降至(1.6±1.4),血清尘螨sIgE及IL-8水平分别由治疗前的(13.5±3.1)KUA/L;(564±231)pg/ml降至治疗后的(2.3±1.5)KUA/L;(203±98)pg/ml。129人中有41人出现轻度局部不良反应,无全身不良反应者。【结论】对尘螨过敏的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尘螨特异性脱敏治疗是一种有效、安全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综合干预在舌下含服脱敏疗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效果。[方法]将300例变应性鼻炎病人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50例,观察组实施认知干预、心理干预和行为干预的综合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告知宣传模式,比较两组病人12个月后舌下含服药物依从性达标率。[结果]观察组达标率较对照组达标率高。[结论]综合干预模式用于舌下含服药物治疗变应性鼻炎效果好。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粉尘螨滴剂舌下含服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60例尘螨变应性鼻炎患者进行1a舌下免疫治疗,观察其疗效及生活质量改善情况,并计算不良反应发生率,评价其安全性。结果 60例患者治疗后的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生活质量有显著的改善,不良反应少。结论粉尘螨滴剂舌下脱敏治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治疗组40例,舌下含服粉尘螨滴剂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同时使用对症药物治疗;对照组50例,仅接受对症药物治疗。治疗前和治疗后3、6个月,比较两组哮喘和鼻炎症状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病儿症状评分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差异有显著性(t=2.10~3.06,P〈0.05)。且治疗组的哮喘和鼻炎症状评分均较对照组低,差异有显著性(t=2.17~7.81,P〈0.05)。脱敏治疗中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使用粉尘螨滴剂治疗儿童过敏性哮喘和变应性鼻炎是安全、有效的,且采用舌下脱敏联合对症药物治疗效果优于单纯使用对症药物治疗。  相似文献   

17.
变应性鼻炎应用中药穴位敷贴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中药敷贴对变应性鼻炎的症状改善作用及临床疗效。方法:将196例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按1:1比例分为治疗组98例,对照组98例。对照组给予对症治疗,即给予口服H1受体拮抗剂(皮质类固醇和抗组胺药),局部应用H1受体拮抗剂以及采用特异性脱敏治疗,治疗组除给予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外,配合中药穴位敷贴进行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3.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药穴位敷贴治疗变应性鼻炎能显著改善患者症状,减少发作次数,疗效确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8.
变应性鼻炎也称为过敏性鼻炎,通常是指由IgE所介导的鼻黏膜炎症反应,其全球平均发病率在10%~25%左右。变应性鼻炎的主要临床表现为鼻塞、流鼻涕、鼻痒、打喷嚏以及嗅觉功能障碍等。支气管哮喘是多种细胞和细胞成分参与的气道慢性炎症性疾病,以肺部可逆性气流阻塞、气道黏膜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为特征。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是同一气道内的同一种持续性炎性疾病,认为基因及环境因素是变应性气道疾病的致病因素,变应性鼻炎常先于支气管哮喘发生,是支气管哮喘的致病因素之一。SIMONS将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联合称为“变应性鼻支气管炎”。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除病变部位与临床表现不同外,在致病诱因、发病机制和病理改变等方面均相似。特应性体质、遗传及环境因素和感染是诱发变应性鼻炎和支气管哮喘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
电话随访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脱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电话随访对变应性鼻炎患者舌下脱敏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将208例4~60岁行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变应性鼻炎患者,随机分为电话随访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电话随访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电话随访,进行为期1年的跟踪观察.结果 在舌下脱敏治疗1年后,电话随访组脱落率为3.85%;对照组脱落率为39.42%.两组患者依从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结论 电话随访方便、快捷,能增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的规范性和依从性,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OP1)在常年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取17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及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在常年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①常规HE染色示常年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上皮内有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多,并伴有明显的腺体增生。②AQP1在常年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分布部位与正常鼻黏膜基本一致,主要表达于上皮表面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层、基底细胞层、固有层的浆液性腺细胞、混合腺腺细胞以及上皮下毛细血管及血窦内皮,但其在常年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中的表达显著增高。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常年变应性鼻炎纽AQP1在鼻黏膜中表达的量明显高于正常鼻黏膜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年变应性鼻炎时,AQP1的高表达与腺体过度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