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诱发因素、临床特点及母儿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河北省沧州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9例胎盘早剥患者,将患者按是否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分为两组: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40例为观察组;余49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重度子痫前期是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重要高危因素之一,两组最主要的诱发因素均为重度子痫前期(χ2=7.45,P<0.01)。子宫胎盘卒中患者的就诊时限长于对照组[分别为364.0(270.0~482.0)min和198.0(93.8~214.5) min;Z=7.52,P<0.01]。观察组中重型胎盘早剥、胎盘附着于宫角部、产后出血、新生儿1分钟Apgar评分<7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37.70、7.36、9.61、12.24,均P<0.05)。结论子宫胎盘卒中反映了胎盘早剥的严重程度,与母儿结局关系密切,尽早确诊并治疗可以改善母儿结局。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胎盘早剥的发病原因,以及不同分级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结局。方法收集房山区中医医院2001年1月至2014年3月92例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12082例产妇中共有92例胎盘早剥患者,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外伤因素是主要的发病诱因,分别占38.0%、20.7%、12.0%。临床表现主要为阴道出血、不规则腹痛、血性羊水。3级患者的板状腹、胎心异常、胎心率消失及休克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19.20、9.77、6.83、8.42,均P〈0.05)。产前诊断为胎盘早剥者59例,产前诊断率为64.1%,Ⅰ度、Ⅱ度、Ⅲ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产前诊断率分别为36.7%、64.0%、8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88,P〈0.05)。剖宫产75例(81.5%),阴道分娩17例(18.5%),子宫次全切除1例;并发子宫胎盘卒中4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1例,均为Ⅲ度胎盘早剥患者。围产儿死亡13例,死亡率为13.8%,死胎10例,新生儿窒息21例,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23例,新生儿死亡3例。Ⅲ度胎盘早剥出现死胎、新生儿窒息及转NICU的比例显著高于Ⅰ度和Ⅱ度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6.17、6.10、18.67,均P〈0.05)。结论积极预防胎盘早剥诱因,及时诊断胎盘早剥并积极治疗,有助于减少胎盘早剥的发生,改善母婴顸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致病因素,提高早期确诊率,降低母婴并发症。方法:收集某院住院收治的79例胎盘早剥患者资料,比较Ⅰ度、Ⅱ度、Ⅲ度胎盘剥离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Ⅱ度、Ⅲ度胎盘早剥临床表现较为典型,产前诊断率分别为93.3%及100%,Ⅰ度胎盘早剥的产前诊断率76.4%,Ⅰ度与Ⅱ度、Ⅲ度两组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在三组胎盘早剥的危险因素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第1位。三组患者的新生儿窒息、围产儿死亡、子宫卒中、产后出血的发生率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Ⅱ度及Ⅲ度胎盘早剥的剖宫产率明显高于Ⅰ度(P<0.05)。结论:早期诊断胎盘早剥,对争取抢救时机、及时终止妊娠、减少母婴并发症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对母儿的影响。方法将孕7个月后自愿接受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的孕妇57例设为观察组,同期未接受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的60例孕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妇分娩方式、经阴道分娩产程时间、分娩时疼痛程度及新生儿窒息发生率等。结果观察组自然分娩率为92.98%,高于对照组的68.33%(χ2=11.24,P<0.01),剖宫产率为7.02%,低于对照组的30.00%(χ2=10.11,P<0.01);第一产程、第二产程及总产程时间少于对照组( t=8.94,8.16,9.96, P<0.05);第一产程活跃期及第二产程疼痛程度轻于对照组(z=3.02,4.57,P<0.05);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1.75%,低于对照组的8.33%(χ2=5.70,P<0.05)。结论孕后期进行拉玛泽分娩减痛呼吸法训练,可有效提高自然分娩率,降低剖宫产率,缩短产程,减轻分娩疼痛,降低新生儿窒息发生率,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并分析胎盘早剥并发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以及母婴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6月沭阳县中医院收治的50例胎盘早剥孕产妇,依据术中检查其有无并发子宫胎盘卒中将之划分为观察组(并发有子宫胎盘卒中)21例和对照组(未并发子宫胎盘卒中)29例,对两组的临床资料及母婴结局进行比较,分析引起子宫胎盘卒中的危险因素。结果经统计学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年龄、孕周、孕产次及早产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在外伤、脐带原因及羊水过量上两组间也无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0.07、0.05、0.00,均P>0.05),但观察组子痫前期者要显著多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χ2=4.47,P<0.05);两组胎盘早剥所致母婴结局相比,观察组孕产妇宫腔积血、子宫压痛和DIC的发病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18.64、22.58、3.74,均P<0.01或<0.05);对照组胎儿Apgar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8.64、6.90,均P<0.01);两组的胎盘附着部及剥离面积差异也有显著性意义(χ2值分别为9.43、19.29,均P<0.01)。结论子痫前期是预测胎盘早剥的重要因素,子宫胎盘卒中更易并发于胎盘附着于子宫底/角部者,其并发会导致母婴结局不良。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凶险型前置胎盘产妇的妊娠结局及对围生儿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82例前置胎盘产妇的临床资料,根据有无剖宫产史分为凶险型前置胎盘46例和非凶险型前置胎盘236例,比较分析两组间剖宫产、产后出血、胎盘粘连、胎盘植入、子宫切除等发生率,以及两组间早产、新生儿出生体重、Apgar评分、新生儿死亡等指标的差异。结果①凶险型组产妇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的发生率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χ2值分别为42.336、58.509、27.957,均P<0.01),而两组间剖宫产和胎盘粘连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88、3.864,均P>0.05);②凶险型组新生儿早产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χ2=31.090,P<0.01),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低于非凶险型组(t=13.368,P<0.01),而两组间新生儿出生1分钟、5分钟Apgar评分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t 值分别为1.970、1.493,均P>0.05)、新生儿死亡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693,P>0.05)。结论凶险型组产后出血、胎盘植入、子宫切除及早产的发生率显著高于非凶险型组,医生应注重对有剖宫产史孕妇的孕期管理及病情评估,并适时进行预防性处置是改善母儿妊娠结局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助产方式对于降低阴道分娩产妇会阴侧切率的效果。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的分组方法将成都市妇女儿童中心医院2014年1月至12月间3400例产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700例。对照组产妇接受传统助产方式助产,观察组产妇接受改良助产方式助产。比较两组产妇会阴侧切率及裂伤程度、产后出血量、疼痛程度、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及住院时间。结果观察组分娩时会阴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会阴完整率、侧切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χ2值分别为23.100、11.442,均P<0.01),而会阴Ⅰ度裂伤发生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17.553,均P<0.01),两组会阴Ⅱ度裂伤发生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χ2=0.901,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量、VAS评分及住院时间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52.128、23.272、39.637,均P<0.05),而新生儿出生Apgar评分比较无显著性差异( t=0.000,P>0.05)。结论改良助产方式可较好的保护会阴,降低会阴侧切率,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武忠  翁玮  周敏 《职业与健康》2005,21(11):1710-1711
目的了解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方法通过对某纺织厂接触噪声工人(1组)及附近某厂办公室人员(Ⅱ组)进行健康检查和他们工作的场所进行噪声监测,分析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影响。结果Ⅰ组工人的听力损伤发生率为66.4%,Ⅱ组为16.7%,两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χ^2=53.17,P<0.01)。血压改变:Ⅰ组为20.8%,Ⅱ组为5.6%,两组比较差异亦有非常显著性(χ^2=9.85,P<0.01)。其他症状改变Ⅰ组均明显大于Ⅱ组的工人。结论接触高噪声的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远大于接触低噪声作业工人的健康危害,噪声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556例喂养困难的婴幼儿进行相关影响因素的分析,以提出合理的干预措施。方法采用标准化的婴幼儿喂养困难评分表( MCH-FS)对来福建泉州医学高等专科学校临床医学院行常规体检的婴幼儿进行喂养情况调查,根据Logit变化法计算喂养困难评分及等级判定,同时自行设计喂养困难影响因素调查表,进一步对其原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婴幼儿喂养困难的发生率在性别上无显著性差异(χ2=0.02,P>0.05);城镇和农村的婴幼儿喂养困难发生率无显著性差异(χ2=2.32,P>0.05);但在年龄上具有较大差异,随年龄增大,喂养困难的发生率越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18,P<0.05)。早产儿和有出生窒息的婴幼儿其喂养困难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225.12、275.26,均P<0.01)。患有消化道疾病的婴幼儿其喂养困难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正常婴幼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12.07,P<0.01)。喂养技巧高及有眼神交流者其喂养困难的发生率显著降低(χ2值分别为24.86、35.89,P<0.01),延长喂养可增加喂养困难的发生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79.48,P<0.01)。结论婴幼儿年龄、身体健康状况及喂养技巧是喂养困难发生的影响因素,看护人应加强互动交流来促进婴幼儿进食。  相似文献   

10.
目的:了解青田县城乡居民血压、血脂、血糖水平,为当地居民代谢综合征及其他相关慢性疾病预防控制策略的制定、干预措施效果评价提供基础数据和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查青田县城乡居民1248名,检测其血压、血脂、血糖水平,统计不同年龄、性别人群高血压患病率,不同性别人群的血脂异常、高血糖检出率,不同年龄人群的血脂异常、高血糖检出率,对阳性率或检出率比较采用χ2检验。结果高血压患病率为22.44%,其中青年组(18~40岁)、中年组(41~60岁)、老年组(≥60岁)患病率分别为5.69%、24.90、35.89%,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F=125.09,P<0.01)。高TG、高TC、低HDL-C、高LDL-C检出率分别为26.52%、27.32%、38.30%、31.01%,高血糖(FPG≥6.0mmol/L、≥7.0mmol/L)检出率分别为10.34%、4.73%,OGTT≥11.1mmol/L 检出率为2.08%。青年组、中年组、老年组的高 TG 检出率分别为17.89%、29.57%、30.96%,高 TC 检出率分别为13.82%、32.68%、33.42%,中年组>青年组(χ2=15.78,P<0.01);老年组>青年组(χ2=39.15,P<0.01);低HDL-C检出率分别为41.46%、38.13%、35.34%,差别无统计学意义(F=2.92,P>0.05);高LDL-C检出率分别为28.73%、30.74%、33.7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F=3.06,P>0.05)。高血糖(FPG≥6.0mmol/L)检出率分别为2.17%、11.87%、16.44%,老年组>中年组>青年组(F=8.10,P<0.01);高血糖(FPG≥7.0mmol/L)检出率分别为1.08%、5.64%、7.12%,中年组>青年组(χ2=28.05,P<0.01),老年组>青年组(χ2=43.96,P<0.01)。 OGTT≥11.1mmol/L检出率分别为0.27%、0.97%、5.48%,老年组>青年组(χ2=17.91,P<0.01),老年组>中年组(χ2=15.69,P<0.01)。结论青田县城乡居民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发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步升高,特别是中年后发生率明显上升,因此必须采取多途径、多方式、多元化的方法大力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饮食结构,提高当地居民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11.
胡艳  张静媛 《中国妇幼保健》2009,24(33):4667-4670
目的:探讨发病诱因、临床表现和超声检查对胎盘早剥的诊断意义。方法:对2005年1月~2008年5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收治的67例胎盘早剥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为0.78%,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为其重要诱因,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出血、持续性下腹痛、血性羊水、胎心率异常或消失。胎盘早剥产前诊断率为67.16%,B超检出率为60.94%,新生儿窒息发生率为35.82%,围产儿死亡率为14.29%,产后出血、子宫胎盘卒中及DIC发生率分别为28.36%、16.42%和7.46%。其中Ⅱ、Ⅲ度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表现、产前诊断率、母儿并发症发病率明显高于Ⅰ度胎盘早剥,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胎盘早剥患者中B超对前、侧壁胎盘与后壁胎盘的产前诊断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胎盘早剥严重威胁母儿生命,应结合诱因、临床表现以及B超等辅助检查全面考虑,尽早对其作出正确诊断和处理。  相似文献   

12.
46例胎盘早剥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待霞  刘展 《中国妇幼保健》2011,26(25):3857-3858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原因及其对母儿结局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平顶山市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46例胎盘早剥患者临床资料。结果:46例孕产妇胎盘Ⅰ度早剥占10.87%、Ⅱ度早剥占13.04%、Ⅲ度早剥占76.09%;胎盘早剥并发产后出血为34.78%、并发子宫卒中亦为34.78%,无孕产妇死亡;死胎率为42.55%;46例胎盘早剥患者孕周小于34周者占52.17%,孕34~37周者占34.78%,孕周大于37周者占13.05%;46例患者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占41.30%、创伤占15.22%。结论: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和创伤是胎盘早剥的主要诱因;胎盘早剥是死胎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发病诱因变化及超声对胎盘早剥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在西安市第四医院临床确诊为胎盘早剥且产前均进行过超声检查的病例88例,分析胎盘早剥的诱因,并确定其类型。将孕妇分成轻型胎盘早剥组和重型胎盘早剥组,并按分娩时间分为:24小时内受检组和24小时前受检组,对组间的胎盘早剥检出情况进行分析。结果在88例胎盘早剥中,胎膜早破32例(36.36%),高血压病24例(27.27%),甲状腺功能减退22例(25.00%)。产前超声诊断胎盘早剥26例,诊断符合率为29.55%,其中重型超声检出率(85.71%)明显高于轻型超声检出率(18.92%),χ2=20.54,P<0.05,分娩24小时内超声检出率(40.00%)明显高于24小时前超声检出率(7.14%),χ2=8.38,P<0.05。结论胎盘早剥发病诱因中胎膜早破比例最高,甲状腺功能减退比例也较高;超声检查对重型胎盘早剥可进行准确诊断,对轻型胎盘早剥具有无创、可重复检查等优点。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胎盘早剥的诱因、临床表现及漏诊、误诊原因,提高早期确诊率,改善母儿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肇庆市端州区妇幼保健院妇产科近10年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胎盘早剥发生率0.55%(131/24022)。急诊入院患者61例(46.56%),有明确发病诱因77例(58.78%),以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胎膜早破、使用缩宫素、外伤性因素为主。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或腰腹胀、阴道流血、子宫高张、胎心率异常。B超检出54例(41.22%)。Ⅰ度胎盘早剥70例(53.44%),Ⅱ度胎盘早剥34例(25.95%),Ⅲ度胎盘早剥27例(20.61%)。出现症状到就诊及处理时间Ⅱ、Ⅲ度胎盘早剥组均长于Ⅰ度胎盘早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子宫胎盘卒中20例,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4例。剖宫产96例(73.28%),阴道分娩35例(26.72%),另有1例患者从基层医院因孕足月顺产后、胎盘早剥、失血性休克、DIC转诊住院而急诊行子宫次全切除。死胎20例,转新生儿加强监护病房(neonatal intensive care unit,NICU)37例。结论应高度警惕有高危因素者,严密动态观察病情变化,提高胎盘早剥早期诊断率;胎盘早剥临床表现易与先兆临产、临产、先兆早产、胎儿窘迫等混淆;临床发病到临床处理时间是影响胎盘早剥程度的重要因素;后壁胎盘、发育异常的胎盘等发生胎盘早剥时,超声容易漏诊。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整合素链接激酶(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宫颈癌细胞的侵袭能力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湖南省益阳医专附属医院妇产科收集的59例宫颈上皮瘤变( CIN)标本、44例术后病例确诊的宫颈癌标本及30例病理检查为正常宫颈组织的标本进行检测,分析ILK在上述几种组织标本中的表达水平,并分析ILK表达与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宫颈癌组织中的ILK表达阳性率(86.36%)显著的高于CIN I级标本的(62.5%)、CIN Ⅱ~Ⅲ级标本的(65.71%)及正常宫颈组织标本的(23.33%)(χ2值分别为5.144、4.725、29.737,均P<0.05)。 CINⅠ级标本患者的ILK表达阳性率(62.5%)、CINⅡ~Ⅲ级标本的(75.71%)均显著的高于正常宫颈组织标本(23.33%)(χ2值分别为8.472、11.675,均P<0.05)。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的低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χ2值分别为5.173、4.810、4.020,均P<0.05),与年龄、FIGO分期、组织学类型无显著相关性(χ2值分别为0.275、1.991、0.129,均P>0.05)。结论 ILK在宫颈癌组织中显著的高表达,同时与宫颈癌的分化程度、发生淋巴结转移、深度的肌层浸润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妊娠晚期胎盘早剥43例回顾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不同分型的胎盘早剥的发病相关因素、首发临床征象、早期诊断情况及围产结局差异,旨在提高防治水平,降低危害程度。方法:将妊娠晚期43例胎盘早剥病例资料分成轻型组24例、重型组19例,对其发生的相关因素、首发临床征象、早期诊断情况及围产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①重型组中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患病率居首位,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轻型组脐带过短和缠绕者居首位,显著高于重型组(P<0.05)。②重型组发病孕龄显著低于轻型组(P<0.05),首发临床征象以腹痛最多见,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轻型组首发临床征象以阴道出血最多见,发生率显著高于重型组(P<0.05);重型组依靠临床征象、超声检查的诊断率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轻型组的漏诊率显著高于重型组(P<0.05)。③重型组剖宫产率、围产儿死亡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新生儿窒息率、产后出血、D IC发生率显著高于轻型组(P<0.05)。结论:轻型胎盘早剥和重型胎盘早剥在发生的相关因素、首发临床征象、早期诊断率及围产结局都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以便尽早采取干预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2月~2009年2月郑州市人民医院产科住院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10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发生率为17.92%(19/106)。在胎盘早剥的19例中有3例(15.7%)、未发生胎盘早剥的87例中有62例(71.26%)接受过正规产前检查,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收缩压、舒张压波动幅度、合并症(FGR、低蛋白血症、脐血流异常)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无规律产前检查、血压波动幅度增加、合并GFR、低蛋白血症、脐血流异常等是重度子痫前期并发胎盘早剥的临床特征。做好产前检查,缓慢平稳降压是防治胎盘早剥的关键。对于合并FGR、低蛋白血症、脐血流异常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应严密监测胎盘早剥的早期征象,并及时干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