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官方网站   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地名是体现一个区域自然与人文空间格局的基本要素之一,也是反映区域文化的重要标志.本文以北京房山区为例,统计区域内28个乡镇及地区下辖的村级、社区地名,根据其得名原因分为自然类、经济类、文化类和空间位置类地名,运用GIS分析,探讨各类型地名的空间分布情况及其与房山区自然人文环境间的关系.研究显示:区域内自然类地名分布较为均匀;经济类地名、文化类地名均在空间上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现象,这与现有的文化空间格局并不十分相符.建议未来在地名规划时,应在尊重历史地名的基础上,根据历史典故和地域文化来命名新片区和道路地名,以突出区域的历史文化和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2.
基于核密度的宝鸡地名文化特征与时空分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从自然和人文方面分析宝鸡市乡镇地名表现的地理环境特征、宝鸡市地名命名规律和蕴含的文化内涵,同时分析在时空分布上的不均衡性。方法借助Arc-GIS10.2核密度分析工具,以宝鸡市152个乡镇名作为离散点,绘制宝鸡市各类地名核密度分布图。结果与结论地名中凝结着深厚的人文积淀,以姓氏和地形地貌命名的地名在整个宝鸡市分布形成不同的核密度分布中心。而其他类别的地名的形成和分布也呈现各自的规律性,水文植被类地名受气候与河流的影响,历史文化传说类地名分布与人文现象紧密相关,方位数字类地名分布与地理位置空间密切相关,人们选择以吉祥类动物为地方名称的代表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寓意吉祥,联系生活。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相关统计与分析方法,通过对赣州市18个县的3 781个行政村的地名所能体现的地理意义进行分析,得到赣州市行政村名分布的地理特征.通过对地名类型的统计、归纳和分类,展开了对赣州市行政村名语源类型的研究,本文将赣州市的行政村名的主要类型分为自然类村名和人文类村名.地名是一个地区的自然地理现象和社会文化的体现,通过认真对各个类型的地名进行剖析,探讨地名的命名原则与规律,能够让人们更加深刻地了解赣州市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地理特征,加深对地区的认识,对该区的发展有一定的带动与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鹰潭市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采用统计法、分类及分析与综合法等研究方法,对行政村名所体现的地理要素特征进行研究,探索其地名命名的规律方法,归纳命名原则,讨论其地名的文化属性和自然属性在江西鹰潭历史上的重要性.通过对鹰潭市三县的475个行政村的地名分析,反映了地名的典型特征是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将地名的划分方法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两大类,使人们更好地了解和认识地理环境因素对村级地名形成的影响,进而认识在自然地理环境与人文地理环境的作用下,鹰潭市行政村名的空间分布特点和规律,所得结论可为促进区域人地关系的和谐发展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5.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实本的专有名称.受地理、历史、文化民族、语言等的影响,地名命名被打上了出生地之自然的和文化的胎记,体现了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本文采用统计法、历史文献法、归纳法等研究方法,将内蒙古自治区所有乡级地名作为研究对象,从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视角,将地名按地理属性分为自然地理类名称和人文地理类名称两大类,并从地名的语源类型,探析内蒙古地区的地名空间分布规律及折射出的少数民族文化.  相似文献   

6.
地名是人类在地理环境基础上活动的产物,它包含了许多自然和人文的信息.本文采用分类法、统计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等对安徽省六安市行政村地名进行分析,总结出六安市行政村地名的命名规律,得出六安市行政村大部分是以自然要素命名的,在自然要素中又以地形、水文、资源、方位命名的居多,此外在人文要素中以意愿和姓氏居多,反映了该地区长期受悠久文化的影响.通过本文对六安市行政村地名的研究,有助于让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因素对六安市行政村地名的影响,加深人们对六安市行政村地名的了解,从而对六安市以后的经济发展、区域内的人地关系和谐发展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7.
按照政区地名、最早设置年代、命名规律、命名时间和迄今时间(截至2015年12月31日)等属性建立福建省政区地名数据库,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透视地名景观背后所反映的区域自然、历史人文现象,以期为地名学研究和历史地名文化保护提供借鉴.研究结果表明:全省95条政区地名中,有超过一半在宋代或宋代以前就已产生.在空间分布上,福建政区地名随时间变迁显现出与地区开发进程相对应的空间特征.在命名方式上,福建早期政区地名多以自然地理实体特征得名,而唐代之后政区地名以社会人文事象得名略为显著.此外,现今福建政区地名格局的形成主要受自然环境因素、人口迁移、区域开发和国家行政区域体制变迁的影响.研究结果为政区地名研究、管理、命名及福建历史地名文化遗产传承和保护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8.
地名是地方的指称,它的命名常反映当地当时的某些自然或人文地理特征.本文以安徽省安庆市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类法、GIS技术方法,从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两方面入手,对安庆市11县1 860个行政村的语源类型与空间分布进行归纳分析,揭示出安庆市行政村名空间分布分别与自然、人文地理环境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地名作为一种文化符号,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状况,它也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社会实践活动.为了研究吉林省的乡镇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及其空间分布,采用数理统计法、地图法和GIS的空间分析法等方法,对地名进行分类处理并且对其空间分布与环境的关系做出分析,可以看出吉林省的自然类地名和人文类地名在空间的分布是不同的:自然类的主要集中在以吉林市为主的东半部分,而人文类的地名主要分布在以长春市为主的西半部分.而这种空间的分布状况是由于自然环境、经济发展和历史文化等多方面的原因综合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10.
地名是对某一地方的命名,它在某种程度上反应了当地的一些地理特征.通过采用分析、综合等方法,对四川省的4 706个乡镇地名的语源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四川省乡镇地名可以分为自然和人文两大类;(2)在自然类的乡镇地名中,以地形、水文、方位所占比例较大;在人文类的乡镇地名中,以建筑、意愿、姓氏的命名为主;(3)四川省乡镇地名与当地的自然要素和人文要素有着紧密联系.  相似文献   

11.
地名作为一种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一种复杂的社会人文现象.以日照市具有详细来源信息的村落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查阅、数理统计和GIS等方法,对地名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探讨地名与自然和人文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村落地名的区域景观特征.研究发现:地名的分类与自然环境、人文地理要素关系密切.日照市自然类地名景观在空间上表现为以五莲县中西部为主核心、莒县东北部为次核心向东港区和岚山区沿海一带扩散,与日照市地势形态空间特征相吻合;人文类地名景观在空间上表现为以莒县南部为主核心,五莲县中东部为次核心,莒县北部和岚山区北部相对集中的格局,反映了日照市人文历史演化由西向东、由陆地向临海扩展的空间特征.总体上,村落地名景观在空间上表现为以五莲县中南部、莒县中西部为主核心,东港区和岚山区交界地区为次核心向周围地区扩散,体现了区域自然要素空间态势与人文演化的复合空间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12.
一个地方的命名总有其根据,或依据自然因素,或依据人文因素,因此一个地名会反映当地的自然特征或人文特色.本文运用统计法、分类法和综合分析法对河南省开封市五县的行政村级地名进行剖析,探索地名命名的规律方法,归纳命名原则.通过对开封市五县的2 132个行政村的地名分析,得出地名的典型特征为地域性、文化性和独特性.依照地名所反映的信息将地名划分为三大类:自然地理类、人文地理类和其他因素类.其中人文地理类因素的地名所占比重最大,尤其是姓氏类和军事类地名,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家族延续兴旺和历史军事原因形成的地名是开封市五县行政村地名的主流,切实反映了地名形成的悠久和演变的复杂.  相似文献   

13.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社会发展的特有产物.本文通过采用分类法、统计法、分析与综合的方法等对河北省保定市的行政村名进行分析,得出保定市大部分是以自然要素命名的,在自然要素中又以地形、水文、资源、方位命名的居多,此外在人文要素中以意愿和姓氏居多,反映了该地区长期受悠久文化的影响.对保定市行政村名的研究,有助于人们更好地认识和了解地理环境因素对行政村名的影响,加深人们对保定市行政村名的了解.  相似文献   

14.
地名包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它印上了出生地之自然和文化的烙印,体现着自然与人文的交融.本文通过统计分类法从自然要素与人文要素对贵州省9个地级单位的1 401个乡级地名进行分析,并运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技术,揭示了各乡级地名的空间分布,体现出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并对我们继承和发扬地名文化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地名是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过程中,为识别周围的地理环境要素与周围其他地区而对居住地约定俗成的一种语言符号.地名之中积淀了丰富的历史文化内容,从一个特定的侧面记录了人们的实践活动,地名的命名体现了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与人文地理环境要素的融合.天津市的乡镇地名可以分为自然类和人文类,且以人文类为主;天津市的乡镇地名反映了当地的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特点.  相似文献   

16.
研究地名文化景观特征及分布,对挖掘地名文化内涵,保护、传承和弘扬优秀传统地名,都具有重要意义。以《陆良县地名志》所载的地名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分析方法对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进行分类,借助GIS核密度估计法,揭示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1)陆良县地名以人文景观类地名为主,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70.88%,人文景观类地名中,人工建筑类地名最多,也是陆良县地名总数中占比最多的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6.24%,蕴含着区域悠久的人类历史文化和频繁的人类活动;自然景观类地名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29.12%,其中,山类地名最多,占陆良县地名总数的18.57%,是陆良县地名总数占比居第二的地名。2)自然景观类地名集中分布在北部、西部、中部和东部地区,与自然地理环境特征表现出高度的一致性;人文景观类地名主要集中分布在地势平缓的坝子地区,与人类活动和人口分布趋于一致性。3)陆良县复杂多样的自然地理环境所孕育的爨文化、农耕文化、军垦文化以及民族文化,共同造就了陆良县地名文化景观的独特性和综合性。  相似文献   

17.
人们根据一定的原则对某一地区进行命名便形成地名.一方面,地名具有自然属性,能够进行空间定位,并反映该地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另一方面,地名又具有社会属性,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并随着社会历史的变化而改变.本文从地理学角度将衡水市各行政村名作为解读对象,采用地图法、统计法、比较法、分类归纳法将衡水市行政村名的语源类型分为21类,分析了各类地名与当地自然、人文环境的关系;并借助GIS手段,分析了衡水市行政村名的空间分布特征,以便为更深入的了解衡水市状况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以日本统治时期的朝鲜慈江道和两江道共1 228个地名作为研究对象,从地理学角度,对慈江道和两江道地名进行分类与分布特征分析.将两道地名分为自然地名和人文地名2个大类,以及山系、水系、方位、交通、意愿等14个亚类.两道总体地名类型分布为自然地名数量高于人文地名数量.两道在人文地名分布上具有一致性,均为意愿地名、军事地名和交通地名的数量为前3位.在自然地名中,慈江道的方位地名数量最高,两江道的山系地名数量最高.基于ArcGIS软件,对两道地名分别进行核密度、空间自相关、高程、坡度和坡向分析,得出两道地名分布在空间上呈现不均衡性和空间正相关性,两道地名在高程、坡度和坡向上分布具有一致性特征.两道地名均集中于高程较低、坡度偏小、日照条件和强度良好的地区.  相似文献   

19.
地名是一个区域内的历史、地理、文化、语言等各种因素的综合体,它的产生和发展与该地所处的区域环境密不可分,地名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能够反映一个区域的人地关系,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反映一个地区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人文地理特征在人类生产生活中占有重要位置.本文以湖北省十堰市为研究对象,运用统计法、分类法、综合分析等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对十堰市行政村进行归纳分析,从自然地理、人文地理类和其他因素三方面进行阐述,对地名特点的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总结.经研究得出,十堰市行政村名的命名和当地的自然人文环境密切相关.这对于我们进一步认识湖北省十堰市的村级地名的类型与空间分布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名是人们赋予某一特定空间位置上自然或人文地理实体的专有名称,是人们从事社会交往和经济活动时广泛使用的媒介.本文以黄山市的行政村名为研究对象,从该地区的自然环境要素和人文地理要素入手,对该地的地名进行分类总结,分析出各类地名的空间分布规律,反映出黄山市的地名文化在人地关系中的特殊地位,以加深对黄山市地名文化的理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23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6262号