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雄激素阻断和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我院近10年来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44例,其中C期28例,D期16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治疗(A组)35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 ^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组)9例。比较治疗前后PSA的变化及生存率。结果:A组35例病人PSA平均值由60.3μg/L降至12.1μg/L。B组9例病人PSA平均值由72.1μg/L降至3.6μg/L。35例A组病人随访9~84(平均39.2)个月,排除非癌性死亡3例,因前列腺癌引起的死亡6例,生存率为81.3%(26/32)。B组9例病人随访7~24(平均13)个月,病人全部存活。结论: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伞雄激素阻断治疗结合^12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全雄激素阻断和全雄激素阻断结合12 5I放射微粒植入治疗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 :收集我院近 10年来中晚期前列腺癌病人 44例 ,其中C期 2 8例 ,D期 16例。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治疗 (A组 )35例 ,双侧睾丸切除 +抗雄激素药物 +12 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B组 ) 9例。比较治疗前后PSA的变化及生存率。 结果 :A组 35例病人PSA平均值由 6 0 .3μg/L降至12 .1μg/L。B组 9例病人PSA平均值由72 .1μg/L降至 3.6 μg/L。 35例A组病人随访 9~ 84(平均39.2 )个月 ,排除非癌性死亡 3例 ,因前列腺癌引起的死亡 6例 ,生存率为 81.3%(2 6 / 32 )。B组 9例病人随访 7~ 2 4(平均 13)个月 ,病人全部存活。 结论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及全雄激素阻断治疗结合12 5I放射微粒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 ,是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加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探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加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前列腺癌晚期(D)患者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及睾丸切除术,术后3~5d口服氟他胺做全雄激素阻断以及氟他胺加达菲林的药物去势治疗。结果随访3~42个月,生存者29例,2例患者生存超过5年,20例超过1年。其中7例骨转移病灶减少,6例骨痛患者治疗后疼痛消失。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从术前的75.37μg/L降至1.34μg/L(术后1个月),3个月后降为0.27μg/L。B超、胸片、骨扫描未见新的转移灶。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癌电汽化切除加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联合最大限度雄激素阻断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78 例高危前列腺癌患者,全身麻醉,截石位,经直肠超声勾画前列腺轮廓,计算机制定植入计划,经会阴 125I 放射性粒子依次植入,术后继续全雄激素阻断治疗 18 个月停止内分泌治疗,后每三月复查 PSA, PSA 连续 3 次上升≥ 2 ng/mL 或至原来底限的 2 倍,则重新开始内分泌治疗。结果:所有患者手术均顺利,植入粒子 41 ~ 94 粒,平均 69 粒。术后随访 18 ~ 54 个月,平均 35 月。术后 18 月内分泌治疗结束 56 例患者 PSA 降到 0.02 ng/mL 以下,18 例 PSA 未达到 0.02 ng/mL 以下,4 例患者出现 PSA 反弹;术后 27 月 1 例发生多发骨转移死亡;术后 39 月 3 例出现 PSA 反弹,再次全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 3 个月 PSA 值下降到治疗时低值,目前随访中 53 例 PSA 在 0.02 ng/mL 以下,继续密切监测 PSA 及全身状况随诊观察。结论: 125I 粒子植入联合术后全雄激素阻断内分泌治疗是治疗高危前列腺癌的一种微创、可供高危前列腺癌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比近距离照射联合雄激素阻断与根治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对中/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生存预后影响的差异。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贞医院2015年1月至2019年1月期间接受近距离照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BT+ADT组,68例)或前列腺癌根治术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RP+ADT组,85例)的153例中/低危前列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预后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动力学差异。结果 BT+ADT组与RP+ADT组PSA动力学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过程中死亡7例,其中RP+ADT组4例(4/85),BT+ADT组3例(3/68),两组患者无病生存率及总体生存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中/低危前列腺癌患者中,根治术联合雄激素阻断与近距离照射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治疗效果相当。  相似文献   

6.
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了评价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采用双侧睾丸切除、Flutamide和Finasterid联合治疗D2期前列腺癌病人5例。随访15~20个月,结果PSA均正常,前列腺体积缩小61.2%~69.3%,有显著性差异(P<0.01),骨转移灶缩小、部分消失,积水肾脏完全恢复正常,所有病人治疗后全部有效。表明全雄激素阻断对晚期前列腺癌有良好的治疗效果。提出在三个层次上阻断雄激素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策略。  相似文献   

7.
去势加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去势加间歇性雄激素阻断(ISA)治疗晚期前列腺癌(PCa)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0例晚期PCa患者采用睾丸切除术联合应用雄激素阻断剂福呈尔持续治疗平均3个月,待患者主、客观指标好转,PSA<4μg/L,中断福呈尔治疗,每间隔3个月复查PSA,直至PSA>20μg/L,恢复第2或第3周期福呈尔治疗。结果:30例晚期PCa患者平均随访36(26—48)个月,12例(40%)生存,18例(60%)死于癌进展或肺部感染、脑血管意外,平均生存30个月。结论:去势加ISA治疗晚期PCa能推迟雄激素依赖性PCa细胞转化为非依赖性细胞的过程,增加雄激素阻断剂的敏感性,从而延长患者生存期。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断雄激素阻断法(IAD)治疗进展期前列腺癌的安全性及用药周期特征。方法:178例进展期前列腺癌患者依据临床分期分为A(T3-4N0M0)、B(TXN1M0)和C(TXNXM1)3组。所有患者一经确诊即给予最大雄激素阻断治疗至少6个月,至PSA≤0.2μg/L后维持3个月后,暂停雄激素阻断治疗,进入间歇期(Off-Period);当PSA>4μg/L时,进入用药期(On-Period),直至PSA再次达到0.2μg/L以下停药。分别记录各组患者年龄、初始PSA值、Gleason评分以及治疗期间每个周期的用药期及停药期时间、PSA水平及肿瘤进展时间。结果:A、B、C 3组患者初始PSA水平分别为(27.5±14.6)、(43.4±21.8)、(62.8±44.6)μg/L(P<0.01);平均随访时间分别为(38.4±9.6)、(33.1±14.0)、(28.3±14.3)个月;开始治疗至出现肿瘤进展的平均时间为(37.4±6.6)、(27.4±10.2)、(16.6±4.4)个月。A组患者平均间歇期时间显著长于B组和C组,C组患者On/Off值显著大于A组,且完成的IAD周期数显著少于A组(P<0.01)。19例A组患者完成5个治疗周期。C组患者最多完成3个治疗周期即出现PSA及肿瘤进展。2例A组患者死于心血管事件;B组患者6例死亡,其中1例死于前列腺癌转移;C组36例死亡,其中21例死于转移性前列腺癌。结论:与存在远处转移的前列腺癌患者相比,局部进展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间断雄激素阻断治疗可有效缓解肿瘤进展,减少IAD治疗的相关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雄激素全阻断方法在前列腺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睾丸切除加氟他胺治疗C、D期前列腺癌患者23例,并与单纯应用氟他胺治疗的23例进行对照。结果雄激素全阻断疗法在降低PSA及缩小前列腺体积上优于对照组。有效率(完全缓解率加部分缓解率)治疗组为65%,对照组为39%。结论在前列腺癌的治疗中,雄激素全阻断治疗更合理,也更有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尿道选择性绿激光汽化术(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应用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患者手术时间、留置导尿管时间、术前后前列腺体积、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剩余尿(PVR)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变化.结果:所有手术均成功,无输血及前列腺电切综合征现象.手术时间40~120 min,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3~5天.术前前列腺体积、IPSS以及QOL分别为(95.13±16.36)ml、(19.87±4.10)分、(3.67±1.23)分.术后1个月分别为(48.47±11.55)ml、(12.27±3.24)分、(2.004±1.25)分(P均〈0.01) 术前Qmax、PVR分别为(8.05±2.51)ml/s、(136.47±32.16)ml,术后1个月分别为(18.40±4.63)ml/s、(33.87±13.44)ml(均P〈0.01) 术前PSA为(78.00±29.11)μg/L,术后1个月、3个月分别为(1.32±0.70)/μg/L、(0.48±0.07)μg/L(均P〈0.01).结论:PVP联合全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伴膀胱颈梗阻是安全有效的,可以明显缓解患者的症状,抑制肿瘤进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前列腺体积的影响及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近距离治疗前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对前列腺体积变化的影响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前列腺癌患者74例。年龄54~84岁,平均71岁。均经会阴前列腺穿刺活检证实。血清PSA值2.8~71.2ng/ml;TNM分期T1cN0M0~T3aN0M0;Gleason评分5~9分65例,不确定9例;前列腺体积14~83ml,其中〈50ml42例,〉50ml32例。前列腺体积经三维治疗计划系统测量。采用手术去势加雄激素阻断(比卡鲁胺50ms/a或氟他胺250mg3次/d)31例,药物去势(戈舍瑞林3.6mg或亮丙瑞林3.75mg次/28d)加雄激素阻断治疗43例,时间2.1~5.6个月,平均2.8个月。观察前列腺体积变化与治疗前患者血清PSA值、Gleason评分、TNM分期、活检阳性区数及治疗方式的关系。结果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后74例患者平均前列腺体积缩小37%。前列腺体积〉50ml者前列腺缩小程度大于体积〈50ml者(P=0.004)。前列腺体积缩小比率与治疗前体积大小呈正相关(r=0.321,P=0.006),而与治疗前血清PSA值、Gleason评分、TNM分期、活检阳性区数及雄激素全阻断治疗方式无关。结论 雄激素全阻断治疗可以缩小前列腺体积,使之适合粒子植入,治疗前前列腺体积越大,体积缩小越明显。  相似文献   

12.
全雄激素阻断是一种常用的治疗前列腺癌的疗法,其主要通过阻断睾丸来源和肾上腺来源的雄激素发挥作用。近年来大量的文献报道全雄激素阻断疗法与糖尿病之间存在相关性。本文主要回顾了近年来全雄激素阻断疗法与糖尿病相关性的一些研究,探讨这种相关性的机制,以及这种相关性对于前列腺癌全雄激素阻断疗法(ADT)的影响,对临床上前列腺癌的ADT治疗提供一定指导。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前列腺癌(PCa)患者治疗后PSA变化模式对其生存预后的临床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近12年来114例接受全雄激素阻断(MAB)联合近距离治疗的PCa患者的临床资料,从PSA变化规律入手,初步分析患者生存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患者中位生存时间81(15~144)个月,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1.23%、78.07%和68.42%。单因素分析显示:基线PSA水平、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PSA倍增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均是可能影响生存预后的临床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PSA最低值、PSA下降时间以及PSA缓解幅度是独立的预后因素,并分别提高了患者远期生存可能1.7、3.3和6.8倍。结论:局限高危PCa患者在接受MAB联合近距离治疗后,其PSA能否降至1μg/L以下、能否在3个月之内降至最低值,以及PSA最大缓解幅度能否达到96%等因素均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经直肠穿刺125Ⅰ粒子植入近距离放疗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的临床疗效。方法:27例局部晚期前列腺癌患者采用经直肠超声引导下经直肠穿刺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动态监测PSA、前列腺体积、最大尿流率、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变化。结果:所有患者植入过程顺利,实际粒子植入时间20~35 min,植入粒子40~58粒。植入后6个月,27例患者PSA<0.2μg/L,其中19例<0.1μg/L;前列腺体积与植入前相比明显缩小[(36.38±6.20)ml vs(25.81±3.77)ml,P<0.05]、最大尿流率及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较植入前明显改善[(8.43±2.97)m/s、(19.56±2.03)分vs(16.87±1.67)ml/s、(13.45±2.17)分,P<0.05]。随访至植入后3年,19例患者处于第一周期间歇期,8例患者处于第三周期治疗期,其中2例患者病情进展,转变为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2例病情恶化发生早期骨转移。3年生化无进展生存率为70.4%(19/27)、临床无进展生存率85.2%(23/27)、治疗有效率92.6%(25/27)。27例患者没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直肠穿刺125Ⅰ粒子植入联合内分泌治疗局部晚期前列腺癌安全、微创,有效延缓疾病进程,无严重尿道、直肠、勃起功能障碍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15.
足叶乙甙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足叶乙甙(VP16)联合环磷酰胺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的疗效。 方法 9例经全雄激素阻断治疗失败,且排除Flutamide撤药综合征的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患者采用VP16加环磷酰胺联合化疗,VP16 50mg/d,环磷酰胺100mg/d,连续服用21d, 28d为1周期。直至病情进展或毒副反应患者无法耐受。 结果 9例平均随访7. 5个月,PSA有效4例,PSA治疗前(90. 5±43. 6)ng/ml,治疗后(24. 8±22. 2 )ng/ml,平均有效时间6. 8个月, 5例可测量软组织转移灶有效2例,CR1例,PR1例。毒副反应轻微。 结论 Vp16加环磷酰胺治疗雄激素抵抗性前列腺癌有一定疗效,毒副反应可以耐受。  相似文献   

16.
常规剂量比卡鲁胺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0年1月~2000年10月用比卡鲁胺(Bica-lutamide)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4例,有一定疗效,报告加下。 材料和方法 本研究4例,平均年龄80岁(67~89岁),平均Karmofsky体力状况评分80分,平均PSA 115μg/L(11μg/L~150μg/L),所有病人入选前均经LHRH-A加氟他胺治疗,且对这一治疗有效,平均有效期27个月(20~34)个月,除了氟他胺,病人还采用了其他非激素疗法治疗雄激素非依赖性前列腺癌,其中包括骨转移灶的放射治疗,同位素锶~(89)治疗及服用磷酸雌二醇氮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125)I粒子前列腺组织间植入近距离放射治疗(BT)联合全雄激素阻断(CAB)临床用于治疗初诊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6年1月收治的77例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随访资料。其中BT+CAB治疗组40例,单纯CAB治疗组37例。两组患者中位随访时间均为49个月。随访期间每月监测血清PSA及睾酮水平,记录PSA最低值及到达最低值的时间。每6个月行盆腔MR及ECT全身骨扫描检查,记录疾病出现进展的时间。Kaplan-Meier法分别绘制两组患者的疾病无进展生存曲线和总生存曲线,并进行生存比较。对可能影响BT+CAB治疗组患者疾病进展的临床病理指标进一步行多因素分析。结果:BT+CAB治疗组和CAB治疗组患者的PSA最低值分别为(0.31±0.43)ng/ml和(0.57±0.72)ng/ml,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AB治疗组患者PSA达到最低值的时间明显要长于CAB治疗组[(7.38±1.60)个月vs.(6.73±1.15)个月,P0.05]。两组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71.63%和58.11%,但Log-rank检验显示两组总体生存曲线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T+CAB治疗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状况明显优于CAB治疗组(P0.05),两组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分别为41个月和33个月,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58.04%和35.51%。Cox多因素分析显示Gleason评分和PSA最低值是BT+CAB治疗组患者发生疾病进展的独立预测因子。结论:与单纯CAB治疗相比,BT+CAB治疗可以明显延缓初诊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的疾病进展,并取得一定的生存获益,这种联合治疗方法是安全有效的。Gleason评分(≥8分)和PSA最低值(≥0.4ng/ml)是寡转移性前列腺癌患者接受BT+CAB联合治疗后疾病进展的独立风险因素。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晚期前列腺癌的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对36例晚期前列腺癌采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雄激素全阻断疗法。结果随访4~48个月,所有患者术后近期排尿通畅,转移性骨痛减轻或消失,血清PSA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直肠指诊前列腺体积缩小。2例患者后期转移性骨痛症状反复发作,转上级医院放疗。结论应用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术加雄激素全阻断疗法。能显著改善晚期前列腺癌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命。  相似文献   

19.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评价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晚期前列腺癌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 选取晚期前列腺癌患者59例,随机分为2组.给予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30例(A组),给予持续雄激素阻断治疗29例(B组),观察两组患者的疾病进展及治疗期间副反应的发生情况,比较两种方法的治疗效果.结果 A组患者平均随访26个月,B组患者平均随访27个月,两组患者疾病进展情况未见明显差异.A组患者副反应低于B组患者且能在治疗间歇期得到缓解.结论 间歇性雄激素阻断治疗方法可行,能够减少患者治疗的副反应,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抗雄激素撤除综合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抗雄激素撤除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及意义。 方法 对 2 4例前列腺癌 (C期10例 ,D期 14例 )采用联合雄激素阻断 (双侧睾丸切除 氟他胺 )治疗。 7~ 3 6个月后 ,因病变进展而停用氟他胺。每 2~ 4周检测血清PSA值并观察临床症状变化。 结果  8例患者血清PSA值较停药前下降 ,平均下降 75 % ,其中下降 >5 0 %者 6例。 4例临床症状有改善 ,2例前列腺结节较前缩小。平均缓解时间为 4 .3个月。 结论 当联合雄激素阻断治疗的晚期前列腺癌出现激素拮抗性时 ,停用抗雄激素治疗为一可行的治疗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