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转化生长因子β1与明胶酶在妇科肿瘤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明胶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关键酶,其通过降解ECM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肿瘤同时具有抑癌和促癌的双重作用,然而在肿瘤的进展中可由肿瘤抑制剂转换成肿瘤促进剂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这一生物学效应可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及其组织抑制物(MMPs/TIMPs)的表达而体现出来。就近年来TGF—β1与明胶酶及其抑制剂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明胶酶是降解细胞外基质(ECM)的关键酶,其通过降解ECM在肿瘤的侵袭转移中起重要作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对肿瘤同时具有抑癌和促癌的双重作用,然而在肿瘤的进展中可由肿瘤抑制剂转换成肿瘤促进剂从而促进肿瘤的侵袭、浸润和转移.这一生物学效应可通过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类及其组织抑制物(MMPs/TIMPs)的表达而体现出来.就近年来TGF-β1与明胶酶及其抑制剂在妇科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研究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转移是妇科恶性肿瘤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虽然手术、放疗和化疗等治疗手段不断改进,但仍有不少常规诊断技术诊断的早期患者出现转移。应用免疫组织化学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等技术检测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组织中的肿瘤微转移灶,可能对妇科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治疗方案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帮助。寻找更为敏感、特异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骨髓微转移检测指标,确定其临床意义等方面有待深入研究。就妇科恶性肿瘤骨髓微转移的概况、检查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IGFs与其受体(IGF-R)及结合蛋白(IGFBPs)组成IGFs系统,参与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IGFs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受IGF-R及IGFBPs的调控.JGFs是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妇科肿瘤诊断、肿瘤发生预测、肿瘤预后与疗效判断及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s)在妇科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的重要作用。IGFs与其受体(IGF—R)及结合蛋白(IGFBPs)组成IGFs系统,参与肿瘤细胞凋亡的调控及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IGFs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血清中的浓度及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升高,且受IGF—R及IGFBPs的调控。IGFs是促进肿瘤生长的重要因子之一,在妇科肿瘤诊断、肿瘤发生预测、肿瘤预后与疗效判断及肿瘤治疗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淋巴结受累是影响早期妇科恶性肿瘤预后的重要因素,前哨淋巴结(SLN)被认为是最先接受原发肿瘤引流的淋巴结,发生淋巴转移的可能性最高。近年来,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LNB)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发展迅速,已有部分基础及临床研究初步阐明妇科肿瘤淋巴转移机制,并初步证实SLNB在妇科肿瘤患者中的安全性及良好检出率,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但SLNB在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仍面临诸多问题,如淋巴结跳跃转移现象带来的漏检、示踪剂的种类、注射部位不同带来的检出率差异以及病理评估结果对预后的影响、辅助治疗的决定意义等。本综述拟对前哨淋巴结活检术在各类早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相关进展进行总结及展望。  相似文献   

7.
正妇科肿瘤CD105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研究进展,绝经期激素替代治疗的相关肿瘤风险研究进展,林奇综合征与妇科肿瘤,miR NAs在卵巢上皮性肿瘤中诊断及治疗的研究进展,MUC1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研究进展,伏隔核因子1在卵巢癌化疗耐药中的研究进展,PARP抑制剂在卵巢癌治疗  相似文献   

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年研究发现的生长因子家族成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C与VEGFR-3结合具有促进淋巴管、血管生成等作用,在人胚胎发育及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显著增强,与许多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VEGF-C及其受体与宫颈癌病程的进展,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卵巢癌死亡率居妇科恶性肿瘤首位,导致其高死亡率的主要原因是早期诊断困难和化疗耐药。研究证实,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卵巢癌组织和细胞中被异常激活。其相关蛋白质明显高表达,与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和耐药密切相关。本文简要回顾目前Wnt/β-catenin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以期加强对Wnt通路的认知,并进一步研究Wnt通路调控机制,为卵巢癌的防治提供新的靶向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EGF-C)是近年研究发现的生长因子家族成员.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3(VEGFR-3)是酪氨酸激酶受体.VEGF-C与VEGFR-3结合具有促进淋巴管、血管生成等作用,在人胚胎发育及正常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近来发现,其在淋巴结转移阳性的恶性肿瘤患者中表达显著增强,与许多肿瘤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是影响预后的独立因素,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一个新靶点.VEGF-C及其受体与宫颈癌病程的进展,淋巴结转移的早期诊断、治疗等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1.
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的生命安全。DNA甲基化是重要的表观遗传学机制之一,可导致抑癌基因的沉默,最终促成肿瘤的发生。RUNX3是目前抑癌基因研究的热门之一,在细胞生长、增殖、分化、凋亡和信号转导中有着重要作用。RUNX3启动子甲基化会导致其表达沉默,在妇科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甲基化抑制剂可以诱导RUNX3的重新表达,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肿瘤的发生、生长及转移与肿瘤细胞所处的内外环境有着紧密关联,会形成独特的肿瘤微环境,RUNX3可通过多种作用对其进行调控。随着RUNX3在妇科肿瘤中作用机制的研究不断深入,必将为其成为妇科肿瘤诊断标志物及其靶向治疗打下基础。综述RUNX3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工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2.
肥胖可能通过多种机制增加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并影响其预后,如慢性炎症、性激素失调或脂肪因子的异常分泌等,其中瘦素作为重要的脂肪因子之一,在多种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在不同类型妇科恶性肿瘤中,瘦素高低水平不同,瘦素水平可作为子宫内膜癌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瘦素可通过作用于瘦素受体激活多种信号转导途径,从而增加肿瘤细胞增殖、迁移,增强肿瘤细胞侵袭性,促进肿瘤血管生成,抑制肿瘤细胞凋亡。了解瘦素与妇科恶性肿瘤之间的关系,有助于更好地了解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对预防肿瘤的发生、早期诊断及晚期患者的预后都有重要的临床意义。深入开展这方面的研究将可能为妇科恶性肿瘤的诊治提供一个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3.
妇科恶性肿瘤严重威胁女性健康,已逐渐成为重大公共健康问题,从而引起广泛的重视。其中,女性肿瘤中三大肿瘤的发病率也位居全国恶性肿瘤发病率的前十位,并且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由于肿瘤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因此控制其发生、发展极为重要。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抑制因子(HAI)基因是一种位于15号染色体上的内源性抑制因子,主要生理功能是抑制肝细胞生长因子激活物、丝氨酸蛋白酶等体内生物酶的活性。近年来有众多学者发现HAI-1与恶性肿瘤生长抑制有关,同时发现在妇科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浸润、转移、分化以及肿瘤血管形成中HAI-1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属于库尼(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蛋白,是一种广谱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大量研究表明,TFPI-2通过抑制和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TF-FVIIa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调控某些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就TFPI-2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5.
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2(TFPI-2)属于库尼(Kunitz)型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家族蛋白,是一种广谱的丝氨酸蛋白酶抑制物。大量研究表明,TFPI-2通过抑制和降解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生成,抑制TF-FVIIa复合物介导的信号转导途径以及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等机制调控某些恶性肿瘤细胞的侵袭和转移。就TFPI-2的分子生物学特点、与恶性肿瘤侵袭转移的关系,及其与妇科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综述。  相似文献   

16.
目前生殖系统肿瘤占女性全身肿瘤的15%,临床上迫切需要寻找一种能指导治疗及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S100A14是钙结合蛋白家族成员之一,在多种肿瘤组织中表达异常,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关系密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S100A14表达与妇科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具有相关性,有望成为一个特异性肿瘤标志物。目前S100A14在妇科肿瘤发生、发展进程中的作用机制尚不明确,较为接受的说法是S100A14通过激活相关细胞信号转导通路,导致相关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变化,从而影响细胞周期的正常调控。深入研究S100A14在妇科肿瘤中的作用机制,靶向干预其作用过程,可为临床治疗妇科肿瘤提供新思路。现就S100A14在妇科肿瘤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作用机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7.
子宫内膜癌、宫颈癌和卵巢癌是妇科最常见的三大恶性肿瘤,治疗方式以手术、放化疗为主,然而其复发率和转移率仍较高。免疫检查点抑制剂通过阻断抑制性检查点与其配体结合,激活免疫细胞活性,实现抗肿瘤作用。随着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肿瘤中的研究不断深入,发现其客观缓解率多为10%~20%左右,而联合放化疗一定程度上可提高疗效,可能为妇科肿瘤患者提供更大的临床获益。但其不良反应不可忽视,如皮肤瘙痒、黏膜炎、腹泻和结肠炎等。因此,探索预测性生物标志物、筛选出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适用人群、早期识别及合理干预不良事件,对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应用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8.
临床上妇科恶性肿瘤患者通常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其中抑郁是妇科恶性肿瘤患者常见的负性情绪之一,不同程度的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力、化学治疗、生存质量等方面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进而影响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及预后。心理干预、抗抑郁药物等抗抑郁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患者综合治疗过程中有着不可取代的地位。综述抗抑郁治疗在妇科恶性肿瘤中应用的研究进展,主要着重于抑郁对妇科肿瘤患者的影响以及主要的抗抑郁治疗。  相似文献   

19.
随着临床对恶性肿瘤研究的深入,分子靶向治疗成为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的第4种用于治疗恶性肿瘤的新方法,因其具有特异性强、提高抗肿瘤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的优点备受肿瘤研究者的关注。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抗体的靶向治疗越来越受重视,而贝伐单抗成为关注的焦点,其是一种重组人源化抗VEGF的单克隆抗体,可与肿瘤细胞上的VEGF特异性结合,而VEGF是肿瘤血管生长的关键调节因子,因此贝伐单抗可以抑制肿瘤血管的生长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目前,贝伐单抗已被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批准用于卵巢癌、复发或转移性宫颈癌、结直肠癌、肺癌及肾癌的一线治疗。近年来,越来越多研究关注贝伐单抗作为一种新型治疗方法用于晚期妇科恶性肿瘤的治疗,就贝伐单抗在晚期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20.
微小RNA-375(microRNA-375,miR-375)属于高度保守的miRNAs家族,可通过调节一系列靶基因的表达,在抑制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抑制侵袭转移等方面发挥重要的抑癌作用。研究发现,miR-375在多种恶性肿瘤细胞系及实体组织中均呈低表达,且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尤其近年miR-375在宫颈癌和子宫内膜癌中作用的研究日益增多,但其相关机制仍有待进一步研究。针对miR-375的生物学功能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