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雅鲁藏布江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雅鲁藏布江是我国水能资源最丰富的河流之一,拉萨河作为雅鲁藏布江支流中流域面积最大、最长的河流,更是西藏自治区水利开发的重点,但拉萨河流域水文模型应用研究甚少.本文介绍了改进的TOPMODEL,并应用该模型对拉萨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为开展缺资料地区的水文模型应用研究进行了一定的尝试.  相似文献   

2.
应用结合单位线和线性水库汇流改进的TOPMODEL,对拉萨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并与原TOPMODEL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但改进的模型模拟基流更稳定和合理.应用两模型评估拉萨河流域降雨空间差异性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改进的模型模拟结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3.
拉萨河流域不同汇流方式的TOPMODEL应用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应用结合单位线和线性水库汇流改进的TOPMODEI,,对拉萨河流域进行水文模拟,并与原TOPM0lDEL模拟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两者都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但改进的模型模拟基流更稳定和合理.应用两模型评估拉萨河流域降雨空间差异性对流域径流的影响,改进的模型模拟结果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4.
中小河流域水文预报时,由于流域水文资料缺乏,洪水发生时间短,传统的水文模型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基于平通河流域研究了分布式水文模型DHSVM的建立过程、建模方式以及模型的结构和参数,探讨了分布式水文土壤植被模型在平通河流域的适用性.并结合平通河水文资料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结果表明,采用DHSVM模型能够较好的反映流域日径流水文过程,模拟的相对误差均在10%以下,模型在平通河流域具有一定的适用性;从模型的结构角度对结果产生的误差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5.
以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对象,针对缺资料流域的水文计算和预测问题,采用流域水文模型THREW,用地面气象观测、遥感植被覆盖和积雪面积等资料,基于断面水文监测数据对模型进行率定,应用CMIP5数据对径流演变进行预估。结果表明:对于雅鲁藏布江奴下水文站以上流域,THREW模型对1991—1995年率定期月径流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为0.75,对1996—2000年验证期月径流模拟的纳什效率系数为0.76;IPCC AR5所设置在CO2排放量最大的情况下,径流明显增加。  相似文献   

6.
作为水文模型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前处理工作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水文模型的模拟效果.为了简化前处理工作步骤,提高执行效率,本文开发了一个能够独立运行并具有可视化界面的水文模型预处理程序.该程序能够对数字高程模型(DEM)数据进行河网提取、子流域划分等工作,其特色在于:基于图论编写了无需填洼的水流方向确定算法;提出了"树叶裁剪法"的子流域划分方法;集成了自下而上的汇流顺序演算算法.将该程序应用于拉萨河流域,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为分布式水文模型的开发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
建立了高山深谷地区基于物理机制的流域分布式模型,模型描述了坡面流和壤中流沿坡向的变化,从而可以反映出高山深谷地形上的长坡面和陡坡面水文信息沿坡向或垂向变化.模型初步应用于拉萨河流域,对1999和2000年汛期的产汇流过程进行了并行计算,模拟效果良好,初步验证了模型的合理性和适用性.  相似文献   

8.
本文介绍了自回归模型与解集模型的基本原理,结合玛纳斯河流域的水文规律,分别应用二种随机模型对流域的水文进行模拟,二种随机模拟的实用性检验结果表明,自回归模型较解集模型更适用于该流域水文模拟。这对于生成该流域长系列的洪水、工程设计与分析具有指导意义,从而为该流域水资源进一步开发利用,为实现经济、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9.
石羊河流域无观测资料地区径流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水文模型管理和调配石羊河流域无资料地区的水资源,首先要解决模型的参数问题.为了使模拟结果更贴近实际观测值,基于变异系数法量化流域水文相似度,选取参证流域,构建SWAT水文模型,移植其模型参数进行水文模拟.以西营河为参证流域,将金塔河作为验证流域,移植参数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模拟值与实测值平均相对误差、相关系数及效率系数分别为9.3%、0.80、0.78,其拟合精度满足模拟要求.在此基础上,构建无观测资料东大河流域的SWAT模型,移植西营河流域的模型参数进行径流模拟.结果表明,东大河多年平均径流量模拟值为3.345×108 m3,与实际观测值的平均相对误差为3.38%,可满足径流模拟的要求.有效地提高了西北内陆河流域无观测资料地区水文模拟精度,较好地解决了径流模拟中的不确定性问题.  相似文献   

10.
黄河无定河流域是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区,水文时空变化大,观测站点有限,水文过程的非线性问题和人类活动影响问题比较突出.本文针对黄河无定河流域内不同尺度水文循环模拟问题,对作者开发的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进行了改进,拓展到了月、日、时三个时间尺度,应用于无定河内的大理河、小理河及岔巴沟三级不同空间尺度的流域.研究表明:分布式时变增益水文模型是水文系统非线性理论与分布式流域水文模拟结合的一种新途径,水文系统模拟的精度比较满意.该模型为分析土壤湿度的时空分布与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提供了一种量化分析的有效工具.  相似文献   

11.
基于HHT的雅鲁藏布江径流变化周期及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Hilbert Huang变换对雅鲁藏布江干支流上的10个水文站1956-2000年天然径流资料进行分析,探讨了雅鲁藏布江流域年径流变化的近似周期及其演变趋势。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全流域范围内存在约3、6~8、9、11~13、16~17及22~24 a的近似周期。同时研究还发现,雅鲁藏布江干支流在20世纪60年代左右径流量较大,但在进入60年代中后期之后,年径流量呈逐渐减小的趋势,这种趋势在80年代附近达到极小值,此后径流量逐渐回升,并在90年代后逐渐进入相对丰水期。  相似文献   

12.
西藏雅鲁藏布江水质时空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雅鲁藏布江的水质分析发现,在6~10月,溶氧值低、水温较高、12月~次年2月高,溶氧值高、水温较低、8月悬浮物含量高;下游较中游的pH值和悬浮物含量低.拉孜、怒各沙和羊村水质属于Ⅲ类,曲水、米林和怒下河段为II类水.检测水质除雅鲁藏布江上游的拉孜、怒各沙和中下游的羊村水质属于Ⅲ类外,其它河段为II类水.雅鲁藏布江下游水质符合渔业水质标准,但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上游江段Cu含量、整个干流8月份的水体悬浮物含量超出渔业水质标准.  相似文献   

13.
雅鲁藏布江的演变受到水流泥沙的影响外,地壳运动、高原抬升、气候变化等对其作用显著,多重叠加作用下的演变较为复杂。根据收集研究河段的水文泥沙、实测地形及历史卫星影像等资料,分析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段的洲滩变化、主槽与支汊的变化和河相关系,探索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的演变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雅鲁藏布江中游游荡型河道河谷的宏观边界基本由高山控制;雅鲁藏布江的游荡不仅与宽深比有关,河岸的约束性、河道比降及床沙粒径对游荡型河道影响也较大;根据河相关系分析,拉萨河口至泽当段稳定性稳定性较差,进一步游荡的趋势明显,米林至尼洋河口段则相对稳定。  相似文献   

14.
拉萨河是雅鲁藏布江的主要支流之一,是拉萨河流域广大居民最主要的生产和生活用水的水源。对于拉萨河流域经济社会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拉萨河流域水质质量的好坏直接影响着流域几十万居民的生产、生活质量和安全。但是,随着拉萨河流域采矿、选矿等矿产业的快速发展,在带来巨大经济利益的同时,它们排放的废弃物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着拉萨河流域生态环境质量,应该引起大家的高度重视。文章通过对拉萨河流域选矿厂的分布情况以及河段水质指标的调查研究,发现目前为止拉萨河流域水质没有受到污染,但是随着流域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不可避免地会对拉萨河流域水体产生污染。  相似文献   

15.
气候变化影响下的流域水循环: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随着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加剧,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影响的研究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数理统计和水文模拟两大手段的运用贯穿于过去30余年的研究当中,本文就其中所涉及的水文气象要素趋势分析、大气环流模式(GCMs)评估、降尺度技术及其选择、水文模型及其选择、不确定性分析5大内容的研究成果进行回顾与展望,以拉萨河流域为例综合运用前述技术分析区域气候变化特征及其对流域径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未来经济社会发展与气候变化情景下,流域径流时空分布不均匀性更加显著,具体表现为集中性增强,这给区域防洪抗旱与水资源配置等都带来了巨大挑战.通过系统阐述如何开展气候变化对流域水循环的影响研究及所包含的关键问题,可为后续相关研究和区域水资源管理提供科学依据与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16.
Zheng  Wei  Kang  ShiChang  Feng  XinBin  Zhang  QiangGong  Li  ChaoLiu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0,55(24):2697-2703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is the highest river in the world. It flows from west to east through the southern part of Tibet. The mercury (Hg) speciation and distribution in surface waters and soils near the bank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and its two tribu-taries, the Lhasa and Niyang Rivers, were investigated in June 2007. Simultaneously, major water quality parameters were also measured at the same stations. Total Hg (THg) and total methylmercury (TMeHg) concentrations in surface waters of the Yarlung Zangbo River ranged from 1.46 to 4.99 ng/L and from 0.06 to 0.29 ng/L, respectively, representing the background levels in river systems of the Tibetan Plateau. Particulate Hg (PHg) accounted for 69% of the THg, and the two Hg species had a significant relationship (r=0.990, P<0.01). Approximately 61% of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Hg was controlled by the concentrations of total suspended particles (TSP). Reactive Hg (RHg) concentrations ranged from 0.10 to 0.36 ng/L, and this fraction may play a weak role in terms of the transport and fate of Hg in surface waters. Dissolved methylmercury (DMeHg) constituted 71% of the TMeHg and was significantly correlated with TMeHg (r=0.746, P<0.01).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of TMeHg is not strongly affected by environmental factors such as THg, RHg, temperature, pH, dissolved organic carbon (DOC), and TSP. In addition, the inflow of both the Lhasa and Niyang Rivers probably influences the concentrations of THg in surface waters of the mainstream, but such an effect is not obvious for TMeHg.  相似文献   

17.
在地势变化剧烈、影响因素空间分布不均匀的高山深谷地区,蒸发力具有显著的空间差异性,造成了空间分布的困难.本文在分析拉萨河流域蒸发力与水汽压差、水-气温差、气温、风速等实测气象因子相关性的基础上,检验了基于水-气温差修正的道尔顿模型结构(全国通用公式)的适用性,提出了基于水-气温差和气温修正的道尔顿模型.残差分析和模型验证表明,新模型满足回归模型充分性假设,适用于拉萨河流域,从而为测站稀疏的拉萨河流域蒸发力的空间分布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8.
对于水文气象站点稀少的青藏高原山区,获得较为精确的降雨空间分布信息是进行降雨径流模拟的前提。该文利用GIS手段和多元回归方法,建立了雅鲁藏布江中下游地区旱、偏旱、正常、偏涝、涝等5种类型年份的湿季(5—9月)降雨量的空间分布模型。结果显示:多种地理地形因子对湿季降雨空间分布均有重要影响。统计分析表明:(1)雅鲁藏布江中下游流域地形复杂、降雨站点稀少,回归分析中的地理、地形因子共线性问题突出,方差扩大因子法、Pear-son相关系数法和因子分析法的组合应用是识别和解决共线性问题的有效方法;(2)影响湿季降雨的局部地形因子表达存在着最优空间尺度,15—25km半径范围内的平均坡度、平均坡向、开放度值与降雨也有较高相关性,但考虑其他局部地形因子后,开放度对降雨空间分布的影响可以忽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