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应用化工》2016,(7):1272-1275
用环丁砜/乙二醇复合溶剂精制废润滑油,研究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乙二醇添加量(质量比)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1.4,精制温度110℃,乙二醇添加量15%。在该工艺条件下,精制油收率84.6%,黏度指数达103.7,色度1.5,凝点-17.3℃,闪点211.5℃,残炭0.58%,基本符合HVI150润滑油性能指标的标准。  相似文献   

2.
该实验所设计的废润滑油再生方案是以废油预处理—糠醛精制—减压蒸馏为主要流程进行的,利用溶剂溶解度的不同进行萃取从而达到对废润滑油的再生,实验是分别在不同剂油比;不同温度下对废润滑油进行糠醛精制。实验结果为当剂油比为2∶1;精制温度为85℃时为糠醛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回收后的油品经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调和后可循环使用。  相似文献   

3.
采用二甲基亚砜(DMSO)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为复合溶剂,利用单因素法考察了精制温度、剂油比、溶剂复合配比对废润滑油精制效果的影响。DMSO在精制温度为110℃,剂油体积比为1.6∶1,DMF质量分数为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再生油的收率为86.7%,黏度指数为132,凝点为-21.4℃,硫质量分数为0.048 2%,残炭为0.561%,折光率为1.456 4,色度为2.0;DMF在精制温度为70℃,剂油体积比为0.5∶1,DMSO质量分数为1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再生油的收率为89.3%,黏度指数为138,凝点为-15.6℃,硫质量分数为0.046 2%,残炭为0.549%,折光率为1.456 7,色度为2.0,基本达到我国润滑油基础油HVI150的质量标准。同时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再生油黏度指数与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4.
采用两段式溶剂精制工艺,进行溶剂精制工艺改善的实验研究。在最佳工艺条件下回收的废内燃机油的粘度指数为104.61,折光率为1.4594,色度为1.0,符合润滑油基础油的HVI标准。回收后的油品经添加适当的添加剂调和后可作为成品润滑油继续使用。  相似文献   

5.
《应用化工》2016,(11):2091-2094
采用四甘醇和环丁砜为复合溶剂,通过单因素法,考察了精制温度、剂油比、环丁砜添加量对废润滑油精制效果的影响。在精制温度为105℃、剂油比(体积比)为2∶1,环丁砜添加量(质量分数)为20%的最佳工艺条件下,所得再生油的收率为85.1%、100℃运动黏度为4.03 mm2/s,黏度指数为135、折光率为1.457 2、色度为2.5、凝点为-21.6℃、残炭量为0.585%,基本达到我国润滑油基础油HVI150的质量标准。同时采用SPSS(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了再生油黏度与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环丁砜添加量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6.
姜少华  陈耀彬 《广东化工》2011,38(7):275-276,278
采用“溶剂精制-白土/活性炭吸附”和“减压蒸馏-溶剂精制”两种工艺对摩托车废润滑油进行再生研究,实验表明,后者的效果较为显著。在“减压蒸馏-溶剂精制”的工艺中,将减压蒸馏收集的第二馏分作为主要馏分,并用糠醛和N-甲基吡咯烷酮(NMP)对其进行精制,通过正交实验得到了两种溶剂的最佳精制条件。糠醛精制的最佳条件:精制温度为80℃,精制时间为60min,剂油比为1.5:1,而NMP精制的最佳条件:精制温度为30℃,精制时间为60min,剂油比为3:1。在该工艺中,精制油品的收率都在80%以上。通过对精制后的油品进行润滑油脂润滑性模拟试验(四球磨试验)。结果显示NMP的精制效果比糠醛好。实验还对废润滑油和新润滑油进行了热重分析,结果表明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并没有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用溶剂辅助糠醛精制废润滑油,提高润滑油的收率,同时改善了产品质量.通过筛选得出助溶剂正丁醇的最佳加入量,考察了精制温度和剂油比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对产物进行性质测定结果表明:在糠醛溶剂中加入15%(正丁醇:糠醛)的正丁醇、精制温度85℃和剂油比为2:1的条件下,得到再生后润滑油基础油为澄清淡黄色,产物收率为88.5...  相似文献   

8.
蒋奇伟  王前广 《广东化工》2022,49(6):49-51,90
本研究以糠醛为主溶剂[1],正丁醇为辅助溶剂回收废润滑油,并在改善油品质量的同时提高油品的收率.通过考察不同精制温度与剂油比对油品质量以及收率的影响,并且多次实验得出辅助溶剂的最佳加入量.通过实验以及对产品润滑油性能的检测得出剂油比(体积比)为2:1,精制温度为85℃,辅助溶剂添加量(正丁醇:糠醛,质量比)为15%时,...  相似文献   

9.
以环丁砜为溶剂进行再生废润滑油的研究。考察了精制温度、精制时间及剂油体积比对废润滑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丁砜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为1.4,精制温度120℃,精制时间为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再生精制油收率达到85.89%,再生油的黏度指数达103.62。同时,在精制时间为30 min恒定时,研究了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对再生油黏度指数的影响,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了再生油黏度指数与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0.
以环丁砜为溶剂进行再生废润滑油的研究。考察了精制温度、精制时间及剂油体积比对废润滑油精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环丁砜精制的最佳工艺条件为:剂油体积比为1.4,精制温度120℃,精制时间为30 min。在该工艺条件下,再生精制油收率达到85.89%,再生油的黏度指数达103.62。同时,在精制时间为30 min恒定时,研究了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对再生油黏度指数的影响,并采用SPSS软件进行线性回归,得出了再生油黏度指数与精制温度、剂油体积比的回归方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某炼厂高粘度润滑油馏分油进行了糠醛溶剂的单级抽提试验,并借助数学手段,确定了糠醛精制的最优操作条件.在此基础之上,进行了糠醛精制假三段抽提试验,确定了其适宜的操作条件,并与NMP精制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糠醛单级抽提适宜操作条件为:抽提温度115℃,剂油比1.8(V/V);在该操作条件下,精制油60℃折光率为1.462 8,油收率为83%;糠醛假三段试验适宜操作条件为:上段温度115℃、中段温度100℃、下段温度85℃,剂油比1.8(V/V).在该操作条件下,精制油60℃的折光率为1.460 9,油收率为84%;馏分油糠醛抽提与NMP抽提相比,在精制效果相当的情况下,无论单级还是假三段抽提,NMP精制的温度下降25℃,剂油比下降30%,油收率提高至少3个百分点,说明NMP作为抽提溶剂要优于糠醛.  相似文献   

12.
李晓鸥  梁艺凡  李东胜  翟玉春 《应用化工》2012,41(5):848-851,854
用沈北、大庆混合脱蜡油为原料,进行NMP溶剂精制和糠醛溶剂精制的对比研究。在实验确定了NMP和糠醛溶剂与减五线脱蜡油临界溶解度曲线的基础上,NMP精制采用正交设计法考察溶剂比、溶剂含水量及抽提温度等因素的影响,糠醛精制主要考察了剂油比和抽提温度的影响,采用多元二次回归方程式回归了精制油收率及质量与操作因素的关系,用非线性回归确定出满足粘度指数≥95的要求,收率最大的适宜操作条件。NMP精制最优操作条件为:剂油体积比4.0,抽提温度60℃,溶剂含水量0%,在此操作条件下,精制油的收率为63%;糠醛精制最优操作条件为:剂油比4.5(V/V),抽提温度110℃,此条件下精制油的收率为52%。说明NMP溶剂相对糠醛溶剂具有良好的溶解能力及选择性。  相似文献   

13.
润滑油双溶剂精制的实验成果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宋巍 《化工设计》2004,14(5):11-18
通过对糠醛、糠醛与环氧氯丙烷的混合溶剂分别在不同温度、不同剂油比和不同溶剂比时 ,对润滑油馏分进行溶剂抽提精制 ,实验表明 ,糠醛与环氧氯丙烷以 1:1的体积比混合时得到的双溶剂在精制过程中有很大的优势。此双溶剂可以在低于糠醛精制温度 2 5℃以下进行抽提精制 ,精制油粘度指数提高了 4~ 6 ,收率提高了 1%~ 3% ,而且精制效果比糠醛更好。不仅温度降低了 ,而且降低了精制过程和溶剂回收过程的能耗与剂耗。  相似文献   

14.
通过单因素控制法进行分子蒸馏实验,利用油液检测设备得到不同温度压力下的再生油液部分理化指标。从色度8号的废油中得到色度4.5号的再生油液,根据方差分析和回归分析确定在210~240℃、30~90 Pa,再生油液运动粘度(y)和凝点(SP)与温度(T)、压力(P)的关系为SP=-23.594+0.018 6T-0.058 6T/P和y=19.181+0.038 9T-0.029P-0.208T/P。  相似文献   

15.
针对原料油中饱和分与芳香分分离精度低导致糠醛精制工艺抽余油收率低、抽出油质量差的问题,提出基于热力学相图分析的糠醛精制工艺的改进策略。基于虚拟组分法简化润滑油组分为饱和分、芳香分和极性分,采用NRTL模型预测不同温度下的相平衡数据,分析抽提过程液液相平衡关系及操作条件对萃取过程的影响规律,发现温度是影响平衡组成和传质效率的关键因素。基于相图对萃取过程的分析,通过设计多级抽出液回收系统,多温度梯级分离抽出液,解决抽提塔在较低温度下难以操作的问题。结合实际糠醛精制装置进行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设置多级抽出液回收系统,抽提过程溶剂比及冷热公用工程量适当增加,抽余油收率较原工艺提高10%以上,抽出油质量极大改善,显著提升糠醛精制工艺的分离效率。  相似文献   

16.
以沈北、大庆混合减四线脱蜡油为原料,进行糠醛抽提试验,借助数学手段得到最优操作条件.糠醛精制的最佳操作条件为:剂油质量比1.27(m/m),抽提温度96.55℃,在最佳操作条件下,粘度指数95.13,精制油的收率为86.94%.采用柱色谱法,分析减四线脱蜡油的族组成,测出所得四组分粘度指数,确定理想组分与非理想组分.在此基础上,求出糠醛精制在最优点处的选择性系数值为20.04.然而在对比试验室内部数据之后发现,同样的试验路线以及方法所求得的 NMP 精制的最优操作条件下的选择性系数β值则可达到28.30,达到了糠醛的140%.由此可见糠醛的选择性远不如 NMP.  相似文献   

17.
以废内燃机油为原料,采用钠的液氨溶液作为化学试剂,与废油中的变质烃类发生反应,达到再生的目的。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最适宜的工艺条件为:钠的液氨溶液加入量为3.2 mL(以100g废油为基准),精制温度为40℃,回收的润滑油的黏度指数可达100,在补充白土吸附改进再生油的色度后,各性能指标均可达到HVI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18.
采用络合萃取法对某炼油厂的减二线脱蜡油进行脱氮精制处理小试和中试研究.主要介绍减二线脱蜡油的中试,用糠醛与金属盐的混合溶剂脱除脱蜡油中的碱性氮化物.结果表明,精制油的碱氮含量为2.31 μg·g-1,旋转氧弹时间236 min,黏度指数 119,脱氮率高达99%.减二线脱蜡油糠醛精制工艺中试的操作条件为:抽提塔顶温度1...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大连石化公司大庆/尼罗(体积比为1∶1)减三线脱蜡油糠醛精制生产的润滑油基础油HVI400SN酸值不合格,以减三线脱蜡油为原料油,进行糠醛脱酸研究,考察剂油体积比、抽提温度对精制油酸值和收率的影响,运用数学方法求出精制油酸值合格的最优操作条件,并采用假二段实验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在剂油体积比为5∶1,塔顶温度120℃,塔底温度80℃的条件下,对减三线脱蜡油进行糠醛精制脱酸,精制油收率为65.32%,粘度指数为104,酸值能够达到集团公司通用润滑油基础油质量标准。  相似文献   

20.
以大庆和涠洲混炼油(体积比为1∶1)减二线脱蜡油为原料,糠醛为溶剂,考察了剂油比、抽提温度对润滑油基础油糠醛精制效果的影响。实验表明,精制油的粘度指数随剂油比的增加和精制温度的上升而增大,精制油的收率随剂油比的增加和精制温度的上升而下降。当温度增大到一定程度时,精制油收率有变化,而粘度指数与折光率基本不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