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信仰是人类特有的一种精神活动,体现为对一定的宇宙自然观、社会历史观、人生价值观的信奉与遵循,反映了人类超越有限人生和追求永恒不朽的强烈愿望。信仰又是人类特有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人类在情感上的一种投入和升华,通过对事物的崇拜而使失落的心灵得到慰藉,从而使人生富有意义并充满希望。信仰还是人类的一种自律行为,体现为社会成员对高尚的道德理想、行为准则的认同与追求,从而成为人们培养忠诚、奉献等崇高品质的强大动力。由此可知,信仰既是人们的精神支柱和行动指南,又是人们社会存在价值的生动体现。由于信仰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具…  相似文献   

2.
试论信仰的合理性武爱玲信仰既是人类精神活动的一个重要方面和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内容,又是人类区别于动物的一个重要特征。它表现为人们对其认定的、体现着最高生活价值的某种对象的由衷不移的信赖和执著不渝的追求。因此,人们经常谈及信仰以及它对社会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3.
《理论界》2021,(5)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生活出现了许多的困顿。在中国近现代历史上发挥过重要作用的马克思主义信仰,今天依然可以继续成为人们安身立命的根本,充实人们的精神家园。马克思主义信仰是科学真理性和价值合理性相统一的信仰,是与中国文化传统内在相联的信仰,是现实存在于当代人的生活体验中的信仰。面对当前马克思主义信仰在应然和实然之间的差距,需要正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强劲对手,不断加强党的领导,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层次性。  相似文献   

4.
法律工具主义论者在对法律信仰进行批驳的同时却又走向另一极端。其实,法律既具有工具性,又应被信仰,只是层面不同而已。法律工具主义的是在于其具有功用性的一面,而纯粹法律工具观又和法律所体现的正义、自由之精神及人们视其为神圣的情怀相背离。法律深受现实利益、人的生存要求、法律实践之影响,人们对法律信仰的同时显示出较强的脆弱性。为使法的信仰强盛起来,必须加强法律权利之完善及执法环境的改造。  相似文献   

5.
本文对消费主义幸福观进行了概括:不是把消费看作是满足日常生活需要的一个强要环节,而是将过度的物质消费视为人的身份、地位的表征,将物欲的满足视为人的价值的体现,将炫耀式的物质消费作为人生追求的最大目标.消费主义幸福现混淆了"需要"与"欲望"、忽视了精神需要的满足、侵犯了他人的消费权益,是西方国家个人主义价值观的体现.在消费主义文化下,我们要用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来保证幸福观的合理,追求幸福时行为要符合中道原则,物质幸福要与精神幸福相统一.  相似文献   

6.
信仰是由一个人的内在价值追求和社会生活实践目标构成的精神系统,支撑并作用于人们的现实社会行为.在中华文明历史传承和当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进程中,中国人的信仰体系有着四大基本支柱,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价值信仰、实现中国梦的发展信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信仰、打造美丽中国的生活信仰.  相似文献   

7.
精神信仰研究的新视角:间接测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精神信仰是人类特有的精神世界 ,是形而上的但历来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之一。人们除了维持正常生存活动的物质世界外 ,还有特有的精神世界 ,它是人类精神为逃避无限和永恒的压迫、摆脱自身在宇宙中的漂泊和孤寂而构筑的“精神家园”,藉以获得生命的确定和归宿。只要人的生命存在 ,不管他是否意识到 ,都离不开精神信仰以及对终极世界的依托和关怀。信仰激励着人们历经千难生存下去 ,以实现人生的价值 ;有了信仰 ,寻常的生活才富有意义。一、传统精神信仰研究的范型对人类终极关怀的精神现象的探究长期驻足于哲学、宗教和社会学领域。这表明…  相似文献   

8.
宗教与科学的关系具有深刻的两面性:一方面,宗教追求的是"信仰",科学追求的是"知识",二者是有本质区别的。这种区别,既有可能导致宗教势力对科学行为的禁锢和迫害,又有可能诱发科学成果对宗教信仰的颠覆和批判。另一方面,如果宗教以理性为工具来追求信仰的话,就会在追求的动力和方法上与科学相联系。这种联系,既有可能促成科学的发生,又有可能促进科学的发展。在以往的研究中,人们常常只注意到宗教与科学之间相互冲突的一面,忽视了二者之间彼此联系的一面。而在西方的历史上,宗教的追求与科学的产生、宗教的热忱与科学的动力、宗教的信仰与科学的方法之间,都曾有过密切的联系。  相似文献   

9.
韩丹 《重庆社会科学》2012,(10):111-113
城市精神是城市人城市归属的精神支柱和价值认同。增强城市精神功用。对引导在这个城市生活着的人的精神世界,实现从追求物质生活到追求更高的人生境界和生活目标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文化发端于对理想生活的执着追求,发端于使自我和群体臻于完善的努力。这种追求和努力的方式,就是人们常说的人的价值取向、思维及行为方式,而人的价值取向则最集中地体现了文化的特质。那么,走向现代化的中国人应以怎样的价值观来体现现代意义上的文化风彩呢?一、价值的多元取向人的价值观念取向的中一,无论精神的,抑或物质的,对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代人而言,都是原始的。人的任何活动,都必然地朝向人的种种价值的实现。因此,一个健康向上充满活力的时代,在人们价值取向上的表现必然是多元丰富的。作为万众一心奔向现代化的…  相似文献   

11.
转型期中国人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及其扬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我国从传统的计划型经济社会向现代市场型经济社会的根本转变过程中,部分人的精神生活遭遇到物化加剧的现实困境——片面而过度地追求物质财富,对崇高精神生活的追求却不屑一顾。以社会转型期为背景,力图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从物化角度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现实处境加以深刻剖析,并对当代人这种生存困境的原因及危害加以探讨和反思,最后向人们敞开一种新境界——当代人应该过怎样的精神生活,以期人们在当前的现代化进程中,在科技理性飞速发展和物质生活十分丰裕的时代,走出精神生活的物化困境,转而追求崇高的精神生活,重新领受精神生活的真义,构筑起物质时代的精神家园,保持一个人应有的精神理念和品质,努力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2.
合理性:理性精神的当代意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韦伯对现代社会合理性的分析 ,到哈贝马斯交往合理性思想的确立 ,以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思维方式的转换 ,为全面理解和科学地认识合理性的内在思想蕴涵提供了理论依据。合理性是从人的现实生活出发 ,追求人的价值性、历史性的存在方式。它的真实思想蕴涵 ,并非只是体现于外在于人的工具和手段上的形式合理性 ,而是内蕴于其中的“合理性精神”。这一精神蕴涵于人的超越性、反思性、生活实践性之中  相似文献   

13.
信念、信仰是人的心灵对有别于“感性的真实”的“虚灵的真实”的强烈认同、确信和坚执。人的“一体双元”存在结构 ,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生活结构和人的本质的超验维度决定了信念、信仰只能以“虚灵的真实”为当然对象。以“虚灵的真实”为期许的信念、信仰的本体论含义是指同人的本体内在相通的终极关怀 ;价值论含义是指人的最圆满的理想 ;认识论含义是指对概念与存在相统一的实在的认同、确信和坚执。  相似文献   

14.
道德的价值本性和应然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善恶观念为基础的"价值"是伦理生活和道德思维的根本存在特质;道德价值以"应当"为基本的表达形式.道德价值具有客观性、确定性和主观性、动态性相统一的特征,既体现人们对道德生活的自觉和规范,又体现人们的道德理想和超越精神.  相似文献   

15.
李德顺 《河北学刊》2002,22(5):15-17
信仰是人的精神生活中最重要的层次和形态之一。我国目前所谓的“信仰危机”现象,实质上反映了人们对信仰进行深化和升华的内在要求。对有关社会现象给予深入、冷静的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将高度的科学精神引入信仰领域,促进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汇合,是实现信仰升华的根本途径。  相似文献   

16.
信念、信仰是人的心灵对有别于“感性的真实”的“虚灵的真实”的强烈认同、确信和坚执。人的“一体双元”存在结构,人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双重生活结构和人的本质的超验维度决定了信念、信仰只能以“虚灵的真实”为当然对象。以“虚灵的真实”为期许的信念、信仰的本体论含义是指同人的本体内在相通的终极关怀;价值论含义是指人的最圆满的理想;认识论含义是指对概念与存在相统一的实在的认同、确信和坚执。  相似文献   

17.
科学与人文:保持必要的张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科学”和“人文”体现了两种不同的精神,即英国学者斯诺所谓的“两种文化”。当二者相对而言时,科学作为人们在认知意义上把握世界的方式,体现着价值中立的理性精神,从而属于知识论范畴;人艾则是指以信仰为特征的意义世界及其终极指向,它以超越理性认知为其特征,从而属于价值论论域。从陈述形式看,科学与人文体现了事实判断(是)与价值判断(应当)的分野。“能够的”与“应当的”、“我知道”与“我相信”乃是科学与人文在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上的表征方式。科学与人文的关系有一个历史演变过程。科学同人文的分裂、冲突和对峙,…  相似文献   

18.
20世纪90年代以来,当代资本主义社会的主流生活方式发生了转变:主流社会开始摒弃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接受并推行后物质主义的生活方式。人们告别奢侈性的物质享受,奉行物质享受合理化,只求"充足",不求"更多";告别过度工作,追求生活质量和人的健康,奉行"慢活"人生;告别对物质价值的过度迷恋,重视后物质价值,追求精神世界的满足和人生的丰富多彩,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是后工业社会生产力的高度发达为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奠定了物质基础,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为社会生活方式的转型提供了社会条件,工业社会带来的生态环境问题是社会生活方式转型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9.
现代化向人类提出信仰、伦理道德、终极关怀和人类发展方向问题。人类掌握了强大技术手段和巨大物质能量,而又日益失去精神信仰和道德目标的追求,地球村的混沌无序使人们产生了迷途般的困惑和深刻的精神危机。中华民族面向未来,也在认真思考以儒学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能否振奋现代民族精神,为人类精神文明进步的价值取向提供智  相似文献   

20.
论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与当代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是哲学的主题。哲学从其内在的本性而言, 是对人的本性把握的理论表达。对人的本性的全面性与历史性理解, 必然会得出人是境界性存在的结论。哲学作为“形而上”的理论反思方式, 必然要构建表达人的本性的哲学境界。哲学境界体现着人对理想的追求, 对价值的确认, 对意义的构建。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既体现为人对外在世界的否定性超越, 又体现为人向人的世界的历史生成, 印证着人对人的精神层级与品位的不懈追求。哲学境界的精神旨趣表明人对自身存在性质、生活价值与人的更高境界的追求的理解程度, 是对人所生活与创造的意义世界的不断开掘, 是对人的内在生活底蕴的不断丰富。哲学境界及其精神旨趣贴切地表现了人的本性的超越性、理想性、批判性的追求, 进而充分地体现出哲学的自身特性与魅力。因此, 哲学境界及其精神旨趣在当代的历史条件下承载着重大的使命, 彰显出哲学的永恒感召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