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CT仿真膀胱镜临床应用价值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螺旋CT仿真膀胱内镜(CTVC)临床应用结果,探索其在临床应用中的意义。资料与方法:对临床具备指征的一组患者,在膀胱排空后静脉推注碘对比剂,待膀胱充盈后行膀胱区域的薄层螺旋CT扫描,将采集的数据转至工作站行后期处理。应用三维导航软件(Navigator Smooth)重建仿真内镜图像,供诊断观察。全部病例均有双盲纤维膀胱内镜(FC)对照检查资料,并将两种检查结果部分手术、病理结果作对照分析。结果:本组56例CTVC,其中未见异常7例,FC发现1例为膀胱结石,余6例正常,符合率85.7%(6/7);CTVC诊断膀胱肿瘤29例,FC及/或手术证实28例,另1例系前列腺肥大,符合率96.5%(28/29);CTVC诊断良性改变(憩室、结石、囊肿、外压等)20例均与FC相符,符合率100%(20/20)。结论:CTVC在显示膀胱腔内累及膀胱壁的改变方面具有较高的敏感性,不失为一种非侵入性诊断方法,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
CT虚拟结肠镜检查中窗技术对病变测量影响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实验研究CT虚拟结肠镜(CTVC)肺窗和软组织窗技术在测量结肠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洗净的新鲜猪大肠一段(约150cm),人工模拟息肉样病变24枚,用胶水随意将其固定于肠壁内各处。将猪大肠充满空气后置于盛满水的容器中,采用64层CT以相同的扫描参数对其连续扫描10次,将所得数据经0.625mm重组后传至GEAW4.2工作站。运用CTVC专用软件重组出结肠的轮廓和肠腔内模拟病变的情况,由2名具有10年以上工作经验的放射科医师运用专用的CTVC测量工具对每个模拟病变的最大直径进行测量。分别在肺窗(窗宽1000HU,窗位-700HU)和腹部软组织窗(窗宽400HU,窗位40HU)下各测1次,共测量10次,并求出每个模拟病变测量10次后所得直径的平均值,将所得结果与模拟病变真实直径进行对比。结果24枚模拟病变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病变与肠壁之间的关系均得到良好的显示。每次测量的模拟病变的最大直径与病变真实直径均较接近,平均值大多数略小于真实直径,少数略大于真实直径。运用肺窗技术所测得的病变最大直径的平均值为(5.97+2.50)mm,模拟病变的真实直径的平均值为(6.28+2.47)mm,2组数据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431,p=0.669);而在腹部软组织窗位下所测量的结果为4.38intn,与病变真实直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2.691,p=0.010)。结论CTVC对于结肠病变的筛查具有无刨或微创的优点,可重复性强。在CTVC检查中宜采用肺窗技术对病变大小进行测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在传统的CT仿真结肠镜检查(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中引入粪便标记的方法后,CTVC对细小息肉检出率以及CTVC对息肉与粪便鉴别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30例临床怀疑为结直肠病变患者,CTVC检查前在传统的肠道准备中加服预先配制好的碘剂进行粪便标记,所得结果与电子结肠镜检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CTVC检查肿瘤和息肉的检出率分别是100%和95%,1例正常患者误诊为息肉,1例息肉患者误诊为正常。总体检出率为93.3%。结论:CTVC检查前引入粪便标记,虽不能提高对小息肉的检出率,但在对息肉和粪便鉴别诊断的能力上明显提高,可降低假阳性率。  相似文献   

4.
CT结肠造影术四种后处理方法检查结直肠癌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36,自引:2,他引:34  
目的 比较研究CT结肠造影术4种后处理方法检查结直肠癌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螺旋CT机对64例结直肠癌病例行容积扫描,在工作站应用4种后处理方法获取多平面重建(multiplanar repormation,MPR)、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和透明显示(Raysum)图像。分结直肠癌环肠周侵犯程度、长度和分型3方面比较分析所得结果。病变均经手术和(或)常规结肠镜(conventional colonoscopy,CC)活检病理证实。结果 MPR、CTVC、SSD和Raysum对结直肠癌环周侵犯程度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100.0%、82.8%、79.7%和79.7%,MPR与CTVC之间有显著统计学差异;对肿块分型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81.3%、76.6%、95.3%和100.0%,CTVC与SSD之间有统计学差异;对肿块分型的判断正确率分别为81.3%、92.2%、71.9%和71.9%,CTVC与SSD之间亦有统计学差异。MPR能准确判断肿块环肠周的程度;Raysum能比SSD更可靠地显示肿块的长度,判断较准确;CTVC有助于肿块分型的判断。结论 MPR、CTVC、SSD和Raysum检查结直肠癌各有优缺点,4种后处理方法的结合能更全面显示肿块的情况。  相似文献   

5.
多层螺旋CT在诊断结肠病变中的应用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研究MSCT结肠检查4种后处理成像技术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应用MSCT对37例患行一次屏气全结肠段容积扫描,包括结肠癌14例,结肠息肉16例,慢性结肠炎5例,结节型回盲辨误诊息肉1例,结肠多发憩室1例。除1例憩室外,均经手术和/或纤维结肠镜检查活检病理证实。在工作站获取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三维表面遮盖显示(3D-SSD)、四维透明显示(4D-Raysum)4种后处理图像并进行比较。结果:CTVC有利于息肉的检出,本组显示最小息肉直径为3.5mm,与纤维内镜比较息肉的总检出率为86.5%。MPR能直观反映息肉和癌肿处理壁及肠周侵犯情况,对癌肿肠周侵犯判断正确率达100%,同时有助于结肠正常结构、粪块及肿瘤鉴别。4D-Raysum较3D-SSD、MPR及CTVC在显示癌肿长度上占优势,判断正确率可达100%,亦优于钡灌肠检查。结论:MPR、CTVC、3D-SSD、4D-Raysum检查结肠病变临床应用价值各有不同,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利于结肠病变的诊断。  相似文献   

6.
【摘要】目前数字乳腺断层摄影(DBT)已逐渐替代传统乳腺钼靶。超声联合乳腺钼靶用以探查其他早期的、侵袭性乳腺癌,然而缺少熟练操作者、对操作者的依赖限制了其广泛应用。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ABVS)是一种有应用前景的技术,但其仍有处理时间长和假阳性率高的问题。对高风险女性进行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CE-MRI)补充筛查可减少晚期癌的发生率,减少MRI扫描序列可以降低检查成本,增加其可操作性。对比增强数字乳房X线照相术(CESM)和分子乳腺成像(MBI)可提高癌症检出率,但是需要进一步筛查和直接活检证实其准确性。本文回顾了致密型乳腺对乳腺癌的影响及致密型乳腺筛查的临床应用新进展,旨在提高致密型乳腺癌症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第三代双源CT Turbo Flash模式低辐射剂量仿真结肠镜检查对结直肠癌早期筛查的准确性及诊断结直肠癌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包头市肿瘤医院2016年1月—2017年3月疑诊结直肠癌的病人230例,其中筛选出同时进行CT仿真结肠镜(CTVC)和结肠镜检查及病理活检的病人56例,其中男29例,女27例,年龄38~83岁,平均(64±11)岁。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计算CTVC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由2名副主任医师评价分析CTVC的影像质量,客观评价指标及辐射剂量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主观评分比较采用Wilcoxon秩和检验。绘制CTVC和粪便隐血试验(FOBT)检查联合诊断结肠占位性病变的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ROC曲线下面积(AUC)。结果 CTVC的影像客观质量评价与常规扫描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像主观质量评价均≥3分,影像清晰可达到诊断要求。CT Turbo Flash模式下的CTVC检查的平均辐射剂量为(2.07±0.30)m Sv,明显低于常规扫描的辐射剂量(4.04±0.66)m Sv(t=-14.612,P0.001)。CTVC诊断结直肠癌的敏感度为97.30%,特异度为89.47%,阳性预测值为94.74%,阴性预测值为94.44%。与单独采用CTVC及FOBT诊断结直肠癌相比,CTVC与FOBT联合诊断的效能更高(AUC=0.964,95%CI:0.900~1.000)。结论 CTVC检查结直肠癌筛查影像清晰、辐射剂量低、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且联合FOBT可提高结直肠癌高危人群的筛检准确性。  相似文献   

8.
CT仿真膀胱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他引:14  
目的 研究CT仿真膀胱镜(CTVC)的检查方法,成像技术,镜下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26 例患者膀胱行容积扫描,利用Navigato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形成仿真膀胱内窥镜(CTVC)的影像,应用Fly Through软件多角度观察膀胱,全部病例均行纤维膀胱镜检查。结果 CTVC诊断膀胱癌13例,其中直径大于1cm10例,直径小于1cm3例,最小者直径5mm,;膀胱憩室2例;输尿管囊肿3例,前列腺增生3例,正常5例,除1例前列腺增生误诊为膀胱癌外,其余与纤维膀胱镜检查结果均符合。结论 CTVC对膀胱肿瘤,膀胱憩室及输尿管囊肿等膀胱疾病的诊断是一种较可靠的非侵入性检查手段。  相似文献   

9.
CT结肠造影对结肠癌及息肉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比较研究螺旋CT结肠造影对结肠癌及息肉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58例结肠癌及结肠息肉的CT原始图像资料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获取CT仿真结肠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多平面重建(mulitiplanar reformation,MPR)+轴位,表面遮盖显示(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透明显示(Raysum)图像,所有病例均经手术病理和(或)电子结肠镜(electronic colonoscopy,EC)活检证实。结果 轴位+MPR,CTVC,SSD+Raysum对结肠癌分型的正确判断率分别为71.74%,89.13%和58.70%,对结肠癌环周侵犯程度的正确判断率为100%,82.61%和73.91%,肿块对肠管侵犯的长度的正确判断率为80.43%,60.87%和100%;对结肠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65.15%,75.76%和51.52%。结论 轴位+MPR能较准确判断肿块周侵犯的程度,CTVC能准确判断肿块的分型,SSD+Raysum有助于准确判断肿块的长度;以上多种方法综合起来评价更有助于全面,细致地显示病变情况,尤其可提高息肉的检出率,从而为临床提供更多的病变信息。  相似文献   

10.
《放射学实践》2009,24(8):925-925
国际早期肺癌行动计划(International Early Lung Cancer Action Program, I-ELCAP)是由美国Cornell大学医学院放射学Claudia Henschke教授领导的国际多中心多学科肺癌CT筛查研究协作组织,现有十余个国家的58家医院参加。会议的一贯主题是探索与肺癌筛查有关的各种学术问题,本次会议着重于:①肺癌筛查实施过程的诊断和治疗指南;②计算机辅助技术的应用关键;③如何使肺癌筛查效益最大化而降低其潜在危害;④采用新的手术方式或非手术技术治疗早期小肺癌的临床试验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1.
螺旋CT仿真膀胱镜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螺旋CT仿真膀胱镜 (CTVC)的临床应用价值及限度。方法  3 6例临床怀疑膀胱病变的患者 ,都经纤维膀胱镜检查 ,并有病理证实。应用螺旋CT采集排泄期的图像做CTVC成像 ,双盲法与轴位、纤维膀胱镜所见对照分析。结果 CTVC能清楚地显示膀胱腔内的各种正常解剖结构 ,8例正常膀胱中 7例可见 11侧输尿管开口 ;CTVC对膀胱腔内病变的部位、大小、数目、形态及侵犯范围的显示均与纤维膀胱镜基本一致 ;膀胱癌的检出率为 94.7% ,2个 <5mm的肿瘤CTVC显示清楚 ,而轴位图像未显示 ;CTVC检测膀胱壁增厚及膀胱外侵犯的状况不如轴位和MPR图像 ,CTVC上假性病灶 1例。结论 CTVC对膀胱病变的显示和诊断是一种较可靠的、非侵袭性的方法 ,但需要膀胱内造影剂充盈良好 ,且必须结合轴位和MPR图像才能对膀胱病变做出全面、准确的评价。  相似文献   

12.
CT仿真结肠镜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研究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研究CT仿真结肠镜 (CTvirtualcolonoscopy ,CTVC)检查的临床应用价值。材料与方法 应用螺旋CT对 10 2例患者行容积扫描 ,包括结、直肠癌 6 4例 ,结、直肠息肉 2 6例 ,溃疡性结肠炎、慢性结肠炎各 3例 ,脂肪瘤 2例 ,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脾恶性非霍奇金淋巴瘤侵犯结肠、类癌和子宫内膜异位各 1例 ,憩室 7个病灶。除憩室外 ,均经手术和 /或常规结肠镜 (conventionalcolonoscopy ,CC)检查活检病理证实。在工作站应用Navigator软件获取CTVC图像。结果 CTVC能够显示 >4.0mm的癌结节和溃疡、>3.4mm的息肉 ,癌肿分型判断正确率为 92 .2 % ;结合原始横轴面、2D多平面重建 (multiplanarreformation ,MPR)、表面遮盖显示(shadedsurfacedisplay ,SSD)和透明显示 (Raysum)图像 ,有助于病变定位、定性。结论 CTVC是一种有效的检查方法 ,可为结、直肠病变的检查开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CT仿真结肠镜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仿真结肠镜(CTVC)诊断结肠疾病的价值.材料和方法用螺旋CT对33例结肠疾病患者进行CTVC检查,并与纤维结肠镜、钡灌肠及手术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CTVC能显示正常或异常粘膜纹,显示病变形态和范围与纤维结肠镜、钡灌肠所见类似,并能从梗阻远端观察病变情况.结论CTVC是一种非侵入性的诊断方法,可作为纤维结肠镜的补充手段.  相似文献   

14.
16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及息肉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诊断结肠癌及息肉的价值。方法:通过对36例结肠病变患者的16层螺旋CT轴位图像和MPR、SSD、Raysum、CTVC及PE图像进行观察分析,与手术和/或结肠镜活检病理结果进行对照研究。结果:36例中23例结肠癌在MPR、SSD、Raysum、CTVC、PE图像均清晰显示,其大体分型的诊断符合率分别为91.67%、83.33%、87.5%、100%、100%。结肠息肉13例(共27个),MPR、SSD、Raysum图像各显示15个;CTVC、PE清晰显示25个,其对1.0-5.0mm和6.0-9.0mm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80%和100%。结论:16层螺旋CT三维成像大大提高了图像质量和病变检出能力,在结肠癌分型、定位及结肠小息肉的诊治中具有很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CT仿真结肠内窥镜的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36,自引:7,他引:29  
目的 研究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VC)的检查方法,镜下表现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用螺旋CT对31例结肠疾病患者行容积扫描,包括腺癌25例,腺瘤息肉2例,非何杰金淋巴瘤1例,腺鳞癌1例,多发憩室1例,阑尾粘液囊肿1例,除结肠憩室外,全部病例经病理证实,利用Navigator软件对容积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获得仿真结肠内窥镜的影像,应用Flythrough软件沿结肠管腔中轴方向推进观察。结果 CTV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CT仿真结肠内窥镜(CT virtual colonoscopy,CTVC)检查时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对充气结肠扩张度的影响。方法 30例患者进行结肠镜检查之前进行了结肠CTVC检查,并进行了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肠管扩张度的评分;比较不同体位下结肠扩张度的差异。结果 对结肠肠段而言,仰卧位和俯卧位时分别有26段(17%)和22段(15%)结肠肠段扩张不足,双体位下仅仅有5段(3%)肠段扩张不足;对结肠而言,仰卧位和俯卧位分别有15例(50%)和13例(43%)的结肠扩张不足,双体位时则下降至5例(17%);直肠、乙状结肠和横结肠在内不同体位中的扩张度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结论 CTVC中进行仰卧位和俯卧位扫描对于保证结肠的充分扩张是极为必要的;横结肠在仰卧位时扩张较佳,而直肠、乙状结肠在俯卧位时具有更好的扩张度。  相似文献   

17.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机械性肠梗阻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诊断肠梗阻的价值。方法应用16层螺旋CT对28例患者进行容积扫描,分别在工作站进行多平面重建(MPR)、CT仿真结肠镜(CTVC)、表面遮盖显示(SSD)、透亮显示(Raysum)等后处理,将其结果与结肠镜和病理结果相对照。结果多层螺旋CT诊断肠梗阻的准确率为100%,病因诊断准确率为96%,包括肠肿瘤18例,肠粘连2例,肠扭转2例,腹外疝3例,胆石3例。结论MPR、CTVC、SSD和Raysum检查机械性肠梗阻各有优缺点,4种后处理技术的结合,更有助于病变的检出与病变的定位、定性。MPR技术应为首选应用的技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