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99mTc-MDP和SPECT/CT在诊断牙龈癌侵犯下颌骨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99mTc-MDP和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在牙龈癌浸润下颌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例牙龈癌住院患者行术前^99mTc-MDP SPECT/CT同机融合图像、曲面断层片检查,确定牙龈癌浸润下颌骨的程度,术后病理检查结果与之对照。结果:13例高分化鳞癌中11例肿瘤部位下颌骨显示常放射性浓聚灶.经SPECT/CT同机融合和曲面断层片发现1例为假阳结果;3例中分化鳞癌和2例低分化鳞癌病变部位下颌骨见异常浓聚灶,病理显示肿瘤浸润到骨髓腔。结论:^99mTc-MDP、SPECT/CT图像同机融合对牙龈癌浸润下颌骨程度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2.
目的:验证多排螺旋CT(MDCT)增强联合CT血管成像(CTA)多维技术在舌鳞状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从2011年11月~2022年7月的44例舌鳞状细胞癌患者的影像学特征及指标,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诊断金标准,评价CT平扫及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对舌鳞状细胞癌定性、定量诊断的评估效能。结果:CT平扫对评估原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63.16%和55.56%,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94.74%和55.56%。CT平扫对评估复发性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均为50%,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的灵敏度及特异度分别为71.43%和66.67%。平扫时肿瘤面积及动、静脉期肿瘤面积与舌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结论:MDCT增强联合CTA多维技术可用于舌鳞状细胞癌术前诊断与分期,对临床治疗方案制定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回顾性分析手术前行~(18)F-氟脱氧葡萄糖(fluorodeoxglucose,FDG)-正电子发射体层摄影术(position-emission tomography,PET)-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显像在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及其淋巴结转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例术前行~(18)F-FDG-PET-CT显像的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患者,对其显像结果 进行定性及定量评价.结果 ~(18)F-FDG-PET-CT正确显示了20例头颈部鳞状细胞癌肿块,其敏感度、特异性、阴性预测值和阳性预测值均为100%,肿块的平均标准摄取值(average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SUV_(avg))为6.22±2.20;患者淋巴结转移的情况经~(18)F-FDG-PET-CT显像,其结果 与病理和随访结果 完全一致;以淋巴结为研究对象,统计分析转移淋巴结的SUV_(avg)为3.97±1.25,~(18)F-FDG-PET-CT检测转移淋巴结的敏感性为51%(22/43);特异性为97.7%(217/222);假阳性率为2.3%(5/222);假阴性率为49%(21/43);阳性预测值为82%(22/27);阴性预测值为91.2%(217/238).结论 ~(18)F-FDG-PET-CT在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和淋巴结转移方面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SUV作为评价FDG摄取的指标,在判断肿瘤良恶性方面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但判断头颈部鳞状细胞癌淋巴结转移的SUV切峰值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4.
口腔鳞癌患者下颌骨受侵的术前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术中探查诊断口腔鳞状细胞癌侵犯下颌骨及选择手术方式的价值。方法:对1993~2004年间49例口腔鳞状细胞癌行手术治疗的患者资料进行总结,将临床检查、影像学检查(X线、CT、MRI)及术中探查判断下颌骨受侵的结果与术后病理进行比较。利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比较上述方法在诊断下颌骨受侵及选择下颌骨手术方式上的价值。结果:临床检查诊断下颌骨受侵的敏感度为42.9%(9/211.特异度为100%(28/28),阳性预测值为100%(9/9),阴性预测值为70.0%(28,40),准确率为75.5%(37/49);术中探查分别为:90.5%(19/21)、75.0%(21/28)、73.1%(19/26)、91.3%(21/23)和81.6%(40/49);X线、CT、MRI的敏感度分别为100%(2/2)、83.3%(10/12)和40%(2/5);特异度分别为100%(5/5)、100%(11/11)和100%(2/2)。下颌骨未受侵而行下颌骨切除者28例,其中帽状切除20例,骨段切除8例;而下颌骨受侵的21例患者中,行帽状切除3例,骨段切除18例。下颌骨手术方法对患者生存率的影响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综合应用临床检查、下颌骨X线片、CT、MRI及术中探查能提高口腔癌下颌骨受侵诊断的准确率,为保留下颌骨的完整性提供比较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单光子发射计算机体层摄影术(single 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SPECT)与计算机体层摄影术(CT)同机融合在口腔癌侵犯下颌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将34例口腔癌侵犯下颌骨行下颌骨节段性切除患者分为两组:A组28例为外周侵犯型;B组6例为中心侵犯型.对比研究CT、SPECT-CT、手术标本组织病理学检查的范围,分别对CT及SPECT的检查结果 进行定量研究.结果 A组:SPECT-CT、CT和病理学测量3种方法 确定下颌骨受侵犯范围分别为(5.7±1.2)cm、(3.3±1.2)cm、(4.7±1.1)cm.SPECT-CT显示下颌骨受侵犯的范嗣较病理检查高估1.0 am,CT显示骨侵犯范围较病理检查低估1.4 cm,CT与SPECT-CT的结果 相差2.4 cm,3种检查方法 显示的下颌骨侵犯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组:SPECT-CT、CT和病理学测最结果 分别为(6.4±1.2)cm、(2.2±1.6)cm、(5.2±1.2)cm.SPECT-CT比病理检查高估1.2 cm,比CT显示的骨侵犯范围高估4.2 cm,cT比病理检杳低估3.0 cm,3种检查方法 显示的下颌骨受侵范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SPECT-CT可早期发现CT不能显示的颌骨中心型肿瘤,显示的病变范围符合手术需要切除的合理范围;CT显示的病变范围受肿瘤类型的影响较大,需视肿瘤类型确定切骨范围;在排除骨扫描假阴性的前提下,下颌骨肿瘤只需SPECT-CT或CT一种检查,即可推测病变侵犯范围.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SPECT/CT同机融合骨扫描在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43 例口腔恶性肿瘤侵犯下颌骨而行下颌骨节段性或半侧下颌骨切除的患者,分为A(外周侵犯型)、B(中心侵犯型)2 组,对比研究SPECT/CT骨扫描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的下颌骨病变范围.结果:A组:SPECT/CT显示的下颌骨受侵犯的范围较病理检查高估(1.02±0.20) cm,二者的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B组:SPECT/CT比病理检查高估(1.3±0.39) cm,二者的差异亦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A、B组相比较, SPECT/CT和病理检查之间的差异并无统计学意义(t=1.656,0.446,P>0.05).结论:SPECT/CT显示的病变范围符合手术需要切除的合理范围,对下颌骨病变的定位及定量等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是临床检查的理想工具.  相似文献   

7.
目的: 对下颌牙龈癌颌骨侵犯进行影像学评估及分析,为进一步优化手术方案及术后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 选择60例下颌牙龈癌手术患者,分析术前曲面体层片、平扫和增强CT,并对其中符合条件的30例手术标本进行micro-CT三维重建,分析骨密度、骨小梁厚度、骨小梁分离度等相关参数。采用SPSS 22.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常规影像学检查,曲面体层片、平扫及增强CT均有不足,micro-CT三维重建可以准确区分骨松质及骨皮质,评估下颌骨侵犯的范围及程度,相应的数据参数分析癌边缘及癌中心与正常下颌骨组织的皮质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骨小梁厚度显著变薄(P<0.05),松质骨骨密度显著降低(P<0.05)。癌中心与正常下颌骨组织骨小梁分离度增加(P<0.05)。结论: 目前对于下颌牙龈癌的手术方案还存在争议,进一步提高CT检查精度,可能会为制定下颌牙龈癌手术方案提供更精确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原发性下颌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为其早期诊治提供参考。方法:对2006-2009年原发于下颌骨的2例鳞状细胞癌的临床表现、治疗及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例原发性下颌骨鳞状细胞癌的患者均为老年男性,分别有下颌骨病变区域肿胀、疼痛、患侧下唇感觉异常病史。临床检查病变区域牙龈无红肿,无增生物。全口曲面断层片可见下颌骨病变区为界限不清的溶骨性改变。骨扫描未见全身其它骨骼病变。胸片及腹部B超检查均未见其它病灶。结论:原发性下颌骨鳞状细胞癌的临床特点不明确,应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达到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通过诊断性试验的方法,评价高分辨率超声在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诊断中的价值。方法纳入35例临床初步诊断为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患者的40侧颞下颌关节,所有关节均进行了高分辨率超声检查及MRI检查。以MRI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计算高分辨率超声检查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结果40侧颞下颌关节中,MRI确诊为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23侧,非不可复性盘前移位者17侧。高分辨率超声诊断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阳性似然比、阴性似然比分别为82.6%、94.1%、92.5%、0.95、0.80、14.04、0.19。结论高分辨率超声在颞下颌关节不可复性盘前移位中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口腔医学》2017,(5):426-429
目的探讨细针吸取细胞学检查(FNAC)对腮腺肿物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2016年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口腔科98例行FNAC的腮腺肿物的病历资料,以最终组织病理学诊断结果为金标准。计算FNAC对各腮腺肿物诊断的准确率,对非肿瘤性病变及恶性肿瘤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结果 FNAC诊断腮腺肿物的准确率依次为:非肿瘤性病变(88.9%)>良性肿瘤(74.0%)>恶性肿瘤(56.3%);FNAC诊断非肿瘤性病变灵敏度:88.9%,特异度为:91.0%,阳性预测值:50.0%,阴性预测值:98.8%;FNAC诊断腮腺恶性肿瘤灵敏度:87.5%,特异度为:97.6%,阳性预测值:87.5%,阴性预测值:97.6%,假阳性病例为1例腮腺囊肿和1例多形性腺瘤,假阴性病例为2例恶性淋巴瘤误诊为沃辛瘤。结论 FNAC对腮腺非肿瘤性病变及良性肿瘤的诊断准确率高,恶性肿瘤的灵敏度特异度好,是一种有较好诊断价值的诊断手段,假阳性及假阴性病例,需要结合超声引导下穿刺、免疫组化及术中冰冻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