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目的:了解湟源县农村妇女宫颈刮片检查在宫劲癌筛查中的意义.方法:用传统的巴氏细胞分级系统对6670例35~59岁已婚妇女进行防癌检查.结果:6670例宫颈刮片中,巴氏Ⅰ级5399例(80.94%);ⅡA级630例(9.45%);ⅡB级623例(9.34%);Ⅲ级15例(0.22%);Ⅲ级2例(0.03%);Ⅱ级1例(0.02%).组织病理学最后确诊原位癌1例,宫颈鳞癌2例,宫颈癌患病率45/10万.结论:巴氏细胞分级系统目前在基层妇科普查中对筛查宫颈癌变仍然有一定价值,它能提供更多的活检病例,有利于早期防治宫颈癌.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宫颈刮片阴道脱落细胞学检查筛查妇女常见病及宫颈癌与癌前病变。方法:对年龄在23~70岁,平均年龄(39.6±2.7)岁的6536例已婚妇女做宫颈刮片,进行阴道脱落细胞检查,采用改良巴氏5级分类法分级。结果:Ⅰ级2956例(45.2%);Ⅱa级3254例(49.8%);Ⅱb级301例(4.6%);Ⅲ级25例(0.38%);IV级、V级未检出。对25例Ⅲ级患者行宫颈活检,发现慢性宫颈炎8例,CIN11例,CINⅡ、CINⅢ4例;2例经病理学确诊为宫颈癌。结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方法简便易行,是基层医院普查宫颈癌的主要手段,在宫颈癌的筛查中有重要意义,值得在妇女病普查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3.
4416例已婚女职工宫颈普查结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已婚女职工宫颈糜烂与发生年龄的关系及宫颈情况与病理改变的关系。方法:对太原铁路局4416例已婚女职工普查的宫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发生宫颈糜烂以25岁~46岁组最高。占90.64%,与低于25岁高于45岁的年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巴氏Ⅰ级组,宫颈光滑为82.49%,宫颈糜烂占17.51%。巴氏Ⅱ级组,宫颈光滑占40.84%,宫颈糜烂占59.16%。巴氏ⅡB及巴氏Ⅲ级以上组,宫颈光滑占16.67%,宫颈糜烂占83.33%;经阴道镜宫颈活检,有4例为炎症3例为宫颈癌,发生率为42.86%,其中1例为巴氏Ⅲ级,宫颈Ⅲ°糜烂,2例为巴氏ⅡB,1例宫颈光滑,1例宫颈Ⅱ°糜烂。结论:重视妇女病普查工作,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使宫颈癌得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4.
康玲 《基层医学论坛》2012,(35):4681-4682
目的总结宫颈刮片、阴道镜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经验,探寻适合在卫生条件差、卫生资源有限的农村及边远山区的筛查方法。方法对728例农村及边远山区妇女进行宫颈细胞巴氏染色同时联合阴道镜检查,对宫颈刮片及阴道镜两种检查中任何一项检测异常者行病理活检。结果 728例宫颈病变妇女中,宫颈刮片为巴氏Ⅰ级196例,阴道镜异常13例(6.63%),经病理学诊断全部为炎症;巴氏Ⅱ级523例,阴道镜异常45例(8.60%),经病理诊断为炎症21例,宫颈上皮内瘤变(CIN)Ⅰ级17例,CINⅡ级4例,CINⅢ级2例,宫颈癌1例;而宫颈刮片巴氏Ⅲ~Ⅴ级9例,阴道镜图像异常为8例(88.89%),经病理学诊断为炎症1例,CINⅠ级1例,CINⅡ级1例,CINⅢ级3例,宫颈癌3例。结论在卫生资源有限的山区和农村,应采用宫颈刮片检查同时联合阴道镜的方法对宫颈癌进行筛查及早期诊断,以提高检出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为探讨巴氏分级在女性防癌普查中对预防和诊断女性宫颈疾病的意义,分析研究女性患宫颈炎性疾病、宫颈癌前病变和宫颈癌的概率和存在问题。方法对4257例女性将其宫颈脱落细胞涂片后进行巴氏分级。结果巴氏I级2443例,发生率为57.4%,其中宫颈炎1758例,发生率为41.3%;巴氏ⅡA级49例;巴氏ⅡB级6例;巴氏Ⅲ级1例;巴氏Ⅳ级和巴氏V级均为零。女性感染宫颈炎的高峰年龄是30-35岁。结论女性应注意定期作巴氏分级检查,对宫颈炎引起足够重视,以防宫颈癌前病变或宫颈癌。  相似文献   

6.
延安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癌相关危险因素普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延安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癌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防治宫颈癌提供依据。方法:以延安地区已婚妇女作为对象,采用统一调查表格,专一询问填表方法进行,同时行妇科检查、白带例检、盆腔B超检查、宫颈刮片病理检查等。结果:本组1955例,83.7%的妇女有专用外阴清洗盆,75%的夫妻有同房前清洗习惯,结婚年龄小于20岁占14.68%,初产年龄小于20岁占5.36%。妇女有1次以上人流史占50.91%,两次以上人流史占34.88%,妇女生殖道累积患病率为46.88%。前5位妇女生殖道疾病排列顺序为宫颈糜烂,霉菌性阴道炎,宫颈肥大,宫颈息肉及子宫肌瘤。疾病类型、分布与年龄有很大关系,以20~40岁宫颈糜烂发病率最高(19.93%),40岁以后妇女的子宫肌瘤的发生率明显增加。结论:我区妇女生殖健康存在很多问题。应加强对已婚妇女卫生知识教育,注意性生活卫生,预防和减少妇女生殖健康问题与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阴道镜检查对宫颈接触性出血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86例首诊接触性出血妇女常规阴道镜检查及镜下活检,并随机以同期症状相同的98例患者行宫颈刮片,对其中49例巴氏Ⅱ级以上常规宫颈四点活检结果作对照.结果:阴道镜下常规活检宫颈癌及宫颈上皮内瘤样病变(CIN)的检出率4.52%及20.43%,与对照组分别为2.04%及6.12%,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阴道镜对宫颈接触性出血检查能提高早期宫颈癌及CIN的检出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阴道镜和宫颈刮片在妇女宫颈病变检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4年1月~2015年6月在某县做检查的1 991名妇女分别行阴道镜检查和宫颈刮片检查,对阴道镜检查有异常图像的取活组织做病理检查,并以病理结果为宫颈病变诊断金标准。比较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诊断宫颈疾病阳性率、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率。结果受检的1 991名妇女中,宫颈刮片检出异常86例,检出率为4.32%,诊断符合率为51.43%(18/35);阴道镜检出异常47例,检出率2.36%,诊断符合率为38.30%(18/47),两种检查方法检出率、符合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11.831、10.394,P0.05)。宫颈刮片对宫颈癌的诊断率较非典型鳞状上皮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255,P0.05);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癌的诊断率高于癌前病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70,P0.05)。结论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两者联合可提高检出率,减低假阳性率,提高宫颈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可作为临床筛查宫颈癌的推荐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本文通过官颈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对宫颈癌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07年4月~2007年10月,到门诊体检妇女1 756例,妇科医生常规宫颈刮片,巴氏染色法,镜检。结果:巴氏Ⅰ级1 264例,巴氏Ⅱ级376例,巴氏Ⅱ A级89例,巴氏II B级2 5例,其中19例,病理报告慢性宫颈炎,6例HPV感染。巴氏Ⅲ级2例,病理报告;宫颈原位癌。巴氏Ⅳ~Ⅴ级1例,病理报告:鳞状上皮癌。讨论:传统的宫颈脱落细胞学巴氏染色方法仍然是防治宫颈癌首选最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阴道镜和宫颈防癌刮片在检查妇女宫颈疾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根据病人来源将5393例妇女分为健康体检者、术前常规妇科检查者、门诊病人3组,分别行阴道镜检查,并对其中315例行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比较并分析两种方法结果的一致性。结果3组妇女宫颈癌前病变、宫颈癌、尖锐湿疣等宫颈疾病的检出率分别是0.89%、0.98%、16.23%;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于宫颈疾病的诊断与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存在一定误差,尤其是对刮片分级低的,误差更大;宫颈糜烂与宫颈癌及癌前病变间并无确定的对应关系。结论阴道镜可以弥补常规巴氏涂片细胞学检查漏诊率(假阴性率)较高的缺陷。提高宫颈疾病,尤其是宫颈癌的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的5 801例妇女临床资料,分析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结果异常受检者的病理学诊断结果以及各年龄段受检者宫颈病变的情况。结果:5 801例中,2 799例未见核异质细胞,2 914例有轻度核异质细胞,88例有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其中45~55岁年龄段受检者检查异常率最高,为1.79%(61/3 413)。80例为轻度不典型增生细胞,5例为重度不典型增生细胞,3例发现癌细胞。88例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异常的受检者中,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的有13例。结论:宫颈刮片脱落细胞学检查是宫颈癌普查的首选方法,可早期发现宫颈癌癌前病变,有利于早期实施干预,降低宫颈癌的患病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总结子宫颈脱落细胞学、阴道镜及HPV检测在宫颈病变诊断中的临床经验,对宫颈癌筛查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对2003年1月-2006年12月在该院进行宫颈病变筛查的2500名已婚妇女,进行新柏氏液基薄层细胞学(TCT)检查、人乳头瘤病毒(HPV)检测和阴道镜检查。结果该文2500名进行宫颈癌筛查的妇女中,宫颈良性病变2165例,占86.6%,宫颈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样病变(CIN)共332例,占13.28%,宫颈癌3例,占0.12%;宫颈良性病变中HPV阳性641例,占29.60%,宫颈不典型增生和上皮内瘤样病变中HPV阳性66例,占19.88%,宫颈癌HPV阳性3例,占100%。结论积极谨慎对待宫颈炎性病变,TCT、HPV检测、阴道镜三项同时检查,该方案所筛查宫颈病变技术先进,漏诊率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光电阴道镜及宫颈管刮片对子宫颈癌前病变的筛查价值。方法:对900例门诊宫颈病变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阴道镜检查并在阴道镜下行定点活检的同时进行宫颈管诊刮涂片。两种检查方法与病理学检查相对照。结果:900例患者中病理结果回报子宫颈癌前病变60例,发生率为6.7%,其中子宫颈上皮内瘤变42例,宫颈原位癌18例。阴道镜对CIN或CIS的诊断符合率66.7%,宫颈管刮片对CIN或CIS的阳性符合率16.7%。阴道镜检查和/或子宫颈管刮片二者结合阳性率75%,二者结合阳性率提高不明显,阴道镜检查与阴道镜联合子宫颈管刮片之间无差异性,P>0.05。结论:光电阴道镜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及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具有重要作用,阴道镜下活组织病理检查阳性率高,宫颈管刮片在子宫颈癌前病变早期诊断中阳性率低,没有必要对子宫颈病变常规行宫颈管诊刮术,但对阴道镜检查不满意及临床可疑病例仍然具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刮片与阴道镜检查在诊断宫颈癌变的临床应用。方法通过对186例宫颈异常患者分别行宫颈刮片和阴道镜检查,然后以病理组织学诊断为金标准,用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阴道镜检查的敏感性60.87%、特异性70.00%、阳性预测值36.36%、阴性预测值81.67%;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的敏感性36.96%、特异性84.29%、阳性预测值50.00%、阴性预测值83.10%。两者敏感性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宫颈癌及其癌前病变的筛查及早期诊断,应以宫颈细胞学检查和阴道镜检查相互结合以提高检出率,降低假阴性。  相似文献   

15.
毛燕宁 《华夏医学》2013,(5):914-916
目的:探讨巴氏涂片与液基细胞学筛查宫颈癌的效果.方法:选2011年11月至2012年12月本院体检已婚女性2 377例,随机将巴氏涂片检查1 188例为对照组,液基细胞学筛查1 189例为研究组,分析两组检查阳性率、符合率等.结果:研究组阳性率(6.73%)高于对照组(1.18%),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阳性患者与病理组织学的检查符合率:癌症100%,CINⅢ100%,CINⅡ90.63%,CINⅠ84.21%.结论:液基细胞学筛选的宫颈癌前病变检出率比传统巴氏涂片高且准确性强.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细胞学及阴道镜检查对宫颈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以宫颈环型电切术(LEEP)后病理诊断为标准,对照分析巴氏涂片、液基薄层细胞检测(TCT)、阴道镜、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对400例患者宫颈病变的筛查结果。结果巴氏涂片灵敏度64.9%,特异度85.4%,假阴性率35.1%,假阳性率14.6%;TCT灵敏度77.8%,特异度80.7%,假阴性率22.2%,假阳性率19.3%;阴道镜灵敏度92.5%,特异度74.3%,假阴性率7.5%,假阳性率25.7%;阴道镜诊断不足19例(8.2%),诊断过度54例(23.2%);细胞学联合阴道镜灵敏度92.9%,特异度64.1%,假阴性率7.1%,假阳性率35.9%。巴氏涂片与TCT的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阴道镜和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的检出率明显高于细胞学检查(P<0.05)。结论细胞学联合阴道镜检查是较为理想的宫颈病变筛查方法,阴道镜诊断宫颈病变仍存在一定的漏诊率,尚无法代替LEEP。  相似文献   

17.
高蓉  杨沛  曾德琼  张文琼  周红英 《西部医学》2012,24(1):100-101,103
目的探讨影响宫颈糜烂的相关高危因素,为预防提供依据。方法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对在妇科检查的439名已婚女性的结果进行单因素分析和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宫颈糜烂的患病率为34.40%,单因素分析显示女性年龄、职业、学历、产次、流产次数、丈夫学历、丈夫职业、个人卫生状况和冲洗阴道密切相关(P<0.05),Logistic回归显示女性年龄、学历、产次、流产次数以及个人卫生状况、丈夫职业、是宫颈糜烂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宫颈糜烂与多种因素有关,应针对上述危险因素采用相应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18.
目的分析宫颈刮片与电子阴道镜检查在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中的作用。方法对普查对象先采用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的方法进行宫颈癌筛查,细胞学异常者再进行阴道镜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28000例宫颈刮片检出异常512例,占总受检例数的183%,病理确诊共168例,其中CrN I63例,C]N_l57例,CIN Ⅲ 39例,宫颈癌9例。电子阴道镜诊断符合率65.12%(168/258)明显高于宫颈刮片诊断符合率32.81%(168/512)瓴。=7279,P〈0.05)。结论宫颈刮片联合电子阴道镜进行农村妇女宫颈癌普查是有效可行的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赵方兰 《吉林医学》2012,(1):140-141
目的:对邵阳某偏远山村已婚妇女进行妇科普查,得出结果并分析,为农村已婚妇女的保健提供依据。方法:按照普查方案对379名各年龄阶段的已婚妇女进行普查。结果:所普查农村妇女患有多种妇科疾病,患病率前3位是宫颈糜烂、阴道炎和附件炎,宫颈糜烂多见于青年妇女,阴道炎多见于老年妇女,附件炎则多见于青壮年妇女。宫颈脱落细胞学检查发现6例宫颈不良病变,经组织病检确诊3例早期宫颈癌。结论:应定期对农村妇女进行妇科普查,加强相关保健知识的宣传。  相似文献   

20.
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掌握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CIN)的发病特点及相关影响因素.方法 采用横断面调杏方法,于2007年3月至2008年9月对北京地区12个区县共137个社区内随机抽取25~54岁已婚育龄妇女6339例,进行问卷调查,妇科检查,宫颈涂片液基细胞学检测、宫颈分泌物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R-HPV)检测,并对宫颈细胞学异常者行阴道镜检查及活检.结果 (1)6339例调查对象,宫颈病变患者374例,患病率为5.9%;(2)在细胞学阳性的调查者中,随着细胞学异常级别的升高,宫颈病变发生率也升高;(3)30~34岁是北京地区宫颈病变的发病高峰年龄,尤其是高度病变的发病高峰;(4)HR-HPV感染率9.9%,细胞学检查阳性者HR-HPV感染率为41.2%,明显高于细胞学阴性者的感染率6.6%;(5)HR-HPV感染率随宫颈病变级别升高而提高,HR-HPV负荷量也呈逐渐增高趋势.结论 30~34岁为北京地区已婚妇女宫颈病变的高发年龄,HR-HPV感染是其患病的独立风险因素.宫颈细胞学检查可以早期提示宫颈病变的发生.应通过对已婚妇女的联合筛查及时发现宫颈病变,及时治疗,阻断宫颈癌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