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埃博拉病毒逼近时--人类的疾病发作紧随动物感染之后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易于爆发埃博拉流行病的非洲地区,研究人员在最近两次人群中发生出血热之前,证实在野生动物的尸体中存在这种病毒。研究人员指出,野生动物的死亡是一种信号,它提醒人类要快速启动预防措施,救助人们免于死亡。  相似文献   

2.
广东省不同人群SARS冠状病毒血清抗体分布情况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 0 3年初SARS暴发后 ,SARS病毒的来源、人群的易感性 ,是否存在隐性感染等问题都是人们研究的热点。本次SARS流行的一个特点是各地首发病例大部分发病前有野生动物接触史〔1〕。本研究通过对果子狸养殖场养殖人员、市场销售人员、酒楼工作人员、小学生、幼儿园小孩及其他健康人血清中SARS CoV抗体的研究 ,分析SARS CoV抗体在各类不同人群中的存在状况。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 :选取广州等 16个市果子狸养殖场养殖人员、动物市场销售人员、供应野生动物的酒楼工作人员及健康人群 ,同时在肇庆、惠州、清远 3市选取部分小学、幼儿…  相似文献   

3.
《科技日报》报道,据新华社电,线虫是一类低等动物,体长只有1mm左右,但是却拥有不少与人类相同的基因。日本甲南大学研究人员最新研究发现,在外界温度降低后,线虫能进行复杂的自我调节,适应低温生存。研究人员在英国《自然·通讯》杂志网络版上报告说,一直在20℃的环境中饲养的线虫如果放置到2℃的环境中,2d就会死亡,但是如果是一直在15℃的环境中饲养的线虫,放到2℃摄氏度的环境中却能存活。  相似文献   

4.
潘鸿春  吴孝兵 《解剖学杂志》2003,26(4):J001-J001
在安徽省陆生野生动物资源调查中,获得了一例国家Ⅱ级保护动物大鲵(Andrias davidianus)个体,其右眼隐于皮下,特报道如下。该大鲵采自安徽省泾县境内一山溪,雄体,体长约410mm,仅有左眼,右眼完全被皮肤覆盖,在实验室饲养观察约2年后死亡。用10%中性福尔马林在主动脉进行整体固定2h,割开头部右侧皮肤,发现皮下隐有眼球,该眼球靠近皮肤的一端无角膜,而另一端视神经正常。  相似文献   

5.
心脏起搏器可降低心脏病患者死亡率美国研究人员称,通过对两种治疗心律不齐的疗法进行比较得知,安装心脏起搏器治疗法比服药治疗法效果佳,可大大降低病人的死亡率。美国心、肺和血液协会的研究人员对1000名严重的心动过速或心室的纤维颤动病人,分别用心脏起搏器和...  相似文献   

6.
正据Chitwood CA 2018年8月7日[APL Bioengin,2018,(2):031907-031907.]报道,明尼苏达大学研究人员通过研究,首次在活体动物中证实了健康肿瘤杂交细胞和转移性肿瘤之间的关联。研究人员阐明了他们如何在人类杂交细胞中对不同的异质性基因表达特性进行分析,以及这些杂交细胞如何在小鼠模型机体中自发产生。癌症转移是诱发与大部分癌症相关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研究人员一直在研究癌细胞远离原始肿瘤部位从而发生转移的分  相似文献   

7.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8/4/30)报道,美国艾默里大学(the University of Emory)的研究人员发现了在发生中风或癫痫后,导致脑细胞损伤或死亡的关键蛋白。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德国研究人员发现,流感袭来时,为什么有些人可以在几天内轻易打败流感.而其他人则会持续很长时间、甚至死亡呢?这可能与人体内基因有关。  相似文献   

9.
正据美国WebMD医学新闻网2016-11-20报道,新的研究指出,癌幸存者被诊断出疾病的年龄,有助于预期他们因为心脏病而死亡的风险。研究人员认为,在较年轻时被诊断出来的患者可能面临较大的心脏病风险。研究人员发现,因为心脏病而造成的死亡是6%,那些青少年时期被诊断出癌的人,死于心脏病的风险比没有癌的人多4倍以上。研究人员认为,癌治疗被认为会增加日后因为心脏病而死亡的风险,尤其是儿童癌、胸腺癌、以及何杰金氏淋巴癌的幸  相似文献   

10.
导管心脏检查有害无益美国研究人员说,医院里用以检查患者心脏情况的一种方法对患者没有什么好处,实际上可能还会增加造成死亡的危险。根据这一研究,《美国医学学会杂志》的一篇重要文章主张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对向心脏插入导管的做法进行全国性研究,或者,在没有进...  相似文献   

11.
正在线发表在《癌症》(Cancer)杂志上一项新近的研究发现,许多美国乳腺癌患者最终死于其他原因,突显了幸存者及其医生需要注意整体健康状况。在这项新研究中,研究人员发现,在确诊后死亡5至10年的乳腺癌患者中,只有38%的死亡是由该疾病引起的。在死于10年以上的女性中,乳腺癌是造成原因的时间不到1/4。相反,这些妇女中的大多数死于心脏病,卒中,阿尔茨海默病或其他非癌疾病。  相似文献   

12.
多卤代芳烃的免疫毒性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多卤代芳烃化合物可作用于免疫系统的各方面从而引起免疫功能失调,在实验动物、野生动物及人类的研究中均表现不同的免疫毒性作用,由于多卤代芳烃在环境中的广泛存在及稳定性,其对动物及人的免疫毒是目前研究的主要方面,本文对近年有关多卤代芳烃的免疫毒性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心脏协会杂志》(Journal of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 2018-05-23发表的一项新研究表明,那些孤独的心力衰竭患者,比那些感觉与他人有联系的人更可能病情恶化住院或过早死亡。该研究的作者说,筛查心力衰竭患者来确定那些缺乏社会支持的人可能有助于改善预后。先前的研究表明,社交孤立会增加抑郁和焦虑的风险。在最近的研究中,研究人员研究了与世隔绝对死亡风险和医疗护理的影响。调查人员询问了近1700例心力衰竭患者,他们是否感到孤独,或者是否感到社交孤立。这些参与者居住在明尼苏达州东南部,平均年龄为73岁。  相似文献   

14.
最新研究显示打鼾不影响健康一项英国最新研究说,睡觉打鼾不会危害身体健康。英国布赖福德皇家医学院的研究员发表研究报告说,研究小组翻查过54项研究打鼾与死亡、高血压、心律不齐、中风和车祸的关系。研究人员发现,打鼾的人与上述病症都没有太大关系,而最大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美研究人员发现乙醚麻醉原理新华社信息纽约专电美国斯坦福大学研究人员在人脑中找到一种蛋白质,它能够让乙醚在人的躯体中发生麻醉作用。这是人类经过100多年使用乙醚作为麻醉剂做外科手术以来,研究人员首次发现乙醚为什么能让人麻醉的原理。研究者在研究中看到,作...  相似文献   

16.
最近,澳大利亚的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攻击肿瘤细胞的新方法,并在动物实验中得到了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这一方法刻意回避了目前化疗所存在的两大弊端:治疗缺乏特异性和继发性肿瘤耐药。在最新一期(June28,2009)的《自然.生物技术》网络版上报道了这一方法,通过移植高侵袭性并且多药耐药的人子宫癌细胞建立小鼠肿瘤模型,治疗组小鼠70天后肿瘤均消失,而未治疗组小鼠在一月后死亡。  相似文献   

17.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在所有疾病死亡中它占第4位,这种病的许多分子细节在过去20年中得以阐明,它以大脑中存在淀粉斑和神经纤维缠结为其主要特征,它的治疗是一个世界性的难题,治疗方法五花八门,药物多种多样,但到目前为止尚无特效药,目前受到研究人员广泛关注的是它的免疫治疗,包括以Aβ肽进行主动免疫治疗和以抗Aβ抗体进行被动免疫治疗,本文就这一领域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8.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8,28(1):103-103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7/11/8)报道,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Hebrew University)的研究人员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发现了一个新的传讯因子(communication factor),能够让细菌彼此进行沟通以及造成死亡,这项研究可能协助新型抗生素的研发。此研究发表于2007年10月  相似文献   

19.
医学生对死亡和濒死的认知调查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了解医学生对死亡和濒死的态度,为在高等医学教育开设死亡教育课程提供依据。方法:在天津医科大学和华北煤炭医学部在校学生中按两校学生总数比例各抽取二年级和四年级451个有效样本为研究对象。采用课题组自编的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接触死亡的经历,家庭成员中有无危重病人,家庭、社会对死亡的接受和顺应程度,受教育水平对医学生死亡态度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结论:对死亡教育有全面的要求。  相似文献   

20.
《基础医学与临床》2007,27(10):1176-1176
据美国BIOCOMPARE科技新闻网(2007/8/24)报道,美国芝加哥大学(University of Chicago)的研究人员发现,吸烟可能导致肺部损害的机制,他们表示,吸烟过程中产生的毒性物质会经由半通道(hemichannels)进入细胞中,导致细胞快速受损或死亡。此发现有利于预防由吸烟所引发的氧化伤害,也对于由其它不同来源氧化伤害所造成的疾病,例如:动脉硬化症、神经退化性疾病或是衰老等,提供可能的抑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