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88 毫秒
1.
27年中共收治甲状腺恶性肿瘤111例,其中甲状腺癌108例。男24,女87例。平均年龄40.9岁,肿瘤质硬者47%,较硬者34%。“冷”结节70.4%。T3、T4正常者95.4%。手术治疗108例,其中行患侧全切、对侧次全切28%,患侧次全切18%,传统或改良颈淋巴结清除11.1%/1.9%,双侧次全切除9.3%,患侧全切或患者全切加峡部切除各8.3%,其他7.4%,对甲状腺癌的病理、诊断和手术方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手术方法。方法对我院44.例儿童甲状腺癌的临床资料回顾分析。结果儿童甲状腺癌在儿童甲状腺肿瘤中的发病率为20.85%。临床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和组织细胞针吸活检。儿童甲状腺癌多为分化型癌,预后好。本组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22例,占50.00%;患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对侧大部分切除12例,占27.27%;双侧腺叶全切+峡部切除8例,占18.18%;术中冰冻切片病理诊断决定手术方式的正确选择。结论儿童甲状腺癌特点少见,手术预后好;术前确诊率低,术中冰冻切片是确诊甲状腺癌的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3.
总结了1980~1992年诊治甲状腺癌55例的经验。研究了甲状腺癌术前B超诊断多呈实质不均结节和术中常有颈前肌粘连的特征对手术中诊断和术式的指导意义。提出了甲状腺囊性结节可以做摘除术或切除部分腺体,而实质不均质结节者至少应做患侧叶甲状腺全切的见解。体会:结节与颈前肌粘连或结节直径大于3.0cm应加做峡部切除,加或不加对侧叶大部切除及淋巴结清扫。如术后病理报告为腺内型和直径小于3.0cm无转移腺外型乳头状或滤泡状癌,可不必再做第二次手术。直径超过3.0cm腺外型滤泡状癌或髓样癌,虽做过患侧叶甲状腺全切还应再第二次扩大手术。  相似文献   

4.
杨明 《实用全科医学》2007,5(7):575-576
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合理的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科62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资料。本组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17例,患侧腺叶、峡部全切加对侧部分切除13例,患侧腺叶、峡部切除加对侧次全切22例,甲状腺全切9例,1例峡部癌行峡部全切加双侧腺叶次全切。对30例颈淋巴结肿大和5例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阳性的NO患侧行治疗性颈淋巴结清扫(以下简称颈清),其中患侧改良颈清28例,患侧根治颈清3例,双侧改良颈清4例;27例NO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阴性未进一步颈清。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治疗性颈清组淋巴结转移74.3%(26/35),中央区淋巴结受累88,5%(23/26)。随访4—6年2例高龄患者死于其他疾病,1例颈部复发合并肺转移带瘤生存。3例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无瘤生存。治疗性颈清组与中央区清扫组复发率分别为5.7%(2/35),7.4%(2/27)(P〉0.05)。结论对于甲状腺乳头状癌,宜根据具体情况行患侧腺叶、峡部切除或加行对侧次全(或大部)切除;淋巴结肿大者应予患侧治疗性颈清;对于NO病例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并行术中冰冻切片病理检查,阴性者观察随访,阳性者行患侧治疗性颈清。  相似文献   

5.
李玉田  杨碎胜 《甘肃医药》1995,14(3):127-128
138例甲状腺单发结节均行外科手术治疗,甲状腺癌14例,发生率10.1%,术前只有2例确诊,确诊率14.3%,隐匿型甲状腺癌3例,均与甲状腺腺瘤共存,6例甲状腺癌行单纯结节摘除术后,第二次行补充扩大手术,病理证实4例有癌组织残留。癌残留率66.7%,6例甲状腺癌行单侧甲状腺次全切除术或单侧甲状腺切除术后,有3例施行了第二次扩大手术,病理证实无癌组织残留,认为除甲状腺炎性结节外,单侧腺叶大部切除术或  相似文献   

6.
目的 分析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特点,探讨其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分析72例隐匿性甲状腺癌的临床与病理资料.结果 术前拟诊为甲状腺微小癌69例,术后慢速病理结果:乳头状腺癌55例,髓样癌12例,滤泡状癌5例,诊断准确率为95.8% (69/72).颈淋巴结转移癌均位于同侧,共13例.72例患者均接受患侧甲状腺全切术十峡部切除术,加做对侧部分切除者15例,13例接受颈淋巴结清扫术.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13年,死亡2例.结论 高频超声、细针穿刺及术中冷冻切片检查转移可提高隐匿性甲状腺癌诊断率.无淋巴结转移者患侧甲状腺全切十峡部切除已足够,伴颈淋巴结转者需加行颈清扫术.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和术式。方法:收集1996-2000年间经手术及术后病理证实的甲状腺单发结节154例。进行临床表现、B超、同位素扫描诊断。结果:B超检查;实性结节46例,囊实性结节52例,囊性结节26例。其中甲状腺癌17例,实性结节14例,囊实性结节3例。同位素扫描:甲状腺瘤100例中,冷结节27例,温结节13例,凉结节53例,热结节7例。术式:单纯结节摘除64例,患叶次全切除55例,患叶全切加峡部切除14例,双侧腺叶全切除1例,改良颈清2例。结论:实性结节甲状腺癌发生率高,热结节至结节癌的发生率呈递增的趋势。腺叶次全切除或腺叶切除是治疗甲状腺瘤合理而彻底的手术。患侧腺叶加峡部切除是对未明确病理性质的肿瘤性结节的最佳术式。甲状腺癌应根据病理类型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择用患侧腺叶全切除加峡部切除、甲状腺全切除或改良颈淋巴结清扫等术式。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国人隐匿型甲状腺癌(OTC)的诊治及生物学行为。方法:采用本院1976~1995年收治的219例分化型甲状腺癌(DTC),其中OTC41例进行随访。结果:非隐匿型甲状腺癌中有更多甲状腺外浸润,但OTC多灶性更多见,淋巴结转移两者差异无显著性。37例OTC病人有随访结果,平均随访10年,只有1例(2.4%)死于OTC肺转移。有4例分别于术后2~6年复发,总复发率10.8%。经统计初次手术类型为复发相关因素,甲状腺部分切除术后复发明显高于患侧一叶及更大范围切除术后。41例OTC中术前诊断(包括怀疑恶性)仅16例。结论:OTC病人的10年生存率达91.9%;OTC占同期DTC的19%,应综合应用B超、FNAB、冰冻病理等提高诊断率;首次手术应行一叶切除术,临床诊断淋巴结转移再行改良颈淋巴结清扫术。  相似文献   

9.
报告隐性甲状腺癌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病理分型:乳头状8例,滤泡状4例。颈部转移4例,远处转移2例,伴甲状腺良性疾病6例。12例病人经手术和药物治疗,11例自下而上良好,无复发转移,1例颈部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行淋巴结切除,未再复发,对隐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报告隐性甲状腺癌12例,其中男3例,女9例。病理分型:乳头状8例,滤泡状4例。颈部转移4例,远处转移2例,伴甲状腺良性疾病6例。12例病人经手术和药物治疗,11例生存良好,无复发转移,1例颈部淋巴结复发,再次手术行淋巴结切除,未再复发。对隐性甲状腺癌的诊断及治疗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1.
作者分析了611例甲状腺肿瘤,良性瘤492例(80.5%),恶性瘤119例(19.5%),恶性瘤中癌115例(96.6%),肉瘤4例(3.4%)。611例中男女之比为1∶4.4,其中良性瘤为1∶5,恶性瘤为1∶2.9。良、恶性瘤之平均年龄分别为38.9岁及39.5岁。对癌的诊断标准,甲状腺肿瘤的分类法作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以减少误诊误治。方法结合国内外文献报道,回顾性分析2000年1月至2011年10月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收治的6例异位甲状腺患者临床资料。结果6例中位于颈部3例,舌根部2例,胆囊1例。其中迷走甲状腺2例,因影像学检查提示颈部甲状腺区域未见甲状腺组织,未发生误诊,1例无症状者未予治疗,1例主诉咽部异物感者口服甲状腺素片后肿块缩小,症状缓解;副甲状腺4例,术前均被误诊而行手术切除,病理示3例为异位甲状腺组织,1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术后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减退。结论异位甲状腺少见,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特别是副甲状腺误诊率较高。异位甲状腺好发部位如舌根和颈前出现的肿物,应考虑到该病的可能,对可疑病变进行必要辅助检查。根据临床特征、具体类型及甲状腺功能状况及有无恶变等,决定是否采取治疗及选择保守还是手术治疗。另外,应重视甲状腺功能的检测和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征、诊断与治疗,以提高异位甲状腺的诊治水平.方法 分析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15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对异位甲状腺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13例行手术治疗,9例治疗后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无复发;3例术后并发暂时性甲状腺功能减退;1例因误诊误治,致使甲状腺功能永久性减退,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结论 异位甲状腺是一种少见的疾病,易误诊误治,完善相关检查可减少误诊误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不同甲状腺疾病以及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AITD)不同临床阶段患者血清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TPOAb)浓度的变化,探讨其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300例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POAb浓度,包括Graves病(GD)120例、桥本病(HT)120例、亚急性甲状腺炎20例、甲状腺结节40例。结果:①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血清TPOAb浓度均超过正常值范围,组间存在差异,尤以HT组TPOAb浓度和阳性率最高;②AITD患者不同临床状态血清TPOAb浓度存在动态变化。临床缓解期的GD和HT患者TPOAb浓度均低于疾病初发者,但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不同甲状腺疾病患者均可出现TPOAb的异常,尤以HT患者显著。TPOAb的降低滞后于临床甲状腺功能的恢复。其临床检测有助于AITD的诊断和疗效评估。  相似文献   

15.
异位甲状腺10例诊治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讨异位甲状腺(迷走甲状腺及副甲状腺)的症状、体征、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分析10例异位甲状腺患者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结果:8例患者治疗后吞咽不适、异物感等症状缓解,甲状腺功能正常,2例患者因误诊误治继发甲减而需终身应用甲状腺素。结论:异位甲状腺发生率不高,容易误诊误治,处理不当将给患者造成严重后果。  相似文献   

16.
甲状腺滤泡性肿瘤形态计量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体视学方法对15例甲状腺滤泡性腺癌,13例滤泡性甲状腺癌和10例正常甲 腺了形态计量学研究。结果表明,所得4项体视学参数在各组之间皆无显著差异。笔者认为体视学参数在滤泡性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上价值不大。  相似文献   

17.
郭森 《中国现代医生》2012,50(20):150-151,154
目的总结评价4年来我院对甲状腺单发结节的诊断及治疗体会。方法回顾分析189例甲状腺单发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89例患者中甲状腺单发结节术后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甲状腺癌30例,良性159例。171例获随访,随访率达90.5%。随访时间为6个月~4年,喉返神经损伤2例,未出现甲状腺功能异常。结论术前细针穿刺活检结合彩超检查对甲状腺单发结节良、恶性鉴别有帮助,甲状腺单发结节恶性率较高(15.8%),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8.
手术在桥本氏病治疗中的地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桥本氏病(Hashimoto'sdisease,HD)合并有其它甲状腺疾病的手术应用和指征。方法总结我院1993年1月~1997年12月甲状腺手术病例986例,病理证实为HD的31例,对合并症和误诊原因进行分析。结果合并甲状腺癌5例;合并甲状腺机能亢进4例;有气管压迫症状4例;误诊为结节性甲状腺肿7例。结论应注意对无症状而伴有双侧结节性甲状腺肿的HD患者的误诊,HD可合并腺癌;HD如伴有孤立的结节或压迫症状,抑制治疗无改善则应积极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19.
车微娟 《中外医疗》2016,(1):122-123
目的 分析促甲状腺激素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对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判断价值.方法 整群选取2012年1月—2015年3月经该院病理切片确诊的23例甲状腺恶性结节(恶性组)、25例甲状腺良性结节(良性组)及健康志愿者20例(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 记录和比较所有研究对象进行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水平及异常比例. 结果 恶性组促甲状腺激素[(3.46±1.23)vs(2.35±1.08)]和甲状腺球蛋白抗体[(135.43±49.46)vs(83.62±28.69)]水平高于良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2指标定性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促甲状腺激素、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在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确存在差异,但不宜采用人体正常参考值作为分别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标准.  相似文献   

20.
江门市新会区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的调查分析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目的 初步探讨新会地区甲状腺疾病的发病情况.方法 对近3年(2001年11月~2004年10月)该区三家综合性医院共15 648例体检者、门诊病人和住院病人的甲状腺功能检测结果进行调查,以甲状腺功能检测异常值结合临床诊断来判断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率及与性别、年龄的关系,并以三个时间段来估价其发病趋势.结果 各种甲状腺疾病在总被检人数中的比例是:甲亢的发病率占12.9%,甲减占3.6%,亚临床甲亢占6.6%,亚临床甲减占6.7%,其他甲状腺疾病占2.0%;各种甲状腺疾病在总发病例数中的比例是:甲亢的发病率为40.6%,甲减为11.5%,亚临床甲亢为20.7%,亚临床甲减为21.1%,其他甲状腺疾病为6.2%.甲状腺疾病发病率男女之比是1:2.60,其中以甲亢差别最大、男女之比是1:4.03.甲状腺疾病发病年龄以中青年(20~49岁)居多.在受检人群中甲状腺疾病总发病率是31.7%,其中2001.11~2002.10为28.1%,2002.11~2003.10为32.9%,2003.11~2004.10为33.8%.结论 甲亢发病率远高于甲减,亚临床甲亢发病率与亚临床甲减差不多,其他甲状腺疾病发病率比较低.该区3年来甲状腺疾病的发病稍有递增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