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各地信息     
农业部张延喜副部长谈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功在后代,利益千秋,其意义十分深远。他说,保护水生野生动物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的发布施行,使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得到进一步的完善,这对我国野生动物的保护,特别是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有着十分重要的意  相似文献   

2.
经国家计委、财政部批准,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于2000年5月1日开始征收。这是国家运用行政与经济手段相结合的办法,宏观调控国有资源利用,进一步完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机制,保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的重大举措,充分体现了国家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重视。值此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费开征之际,回顾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总结经验教训,对于进一步提高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认识,认清形势,明确目标,履行职责,依法往理,全面推动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一、水生对生动物保护的现实意义我国海域辽阔,…  相似文献   

3.
正水生野生动物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强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是维系自然界生态平衡、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一环。本文从法律法规体系、保护物种、保护管理措施等方面,对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概况进行梳理,旨在宣传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理念,提高全民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意识,也为相关从业者深入开展保护措施研究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4.
正多年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和人类活动的增加,受水工建设、水域污染、过度捕捞、航道整治、挖沙采石等活动影响,我国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的栖息地及环境受到破坏,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量持续性下降,一些水生生物的种群持续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形势严峻,如何让水生野生动物繁衍生息成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的难点。  相似文献   

5.
正我国水生野生动物种类十分丰富,且珍贵、濒危水生野生动物种类较多。新调整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涉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范围扩大、保护升级、重点突出等方面问题。本文分析了《名录》调整后对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经营利用、执法监管等方面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应对这些变化的主要措施,为各地更好地落实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为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进一步规范水生野生动物特许利用证件管理,农业部根据《野生动物保护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办法》的规定,统一印制了《水生野生动物利用特许证件申请表》、《水生野生动物特许捕捉证》、《水生野生动物驯养繁殖许可证》、《水生野生动物特许运输证》和《水生野生动物经营利用许可证》。现就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及其所属的渔政监督管理机构必须严格遵守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和《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的有关规定,认真做好水生…  相似文献   

7.
正日前,北京市农业局水生野生动植物救护中心结合北京市中小学生社会大课堂开展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宣传月活动,接待中小学生1500多人。活动中水野工作人员带领师生参观了北京市水生野生动物博物馆,向师生普及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科普知识、宣传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展示了我国珍稀濒危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工作取得的成果、播放了科普宣传片、发放了2016年最新修订  相似文献   

8.
本文依据我国现行的野生动物保护法律、法规、运用行政法基础理论知识,结合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实践,推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中渔政机构的行政法具有合法性,进而阐明了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执法中渔政机构的法律地位-国家以法律、法规授予其代表国家以自己的名义行使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监督管理权、并能独立承担自己行为后果的一个执法组织。  相似文献   

9.
《中国水产》2016,(10):19-19
为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创造全社会关爱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2012年开始,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连续举办了四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奖评选活动,在全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推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16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奖评选活动。  相似文献   

10.
正水生野生动物是水生生物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我国海域辽阔,江河湖泊星罗棋布,水生野生动物资源极为丰富。但由于人们的保护意识淡薄,加之不法分子的大肆捕捉、贩卖等原因,水生野生动物资源受到严重破坏。对比陆生野生动物,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更为急迫。  相似文献   

11.
<正>本刊讯(特约记者李晓菲报道)为宣传展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成果,引导社会公众关爱水生野生动物,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人与自然和谐发展,3月15日,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发布通告,联合山东蓬莱八仙过海旅游有限公司开展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摄影大赛,即日起面向全国渔业系统及广大摄影爱好者征集摄影作品。大赛希望用影像记录和展示我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状况与自然之美。要求参赛作品能够展现丰富的水生野生动物种类,独特的海洋、江河、湖泊与水下世  相似文献   

12.
<正>为鼓励社会公众积极参与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创造全社会关爱水生野生动物的良好氛围,2012年开始,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连续举办了三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奖评选活动,在全国引起了热烈的反响。为推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事业发展,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决定继续组织开展2015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奖评选活动。现将有关事宜通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种类最多的国家,其中水生野生动物占有重要地位。经国务院批准发布的《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由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的水生野生动物有10纲、18目、40科,80余种。水生野生动物是我国宝贵的自然资源,具有很高的经济、科学、医学和文化价值。保护、发展和合理利用水生  相似文献   

14.
<正>本刊讯(王叶军报道)为更好地展现我国特有水生野生动物形象,6月29日,全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结合正在开展的首届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摄影大赛,与青海省渔业局联合举办了青海湖裸鲤增殖放流活动及"八仙过海杯"首届全国水生野生单位保护摄影大赛青海湖裸鲤洄游主题拍摄活动。农业部长江流域  相似文献   

15.
《中国水产》2016,(3):27-28
本刊讯(李明爽 报道)经相关媒体及评选网站公示后,2月18日,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分会正式公布了2015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奖获奖人员名单,常剑波等34位水生野生动物保护人士获2015年水生野生动物保护海昌奖.  相似文献   

16.
自1988年《野生动物保护法》颁布实施以来,在各级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下,通过各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的长期努力,我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水生野生动物衰退和灭绝速度得到一定的缓解,一些物种得到有效保护,一些物种资源量逐步恢复。但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和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工程建设、滥捕滥捞现象十分普遍。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和梯级开发,截断了水生野生动物的洄游通道,破坏了其产卵场、索饵场,使一些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活、生态习性产生了不可逆转的影响,加速其濒危和灭绝的速度,使水生野生动物遭受直接伤害。此外,水生野生动物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受利益驱使,非法捕捉、驯养繁殖、经营利用、贩卖、收购、出售水生野生动物的违法行为十分猖獗,屡禁不止、屡查不绝,滥食水生野生动物的现象比较普遍,对水生野生动物资源造成了毁灭性的破坏。为加强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积极配合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防治工作,倡导饮食文明,严厉打击非法捕捉、收购、出售、运输、进出口、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行为,农业部、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海关总署、公安部6月18日联合发出《严厉打击非法捕捉和经营利用水生野生动物行为的紧急通知》。农业部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办公室主任、渔  相似文献   

17.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于今年9月17日经国务院批准,由农业部发布施行。这是我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规建设中的一件大事。《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与去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由林业部发布施行的《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配  相似文献   

18.
为进一步加强对水生野生动物的保护管理,10月5日农业部第1号令发布施行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农业部于10月20日召开了该条例的发布施行座谈会。这次会议指出:我国是世界上野生动物资源最丰  相似文献   

19.
孙定  刘清 《中国水产》2012,440(7):27-29
水生野生动物是自然生态系统中不可代替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自然界整体的关系十分密切。保护水生野生动物,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水生野生动物遭到过量捕杀,其生存环境遭到严重破坏,不少水生野生动物因而濒临灭绝。处理好水生野生动物资源保护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探索新形势下开展水生野生动物监管工作的思路和方向成了渔政工作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20.
福建省优越的地理环境为水生野生动物的生息繁衍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水生野生动物物种繁多,资源十分丰富.当前,我省的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管理体系较为完备,社会对水生野生动物保护的认识有一定程度的提高,资源保护情况也呈现较好的发展态势.本文从水生野生动物生存环境、社会意识、科学研究、管理手段等四个方面分析了保护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护管理的对策及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