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晏阳初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农村成人教育的先驱,他一生着眼于中国农村的教育,成功地创造了“定县模式”,形成了他丰富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创新性是晏阳初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主旋律,体现在他对成人教育的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等方面。他的农村成人教育思想的创新对我们今天中国农村教育的改革和可持续发展、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欧学广是北京昌平农村职业学校的校长。在40余年的教育生涯中他有15年的农村职业教育的办学经历。历年来,他扎根农村实际,服务农村经济,积累了丰富的教育为农村经济服务的经验,创造了改变农村落后面貌和扶持贫困地区教育、经济发展的辉煌业绩。尤其是在民进中央联系的国家级贫困县——河北省滦平县,欧学广持续智力扶贫8年,作出了显著成绩,得到了中央扶贫办的高度评价。立志改变农村落后面貌1985年,一纸调令把沙河中学校长欧学广派到了昌平农村职业学校。当时,对农村职教他还是门外汉,然而,农村社会的实际已经向他提出了严峻的挑…  相似文献   

3.
他就是个农民,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农村人的穿着打扮,农村人的思维方式。“实事求是”这四个字能概括赵树理的丈品和人品。写农民看得懂的通俗作品,这是他自觉的审美追求。他喜欢民间艺术,了解北方的风俗民情,这为他后来文学创作的民族化大众化风格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4.
杨永彬 《江苏教育》2012,(Z2):109-111
人物小传:宋玉伟,1978年从教,江苏省洪泽县共和中学教师。为了给农村孩子一片天空,他笑对平凡生活,坚守农村三十多年,担任班主任工作长达28年。他为班级"学困生"舍弃小家,他给予病痛中的学生父亲般关爱,他用淳朴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为了农村的孩子,病魔战胜不了他,下海进城诱惑不住他。为了从业的那一份责任,他引导"问题学生"走出困境。在他爱的目光中,一批又一批贫寒学子走上了成才之路。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全国中小学优秀班主任、江苏省优秀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相似文献   

5.
舒克申是苏联当代著名的作家和艺术家,被苏联评论界称为“农村作家”。他创作的主要视点是“生活在农村的农民的历史及离开农村的农民的历史的历史”。他的笔锋时而温和抒情,时而犀利尖锐,对农民的生活历史描述的淋漓尽致。他短暂的一生留下了不朽的篇章。  相似文献   

6.
农村词是苏轼词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之所以写作农村词,白有其思想基础:这是他进步的文艺理论思想所决定的;是他忧国爱民思想所导致的;是其归隐、归耕思想所诱发的;也是他对前贤山水田园审美精神的踵武。  相似文献   

7.
李佩甫的童年生活经历对他的创作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这表现为他在作品中对农村生活和人物的守望与礼赞,对城市生活和人物的拒绝与批判。但作者理智上又意识到城市文明优于农村文明,所以他只能陷入矛盾和痛苦的两难之境。而这正反映了李佩甫对这个时代的忧虑和思考。  相似文献   

8.
20世纪二三十年代,陈翰笙组织领导了一系列农村调查,他试图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分析当时中国农村存在的实际问题.陈翰笙不仅将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与中国农村实际相结合,还提出了一系列农村经济思想,锻炼了一支马克思主义专业理论队伍,他的思想对我们解决当今社会的农村问题仍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被称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他对中国农村改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为中国农村改革提供了正确的路线保证,即重新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为中国农村改革揭示了未来的发展方向,即提出了"两个飞跃"的思想;为中国农村找到了基本的依靠力量,即强调了充分调动农民积极性的思想。  相似文献   

10.
纵观韩少功的小说创作的三十年间,农村始终都是韩少功深切关照的对象,是他最钟爱的写作题材。韩少功从迫切逃离农村的知青到奋力找寻民族之根探索者,从揭露城乡文明的冲突性到最终全身心的回归农村贴近土地找到了真正的精神家园。与其说他在小说中显露出对农村态度转变,实际上是他人生态度的转变。韩少功作为一个清醒的有担当有良知的智者在探索民族文化的长河里树立了一种典范。  相似文献   

11.
郑板桥具有很浓的田耕情结。他认为农工商士,农夫第一,因为农民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郑板桥还认为农民起早贪黑,是四民中最为劳苦的,所以郑板桥极力主张平等宽厚地对待农民;此外,郑板桥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非常熟悉,既体验到农民的劳作之苦,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他很想念农村淳朴的生活,在官期间,不仅常常深入农村了解民间疾苦,还常到农村去寻找生活的意趣。  相似文献   

12.
卢海霞 《文教资料》2008,(36):17-18
"新写实"作家刘恒是一位叙写农村、表现农民的高手.他虽然生活在城市,但却有着挥之不去的农村情结.他在小说作品中大量叙写农村生活,塑造农民形象,同时表现出对农民的粮食、性、力气、财富等问题的关注.  相似文献   

13.
他性格温和,但做事坚韧。 他甘于平凡,但不甘平庸。 从教17年,他一直扎根农村,把自己的爱无私地奉献给了农村的孩子,把自己最美好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生他、养他的这片土地。  相似文献   

14.
冰客一个从农村走出的追梦少年,生活的艰辛却在他心中播下诗歌的种子。一个谈诗几乎似谈奢侈品的时代他像圣徒般坚守着这块圣地,从农村到城市他用诗留下了他生活的足迹,从城市到农村他又以诗记录了自己灵魂的还乡之路,乡村是他一生的情结,在城市与乡村的界碑下,他走向回归。  相似文献   

15.
中共党内较早注意对农村秘密社会进行改造的是彭湃同志。他坚持从粤东农村地区的社会历史环境、革命形势和革命任务的实际出发,以极大的革命勇气和灵活务实的革命精神对农村秘密社会进行了借鉴、联合和改造、镇压等一系列成功实践。同时,他还利用广州农民运动讲习所这一平台传播了秘密社会的部分知识和党的相关工作经验。  相似文献   

16.
郑板桥具有很浓的田耕情结.他认为农工商士,农夫第一,因为农民耕种收获,以养天下之人;郑板桥还认为农民起早贪黑,是四民中最为劳苦的,所以郑板桥极力主张平等宽厚地对待农民;此外,郑板桥从小生活在农村,对农村非常熟悉,既体验到农民的劳作之苦,也感受到了农村生活的乐趣.他很想念农村淳朴的生活,在官期间,不仅常常深入农村了解民间疾苦,还常到农村去寻找生活的意趣.  相似文献   

17.
他生在农村,长在农村,读的是农业大学,毕业了又放弃大城市的就业机会,义无反顾地回到农村,活跃在新农村建设的第一线,为农村的发展贡献着自己的青春和才干,他的人生每一步都深深的打上了"农"字的烙印……他就是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7届优秀毕业生、"陕西省五四青年标兵"詹辉同学。  相似文献   

18.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伟大的教育家。他的农村教育实践及农村教育思想在历史上占有极重要的地位,对今天的农村教育改革也有许多重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1927年7月前是他的农村教育实践和农村教育思想的奠基形成时期,本文即对这一时期的毛泽东同志的农村教育实践及农村教育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一、毛泽东同志的农村教育实践毛泽东同志1893年生于湖南省湘潭县韶山冲的一个农民家庭,六岁即开始参加零星劳动,与农民有着密切的联系,从小同情  相似文献   

19.
教育文摘     
农村学校是农村文化策源地 苏霍姆林斯基终生致力办农村学校。他认为:「农村学校跟城市学校有很大的区别。现在,农村学校担负着特殊的使命。农村学校是农村的最重要的、主要的,有时候由于已经形成的条件,还是唯一的文化策源地。」农村学校对农村的精神生活有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20.
魏欢 《文教资料》2013,(13):127-129
本研究采用社会赞许性量表和宽恕量表对148名小学、初中农村留守儿童进行调查,探讨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宽恕他人存在显著正相关,而与宽恕自己无相关;通过回归分析发现社会赞许性对总体宽恕、宽恕他人均具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不同性别农村留守儿童社会赞许性与宽恕的关系存在差异,男性社会赞许性与总体宽恕相关显著,且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女性社会赞许性与宽恕他人相关显著,并存在显著的预测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