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结合含BMP异体骨治疗股骨头坏死临床疗效.方法:2004 年5月至2010年2月,应用改良的游离腓骨移植技术共治疗股骨头坏死38例(38髋),男29例,女9 例;年龄21 ~ 57岁,平均42.5岁.根据Steinberg分期,Ⅱ期15髋,Ⅲ期19髋,Ⅳ期4髋.患者术前Harris 评分为45.0 ~ 73.5分,平均64.5分.术后行X线摄片、Harris评分及并发症的评价.结果:患者随访12个月~ 6年4个月,平均28.5个月.患者的X线片显示26髋有不同程度改善,10髋无明显变化,2髋恶化.术后Harris 评分为45.0 ~ 92.0分,平均76.8 分.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改良的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结合含BMP异体骨是治疗青壮年股骨头坏死的一种有效的保头治疗方法.该术式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并发症少及术后功能恢复较好等优点.  相似文献   

2.
2002年6月~2003年6月,我院对20例(22髋)股骨头缺血坏死患者采用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0例22髋,男17例,女3例,21~49岁。其中药物性股骨头坏死11例13髋,外伤性股骨头坏死9例9髋;FicatⅠ期8例9髋,Ⅱ期9例10髋,Ⅲ期3例3髋。术  相似文献   

3.
周以婕 《全科护理》2012,10(3):207-208
[目的]总结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病人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入住我院的19例(21髋)吻合血管游离腓骨同侧或对侧移植手术的病人实施基础和专科护理。[结果]本组19例病人吻合血管均存活,均未发生并发症的现象;术后随访3个月,其中16例(84.2%)无疼痛感,2例(10.5%)轻度疼痛,1例(5.3%)中度疼痛;患髋关节功能良好,恢复日常工作生活。[结论]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股骨头坏死可以有效地缓解病人髋关节的疼痛程度,改善其关节的活动度,提高其生活质量;同时,正确而有效地围术期护理方法可以有效降低术后并发症风险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手术成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析在股骨头坏死患者治疗过程中合理应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法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采用抽签法将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30例.对照组采用髓芯干细胞植入术治疗,实验组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法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全髋关节功能评分指标及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实验组排异反应、感染、假性囊肿...  相似文献   

5.
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1].2004年2月~2005年10月,我院对1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采用了吻合血管游离移植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吻合血管的腓骨游离移植是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2004年2月~2005年10月,我院对15例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人采用了吻合血管游离移植术,效果良好.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比较单纯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与联合钛棒支撑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移植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1-01/2007-03河北北方学院附属第一医院骨科收治的早期股骨头坏死患者67例(77髋),男54例,女13例;年龄28~53岁,平均40.6岁;按单双数入院日期随机分2组,对照组35例(41髋,Ⅰ期18髋、Ⅱ期23髋):采用单纯髓芯减压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治疗组32例(36髋,Ⅰ期15髋、Ⅱ期21髋):采用髓芯减压联合自制钛棒支撑的自体红骨髓非细胞型组织工程复合物移植.术前均行X射线摄片、CT、MRI检查;C型臂X射线透视下行股骨头坏死区和囊性变区定位、髓芯减压,关节镜经髓道监视下,刮除硬化骨送病理;植入由自体红骨髓与骨诱导活性材料复合成的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或钛棒支撑股骨头软骨下骨质.患者于治疗后6,12,24个月进行随诊,临床评价包括:疼痛评分,Harris髋关节评分,X射线观察;每组治疗前后比较采用student t检验,组间比较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结果:在疼痛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减轻疼痛,早期差异不明显,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Harris髋关节评分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均可以改善和提高Harris髋关节评分,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在总的临床结果方面,两组治疗方法对股骨头坏死Ⅰ期病变治疗效果相同,治疗组未显示出优势,但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治疗组在疗效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避免行全髋关节置换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髓芯减压非细胞型组织工程骨植入与联合钛棒支撑对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有极好的修复作用,特别对股骨头坏死Ⅱ期病变在改善及防止股骨头塌陷的疗效优于无钛棒支撑的复合物移植.  相似文献   

8.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是治疗股骨头坏死的有效方法[1].2009年12月~2010年6月,我院对8例股骨头坏死患者行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术治疗,并给予密切护理配合,效果满意.现将护理配合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超选择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62例(70髋),均行超选择血管介入联合髓心减压植骨术治疗。术后末次随访时评价疗效,比较术前1d及术后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记录围术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随访18~24个月,末次随访时疗效优21髋,良35髋,中9髋,差5髋,优良率为80%;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78.9±5.3)分]高于术前[(63.9±6.2)分](P0.05);7例随访期间出现股骨头塌陷,其中4例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3例继续保守治疗;围术期发生切口愈合不良3例,经对症治疗一期愈合。结论早中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行超选择血管介入联合髓芯减压植骨术治疗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带血管蒂腓骨移植治疗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疗效。方法:选择2000年2月-2008年3月住院治疗的早中期股骨头坏死患者21例(31髋),Ficat为Ⅰ~Ⅲ期。取小腿中上1/3处外侧切口游离腓骨,然后对游离的腓骨进行预处理。再在髋部前外侧切口,分离显露股直肌直至辨认未与股直肌和股中间肌之间的旋股外侧动、静脉及分支,钝性分离、保护、结扎、切断作为供体血管备用。再利用骨凿在股骨颈前方开槽,使之与植入的腓骨段的外径相适合。将坏死硬化去钻孔后清除坏死骨.在显微镜下将腓骨动、静脉与旋股外侧动静脉进行间断缝合.待血管通畅后,彻底冲洗伤口.逐层关闭切口。结果: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较好,x线片显示80.0%的股骨头坏死有不同程度改善,17.3%无明显变化,2.7%恶化。结论:植入带血管蒂腓骨瓣移植具有操作简便、创伤小、术后功能恢复好等优点,适合于早中期股骨头坏死的治疗。  相似文献   

11.
背景:以往股骨头骨坏死的治疗方法多采用髓芯减压和某种植骨.但单纯髓芯减压缺少对软骨下骨板的结构支撑,血管蒂腓骨移植容易出现包括取骨区伴发的病损,延长的手术时间、失血以及在康复过程中的并发症.目的:评定采用多孔钽置入联合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髋关节的生存率.方法:选择股骨头坏死Ⅰ期和Ⅱ期塌陷前的患者40例(45髋),男32例,女8例,年龄29.5(20~40)岁.采用联合多孔钽置入联合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置入前后Harris评分评价髋关节功能,影像学评估并发症情况.结果与结论:40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无意外发生,均获得随访,12例随访24个月,18例随访12个月,10例随访6个月.40例患者术后关节功能均较术前明显改善,影像学显示坦棒均正确置入相应区域,末出现异常的骨密度、塌陷、假体松动及放射性透光线的表现.说明采用多孔钽置入物联合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可延缓或预防关节软骨的逐渐塌陷.  相似文献   

12.
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效果对比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不同种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远期治疗效果。方法采用带血管自体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175例(213髋),从中抽取病因均为激素性、FicatⅡ期的青壮年(36~45岁,平均40岁),随访超过10年的57例(70髋),其中带旋髂深动脉髂骨移植21髋、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17髋、带旋髂浅动脉髂骨移植15髋、带旋股外动脉升支髂骨移植17髋。对疼痛缓解情况、Harris评分、影像学改变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0~30年,平均13.6年。疼痛缓解率97%(68髋)。影像学检查Ficat骨坏死分期改善或稳定率为90%(63髋)。术后2髋改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保髋率97%(68髋)。Harris评分较术前明显提高(术前平均52.2,术后平均87.5),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有统计学意义(P=0.00);各种手术方法间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血管骨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安全、有效,远期效果良好;不同种带血管骨移植无明显差别,均可获得良好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3.
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对自愿接受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的55例、68髋进行股骨头供血动脉干细胞灌注术。移植后随访观察患者髋关节疼痛程度、行走距离、髋关节活动度及影像学改变。【结果】移植后Ⅰ~Ⅲ期3~12个月患者的髋关节疼痛缓解、行走距离增加、活动度增加。48髋干细胞移后6个月,77%(37髋)在股骨头区有新生血管形成。Ⅳ期6髋中干细胞移植后,16.7%(1髋)在股骨头区有新生血管形成。术后18个月38髋行股骨头影像学检查,30髋表现为不同程度的骨质修复、死骨吸收、死骨范围缩小,有新生骨形成。【结论】自体骨髓干细胞移植治疗酒精性股骨头坏死是一种简便、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4.
背景:对于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长期服用激素是导致股骨头坏死发病的因素,在经过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后,由于治疗的需要,仍然要长期服用激素,而这一情况有可能导致手术疗效降低。至今很少有文献报道过上述病例的效果。目的:观察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后长期服用激素股骨头坏死患者的中远期疗效。方法:回顾2003年9月至2013年12月进行带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纳入的患者移植后至少继续服用激素6个月以上,共54例患者(96侧患髋)。对比分析患者移植前后Harris评分、生活质量评价量表SF-36评分及影像学资料(X射线片、MRI),随访时间1-10年。结果与结论:相对于移植前,末次随访时总体Harris评分平均值增加13.2(P〈0.05),SF-36总体生理评分平均值提升11.0(P〈0.05)、SF-36心理评分平均值提升9.4(P〈0.05);X射线片显示61侧(63%)患髋影像学检查表现为改善,14侧(15%)患髋表现为稳定,21侧(22%)患髋表现为恶化,其中8侧(8%)患髋最终进行了全髋关节置换。对于需术后长期服用激素的股骨头坏死患者,带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能显著提高患肢功能及患者生活质量,是一种有效、可靠、稳定的保头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下颌骨缺损患者围术期的护理方法.方法:对7例下颌骨大部缺损患者行血管化腓骨瓣游离移植整复,严格术前准备,术后密切观察皮瓣移植情况,早期发现血管危象,及时调整患者体位,并给予呼吸道、口腔及饮食护理.结果:7例患者血管吻合成功,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半年,未见肿瘤复发及远处转移,5例获得满意的外观和功能;供区小腿均无功能障碍.结果:腓骨瓣是重建下颌骨缺损的理想组织瓣,对整复口腔下颌骨缺损患者采取有效的观察和护理,是保证手术成功和患者康复的重要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16.
背景:单独使用髓芯减压治疗股骨头坏死,易造成股骨头凹陷和内部显微结构的崩溃,因而需要自体骨等材料进行填充支撑,而骨髓干细胞移植能使股骨头塌陷的发生率降低。目的:观察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坏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2年12月至2013年5月在沈阳医学院附属中心医院骨外四科住院的33例采用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髓腔内治疗股骨头坏死患者。结果与结论:股骨头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注入髓腔内治疗股骨头坏死后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增加,疼痛消失,能从事各种劳动;X射线片或CT检查显示股骨头正常30髋,占79%;疼痛明显减轻,行走基本正常或者轻微跛行15髋,占40%;行走间距延长35髋,占92%;髋关节功能障碍明显好转24髋,占63%。提示髓芯减压植骨联合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改善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局部血供,促进坏死骨质吸收和骨质修复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护理措施。方法:对我科8例成人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采用髓心钻孔减压联合多孔钽棒植入治疗的同时,加强心理护理、术前训练、体位护理、功能锻炼。结果:8例患者无切口感染,无神经及血管损伤。术后随防12~20个月,平均为14个月,Harris评分从术前的平均(65.28±4.26)分,提高到术后末次随访的(95.28±2.42)分,其中优5髋,良3髋。结论:钽棒植入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在围手术期给予全方位的护理,对患者的康复十分有利。  相似文献   

18.
背景: 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逐渐兴起,股骨头坏死的发病除与各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组织缺血有关以外,研究还发现股骨头坏死的发病可能与成骨细胞及骨髓基质细胞的功能下降有关.目的: 观察经动脉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普伐他汀治疗Ⅰ~Ⅱ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可行性.方法: 纳入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患者32例49髋,经集落细胞刺激因子动员后采集患者骨髓间充质干细胞,采用Seldinger穿刺技术,从非治疗侧股动脉成功穿刺后,通过非治疗侧的髂总动脉、腹主动脉至治疗侧髂总动脉,注射非离子对比剂15 mL.将自体干细胞悬液通过导管分2次缓慢注射入旋股内、外侧动脉及闭孔动脉,每次注射时间大于5 min.干细胞移植治疗术毕,口服普伐他汀联合治疗.治疗后随访,观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临床症状改变情况和髋关节活动度.结果与结论: 32例患者49髋均完成半年以上随访,患者髋部疼痛缓解,髋关节功能改善,关节活动范围明显扩大,尤其是外展功能恢复明显行走距离增加.16例21髋患者治疗6个月后股骨头血管造影结果显示,股骨头内新生血管增多,血供改善.提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联合普伐他汀治疗早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损伤小,可有效恢复髋关节功能,阻止或延缓疾病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19.
2003年1月~2005年12月,我院采用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方法治疗8例股骨头坏死,效果满意。现将手术配合体会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本组8例,男5例,女3例,25~51岁。术前常规拍摄双髋关节正位片,行髋关节MR I检查及髋周围血管造影,以了解股骨头血供情况。1.2手术方法1.2.  相似文献   

20.
背景:髓芯减压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效果较好,而且髓芯减压方法简单易行,即使远期治疗效果不理想也不影响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目的:探讨以股骨头髓芯减压为基础的3种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的临床疗效.方法:根据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Association Research Circulation Osseous,ARCO)股骨头坏死分期标准,纳入股骨头坏死患者46例(61髋),Ⅰ期21例(29髋),Ⅱ期25例(32髋).其中15例(23髋)行单纯髓芯减压治疗,18例(25髋)行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治疗,13例(13髋)行髓芯减压联合多孔钽棒置入治疗.结果与结论:全部患者均获12个月随访,3组患者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均高于术前(P <0.01),末次随访时联合细胞移植组和联合多孔钽棒组Harris评分高于单纯髓芯减压组(P<0.01),而联合细胞移植组和联合多孔钽棒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0.05).髋关节X射线检查:单纯髓芯减压组2例(3髋)发展为塌陷、联合细胞移植组1例(1髋)发展为塌陷,联合多孔钽棒组2例(2髋)出现塌陷.结果可见以股骨头髓芯减压为基础的3种方法治疗早期股骨头坏死均有效,其中髓芯减压联合自体骨髓单个核细胞移植或多孔钽棒置入近期疗效优于单纯髓芯减压治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