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林 《建筑创作》2010,(10):172-175
<正>博物馆处在城市的社会环境之中,展览对文化传播的社会影响作用更为直接,博物馆建筑是文化建设获得大发展的重要条件,是博物馆进行各项工作,开展各项活动,实现自己社会功能的重要物质条件。文化软实力必须要由硬实力来支撑,要使展览真正吸引人、引起共鸣,解决展览的功能需求是建筑师和博物馆人共同面对的问题,展览空间在博物馆建筑中占主要位置,为了达到博物馆服务社会的需求,博物馆建筑在反映美学要求、文化理念的同时,又要满足具体的功能性。  相似文献   

2.
姜爽  李翔宁 《时代建筑》2011,(6):124-127
文章针对纽约MoMA的建筑展览,按照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历任建筑部主任任职的顺序和时间段落,纵向梳理了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的发展历史,勾画了策展人和展览理念的演进和变迁,从这个侧面展现纽约现代艺术博物馆建筑展览理念。  相似文献   

3.
武昕 《建筑创作》2009,(6):121-121
圣珀尔腾是下奥地利的州府,拥有奥地利第一个州立博物馆——圣珀尔腾州立博物馆。由著名建筑师汉斯·霍莱茵(Hans Hollein)设计。该建筑群是一个多功能复合体,包括自然、艺术、地方研究等内容。对应不同的展览内容.建筑的语言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4.
《Planning》2019,(9)
上海自然博物馆新馆是由Perkins+Will建筑设计事务所耗时8年设计建造的城市新地标,秉承了"自然生态"的建筑理念,整体建筑通透性极佳,馆内空间与馆外景观相互交融,内外穿插,新馆在展品选择与陈列方式上进行了对老馆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内容丰富,在展览设施,展示方式等方面作出不少创新。目前,该馆已经无疑可以称为一个"亲子主题"的展览建筑。本文从环境行为学角度,谈谈这座博物馆仍可以改进之处,并将对参观过程中的几个重要"体验点"进行逐一分析。  相似文献   

5.
展览     
正隙间——隈研吾2013中国展上海站本次展览充分利用美术馆的建筑特色,将展览内容分布于主馆(喜玛拉雅美术馆)及分馆(证大当代艺术空间)之内,给观众带来不一样的视觉、感官体验和对于生活空间的共享理念。其中,位于证大当代艺术空间的展览部分,将展出9件隈研吾的建筑作品模型及相关影像资料;而在喜玛拉雅美术馆的空间内,隈研吾先生将两层楼高的1:1模型介入其中,在建筑内部分享当下社会逐渐普及的Share House概念,阐述如何在共享空间中保留独自发展的"隙间"。  相似文献   

6.
在满足展陈功能要求与观览流线需求的基础上,从安全疏散视角分析、研究、优化博物馆陈列展览区的空间布局,对进一步提高陈列展览区的空间品质有着重要意义。本文在分析、归纳博物馆陈列展览区的空间构成要素和空间布局模式的基础上,建立了空间疏散模拟实验模型,并利用BuildingEXODUS软件进行疏散模拟,探讨了节点、路径和布局模式对陈列展览区空间疏散效率的影响,进而基于安全疏散视角,提出空间布局的原则,以期为科学、合理的博物馆陈列展览区空间布局提供保障和依据。  相似文献   

7.
《世界建筑》2003,(8):64-65
维也纳阿尔贝蒂娜博物馆收集有大量的照片和建筑物品,此外,还收藏了重要的美术作品。这个位于保护名单上的建筑占据了重要的位置,位于歌剧院和伯格大街之间,标志着通向内城的入口。整个建筑的扩建和改造主要是为了获得足够的展览空间,还包括重新设计博物馆的入口。  相似文献   

8.
北京古根海姆博物馆的设计采用植入的方法,将当代的展览空间体量插入到北京皇史宬的历史建筑环境之中。新的展览建筑以其自身的独特性和当代性明显地区别于周围的传统建筑的同时.又努力寻求对传统的城市肌理和传统的皇史宬建筑最小的影响。博物馆旨在策略性的选址中实现最大的可用空间.但它的谦逊和内敛的形式使它对周围的历史建筑没有产生任何侵犯。  相似文献   

9.
  ;姜敏华 《现代装饰》2014,(11):22-23
<正>波兰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本次举办的建筑特展旨在展现波兰当代的建筑特色。展览由"arhitektura-Murator"杂志社组织,同时也是为了庆祝其成立二十周年而举办。该展览在博物馆面积为1,700平方米的主展馆进行展出。2600多个建筑模型经过一个名为"生命建筑"的活动层层评选,最终40多个大小会议厅、20个竞技场、11个展厅以及其它20多个设计佳作获得"最佳布局奖"。25件珍贵实物建筑模型将在展览结束后赠予华沙现代艺术博物馆作为收藏。捐赠给博物馆的每个建筑模型都有详细的描述,就其在当代波兰建筑史上的地位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0.
李群 《建筑细部》2007,5(3):371-375
托莱多的新建玻璃博物馆完全采用了玻璃外围护结构,该建筑因其透明性和渗透性而闻名于世。它位于美国俄亥俄州托莱多艺术博物馆场地内,是一个类似展厅的结构,里面收藏着重要的藏品,其中包括世界上最大的玻璃藏品之一。除了展室之外,这座新建筑还有一个吹制玻璃工作室及车间、一个临时展览空间、一个活动空间和一个自助餐厅。  相似文献   

11.
景象呈现     
卜冰 《时代建筑》2013,(4):166-171
“蜃景——当代中国博物馆建筑的12种呈现”于2013年5月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开展,文章以展览的12位参展人及策展人之间的多点对话为契机,探讨并思考博物馆与展览,建筑与景象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2.
"胖"的工作是阅读一件历史的素材;"平"是希望通过这些看的策略研究中国当代城市化很常见的扁平化现象;"飘"是一次扁平城市的空间介入。王辉:今天我们的讨论从你的"胖,平,飘展览"开始,你先介绍一下?范凌;展览内容是工作前的工作,建筑前的建筑,希望通过这个展览来宣布自己工作——建筑设计工作的开始。  相似文献   

13.
双倍无限     
双向无限是荷兰艺术中心委托荷兰VanAbbe博物馆和Arthub联合策展的与世博会同期的展览,旨在将两个国家、两座城市——中国与荷兰、上海与埃因霍温——联系起来,进行一场虚拟对话,相互分享各自的日常状态和独特之处。展览内容主要由Van Abbe博物馆的收藏品以及Arthub亚洲特邀艺术家的个人创作两部分组成。展览的名称"双向无  相似文献   

14.
《室内设计与装修》2014,(8):110-110
<正>elii来自西班牙的建筑事务所成立于2006年。由三位建筑师Uriel FoguéHerreros、Eva Gil Lopesino和Carlos Palacios Rodriguez共同创办。设计内容包括基础设施、城市公共空间、个人和集体住房、办公室、工业建筑、临时建筑和一些实验性质的展览项目。他们经常与当代艺术家合作,参与博物馆的展览。elii的作品集中在西班牙和一些欧洲、亚洲国家。elii同时还为UHF杂志工作,并与多所大学保持教学关系。  相似文献   

15.
不久前,"24小时博物馆"临时展览空间在巴黎著名历史建筑Palais d'lena内盛大开放。展出内窖分为历史、当代和忘却三个阶段,利用展馆不同韵区域和时间顺序依次展开呈现艺术家所要阐述的各个观点。展览的所有活动在建筑一层的各个区域中24小时进行。  相似文献   

16.
河内博物馆     
穿过园林景观来访者可从四个方向进入博物馆。在正方形的建筑体中庭内,一座圆形的挑空大厅将入口层面于其上的三层展览空间连接起来。如同倒置的金字塔般,中庭向上呈阶梯状展开。来访者向外望去,仿佛"漂浮"于主题公园景观之上。盘旋上升的坡道作为极富表现力的空间元素,将人们吸引至建筑顶部,并且实现了展览空间与中庭的视线交流。由于展览空间全部安排在建筑的首层至三层,会议、科研中心,办公空间以  相似文献   

17.
科技在德国的普及之深是德国的工业在世界上独领风骚的最重要原因。位于慕尼黑伊萨尔河中央小岛上的德意志博物馆是世界上最大的科技博物馆,由德国工程师奥斯卡·冯·米勒于1925年建成并对外开放,博物馆展览内容涵盖了汽车、飞机、  相似文献   

18.
《现代装饰》2010,(8):36-36
建筑在本质上是我们的日常生活经历的一部分。然而,传统形式的建筑展览并没有给予观众直接接触、参与“建筑”的机会,只是通过对图纸、模型和照片的展现阐释建筑。因此建筑设计艺术一直以来成为了与大众分离开来的神秘艺术形式。正于维多利亚艾伯特博物馆展出的《1:1-建筑师建造小空间展览》便采用不同于上述的模式,将建筑师的设想以实物形式展示,意欲创造一个供建筑师和观众讨论的空间,启发建筑师设计和探索如何还建筑的原生态意义。  相似文献   

19.
正"理查德·迈耶,建筑的艺术"展由德国雷马根阿尔普博物馆和理查德·迈耶建筑师事务所联合呈现,通过展现理查德·迈耶整个工作经历中所设计的著名建筑及项目来阐述他的复杂设计流程。此次展览主要聚焦他设计的博物馆类建筑,以及他于事业初期在美国设计的部分住宅项目。此次展览展出的作品从5个方面来探索建筑空间构成的概念:选址、空间比例分配、照明、路由以及色彩。展览主办方精心挑选了一批建筑模型、原始草图、效果图以及照片等。一些著名的博物馆建筑出现在此次展览中,包括雅典庙宇、盖蒂中心、巴塞罗那当代艺术博物馆、布尔达博物馆以及乌尔姆展览馆等。此外,一些知名住宅项目,如道格拉斯住宅,格洛塔住宅,萨兹曼别墅,Shamberg住宅等也有展出。  相似文献   

20.
潘岩 《新建筑》2009,(1):25-29
在对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2008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卡洛·斯卡帕展与朱丽叶故居16-17世纪生活陈列展三个案例的探讨中,可以看到展览设计追随、如戏和逾越展品的三种方式。它们根据不同的展览意图、展览材料和背后的商业模式确定了游戏规则而以设计的手段贯穿始终,严守自己的设计思路,取得了各自所追求的表达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