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对于肾绞痛的治疗,阿托品类药物疗效差,杜冷丁副作用多。我院自1988年以来应用消炎痛栓治疗,并与阿托品、杜冷丁进行了比较观察,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 门诊患者276例,男180例,女96例,年龄16~62岁。全部病例均有典型的肾绞痛症状,有肉眼或镜下血尿,初步诊断为肾绞痛,其中198例经腹部平片或B超诊断为上尿路结石。按治疗时间随机化分组,用消炎痛栓的93例为Ⅰ组,用杜冷丁的91例为Ⅱ组,用阿托品的92例为对照组(Ⅲ组) 疗效观察:显效:用药后30分钟内疼痛消失;有效: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奥平栓配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中、重度宫颈糜烂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单纯微波治疗62例为对照组,微波治疗后加用奥平栓64例为治疗组,奥平栓隔日1枚,6枚1疗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85.94%,明显高于对照组的54.84%(P<0.001);治疗组术后阴道排液量明显少于对照组(P<0.001),阴道出血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01)。结论奥平栓配合微波治疗中、重度宫颈糜烂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3.
剖宫产术后镇痛几种方法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适合割宫产术后镇痛的理想方案。方法360例孕妇需剖宫产者分为静脉镇痛组和硬膜外镇痛组(吗啡组、芬太尼组),随机分为三组,每组120例,静脉镇痛组(Ⅰ组):芬太尼0.8mg+氟哌利多2.5mg+NS至100mL,2mL/h;硬膜外镇痛组(芬太尼组) (Ⅱ组):芬太尼0.8mg+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NS至100mL,2mL/h;硬膜外镇痛组(吗啡组)(Ⅲ组):吗啡6mg+0.75%左旋布比卡因10mL+盐酸异丙嗪12.5mg+NS至60mL,1mL/h,手术结束前10min硬膜外腔给饱和量(吗啡1.5mg+盐酸异丙嗪5mg+NS至10mL,根据产妇情况一次注入7~10mL)。结果各组镇痛效果差异明显,硬膜外镇痛吗啡组>硬膜外镇痛芬太尼组>静脉镇痛组,不良反应发生率Ⅰ组稍高于Ⅱ组,Ⅱ组稍高于Ⅲ组(P<0.05),皮肤搔痒发生率Ⅲ组稍大于Ⅰ、Ⅱ组(P>0.05),锥体外系发生率Ⅰ组大于Ⅱ、Ⅲ组(P<0.05).结论硬膜外吗啡镇痛组效果优良,不良反应发生率低,易于产妇接受,适宜制宫产术后镇痛.  相似文献   

4.
林丰  李思齐  袁勇  张力  陈嘉勇 《中国药房》2012,(12):1103-1105
目的:观察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哌替啶治疗肾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我院2008年5月-2010年5月收治的中、重度疼痛的肾绞痛患者120例随机均分为3组,均采取肌肉注射药物进行镇痛治疗。其中,Ⅰ组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60mg;Ⅱ组应用盐酸哌替啶100mg;Ⅲ组应用酮咯酸氨丁三醇30mg+盐酸哌替啶50mg。记录用药前以及用药后3h内(0、0.5、1、1.5、2、2.5、3h)的疼痛强度、疼痛强度差、疼痛缓解度以判断镇痛效果,并观察各组治疗中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用药后,3组均在0.5h起效,在中度疼痛的镇痛方面,Ⅲ组在用药3h内的所有观察点均优于Ⅰ、Ⅱ组(P<0.05),在2h时差异最为显著(P<0.01);在重度疼痛的镇痛方面,Ⅲ组在用药1.5、2、2.5、3h时效果优于Ⅰ、Ⅱ组(P<0.05);Ⅲ组的中度以上疼痛缓解程度除0.5h外,其余各点与Ⅰ、Ⅱ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Ⅲ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小于其他2组(P<0.05)。结论:酮咯酸氨丁三醇联合盐酸哌替啶治疗肾绞痛效果显著,同时可减少盐酸哌替啶的使用量,并可延长镇痛时间,且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异丙酚对油酸性急性肺损伤(ALI)兔血清TNFα-、IL-1β水平的影响,探讨异丙酚治疗油酸型ALI的可能机制。方法:健康日本大耳白兔24只,随机分成对照组(Ⅰ组)、急性肺损伤组(Ⅱ组)和异丙酚治疗组(Ⅲ组)。Ⅱ、Ⅲ组兔静脉注射油酸0.08 mL/kg,复制日本大耳白兔ALI模型。建模成功后Ⅲ组静脉注射异丙酚8 mg.kg-1.h-1,Ⅰ组和Ⅱ组静脉注射生理盐水0.8 mL.kg-1.h-1至实验结束。各组大耳白兔分别在输入异丙酚或生理盐水前(T0)和给药后1 h(T1)、2 h(T2)、3 h(T3)、4 h(T4)采集动脉血用ELISA法检测血清TNF-α、IL-1β,同时进行血气分析,计算PaO2/FiO2结果:Ⅰ组血清中TNF-α、IL-1β浓度各时点无明显变化(P>0.05)。Ⅱ组TNFα-浓度在T1开始升高,T2达高峰,T3、T4有下降但仍高于T0(P<0.05),与Ⅰ组相应时点比较升高明显(P<0.05)。Ⅲ组各时点TNF-α浓度升高明显低于Ⅱ组(P<0.05)。与T0比较,Ⅱ组血清IL-1β浓度在T1开始升高,T4达高峰(P<0.05),各时点浓度均明显高于Ⅰ组(P<0.05),Ⅲ组IL-1β浓度升高程度低于Ⅱ组(P<0.05)。Ⅰ组各时点氧合指数无明显变化。Ⅱ、Ⅲ组随着时间延长氧合指数逐渐下降,明显低于Ⅰ组(P<0.05),Ⅲ组氧合指数下降幅度较Ⅱ组低(P<0.05)。结论:异丙酚能通过降低油酸性ALI兔血清TNF-α、IL-1β的释放,提高油酸性ALI后氧合指数,对兔油酸性ALI起到一定的保护效果。  相似文献   

6.
潘道勇 《现代医药卫生》2006,22(20):3143-3144
目的:评估消炎痛栓治疗慢性盆腔疼痛综合征(CPPS)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50例CPPS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用消炎痛栓和洗必泰栓肛塞,对两组疗效进行评估.结果:消炎痛栓总有效率明显优于洗必泰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消炎痛栓治疗CPPS有效,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Ⅲ(APACHEⅢ)评估严重烧伤患者预后的意义。方法:对60例重度及特重度烧伤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烧伤严重程度及预后,将其分为重度组和特重度组,存活组和死亡组,比较APACHEⅢ评分及预计死亡率(R值)的差异,并对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及R值与年龄、烧伤总面积,浅Ⅱ度、深Ⅱ度、Ⅲ度烧伤面积进行相关性分析;以40分为界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R值的差异及各组预计病死率和实际病死率差异。结果:特重度组APACHEⅢ评分高于重度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31,P=0.014),而R值无明显差异;存活组与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及R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7.895,P<0.01;t=-4.197,P<0.01)。死亡组APACHEⅢ评分及R值明显高于存活组,R值随APACHEⅢ评分升高而升高。APACHEⅢ评分与浅Ⅱ度烧伤面积呈显著负相关,与Ⅲ度烧伤面积呈显著正相关;R值与年龄、Ⅱ度及深Ⅱ度烧伤面积呈负相关,与烧伤总面积及Ⅲ度烧伤面积呈正相关。评分>40分组R值明显高于0~40分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63,P<0.01)。随着APACHEⅢ分值的增加,患者的实际病死率和预计病死率明显升高,二者呈正相关。结论:APACHEⅢ评分系统可以作为烧伤严重程度的补充,对评估患者的预后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8.
三种疗法治疗黄褐斑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三种疗法对女性黄褐斑的疗效。方法:Ⅰ组中西医结合组100例,外用邦力迪维霜(0.1%维A酸霜)、3%氢醌霜,内服佳蓉片、维生素C、E。Ⅱ组西药组52例,外用邦力迪维霜、3%氢醌霜,内服维生素C、E。Ⅲ组外用药组86例,外用邦力迪维霜、3%氢醌霜。20天为一疗程,治疗1~3疗程。结果:显效率中Ⅰ组(78.0%)>Ⅱ组(61.5%)>Ⅲ组(54.7%),Ⅰ组与Ⅲ组比较(x~2=11.437,P<0.01),差异有显著性,Ⅰ组与Ⅱ组、Ⅱ组与Ⅲ组显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外用0.1%维A酸霜、3%氢醌霜,内服佳蓉片、维生素C、E治疗黄褐斑,有协同及标本兼治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的效果。方法:60例择期下肢手术患者,均分为0.2%罗哌卡因组(Ⅰ组)、0.15%罗哌卡因组(Ⅱ组)和0.125%罗哌卡因组(Ⅲ组),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速率2mL·h-1。比较3组术后PCEA的效果。结果:术后6、12、24、36、45h视觉模拟评分,Ⅲ组明显高于Ⅰ、Ⅱ组(P<0.05);Bromage评分,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3组不良反应比较显示,Ⅰ组明显高于Ⅱ、Ⅲ组(P<0.05),表明Ⅱ组既有较强的镇痛作用又无明显的运动神经阻滞,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结论:0.15%罗哌卡因用于高龄患者术后硬膜外镇痛效果确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咪唑安定、氯胺酮硬膜外腔超前镇痛的临床效果及副作用。方法 择期硬膜外间隙阻滞下施行下腹部手术病人60例,ASAⅠ~Ⅱ级,随机分为三组,Ⅰ组(n=20例)氯胺酮1 mg·kg~(-1),Ⅱ组(n=20例)氯胺酮0.5 mg·kg~(-1),Ⅲ组(n=20例)氯胺酮0.5 mg·kg~(-1)、咪唑安定0.1 mg·kg~(-1),三组药液均以生理盐水稀释至4 ml,Ⅰ组于手术结束后注入硬膜外腔,Ⅱ、Ⅲ组于手术前(麻醉平面满意后)注入硬膜外腔。分别记录术中MAP、ECG、HR、SPO_2。术后4 h、8 h、12 h、24 h、48 h、72 h追踪观察镇痛(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SA 0~10cm)情况、杜冷丁用量及副作用。结果Ⅲ组效果优于Ⅰ、Ⅱ组,镇痛时间长,效果确切、有遗忘作用、副作用少。Ⅰ组有短暂的意识模糊、定向障碍。结论 氯胺酮伍用咪唑安定用于硬膜外腔超前镇痛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1.
孙起军  王尚武 《中国基层医药》2012,19(11):1611-1612
目的 探讨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的手术治疗.方法 48例双额叶重度脑挫裂伤并发中央型脑疝患者,根据CT结果及临床表现,选择手术时机,应用单侧去骨瓣减压术或双侧去骨瓣减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1年,存活42例,死亡6例;根据GCS评分评价疗效:良好18例(37.5%),轻残16 例(33.3%),重残5例(10.4%),植物生存3例(6.3%),死亡6例(12.5%).结论 双侧额叶重度脑挫伤患者病情进展快,尽早诊治可有效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2.
刘义  沈文琪 《上海医药》1997,(10):18-18
目的:观察消炎痛栓、心痛定片治疗肾绞痛120例的临床疗效。方法:67例应用消炎痛栓100mg纳肛;14例口服或含服心痛定片10~20mg;39例应用消炎痛栓100mg纳肛,同时口服或含服心痛定片10~20mg。结果:单独使用消炎痛栓纳肛的总有效率为84.5%;单独含服心痛定片的总有效率为66.6%;而消炎痛栓与心痛定片合用,总有效率可达94.8%。结论:合用消炎痛栓、心痛定片治疗肾绞痛值得在临床中推荐应用。  相似文献   

13.
王莹 《北方药学》2016,13(5):53-54
目的:评价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在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中的临床效果.方法:将我院收治的140例行剖宫产的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0例,对照组于胎儿娩出后给予子宫壁肌注催产素10U及静脉滴注催产素20U;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舌下含服卡孕栓1mg(2枚).记录两组用后的血压改变,术中出血量、产后2h及24h出血量,比较两组产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用药前后SBP及DBP均无显著改变(P>0.05)且两组用药后SBP及DBP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产后2h及24h出血量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均无产妇发生产后出血;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7.14%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11.43%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卡孕栓联合催产素可有效减少剖宫产产妇术中及产后出血量,用药方便、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索基层医院应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临床效果.方法 93例的脑出血患者超早期(发病6 h),采用微创手术彻底清除血肿进行前瞻性研究,根据病情采用:(1)微创手术组(A组)37例.(2)血肿破入脑室系统,采用脑内窥镜清除血肿行侧脑室引流+腰大池置管引流组(B组)10例,并与既往传统开颅手术组(C组)46例进行比较.术后24 h内复查颅脑CT,计算残余血肿量和术后评分、再出血发生率.术后3个月按GOS评分评估治疗效果、病死率.结果 血肿清除率:A组(82.7±8.1)%,B组(78.6±6.5)%,C组(50±10)%;术后再出血发生率:A组8.1%、B组10.0%,C组34.8%;术后观察和随访3个月,失访2例(2.2%),按GOS疗效判定治疗效果为:A、B组GOS Ⅳ级以上43例(93.8%),Ⅲ级3例(6.5%).无死亡病例.结论 采用超早期微创手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可以及时减轻脑组织的损伤,有效减低脑出血患者的病死率和病残率,有效提高血肿清除率和减低术后再出血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5.
联合用药预防产后出血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红秀 《江西医药》2008,43(12):1364-1365
目的探讨葡萄糖酸钙、催产素、卡孕栓联合应用预防产后出血的效果。方法将300例有发生产后出血高危因素的产妇随机分为3组,Ⅰ组(催产素组)100例,Ⅱ组(催产素加卡孕栓组)100例,Ⅲ组(葡萄糖酸钙加催产素加卡孕栓组)100例。3组产妇年龄、孕周、孕次等方面无差异(P>0.05)。结果测得产后2h阴道出血量:Ⅰ组(250±50)ml,Ⅱ组(200±30)ml,Ⅲ组(120±40)ml测得产后24h阴道累计出血量:Ⅰ组(350±50)ml,Ⅱ组(240±40)ml,Ⅲ组(190±50)ml。各组出血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3药联合应用能更好地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副作用小,用药安全,方便,经济有效,值得临床特别是基层医院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比较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PS)的不同应用方式治疗和预防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疗效.方法 按注射方法不同将35例NRDS患者分为Ⅰ组(16例)、Ⅱ组(19例),将16例预防性应用组随机分为Ⅲ组(7例)、Ⅳ组(9例),均经气管导管使用一种天然的肺表面活性物质猪肺磷脂(固尔舒)注射液,Ⅰ组、Ⅲ组按不同体位分次注药,Ⅱ组、Ⅳ组取仰卧位一次注药.比较Ⅰ组、Ⅱ组用药前后呼吸功能指标、机械通气参数、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及Ⅲ组和Ⅳ组NRDS发生率.结果 Ⅰ组、Ⅱ组用药后6、24h呼吸功能指标、机械通气参数较用药前明显改善(P<0.05),两组问在用药前和用药后6、24h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机械通气时间、总用氧时间、总住院时间两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Ⅲ组和Ⅳ组NRDS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S的不同应用方式在治疗和预防NRDS临床疗效方面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17.
何学敏 《中国医药》2012,7(6):722-723
目的 探讨肝硬化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至2010年6月肝硬化引发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患者102例的临床资料.分别使用3种不同的治疗方案.Ⅰ组44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联合应用生长抑素(250μg/h)和普萘洛尔(30~60 mg/d,3次/d)治疗.Ⅱ组38例,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术后未使用生长抑素及普萘洛尔.Ⅲ组20例,未行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予生长抑素(250 μg/h)治疗.比较3组患者72 h止血率,3个月内、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率及再出血患者Child-Pugh分级.结果 72 h止血率:Ⅰ组、Ⅱ组明显高于Ⅲ组[95.4% (42/44),92.1% (35/38)比65.0% (13/20),均P<0.05],Ⅰ、Ⅱ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个月内上消化道再出血率:Ⅰ组、Ⅱ组明显低于Ⅲ组[6.8%(3/44)、18.4% (7/38)比45.0% (9/20),均P<0.05];Ⅰ组与Ⅱ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年内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率:Ⅰ组、Ⅱ组、Ⅲ组分别为[11.4%(5/44)、36.8%(14/38)和65.0%(13/20),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hild-Push分级C级患者1年内再出血率与A级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14/21)比13.8% (4/29),P<0.05];C级与B级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61.9%(14/21)比26.9%(14/52),P<0.05].结论 食管曲张静脉套扎术联合生长抑素、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李小妮  杨宗林 《哈尔滨医药》2012,32(3):177-177,179
目的研究昂丹司琼不同给药方式对预防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LC)后恶心呕吐(PONV)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SA)Ⅰ~Ⅱ级,择期行LC的患者随机分为4组:Ⅰ组术毕未使用昂丹司琼;Ⅱ组术毕静注昂丹司琼8 mg;Ⅲ组术毕镇痛泵内加昂丹司琼4 mg,静脉推注昂丹司琼4 mg;Ⅳ组术毕镇痛泵内加昂丹司琼8 mg。记录术后2、4、8、20、36和48 h患者的PONV情况。结果与Ⅰ组相比,Ⅱ组在术后2、4和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显著降低(P<0.05),Ⅲ组在术后2、4、8、20、36和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Ⅰ组和Ⅳ组各时间点呕吐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Ⅱ组相比,Ⅲ组在术后36、48 h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与Ⅳ组相比较,Ⅱ组在术后2、4、8 h恶心、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Ⅲ组在术后2、4、8、20、36和48 h呕吐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术毕单次注射昂丹司琼4mg,并通过术后镇痛泵(PCA)持续输注,可以在术后48 h内有效预防恶心、呕吐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索内外减压术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疝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就诊的95例颅脑损伤的患者,所有入选患者均合并脑疝。机械抽样随机将其中45例分为A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加用内外减压术;余者50例分为B组,常规治疗基础之上给予加用标准大骨瓣减压术。结果 A组预后良好率为73.4%(33/45),B组预后良好率为40.0%(20/50),A组患者V级者构成比显著高于B组(P<0.05),而Ⅰ级者构成比显著低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24 h和72h颅内压显著低于B组(P<0.05),而术后GOS评分显著高于B组(P<0.05)。A组患者术后急性脑膨出、切口疝、脑梗死及外伤性癫痫发生率均显著低于B组(P<0.05)。结论应用内外减压术辅助治疗颅脑损伤合并脑疝,可显著提高疗效及患者生存质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及死亡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早产儿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peri/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PIVH)的发生率及影响因素。方法:对2011年1月1日至2011年12月31日在徐州市妇幼保健院住院的1 079例早产儿于生后48~72 h做头颅B超检查,用列联表法调查早产儿PIVH发生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和窒息之间的关系。结果:(1)2011年全年该院早产儿PIVH发生率为63.3%,其中Ⅰ级546例(79.9%),Ⅱ级122例(17.9%),Ⅲ级15例(2.2%)。大部分病例没有临床表现。(2)随着胎龄、出生体重和Apgar评分的降低,PIVH的发生率升高(P<0.01)。34~36 w、31~33 w和28~30 w三组早产儿PIVH发生率分别为60.6%、66.7%和75.0%;体重大于2 500 g、1 500~2 500 g和小于1 500 g三组早产儿PIVH发生率分别为56.2%、65.0%和80.2%;无窒息组和轻度窒息组早产儿PIVH发生率分别为57.2%和82.0%,重度窒息组高达88.9%。结论:(1)早产儿PIVH发生率高,建议所有早产儿应早期监测头颅B超。(2)早产儿PIVH发生率与胎龄、出生体重和窒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