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以认知行为疗法为主的心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情绪的疗效影响。方法:对80例高血压患者采用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估焦虑情况;并对干预组(40例)进行心理行为干预及降压药物的综合治疗,对照组(40例)采用常规降压药物治疗,观察患者情绪症状及降压疗效。结果:1.治疗后干预组、对照组降压显效率分别为9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0,P〈0.05);2.干预组及对照组在治疗前后焦虑得分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3,P〈0.01;t=4.29,P〈0.05);3.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焦虑得分更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23,P〈0.01);4.干预组和对照组在治疗前后收缩压、舒张压对照均有显著下降(P〈0.01);5.治疗后干预组对比对照组收缩压、舒张压有显著下降(t=4.25,P〈0.01)。结论:对高血压患者采用心理干预,可明显改善患者焦虑情绪,提高常规降压治疗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
兰红巧 《中国民康医学》2008,20(15):1790-1791
目的:探讨同时进行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将67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评定并比较两组干预前后SAS、SDS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干预后观察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和P〈0.05),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同时施以健康教育和心理干预,能更好地改善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3.
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开凤 《实用医技杂志》2007,14(21):2903-2904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胃镜检查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82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41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插镜时血压及心率变化、紧张焦虑程度、恶心、呕吐次数和检查完成时间。结果:插镜中观察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胃镜检查前10min观察组紧张、焦虑明显较对照组减轻,插镜中出现恶心、呕吐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检查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缩短检查完成时间,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使患者顺利地配合医生做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心理行为干预对骨折患者负性情绪及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卧床时间较长(≥8周)的60例患者按性别、年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干预组在常规骨科治疗的同时配合心理行为干预。结果:两组患者治疗8周SDS、S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生活质量、满意度研究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可使患者的负性情绪明显改善,提高生活质量,促进病情的好转。  相似文献   

5.
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小儿急性白血病惠儿化疗后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对46例需要进行化疗的小儿白血病患儿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常规治疗的同时给予心理干预治疗,对于负性情绪的程度评测:26例〉12岁患儿采用90项自觉症状自评量表(SCL-90),20例〈12岁患儿采用心理健康诊断测试(MHT),并评价患儿的治疗依从性。结果化疗后干预组患儿其负性情绪较对照组明显减轻(P〈0.05),干预组患儿化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干预组患儿化疗依从性明显提高(P〈0.05)。结论对小儿白血病化疗后负性情绪进行心理干预,有利于缓解由于化疗的不良反应及疾病本身所形成的心理压力而出现的各种情绪上的不适症状,提高患儿化疗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邓翠珍  苏冰莲 《实用全科医学》2010,8(6):744-745,788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中老年冠心病患者情绪障碍的影响。方法将60例冠心病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评定并比较两组不同时间SAS、SDS、SAQ评分及其临床疗效。结果第2次评定干预组SAS、SD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U1),而SAQ评分及临床疗效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P〈0.05);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纽(P〈0.05)。结论心理干预能明显缓解中老年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对心脏起搏器安置术前后患者焦虑的心理护理干预的意义。方法:126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治疗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治疗组给予心理护理干预。结果:治疗前、治疗后15d行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治疗后两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在治疗前、后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显著降低患者HAMA评分,改善患者的焦虑情绪。  相似文献   

8.
心理护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贺咏飞 《中国现代医生》2008,46(15):111-11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胃镜检查患者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将拟行胃镜检查患者1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9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操作和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心理护理干预。观察两组检查前后的血压、心率、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和皮质醇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干预组检查后的SBP和HR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3.788,2.868),而且干预组检查后的血清NE、E与CS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t=9.345,10.210,8.202)。结论心理护理干预可明显减轻胃镜检查所致应激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心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负性情绪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09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98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9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实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心理干预,比较护理前后两组患者的SAS、SDS评分结果。结果:实验组患者的SAS评分为(38.56±7.13)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的(50.23±5.32)分(P〈0.05);实验组患者的SDS评分为(42.12±3.52)分,对照组为(52.56±6.78)分,组问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多数冠心病患者都伴有不同程度的抑郁、焦虑等负性情绪,通过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疏导负性情绪,调整其心理状态,提高l临床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高血压病人负性情绪、血压及睡眠质量的影响。方法选择符合入组条件的60例住院高血压患者,分成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0例,研究组患者实施认知行为心理干预,对照组仅实施高血压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负性情绪、血压及睡眠质量的改善效果。结果干预后,两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主观感觉、匹兹堡睡眠指数(PSQI)较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压控制优于对照组(P〈0.01),焦虑抑郁情绪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认知行为心理干预能够缓解高血压病人的焦虑抑郁情绪,改善睡眠质量,降低血压,对促进身心康复有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王自明  于海燕  张莉  邵华 《河北医学》2013,19(7):991-996
目的:评价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的效果。方法:对社区内Ⅱ型糖尿病患者进行Zung焦虑自评量表(SAS)筛查,依据入选排除标准确定研究对象,并随机化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各33例,干预组研究期限内给予综合心理行为干预,5个月后随访,评价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的效果。结果:干预组和对照组组间性别、年龄等人口学信息,既往疾病及心血管病危险因素情况,基线实验室检查水平均无统计学差异。干预前后两组SAS评分水平比较,干预组评分降低10.7,对照组评分降低5.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比较两组SAS评分改善率,干预组(81.8%)高于对照组(66.7%)。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因素回归系数为-1.190,有统计学意义(P〈0.05),OR值为0.304(95%c10。093—0.991)。结论:综合心理行为干预对改善Ⅱ型糖尿病患者焦虑情绪具有良好效果,利于社区Ⅱ型糖尿病患者的治疗和健康管理。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系统心理护理对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的影响。方法:对行电子支气管镜检查的呼吸系统患者250例,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使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测量焦虑值,并测量左上肢肱动脉血压和心率各2次,计算其变化值。结果:干预前干预组和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干预后干预组SAS评分及收缩压、心率差值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系统心理护理能显著改善电子支气管镜检查患者术前焦虑情绪,提高检查的依从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调查食管癌患者围术期的心理状态,观察心理干预对患者术后心理情绪的影响。方法将86例已确诊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取食管癌围术期常规护理,实验组除采取常规护理外,同时进行分阶段心理干预。同期选择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正常对照。采用SCL-90量表进行心理评估。结果①实验组和对照组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方面评分高于正常组。②术后实验组抑郁、焦虑和恐惧情绪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③术后实验组在强迫、抑郁、焦虑、敌对、恐惧、偏执方面评分下降(P〈0.05),对照组评分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术后两组躯体化症状评分显著高于手术前(P〈0.01)。结论食管癌患者手术前后均存在有不同程度的心理问题,心理干预可缓解患者的负性心理情绪,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心理干预对分娩方式、产程的影响。方法:符合人选条件的产妇218例,随机分为干预组(110例)和对照组(108例)。干预组除常规护理外,采用心理干预措施;对照组采取传统护理无陪护分娩。比较两组分娩方式、产程及产时、产后2h出血量。结果:干预组剖宫产率为10.0%,低于对照组的25.9%,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第1、2、3产程比较,干预组均短于对照组,P〈0.05。出血量比较,干预组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干预有利于减少无产科指征物剖宫产.有利于产程进展,减少产时及产后出血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心理干预在电子胃镜检查中的作用及意义。方法:将120例患者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各60例,比较两组患者在插镜时血压及心率变化、紧张焦虑程度和检查完成时间。结果:插镜中观察组心率、血压明显低于对照组,胃镜检查前10min观察组紧张、焦虑明显较对照组轻。观察组检查完成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进行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紧张焦虑心理,缩短检查完成时间,维持生命体征平稳,使患者顺利地配合医生做完胃镜检查。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对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效果及对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106例冠心病患者问卷调查,对伴有抑郁情绪者51例(48.3%)随机分为干预组及对照组,均给予常规心内科治疗,干预组同时配合心理干预,比较两组疗效;结果干预组第4周SDS及SAS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DS、SAS差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针对抑郁情绪的心理干预能显著降低抑郁评分,明显改善患者症状,缩短住院时间。结论心理治疗能显著降低冠心病患者抑郁、焦虑情绪的严重程度,有效的心理干预能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患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早期心理干预对中年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影响。方法:将符合诊断标准的中年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10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早期心理护理。观察两组患者焦虑情绪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实验组患者焦虑的发生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心理护理干预可以减轻患者的焦虑情绪,提高生存质量,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林春芳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35):73-73,142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高血压患者血压的影响。方法120例患者随机分成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进行心理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干预前后的焦虑、抑郁、血压情况。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患者焦虑、抑郁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血压下降值也较明显(P〈0.05)。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心理护理可改善患者的情绪,保持血压平稳,有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19.
陈先君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9):119-120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心理状态、治疗依从性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88例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干预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抗病毒治疗,辅以休息、补充维生素、合理营养等措施;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心理干预组予以心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追踪观察3个月,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心理状态、抗病毒的依从性和疗效。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前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干预组下降幅度更明显(P〈0.05)。治疗3个月后,心理干预组的抗病毒依从性和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χ2=4.81,5.35,P〈0.05)。结论对慢性乙型肝炎伴抑郁焦虑患者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时予以心理干预治疗,能明显改善慢性乙肝患者的抑郁焦虑情绪,增强患者治疗的依从性,提高抗病毒治疗的疗效。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70例COPD伴抑郁焦虑患者随机分为心理护理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干预,心理干预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接受心理护理干预。两组患者均观察3个月,比较两组治疗前后患者的抑郁焦虑症状、治疗依从性及生活质量的变化。结果治疗3个月后,两组患者的SAS和SDS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下降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心理护理组的治疗依从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功能及生活质量总分均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心理护理组升高的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心理护理干预能明显改善COPD患者的焦虑抑郁情绪,提高治疗的依从性,从而改善患者的肺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